朱扁继续介绍起来。
“张麻子座下的第一战将,名为黑大川。”
梁昊颇为意外:“这又是个什么东西?”
朱扁耐心道:“黑大川出身梁家船队,以前曾是一名船丁。投奔天风山后,凭借骁勇善战,成为天风山东征团都统。”
梁昊内心一片杂然。
朱扁不忘补刀。
“天风山三大战团,张智自领北伐团,黑大川统领东征团,梁羡则领骁骑团。”
梁昊喝道:“从今往后,谁也不许再提这个逆子的名号。”
朱扁顿了顿:“往后如何称呼这个逆贼?”
“本将军早已将其逐出梁府,他的贱婢生母姓刘,就叫他反贼刘羡。”
刘丕趁着火光,显然看到群臣面色有些异样。
大蕤国皇室姓刘。
岭西府讨逆军为刘氏宗亲所统帅,拥有刘氏一半血脉的梁羡公然领兵反叛。
这无异于双重打脸梁昊。
要说刘氏宗亲,如今在整个直隶府,就剩刘丕这个傀儡小皇帝。
即便有姓刘,那也是庄奴与普通百姓而已。
梁昊拿起酒杯,往喉咙狂灌一口酒,总算抑制住心绪。
“此四人均为孽畜,其生平过往不谈也罢!”
“除此之外,天风山反贼还有九麻匪。”
“他们又是什么出身?”
“大将军应该记得,蕤河北岸曾有三座庄园,分别是庄堡、毕家村与范氏庄园。”
梁昊自然记得三大恶霸。
他们均为梁府狗腿子,以前替梁昊搜罗了不少钱财。
九麻匪曾是三大恶霸庄奴,后聚众投奔天风山。
现如今,都坐上营长位置。
一番清查下来,整个天风山反贼,竟然都与梁昊有着密切联系。
群臣自然不敢出声评判。
朱扁介绍完贼首后,开始接连举杯喝酒。
梁昊缓缓坐下。
“先生,你还忘了一个人!”
“大将军所指何人?”
“小天王!”
朱扁道:“那不过是张智掩人耳目的手段,所谓小天王,实则是张智新收的小徒弟。”
梁昊这才略过。
朱扁接着透露天风山兵力。
东征团与北伐团均为八千人,骁骑团为五千人,总计两万一千人。
与战败禁军带回的数据,并无二致。
朝廷方面,兵力沦为弱势。
刚设立不久的四营府军。
东郊营与北郊营接连覆灭。
此次抽调的五千府军,也全部阵亡。
如今直隶府只剩五千府军,分别驻扎在西郊营和南郊营。
禁军向来皇城核心。
先前方青率一万大军出征,折损五千禁军。
梁羡领兵反叛,又带走三千关隘守军。
此次刘丕御驾亲征。
梁恨带去一万禁军主力,只回来六七百。
即便算上新征召者。
整编三万的禁军,如今就剩下一万三千人。
单凭这一万多禁军,显然难以守住皇城。
皇城司这两天大力招募。
守城将士也不过八千多人,而且全都是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兵。
天风山装备精良。
铠甲、头盔与战马等,都是从府军与禁军身上缴获,并加以改良。
武器除火铳与铁砂轰天雷外,多了铁制的狼筅,树杈型的钩镰长矛。
攻城器械以投石机为主,还有攻城车、云梯车等。
朱扁详细说完天风山,最后才抛出和谈结果。
朝廷承认天风山义军地位。
对外的名义上,天风山义军属于直隶府军。
东征团对应东郊营,北伐团是为北郊营,骁骑营仍是关隘守军。
册封张智、黑大川、梁羡等人为府军统领,九麻匪任中郎将。
如此一来,天风山便成为大蕤国权势争斗的产物。
八荒世界诸国,不得干涉。
就连岭西府讨逆军,也同样划归为岭西府军。
只要名分凑得上,大蕤国就没有任何反贼。
无论是朝廷,还是天风山义军,乃至岭西府讨逆军。
从始至今,都没有宣称造反。
刘丕这个傀儡小皇帝,反倒成为维系大蕤国的最后脸面。
朝廷与天风山义军约定,双方以五里坡为界。
由东到西,起于山脉尽头,终于蕤河水面。
界线西侧的田地、庄园和人口,均属天风山义军所有。
朝廷不得私自派人越界。
天风山义军同意,朝廷继续通行蕤河上游。
上游河道口早已用暗礁堵住,而且还在继续加大投放量。
岭西府讨逆军只能停下脚步,不断派人清理航道。
预计需要半个月时间。
等和谈文书抵达,天风山义军将在边界栽种刺树墙。
朝廷一旦有偷袭冒犯,将被视为撕毁协议。
最后,皇城永久关闭北门。
与前面两个过分的条件相比,关闭北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朝廷本来就打算堵住。
天风山刻意强调,幕后似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梁昊却懒得去猜测。
无论最终和谈结果如何,梁昊都不会关心。
这只是拖延时间的幌子。
皇城需要时间布防,大军需要时间征召,援兵也需要时间调集。
“有劳先生,今晚会同太常卿撰写和谈文书,明早时分派人送去。”
朱扁刚要起身领命,才发现九卿只剩七人。
“敢问大将军,太常卿与太行卿为何不见踪影?”
梁昊直白道:“太常卿提前回府草拟文书,太行卿被陛下杀了。”
“啊?这是怎么回事?”
“太行卿景轲犯上作乱,本将军将他打得皮开肉绽,最后是陛下亲手杀了他。”
朱扁望向刘丕,嘴角微抽。
“景府家眷处置?”
梁昊道:“自然是斩草除根,省得又出一个张麻子。”
“九卿乃大蕤朝堂柱石之一,大将军打算让何人接任?”
“先生有推荐人选?”
朱扁讪笑起来。
“老夫向来不懂朝堂,安敢推荐?反倒是王五,此行临危不惧,望大将军履行先前允诺,对其进行提拔。”
梁昊朝心腹甲士大手一挥。
“传本将军令,擢升王五为禁军统领,暂任和谈护卫队长。”
王虎急忙下跪谢恩。
碉楼临战,总算落幕。
梁昊率领梁府甲士,率先赶回梁府歇息。
朱扁带上王虎,动身前往太常卿苟或府邸。
群臣诸将纷纷打道回府。
最后就剩刘丕、苟希与赵公公,无一人关心。
赵公公道:“秋末深夜风寒,小的这就送陛下回宫。”
刘丕点点头。
这种被人无视的感觉,比当花瓶要好多了。
苟希突然拱手道:“属下乃大将军册封的御前侍卫,往后会时刻不离陛下身边。”
刘丕刚想疑问,却发现苟希偷偷眨眨眼。
很显然,附近有暗探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