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宛对皇帝深夜造访虽有些意外, 却也见怪不怪,她猜到宫里死了人皇帝惯例会emo一阵,十三阿哥, 三阿哥,哪回不是这般?
或许有些人觉得孩子生多了走几个也无妨,可乾隆爷毕竟还是多愁善感——他自诩的诗人气质。
当然, 过后也就照样潇洒起来了,但至少这段时间里, 旁人不敢肆意取笑, 以免拂逆他老人家的心情。
何况又是在孝贤皇后逝世的故地德州, 皇帝难免更加沉默寡言。
郁宛只诧异他为何不去找汪氏, 汪氏不该是他对发妻感情的依托么?
这个问题在数日后得到解答。
乾隆翻看白乐天的诗集,不自禁地对她感慨,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郁宛深恨庆贵妃不在,文青跟文青才有共同话题,好端端对她吟什么诗,还指望她说出个子午卯酉来么?
好在白居易遣词造句还算浅近易懂,郁宛也就曼声吟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像极了对对子, 却又对得不够工整。
乾隆失笑,“意思虽有,偏又偷懒,找个七律那么费劲?”
郁宛道:“您认真考我功课呢?明知道臣妾不学无术, 只当对牛弹琴就是了。”
素手微抬, 从盘子里剥了个枇杷给他, “这枇杷果虽酸,吃了却能振奋精神,看万岁爷近来总是无精打采,想是晕船之故。”
乾隆自己的毛病当然不是因为晕船,可看破不说破,对方给他留颜面,他自然得承情,哪知抬头一瞧,却发现郁宛正津津有味啃着橘子呢。
如今时令的水果就这两样,那枇杷虽好,剥起来费力,核又大,多分点给皇帝,她自己就能品尝酸甜多汁的金桔了。
时时刻刻都不忘占便宜,乾隆微哂,趁她不备把桌上半个橘子夺了去,还是耐心挑完筋膜的,一口就给囫囵吞掉。
郁宛怨念地看着他,人家费了半天的劲,就为了给你做嫁衣?还好她剥的不是瓜子仁,否则更得怄个半死。
乾隆净完了手,看她又认真地剥起来,这人倒是会自得其乐,他不免叹道:“百年之后,大概只有你还在朕身边。”
郁宛毫无犹豫地道:“百年怎么够?您没听人家说祸害遗千年么?”
言毕才赶忙找补,“臣妾说的是自个儿,您别多想。”
乾隆:……
要不是她多嘴添上一句,他还真不会瞎想。
郁宛倒是很有自知之明,把她当祸害的人肯定更多,人们对君王向来只有畏惧,可那些风姿妖娆的女子就只剩红颜祸水一个评语了——君不见古来被骂最多的都是妖妃?即便其中有些连干政的权力都没有,可皇帝做了错事也一定是她们的责任。
便是郁宛亦被流言所裹挟,还有人说皇帝是要给她封皇贵妃才激怒皇后,当然没立成,后又改为魏佳氏。
郁宛不知是谁传出这种谣言,而她赶走陈氏所为已验证了她就是个泼辣悍妇,皇帝毫无责罚,亦可见对这妇人宠爱畏惧之深——长到三十五岁,还能享受一回万贵妃的舆论待遇,郁宛也不知该羞愧还是该自豪了。
总归她是无依无靠,生死贫富皆仰人鼻息,只要皇帝知道她是清白的就好——应该算吧,她只是内心偶尔黄暴而已,大体上还是很纯洁的。
御驾在德州逗留了数日,缅怀完先皇后之后,四月十三日便行上岸,皇太后另外走水路回京。
至于十二阿哥是该跟他阿玛还是皇祖母,皇太后也委婉暗示过,可见皇帝不发一语,皇太后便自行将永璂带走,无疑是有些义愤的。
郁宛前去送行,永璂大大的眼睛里满是惶惑,他这段时日总像只受惊的兔子,别人都说额娘生病了,可他记得那天之前明明还好好的,一夜之间却天翻地覆,他虽然已十三岁,可因为那拉氏保护得宜的缘故,心智总不及四阿哥五阿哥那样早熟,至今尚不明白事情会怎么变成这样。
“豫娘娘,我再不能见我额娘了么?”永璂怯怯地看着她。
郁宛摸摸他的头,“你不想跟着皇玛嬷么?”
永璂纠结地拧着手指,皇玛嬷当然待他也很好,可额娘到底是不一样的。他是太后的眼中珠,但更是额娘的心头肉——额娘不想见他么?他还打算给额娘侍疾呢。
郁宛叹道:“皇后娘娘染的是时疫,怕病气过了人,才将你送到太后处。你要听话,好好用功,等皇后娘娘痊愈了,自然再能相见。”
永璂眼中燃起希望的火苗,“只要我好好做功课,就能见到额娘了?”
“当然。”郁宛肯定地道,“所以你更不能偷懒,若皇后娘娘知道你这几天诗也没背,书也没看,铁定得怄断肠子。”
永璂果然紧张起来,忙忙地临时抱佛脚去了。
太后那边因不见人影,过来找寻时正瞧见郁宛,脸上便有些默然。
郁宛望着这位头发都花白了的老太太,脸上亦有些尴尬。
太后到底还是留她喝了杯茶,言谈间却有些不冷不热。太后自然是支持那拉氏的,身为皇后若连劝谏夫君都做不到,岂非愧对祖宗社稷?
可她再想不到那拉氏会用这样激烈的法子,还被和敬公主跟和亲王当面撞破,以致于皇帝下不来台。太后只能感叹,都是命数。
如今魏佳氏封了皇贵妃,无论皇帝最终是否废后,那拉氏的权力都会被架空,叫太后看来怎能不可惜?而郁宛这个间接的受益人,也让太后同样心有不快。
“皇后向来待你不错,你倒不为她求求情。”太后微哂。
郁宛心说您老人家不是也没敢越雷池半步么?太后是为了晚年着想,不想跟手握实权又刚愎自用的儿子置气,可她同样是为了安度余生。
自然,当太后面郁宛不能这么自私,她只轻声道:“正因臣妾尊敬皇后娘娘,在这件事才不能代她服软。娘娘您比我更了解皇后,与其卑躬屈膝求人谅解,她宁愿一辈子跟万岁爷僵持下去。”
这就是那拉氏的铮铮铁骨,说她傻也好,说她犟也好,可她就是靠这股气才能活下去。倘要折断她的脊梁,只怕她会比现在更不快活。
太后叹道:“果真无可挽回了么?”
郁宛垂头。若要她选,她当然宁愿在那拉氏这样的老板手底下干活,好歹原则清楚,喜怒哀乐一目了然,魏佳氏的性情却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然而高层已经变动,她这个卑微的打工人,但求在余震中自保而已,哪里还有工夫顾及其他?
太后觉得头疼,“罢了,你回去罢,好好侍奉皇帝,别再惹他不快。”
像是生怕郁宛走那拉氏的老路似的。
郁宛心说您实在高估我啦,她可没底气去跟皇帝对着干,乾隆要是个普通宗室,她还能闹一闹和离,收拾东西回蒙古去;可谁叫人家是皇帝呢?那就只能小心翼翼捧着,哄得他海晏河清了,她才能安全。
她这条命来之不易,自然得好好珍惜,再投胎,还未必有今生好呢,将就着过呗。
四月二十一日,御驾返回京城,此趟南巡其实比以往三次都要长久,可郁宛却觉得分外短暂,一切仿佛跟拍电影似的,走马观花就过去了。
以前她觉得弹指间沧海桑田是夸张,可如今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不过是各人的体悟罢了。
到底心境不一样了。
五月份,乾隆下诏收回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四份册宝,似是为废后掀开帷幕,朝中不免掀起惊涛骇浪。
那拉氏一族虽已无显赫的朝臣,可她毕竟是万岁爷亲口册封的皇后,还告祭过祖先、天地、社稷,她的存在,同样也意味着老臣们的地位不可撼动。皇帝今日能轻易废后,明日就敢随便对他们开刀了,言官们于是纷纷力谏。
刑部侍郎阿永阿因为言辞激烈被贬往伊犁,刑部尚书钱汝成以辞官相胁,哪知皇帝根本不挽留,反而顺势准他告老还乡——哪怕这位钱大人彼时才不过四十多岁。
此外,御史李玉鸣、生员金从善等议论此事之人亦各有裁处。一时间,朝中人人自危。
郁宛看着这番乱象,只觉得世事真是复杂,她隐约听那拉氏提起,她跟皇帝刚成婚时也有过几年恩爱时光,怎料落得如今两看相厌境地,真是怪哉!
凑巧太后那边备了些衣物让她带到翊坤宫去,郁宛斟酌再三,还是决定走这么一趟。
其实皇帝并未下旨那拉氏禁足,只是让她好好养病,理由是十分圆融的,可嫔妃们皆看得出皇帝对皇后的厌弃,自然噤若寒蝉,一步都不肯靠近。
如非必要,郁宛也不想踏足,但,恰如太后所言,皇后平日待她不错,她总得报答这番知遇之恩。
她没有偷偷摸摸前去,而是光明正大地叫人禀报,只有做贼才需要心虚,她自然不能被人抓着把柄。
何况她是奉太后娘娘的旨意。
翊坤宫守门的只剩两个身量未足的小太监,生得跟猴儿似的,瞧见她还十分陌生,怕是不久前刚进宫的新人——皇帝把那拉氏身边的仆婢全都撤换了。
郁宛进门便闻到股沉重的潮气,像久久不见日光,发霉了一样,直至一个模样憔悴的妇人点燃油灯,她才看清楚那是容嬷嬷。
容嬷嬷声音干哑,“贵妃娘娘莫要见怪,如今内务府每日才送一支蜡烛,主子交代要省着点用。”
郁宛放眼望去,只觉得周遭空荡荡的,以前那整套的花梨木桌椅、磊满瓷器的博古架、精致细巧的屏风,全都已经消失不见,虽说皇帝交代按嫔位的份例给那拉氏,可嫔位也不该这样寒酸!
那拉氏倒是安之若素,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衣裳,梳着小两把头,哪怕居于陋室,可皇后的气韵分毫不减。
还含笑对郁宛道:“素餐简薄,就不招待你了。”
郁宛看着案上,一碗葱烧豆腐,一个不知道什么粉捏的丸子,浇了点汤汁,再一碟黑糊糊蔫头巴脑的酱菜,勉强倒也算得干净,但半点肉腥都不见。
她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怎敢这般亏待娘娘?”
那拉氏神情平静,“拜高踩低乃人之常情,本宫以前虽没经历过,如今也算感同身受了。”
从来她也以为由奢入俭难,可真正身处其中的时候,却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难道皇帝赐她山珍海味,她就得心怀感激地吃下去?
她宁愿他冷落她,也比看似体贴实则羞辱的关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