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价怎么突然就崩了?”崇祯道,“南直的粮食原本也就将将够吃,今年不少农田转种了棉花、桑苗等经济作物,粮食肯定就不够吃了,秋粮丰收也还是不够,所以米价下跌少许很正常,但是暴跌到五钱就很不寻常。”
“儿臣也觉得十分蹊跷。”朱慈烺深以为然道。
“现在回头想想,肯定然是有粮商在背后捣鬼。”
“等到杭州和嘉兴的新米上市,米价更是跌到了三钱。”
“然后各地的粮商就开始惜售,米价又开始掉头向上。”
“到冬月的月底,松江府的米价已经涨到了二两一石。”
“但就算是二两一石,松江府的各家米铺也不能敞开供应。”
“这下子那些改种了棉花以及桑苗的农家就倒了大霉,然后在松江府又有很多这样已经不再种植稻谷的农家,因为米价暴涨他们就开始聚众闹事。”
“这就是商人啊。”崇祯哼声道,“给点阳光他们就灿烂。”
这波要是打压不下去,肯定还会有大明版的“姜你军”“蒜你狠”还有“豆你玩”,才刚刚繁荣起来的商品经济瞬间就会被搅得乱七八糟。
好在崇祯已经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商会就是为这准备的。
不过,在动用商会这张王牌之前,崇祯决定先拿这些粮商来开刀。
都说蛮族畏威不怀德,其实商人也一个屌样,跟商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严刑峻法也同样不管用,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唯一能让商人俯首帖耳的就是比他们更强大的资本力量。
华尔街为什么能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
就是因为华尔街拥有独一档的大资本。
所以,这次崇祯要用资本的力量来血洗粮商。
然后通过众粮商的血淋淋的人头,告诫大明的缙绅商贾,乖乖的跟着朕,朕吃肉,你们也能捞一口汤喝,可谁要是胆敢砸锅,朕就把你们炖了吃肉!
当下崇祯又问朱慈烺:“烺儿你有没有估算过,今年南直收了多少秋粮?”
“有,儿臣有估算过。”朱慈烺对此还是做了细致的功课,“今年南直隶的秋粮种植面积大约有四千万亩,按照亩收两石计算,秋粮应不低于八千万石。”
“南直隶现有口数大约三千万口,其中大口约为两千万口,小口一千万。”
“大口一年需口粮3.6石,小口需1.8石,所以南直隶共需口粮九千万石,此间确实存在一千万石缺口,但问题不大。”
说到这一顿,朱慈烺又道:“断不至于爆发粮荒。”
崇祯又问道:“那你有没有调查过,南直的大粮商有几家?”
朱慈烺说道:“大粮商主要有三家,一是扬州如皋的冒家,二是松江华亭的徐家,再就是苏州常熟钱家,松江府的囤积居奇就是这三家大粮商牵的头。”
“又是他们。”崇祯又问道,“休宁汪家还有歙县胡家呢?有没有参与其中?”
“没有。”朱慈烺对答如流道,“休宁汪家和歙县胡家主要在湖广到南直之间贩粮,南直本地的粮食已经被冒家、徐家以及钱家等大粮商把持,徽商的势力在南直虽然也不小,但是很难插手进南直隶本地的粮食生意。”
“这就好办了。”崇祯欣然说道。
“等汪平山和胡仁之回来再说吧。”
……
十天很快过去。
小年夜的晚上,汪平山、胡仁之终于回到了南京,跟着两人一起回南京的,还有价值五百万的第一批珍宝。
崇祯依然在彝伦堂中接见了两人。
大礼参拜之后,崇祯问:“湖广的粮食霸盘做得怎么样了?”
汪平山恭声道:“回圣上,草民等离开武昌之时,以衡阳王家为首的一百多家大小粮商已经吃进了七千多万石的新粮,水利粮食银号吃进了两千万石。”
“七千多万石?”崇祯道,“这些粮食是以什么价位吃进的?”
“大多在四钱到五钱之间。”汪平山道,“湖广粮商花了三千多万两银子。”
“三千多万两?”朱慈炯闻言吃了一惊,失声道,“湖广粮商哪来的银子?”
多尔衮轻嗯了声,又问道:“亨九先生,第二个好处又是什么呢?”
洪承畴道:“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借此机会极大的消耗南明的钱粮人口,不用两年,崇祯精心打造的黄淮防线就会被打得千疮百孔,然后等我大清兵再次南征之时,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摧毁黄淮防线,直取南京!”
“善!”多尔衮道,“就按先生的法子办!”
说此一顿,又大喝道:“侯方域?侯方域!”
侯方域立刻弓腰塌肩走进来问道:“主子?”
多尔衮道:“你马上去通知各旗的旗主贝勒,来睿亲王府议政!就跟他们说有大事,十万火急,各旗的旗主贝勒都必须到齐。”
“嗻!”侯方域当即转身飞奔而去。
“皇阿玛。”侯方域前脚刚走,福临后脚就走进来。
“皇上?”多尔衮有些错愕的从炕上坐起身,问道,“你怎么来了?”
“臣等叩见皇上。”洪承畴等三个汉奸赶紧大礼参拜,多铎也跟着有些不情愿的给福临行跪拜大礼,真晦气。
“儿臣是来给皇阿玛请安的。”
福临说着一甩衣袖单膝跪地:“皇阿玛吉祥。”
“平身。”多尔衮一肃手又说,“上炕来坐吧。”
福临到炕上坐下,又笑着问道:“皇阿玛,儿臣能参加待会的议政吗?”
多尔衮愣了一下,随即又说道:“当然能,你是皇上,想要干啥都可以。”
没多久,各旗的旗主贝勒们就纷纷来到睿亲王府,看到福临居然也在座,都不免感到有些意外,但也没多想。
……
先不说建奴这边,回头说大明。
对于大明的文武官员来说,大年初一祭祀完天地之后才是真的可以休年假了,而且可以一直休息到正月二十日再上朝。
内阁四辅钱谦益散朝之后,便跟柳如是一起回了常熟老家。
此后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钱谦益都跟柳如是呆在半山堂,夫妇二人每日吟诗作赋,红袖添香,当真好不惬意。
然而美好的生活在元宵节的傍晚被打破。
这晚月色正好,钱谦益和柳如是正在红豆馆前吃元宵赏月,结果就看到老管家钱宽神色凝重的快步走过来。
“老爷,三老爷过府来访。”老管家禀道。
“还有如皋冒家的冒七爷,华亭徐家的大老爷也一并来了。”
“他们三人竟然一并来了?”钱谦益闻言顿时间神情一凝,随即又对柳如是说道,“夫人,为夫去去就来。”
“去吧。”柳如是柔声说道,“贱妾等你回来再一起吃元宵。”
钱谦益噢一声,便站起身与钱宽匆匆离开,目送钱谦益的身影走远,柳如是的一对柳叶眉慢慢的蹙成一团,她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
此时在半山堂的东花厅之中,坐着三个老者。
这三人都是南直有名的粮商,一个是钱谦利,钱谦益的族兄,另一个名叫冒敬祖,乃是冒襄的叔父,另一人则是徐尔遂,徐阶的嫡曾孙。
厅外响起脚步声,随即钱谦益便快步走进来。
“阁老。”三个老者便赶紧起身向钱谦益见礼。
“免了。”钱谦益摆了一下手,又坐下来问道,“三位联袂来到寒舍,想来不会是为了讨一碗元宵吃,快说吧,出什么事了?”
“阁老,出事了。”冒敬祖跺足道,“出大事了。”
徐尔遂接着说道:“休宁汪家还有歙县胡家想要砸我们的盘!”
钱谦利又接着说:“大年初七开始,便不断有来自湖广的粮食运抵南京,而且价格永远比咱们的米店低一两。”
“咱们的米店卖五两,他们卖四两。”
“咱们的米店卖四两,他们卖三两。”
说此一顿又黑着脸说:“这不是存心砸咱们盘?”
“休宁汪家歙县胡家?”钱谦益道,“这两家财力很雄厚吗?”
钱谦利说道:“财力雄厚倒是谈不上,汪胡两家虽然从事湖广与南直之间的粮食生意已经有几十年时间,但是积攒的家财也有限,撑死了也就一百万两。”
“一百万两?”钱谦益闻言没好气道,“区区一百万两就把你们吓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