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道:“200万石也不够哪。”
确实不够,打仗最消耗的就是钱粮二字,大清现在并不缺银子,有的是银子,现在最短缺的就是粮食。
大清自从立国,粮食就从来没有宽裕过。
老汗在位之时,多次因为缺粮实施减丁。
将辽东的汉民硬生生从200万杀得只剩下不足50万。
没想到现在进了关,坐拥京畿膏腴之地,却还是摆脱不了缺粮的窘境。
洪承畴、宁完我还有范文程这三个汉奸也是唏嘘不已,他们其实很清楚症结所在,大清之所以始终摆脱不了粮食短缺的窘境,全是八旗制度闹的。
八旗制度在军事上是个好的举措,极大的保证了战斗力。
但是在农业生产上,八旗制度却堪称是个毒瘤,有害无益。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自从进关并跑马圈地之后,八旗的旗丁已经事实上成为大大小小的地主,已经不怎么下地,只负责打仗。
种地的差事就落在了五十万包衣的头上。
然而八旗的满洲旗丁对于包衣常常又极为苛刻。
这些包衣瘦骨嶙峋,饭都吃不饱,每个人还要负责耕种三四十亩甚至于五六十亩,怎么可能种得好?亩收四斗就已经不错了。
但这事,洪承畴他们也不敢多说。
因为八旗制度就是大清的根,谁敢置喙?
多尔衮黑着脸说道:“200万石粮食肯定是不够,让范永斗他们想办法从南明买,南明现在不是正在闹银荒吗?正好咱们的银子多,就让范永斗他们拿银子从南明购买粮食,不管价格有多高,把能买到的粮食都给朕买回来。”
……
南京国子监彝伦堂。
各科都给事中的工作已经汇报得差不多。
现在轮到医科的都给事中傅山、吴又可。
两人汇报的主要是外科手术方面的尝试。
听完了两人的汇报,崇祯说道:“傅青主,吴又可,你们的胆子其实可以更大些,除了拿牲口练手,也可以直接解剖尸体,拿人的尸体来教学,不是可以让医学院的士子更快也更准确的了解人体的构造?”
“尸体?”傅山道,“这样好吗?”
吴又可也担心的说:“圣上,我们只是拿牲口练手,便有许多道学先生成天跑到医学院门口来叫骂,我们若是真拿尸体来解剖并教学,这些道学先生不得疯掉?”
“疯就让他们疯去,不用理他们。”崇祯一摆手说,“就拿尸体来教学。”
傅山道:“可问题是,就算我们想拿尸体解剖教学,也是找不到尸源哪。”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崇祯沉吟片刻后说,“这样,朕会跟内阁打招呼,今后再有十恶不赦的犯人,在处斩之后尸体也不允许家属收敛,直接拉到医学院充为教材,还有朕也会给你们想办法,尽可能给你们提供尸源。”
傅山和吴又可大喜道:“臣等谨代医学院两千士子叩谢圣上。”
“不用。”崇祯摆了摆手,又说道,“噢还有,你们办妇婴堂的设想很好,不过朕以为你们可以做得更多,你们可以办一所综合性太医院,除了妇科、儿科以及产科,你们还可以设立内科以及外科,而且场地也可以扩大,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南京百姓治病,还可以让医学院的士子得到更多的践行机会。”
说到这一顿,崇祯又说道:“这么做,岂不是要比你们两个背着药箱带着一群士子走街串巷要高效得多?”
傅山和吴又可眼睛亮起来。
“圣上,臣等这就返回医学院去筹备。”
打发走傅山跟吴又可,彝伦堂里便只剩下朱慈烺、朱慈炯兄弟、皇明时报总编撰汪伟以及宣教科都给事中阮大铖。
“汪伟,还有阮大铖。”
崇祯道:“京中的舆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处理完了正事,崇祯终于可以抽出时间来处理京中的负面舆情。
汪伟道:“圣上,京中舆情是在十月初突然爆发的,就是圣上将黔国公贬斥为滇中侯并迁来留都的消息传回之后。”
“果然。”崇祯点头道,“看来同情滇中侯的人挺多。”
“是的。”汪伟点头道,“此事连路阁老、孟阁老也是颇不以为然,两位阁老都认为滇中侯纵然有过,但是也不应该处罚得如此之重。”
崇祯道:“那些御史言官的背后有没有内阁辅弼指使?”
汪伟道:“据臣所知是没有的,那些御史言官大多都是跟风奏事,都觉得此事既可以搏取名声又不会有罢官的危险,不过李辉萼此人却是个例外。”
说到这一顿,洪承畴又道:“人口差距的悬殊,必然导致双方国力的巨大差距,届时南明能调动之人力物力以及军力,恐十倍于我大清矣。”
“纵百倍于我大清又如何?”多铎不以为然道,“昔老汗方举事时,我建州之总口数不过十万,八旗勇士更不过四万,不照样打败了拥有上亿人口数百万大军之大明朝廷?可见人口数多少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洪承畴立刻闭上自己的嘴巴。
永远都不要尝试去说服别人。
如果多尔衮、多铎兄弟不认同,说什么都没用。
不过洪承畴隐隐约约有种直觉,多尔衮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人口数不足是真的会导致大清灭国的,所以有希望改变既定国策。
至少不能再欺压迫害北直之汉民。
同时还要对八旗制度做出重大改革。
“老十五,你这话可说错了。”多尔衮幽幽说道,“今时不同往日了,老汗在时,可以靠着大稍弓还有巴牙喇兵打遍满洲,可是现在还能行吗?”
“君之津一战,要不是有汤若望督造之燧发枪以及红夷大炮,我大清兵就败了。”
“今后决定战争胜负的已经不再是大稍弓以及大清的巴牙喇,而是变成燧发枪、红夷大炮以及双方的炮手、火枪手。”
“大稍弓再犀利能比得过燧发枪吗?”
“甲胃再坚固,能挡得住燧发枪的近距离射击吗?”
“朕知道你会说有楯车,可是楯车能挡住大炮吗?”
“老十五,你想过没有,大清养成一个巴牙喇需要多大代价?然而绿营兵训练一个火枪手只需三个月,但是巴牙喇现在有可能打不过火枪手。”
轻叹一声,多尔衮又道:“老十五,时代已经变了。”
多铎被说得哑口无言,因为多尔衮说的是事实,他无从反驳。
“今后是火器的时代。”多尔衮道,“除了八旗蒙古保留骑射,我们八旗满洲也要全面换装火器,重甲大稍弓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主子英明!”洪承畴感动得差点想哭。
多尔衮又道:“重甲大稍弓跟不上时代,八旗制度也同样跟不上这个时代了,所以必须得加以改革才行,必须学汉人推行中央集权。”
“如果不能将八旗拧成一股绳,力往一处使,如何与南明争?”
说到这一顿,多尔衮又肃然说:“今后大清所有之人力物力及财力必须由内务府统一调配,任何人胆敢反对,一律杀无赦。”
多铎闻言愣了下,怎么成了内务府统一调配?
内务府是由黄台吉设的一个内廷衙门,掌管宫里的一应事务。
让内务府统一调配大清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那不是拱手将大权送给福临?老十四你是不是得了失心疯?又或者被布木布泰给迷晕了头?
但是多尔衮的下一句立刻打消了多铎的顾虑。
多尔衮接着说道:“老十五,现在开始你就是领侍卫内大臣,总管内务府。”
多铎便赶紧下炕,啪啪一甩衣袖又单膝跪地:“臣弟领命,十四哥你放心,臣弟定将内务府打理得如臂使指。”
“步子不要太大,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多尔衮沉吟着说:“第一步,还是先改革军制,换装火器。”
“臣弟明白。”多铎点头道,“臣弟回头就让汤若望加大燧发枪的生产力度,在一年内造出五万支燧发枪,再还有五百门红衣大炮。”
多尔衮说道:“更重要的还是军制改革。”
“军制改革?”多铎皱眉道,“这个怎么改?”
多尔衮说道:“将各旗公库的钱粮军械收归国库,今后凡对外征战,各旗的旗丁也无需自带粮草及军械,而是由朝廷统一提供粮草以及军械。”
老奴的八旗制度其实一点都不新鲜,就是原始的狩猎制度。
就是猎户自带干粮、马匹还有弓箭,然后合在一起去打猎,打到猎物之后按照各个猎户的贡献对猎物进行分配。
这一套制度,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
所以说,制度不一定要先进,适用不适用最重要。
对于像建奴这样的原始部落,同样原始的制度才是最合用。
但是经过了黄台吉、多尔衮的努力,尤其是占领北京之后,再加上洪承畴、范文程等汉臣大量加入,这套原始的狩猎制度就已经不再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