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亦或是独自一人睡在这里,乔英醒来时,窗外只有路灯黄晕的光透进来。
打开窗,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经过夜风的洗礼,白日的燥热明显已退。乔英索性把东西两扇窗全部打开,小屋内终于清凉了许多。
窗外,很安静,人们还在沉睡之中。乔英想打开房门,可是理智告诉她:小心驶得万年船。一个女孩子,独自一人,在这片陌生的天地里,还是把门锁好,等待众人醒来再出门吧。
等待的时间似乎总是很漫长。乔英想起教育局里的那个女干部说的话:“工作的前五年,你们可以提出申请,在全区任何一所学校里调动。”又想起她参加面试的那所学校:几竿葱绿的竹子点缀在两座教学楼之间,假山静立竹下,还有厚厚的青苔装饰着假山的下半部。几丛韭菜兰零星地点缀在假山边上。即便是在七月的艳阳下,那个小花园里的穿堂风依然凉爽,让乔英不自禁地想起钱起的一首诗来《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这里没有鸟鸣花香,但有幽竹与兰山,清阴伴清风,若能常年工作于此,那便是江南真正该有的模样吧。
可惜,一切终成空。那所学校只是教育局借用来面试的地方,并不属于乔英。那个只有几棵香樟树和几座两层楼房的小学校,才真正是乔英的工作地。
怕什么呀?五年内,全区学校皆有可能去,只要我努力,一定可以达成所愿。
想到这里,乔英抿了抿唇,坐到书桌前,开始看自己带来的一本小说《平凡的世界》。
这本小说已经陪伴乔英七年了。书中孙少平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停地学习,成长,终于摆脱了农民的身份,成为了一名受人尊重的工人。每当难过时,一想起孙少平遇到的那些艰难,乔英的心就不痛了。
不知何时,窗外亮起来了,人声渐渐多起来了。乔英洗漱好,开始在这个小镇上逛起来。
沿着乔英的住所往北50米,左手边就是菜场,菜场四周就是卖各种物品的小小店铺。早晨,菜场里人挤人,菜场外的几家小吃店也很火。顾客排队最多的就是一家包子铺。乔英也随着众人排长队,买到了四个小包子,一瓶豆浆,边吃边逛,一路逍遥。
从住所往西三十多米,左拐,就是邮局。还有一家兰州拉面馆。乔英心下一喜。在所有的面食里,她最爱的就是兰州拉面了。中午饭有着落了。
抱着从路边上买来的一盆茉莉花,乔英兴奋地往住处走去。茉莉花枝虽然细瘦,可是叶碧花白,幽香扑鼻,一路花伴,就连脚步也欢快了不少。
刚刚走到门口,乔英就发现一个年轻男子从她的住所南面那间房里走出来。
“咦?这么快就租出去了?”昨天下午借打扫工具时,房东还在为那间房的出租忧心,这么快就解决问题了。乔英也为房东开心。
把茉莉放在靠西的门廊下,找房东借吊桶打井水浇花时,乔英才知道那个年轻男子也是刚刚来的教师。
忽然,乔英想起参加教育局面试时那个小男生。他好像就是这个年轻男人,当时,他静静地跟在他的女朋友身后,听说他们俩与乔英是校友,都是中文系,且就是隔壁班的,乔英当时就心惊了:
原来世界真的这么小!走了那么多的地方,居然在面试时遇见隔壁班的一对情侣。
现在,乔英更惊讶了:他来了,那么他的女朋友也来了吗?听说,他们俩一起找工作,就是想要在一起的。
不过,一想到隔壁住了一名男教师,乔英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夜里,最起码会更安全一点。
下午一点,八位新教师都来到了学校校长办公室里。负责接待工作的是一名副校长,姓宋,似乎已经年过半百了。宋校长着重介绍了东湖中学的光辉历史,最后说:“不过,学校最近几年成绩已经不如以前了。期待你们这批新老师,能够为我校增添光彩。另外,明天下午1点,我们学校将会为各位做一个简单的面试活动,希望大家准时到来。现在可以回去准备准备了。”
一听说要面试,大家都紧张起来,合计了一下,结论是反正不知道面试内容,就等着见招拆招吧。于是,一行人,互相打了招呼之后,就各奔东西了。当然,乔英也认识了自己的新舍友方芳,还有两个新邻居:王亮和李建成。其中,王亮就是乔英的校友。
四个人一起来到了乔英的小屋里,乔英把打扫工具借给了王亮,又帮着方芳放行李,有这么多的陪伴者,真好!
几日来独自一人面对一切的某些阴霾终于销声匿迹,乔英的心头似乎全部是晴空万里了!
方芳总是面带微笑,身形娇小,凹凸有致,无袖的唐装很好地勾勒出了她纤细的腰部。乔英很热情地带着她去此前她买过的百货店,帮她迅速买好了一些必备的日用品,然后一起走向住处。
天气依旧炎热,遮阳伞下的乔英与方芳都是面红耳赤,香汗淋漓。未来对于他们来说,依旧扑朔迷离。可是青春在身,他们都不愿继续做父母的宠儿,独自远离家乡,来到这个异乡,让青春的热情与好奇心并驾齐驱,共同开创-个未知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