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赵崇德那八百两后,顾司司本来打算带着沈飞雪去市集一趟,购置一些生活用品,爹爹的茶盏总是用的不上手,娘亲鬓发的珠钗款式已经有些过时了,兄长们的衣衫也该新做一些了,这次出门,正好可以都买一些。
顾司司心里美滋滋的,正打算拿着钱袋子出门去,还没拉开大门,就看到大哥顾显正推门而入,后面跟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一个跟一个进了屋子。
那些人手里都抱了好些不规则的木条散件,看起来半新不旧的,目测也挺沉甸甸的,每个人额头上都有细数的汗珠。
即使今天凉风习习,阳光不算猛烈,但那些人的衣衫都有点湿了。
“大哥,你这是干嘛了?”顾司司看着那些人忙碌的身影,不禁有些好奇。
“是这样的,最近我和爹走了好几家之前和我们关系比较好的纺织坊,从他们手中接收了一批半新不旧的纺织机,虽然都是旧款,但质量很好,也很结实,只要不是织很复杂繁琐的纹路,应该还是能胜任的。”顾显一边指挥那群人把木条放在院子里,一边轻描淡画地说。
顾司司看着那堆不成型的木条,心想,现今顾家长房这副光景,哪里还有什么交好的同行?
爹爹和大哥肯出钱把那些纺织坊淘汰不用的旧款纺织机买回去,他们还能套点现银作为流动资金,总比那些旧机器积压在仓库铺满尘埃要强得多。那些纺织坊大概是求之不得的。
而且,那堆木条散件乱七八糟的,能拼凑回来吗?
顾司司对此抱怀疑的态度。
但看着大哥一脸兴奋的样子,像捡到了上天恩赐的宝物一样,她也不忍心开口打击他。
她捂了捂自己的钱袋子,突然觉得身上的衣裙还能再穿一季度。
那......还是不去市集了,存着以备不时之需吧。
她看着那堆木条散件正发呆,还是沈飞雪轻轻推了她一把,她才如梦初醒。
“爹。”她一抬头,就看见了爹在门外不远的空地上,慢慢地向她走来。
“司儿,这么早,打算去哪里了?”顾玖脸带笑意,看起来心情也不错。
“没……没打算去哪里。”顾司司吞吞吐吐地说,“爹,你们这打算重新建一个纺织坊吗?”
“纺织坊这种规模大概现在是建不成了,我们一没有那么庞大的资金支持,另外那些织工也不是那么好找,而且我们的旧客都在顾家宗家那边,我们必须要宗家开拓一些新的客源,不然即使我们有货,也不过是有价无市。”顾玖叹了一声气。
“宗家那边……有什么消息吗?”顾司司小心翼翼地问道。
“听说他们最近在大量进棉花,市面上的棉花七成以上都被宗家那边收购了,应该是收到大订单了吧。”顾玖回想当时自己在顾家纺织坊的日常,不禁苦笑一声,“没想到我在的时候,四处奔跑,各处张罗,才能勉强维持纺织坊的运作。我一走,二房他们就能马上接到大订单,或者是我不懂经营之道吧,离了纺织坊也好,不然平白耽搁了顾家的家业。”
“爹爹,即使宗家那边做再大的买卖,都不过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已,如果没有您多年的维系,又极重信誉,把名声打起来了,哪有宗家今时今日的风光?他们不过是坐收渔人之利罢了。说到底都是女儿不争气……”顾司司安抚道。
“这那能怪你。我们都别说这些不相干的事了,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是。纺织是我们顾家发家的技能,也是这门技能养育了我们几辈子人,所以我不想丢弃它。”顾玖顿了一顿,说道,“我打算先用这一批织机,招纳一些会纺织的农户,先织点寻常的布料试一下。”
“但这里的农户会针线活得不多,会纺织的更少,如果从京城那边招一些有经验、熟手的织工过来,成本就会高很多。而且有经验的织工很多都会跳工,谁家东主给的银钱多,就往哪一家去。这也是人之常情的事。”顾司司提出自己的忧虑。
“那天我看你把农户都聚在一起做那个褥子,为父心中就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可以从农户中招揽一些手脚灵活的妇人,先教她们纺织的基本操作,等她们上手后,通过考核她们的纺织质量和速度,考核合格的就可以留下来上岗织布,就像当初在顾家那样,管吃管喝,按月给予工钱。”顾玖把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
“这个方法听起来也可行。我们自己亲自培养一批会纺织的农户,虽然耗时会久一点,比不上聘请有经验的织工来得简单直接,但如果按照爹爹的做法,工钱方面肯定能比京城那边便宜一大截。”顾司司点点头,也说出自己的看法。
她补充说,“如果可以,我们可以以招收学徒的形式,培训她们的过程中不收取一文钱,但需要签订一个契约,约定学成之后必须在我方工作满若干时间,否则需要返还培训纺织技能所需要的费用。这样的话,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户们学成之后跳工他处的风险。”
“司儿想得可比为父要谨慎全面得多,我们的确需要那么一份契约作为约束,否则留不住人,反而给别的纺织坊输送了新的织工,到时候平白替别人作嫁衣裳。”顾玖对顾司司的建议十分认同和赞赏,他也承认自己并没有想得这一层去,还是闺女提醒了他。
“要留住人,契约反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银钱和人心。”顾司司眉头皱了一皱,摇着头说,“钱财我们暂时没有太多,如果硬要跟外面的纺织坊比,我们必定是比不过的,所以,我们只能在人心方面下手。”
“人心?司儿指的是什么?”顾玖有些不思其解。
“那些农户辛辛苦苦挣那些钱,不过为了让家人生活安稳。下一代如果能出人头地,学点学问,以后投身科举之路,就能脱了农籍不用再过父辈们看天吃饭的生活。如果我们能让那些农户无后顾之忧,建一个小私塾,让孩子们都能读书认字,那些农户自然会感恩戴德,到时候死心塌地,宁愿跟着你干,也不去他家谋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