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七十四章
几位师傅下午离开县衙,隔日,整个南新县都知道,他们县令大人又有新动作了。
听说是弄出来了可以不用太多薪柴,却能暖暖的度过一个冬日的好东西,前些日子各村的匠工,就是为了这个去的县衙。如果是以前,谁要是说这话,肯定会被扇一个大嘴巴子然后嘲笑异想天开,但南新县的百姓支起耳朵一听,什么?你说这是县令大人折腾出来的,想都没想,立马脸上堆起了笑:“还是县令大人顾着咱,看来这个冬天,没有那般难熬了。”“快说说是什么法子,我也好做些准备,马上就入冬了,家里几个娃还穿一套衣服呢。"各村里都响起相同的询问声。“好像说是在家里建个土坑,下面有个烧火的洞,睡坑上会暖和。”
“什么土坑,能这么搞,还能睡觉?“有人好奇的凑过来问。“你听我说……”
农忙完了,百姓们闲下来了,更是喜欢凑在一起聊天说话,那消息灵通的,更是成了村里倍受追捧的人物。陈家村的村民们也凑和在一起,只不过脸上的表情更加志得意满些。
“那御寒的东西咱打听好了,是要匠人在自家建个土坑,主要是有手艺人来弄这事。”
“这……大伙谁知道去哪找这手艺人,明个要不再去县衙一趟问问。“有叔伯急道。
“各位叔叔伯伯阿爷阿奶们别急,咱村长早就走一步看三步,为咱们陈家村尽早做打算了。”
陈二狗脸上带着一抹笑意:“县衙里前些日子说需要找些手脚麻利聪明些的老匠人,村长寻思着里面肯定有点机遇在,咱县令大人不是无故放矢的人,就让三千叔去试了试。”“没想到县衙直接把人给要了,他跟咱们说,现在还在县里,给那几个衙役大人装,等整好了,就回咱们陈家村。”“到时候不仅仅给咱们村里人装,还带着大伙一起发财!”陈家村的村民们激动的眼睛都红了:“这姜还是老的辣。”现如今,连许行知都不知道,一件件不可能的事,让他的名字,在南新县的百姓心中,早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了,不论是多么离谱让人难以置信的东西,只要说,是县令大人让去做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相信。
只要县令大人想做的,就没有他做不到的。在事情还未尘埃落定之前,消息灵通的,都跑去那几位师傅家中,想要提前预定那土坑。
许行知不知道大家心里到底是怎么想他的,只是哭笑不得的发现,早上去上值时,县衙门口多了不少东西。有被捆住脚还在喔喔叫的大公鸡,有一整版排列的整整齐齐的土鸡蛋,还有各式各样根部被处理干净的小菜,甚至葱姜蒜样样齐全,还有自家做的黄豆酱。
“这都是什么。"许行知看着门口满满当当的东西,默然无语。佟有狗狗祟祟的在后边探头:“大人,这是老百姓给送的东西,说是给您尝尝。”
“小佟啊,咱们之前也说过,不能收百姓一毫一厘吗。“许行知有些头疼:“我像是缺这一口肉的人吗,但这只鸡,他们家估计得养个大半年才能这么肥,留着过年一家人补补多好啊。”“这我来开门的时候,外边已经堆了不少东西了,后面有人过来,我一直阻止说了不要不要,但是人家把东西丢地上就跑,这我们也追不上,不知道谁送的啊。"佟有委屈,虽然大人说了不能收百姓的东西,但这事也不能赖他啊。
“我没有说你的意思。“许行知看着他一个大老爷们眼泪差点出来,赶紧安抚到:“我就是想到这些东西是老百姓种了很久才收获的,一时心急了些,抱歉。”
佟有扭捏半天,最后还是道:“我当时应该早点来不让他们送的。”
“这和你没关系,这次送了也找不到是谁的,收了就收了,咱们明说,再送我们不管了,之后应该就没人了。"许行知说道,低头看着这一地的吃的用的,那菜一个赛一个的水灵,一看就是精心伺候,养的很好的。
县衙外,看着一派忙碌,实际上都悄悄用余光往这边看的百姓,许行知对着门口的大家伙喊道:“乡亲们,真的很感谢,你们的心意我都是知道的,这次的东西我就收下了,但真的别再给了。“给自己家留着补补身子,吃好点就行,咱县衙也不缺这点东西,家里头桌上多个菜吃多香啊,对吧,下次别再送了,县衙真不收了,你们也不想这菜被留在县衙门口烂掉吧。”有人听了他的话,大喊:“大人,这些东西都不值什么钱,咱们老百姓也没什么能回报您的,弄了点自己种的小菜,就是想让您尝尝。”
“是啊大人,您为咱们南新县做这么多,我们也想要告诉您,大家伙都记得您的情,不是白眼狼。”
“大家的心意我都收到了,但东西真没必要。“许行知脸上露出一抹笑,看着最开始喊的小伙子:“你,对,过来,送了什么东西,给挑出来带走。”
那小伙子直接一溜烟跑了,临走还留下一句:“我才不,大人您都说了收下了,再反悔我明个还送。”
许行知看大家笑完,脸上的表情才严肃起来:“玩笑归玩笑,但真别再往县衙门口放东西了,我们不会再收的,到时候好好的菜留在门口发烂发臭最后丢掉,这也不是大家想要的。”看着大家都不说话,许行知抛出另外一个消息:“知道大家对我的心意,我也有个主意,打算多听听你们的意见。”所有人支起耳朵,许行知不急不徐道:“我会在县衙外建一个意见箱,大家伙以后对县衙有什么建议或者想要举报谁,都可以往这个意见箱里投递。”
“到时候收集到大家都想法,我每周都会统一进行查看,如果给出的意见合适,县衙也会酌情进行采纳。”“哇!“人群里直接炸开了锅,谁也没听过这稀奇的东西。“这都是百姓伸冤打官司,还得写诉状啥的,现在这是有啥都能说,往那里面一放就完事了呗。”
“黑嘿,果然是许大人,想要听我们的话。”有人提出质疑:“大人,不会有人看守,到时候要是真提了什么不好的,县衙会不会根据字迹逮人出来解决。”“不会。”"许行知摇头,反问道:“我要是真这么干,那我设置这个意见箱的意义在哪里?还不如不提,对不对。”“那要是有人在里面胡说八道,诬赖好人呢。”“咱们县衙判案又不是根据意见箱来的,这里面可以传递老百姓的声音让我听见,但并不是证据。“许行知言简意赅:“只有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县衙才会抓人,但如果是有人故意诬赖,增加县衙的工作量,三次以上,县衙也会对此进行处理。”百姓们见前面有人大胆问,也跟着细细碎碎的问了些心中的疑惑和顾虑,许行知也一个个耐心的回答过去,直到近午,各家各户的窗中,传来饭菜的香味,大伙才渐渐的散了。许行知左手一只鸡,右手一把菜,佟有跟在后面抱着鸡蛋拿着菜,两个人怀里满满当当了,都还没拿完。“记得明日可别再送了。”
“知道了大人!”
这一出风波过后,第二日,还有人不死心往县衙门口放吃食,这次县衙的大门可是关的严严实实,就算有衙役出来,也没人再看这一眼。
许多百姓这才相信,许行知昨日说的,再送放门口臭掉也不会收的话,确实是真的,直到夜晚落幕,这菜还在门口放着,大伙这才叹着气,猫着腰把自己送的东西给拿回去,叹道:“早知道今日不收,昨日就该送了。”
随着县衙内的桂花树的香味越发的寡淡,树叶由柔软变得薄脆,风轻轻的一吹,满地遍是黄色,衙役们身上的衣服越发的厚实,拿着扫把在院子里扫着落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天气冷了下来,街上的行人越发的少了,各个村子里,有人享受起士灶的暖和,有人还在心急的等待着。几位师傅加班加点,带着自己村里的人框框干,其余人愿意花钱也教,只是提前说好,只能去隔壁县,不能跟自己人抢生意。最后在冬风飘来之际,大部分想要建这士灶的人家,都给安上去了,大家伙没什么事做,窝在屋子里猫冬。许行知喝着厨娘做好的热乎鸡汤,心想,冬天到了,新年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