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七十三章
应山州的地理位置其实还行,处于南北方的中间地带,它的冬天其实是湿冷的。
在大周,冬日用煤其实已经进入了日常生活,大家一般称其为石炭,是御寒的极佳之物,在京城很是风靡。只是这石炭是由朝廷在管控,进行统一售卖,所以价格也被炒的极其高昂,除去苏杭这些经济极为发达的地区,各个州府也只有家中极为富裕之人会用。
在许行知印象中,在京城,十斤煤炭的市价就到了四百文,普通百姓家根本负担不起,只有一些小钱的人家,也不一定能买得上这炭。
有人就说了,烧不起煤炭,那用柴火御寒总行了吧,实在不行,秸秆和杂草也行,虽然比不得煤炭,但好歹也能勉强用。实际上,许行知到了南新县,专门去问了县衙里的人才知道,在大周,就算是柴火这种最为低端的取暖的燃料,都是十分缺少的。大周对于环保这一方面有相当严格的禁令,春季不能随意上山砍柴,尤其是三月份,夏日不能胡乱捕鱼,被抓到是要被砍掉四肢的,严重者甚至会被直接砍头。
再之,上山本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山上的情况非常恶劣,如果不幸遇见一些凶猛的野生动物,更是有命去没命回。平日里百姓们胆战心惊在外围砍些柴火,日常用来煮饭烧菜都不太够,更何况取暖。
如果天气实在严寒的情况下,县衙确实是会发放柴火等来进行补救,但整个大周那么大,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不然南新县也不会出现年年有人冻死的情况。
而朝堂会因为极度严寒,发这救命柴发情况,也是少之又少,许行知思来想去,看着旁边练字的秦安,一肘子怼过去:“你觉得土炕怎么样。”
秦安停下笔,苦着脸道:“哥,我知道北方冷,以前用的都是土坑,但是我是个标准的南方娃,跟朋友去东滨旅游才第一次碰雪。”
“再说了,后边北方都暖气全覆盖了,谁还用炕啊,我都还是在博物馆里面好奇瞅过两眼。”
许行知给了他一个白眼:“我见过土坑,保暖功能很强,跟灶台连起来,做完饭后的余温都能暖很久,还不用特意去烧额外的薪柴。”
“我觉得这能行,咱们先给县衙搞一个试试。”“哥,你这行动速度也太快了吧,咱至少得先盘明白,这还没入冬,别急别急。“秦安赶忙拉住许行知:“你知道这土坑怎么做吗?这么直接出去也没啥用啊。”
说着还嘀咕道:“话说你做的梦还怪有用的,直通古今,还能从特角旮旯里找出适用于现在大周的,可真不容易。”许行知冷静下来,无奈道:“我只是想到他们和我说的,每年都有不少人冻死,我就急的慌,不过我琢磨了一下,咱南新县其实也不算是特别冷,除了缺少御寒的薪柴,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叠加起来造成的死亡。”
秦安想了想:“听说这几年天灾人祸,粮食收成不好,很多人没饭吃,饿死的吗?”
“这是一个原因。“许行知点头:“吃不饱是一回事,很多人家里舍不得薪柴烧热水,直接喝生水,家里也没什么厚衣服厚被子,一旦感冒了,更是难熬。”
“普通人家都这么难过了,更何况街上的那些乞儿,不死人才是奇怪的吧。”
十分残酷的一句话,让秦安一下皱起脸来,叹呼:“所以到底是谁天天想要穿越到古代来啊,我现在天天上厕所用厕筹的时候,都在怀念我那洁白柔暖的卫生纸。”
“哥,你快想想那炕到底是怎么搞的吧,咱们开干,争取今年不冻死一个人。”
“不过百姓家能装炕,那些乞丐你要怎么办?”许行知双眼无神:“正在想,到时候肯定让人先去济慈院先住着,不过总不能一直靠县衙,我在想用什么方法能给他们找点事做,还能赚钱养活自己。”
两人一起躺平颓废,不过也没躺多久,许行知拿出纸笔,在上面圈圈画画:“我记得好像是用黄土和稻草混合起来做成黄泥,抹在木板上用火烘干,下面留个坑洞放木柴啥的来烧,其实用咱弄好的土砖来搞应该也成。”
“如果能把这坑洞和厨房做饭的坑洞给连接起来就好了,省事省柴火,我之前听一个朋友讲过到底是怎么做的,让我这破脑袋再好好想想。”
许行知支着脑袋,想着当初和系统唠嗑,说起这炕,不过当时只是随便一听,再次从记忆深处扒拉出来的时候,还是有点困难的:“咱们得先用土和沙子垫到炕的一半高,上面再砌一个烟道,底部得有一洞口,但中间得是空的。”
边想着边在图上勾勾画画:“烟道搞好了之后,铁定得再用土给填起来,这样可以更结实,砖面也不易下沉,与烟囱的接口处也一定要有,从炕下生火,通过炕床的传热作用,提高炕和室内温度。”
秦安在旁边看着他边念叨着边完善,也跟着乐了,直到他把所有的纸全部给画的满满当当,眼神从呆滞变成兴奋。“我想起来大概要怎么做了,咱们叫专门的手艺人来试试。”许行知一拍大腿,兴致冲冲的和秦安分享,拍完后看了看自己的手,后知后觉:“欺,我拍的都那么用力了都还不痛,果然是沉浸进去了,这刺激感都慢半拍。”
秦安咬牙切齿,破防道:"你要不要看看,你拍的是谁的大腿!”
许行知眨了眨眼,两人因为凑在一起砍图纸,所以坐的格外近,这姿势也显得稍显暧昧。
“得了得了,赶紧去找人来试试这炕,要是能成可是功德一件。“秦安唉声叹气:“虽然我也惨,但是好歹生在王孙之家,稍微拼一拼,现在日子过的也还不错。”
“要是生在普通百姓家,光是努力活着都要费费尽心心思,难啊。”
许行知的行动速度很快,马上就找了几个手艺厉害的师傅来县衙,解释了很久才让人理解,他想做的土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好在他说的虽然含糊,但还记得很多关键的点,许行知也给足了支持,让他们不断的尝试。
县衙里的人约莫知道,自己家的县令估计又在搞什么东西,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还是给予了莫大的期待。衙役们找来的手艺人,也确实是又几把刷子的,主要是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大方向,再往里边试,大伙干活也是需要动脑子的,所以搞着搞着,做出来的成品也像模像样的。许行知听到他们说成功了的消息后,整个脚步都是飞扬的,到了县衙后,发现屋外已经围满了人,衙役们争先恐后的想要试试这炕。
下面的洞口已经燃起了薪柴,没放很多,坑上铺了一层垫的小铺盖,门窗都给关好后,没一会,屋子里就暖和起来了,这可比需要不断添柴火的炭盆好多了,晚上睡觉,指定能暖上一宿。大伙看着这炕,和看自己媳妇没啥区别了,充斥着火热二字,连带着盯上了几位师傅,这目光也真的怪疹人的。上次这么激动的时候,还是新肥料出现,试验田试出大丰收之时,咱南新县还好来了个许县令啊,这日子瞧着都有盼头了!几位师傅看着许行知,脸上的笑容更是藏匿不住:“大人,您这炕的想法实在是太棒了,咱们顺着您的思路来,一下就通了。“其实前几日就弄得差不多了,但是最后总有些不对,还是老平试了几次发现,弄这炕也是有些技巧的,抹坑洞一定要用黄泥,啥也不能掺,而抹坑面有些不一样,一定要用黄沙掺很少的黄泥。“这黄泥一旦用多了,一烧起来就会发现,这面上会出现很多裂纹,这就不得行了,要重新搞。”
师傅完全没有任何藏拙的意味,把自己做这炕得出来的经验给说出来,一般来说,这个年代,自己身上的手艺都是只对自家传授的秘密,毕竞是吃饭的家伙,这个年代,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事并不是在开玩笑。
谁想要学点东西,不得先在师傅家当个两三年的学徒,洗衣打杂各种活都干,才能慢慢的从师傅指头缝里学点东西去。说实话,这年岁,当了两三年学徒就愿意教你真东西的师傅,都算是很不错的了,很多不想教又想白嫖学徒劳动力的也不是没有,最多被人说一声没品,也没什么其他办法。这些个师傅愿意这么仔细的说出自己的经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土炕本身就是县令大人出的主意,其中的耗材也是县衙全包,他们只是一起试试,且这几日县衙都是给他们发了薪水的,价钱还不低。
明眼人都知道,如果县令大人应允的话,这士炕势必会成为南新县里人人争着建的好东西,他们会建这炕,忙活完这个冬天,绝对能大赚一笔。
几位师傅想到之前那位听县令大人的话,做出曲辕犁的于木匠,人家带徒弟赚大钱买房了,现在甚至直接鱼跃龙门,到京城做官去了,光宗耀祖。
这火炕要是做好了,可不比那曲辕犁差,师傅们相通了这个关节,对许县令的态度更为热切了。
陈玉芝看着这炕,不由得喃喃自语:“要是全天下都能装上这炕,每年这得少死多少人啊。”
“从曲辕犁到新肥,再到这坑,大人,您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王二胡说出了后世的名句,却让所有人都不由得点头认同。
衙役们挤在这个小小的房间,仰头看着这位面冠如玉,瞧着还甚是年轻模样的县令,眼神已经完完全全的变了。他做出来的这些东西,都已经不能用人这个名词来代称了,所有人心中更是浮现一个不一样的称呼。
陈玉芝紧紧的看着他,这位年轻的县令看起来完全不在乎自己到底做出了什么惊为天人的事迹,依旧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笑起来露出两颗牙齿,看起来格外的纯良,心想,许行知这样的人,他们这个小地方是留不住的。
不过幸好,他是南新县的县令,而这些注定会流传千古的事迹,许行知的名字,也终究会和南新县捆绑在一起,与世长存。这炕完全达到了他想要的功效,摸着还热乎着的坑面,许行知笑着从怀里掏出银子递给几位师傅:“这几日辛苦各位师傅了,一直在这边做这坑,这是我的一些小小心意,也请诸位收下。”几位师傅互相对视一眼,一同扑通一声跪下,刚刚开口介绍这炕到底是怎么做的那位王师傅诚恳的开口:“县令大人,能来县衙参与做这土坑已经是我们运气好,跟着大人学了这门好手艺,就更不能要大人您这钱了。”
“只是我们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大人您能允许我们用这门手艺,去给老乡们砌坑。”
其他几位师傅这时也跟着开口:“大人,我们也知道,这门手艺难得,但这冬天就要到了,天寒地冻的,大伙也都想暖和暖和,恳请大人应允。”
“大人,我们知道这要求可能有些无礼,大家也是厚着脸皮求您,只要您应,以后咱们只要用这炕赚的银钱,其中五成都给您送来。”
许行知看着面前几张恳切的面容道:“本官想做出这炕,本就是想让百姓们用起来,免受严寒之苦。”
“大人英明神武,菩萨心肠,南新县有您,真的福气。”没理会他们的吹捧,许行知严肃着脸道:“但是有几点我得给你们说明白,首先,你们给人做这炕,靠手艺赚钱我是应允的,但是你们不能靠着现在只有你们几个会做,就收百姓高价,你们的五成工钱我不会要,但是这炕到底收多少钱你们自己看着办。”王师傅立马点头:“这个是肯定的,大人您就放心吧,都是乡里乡亲,咱们也不是什么黑心人。”
许行知应道:“好,还有一点,我打算在初冬来临之际,整个南新县,大部分的百姓家中都要把这坑给弄好,仅靠你们几个肯定是不行的。”
“自己村子你们如果忙得过来就算了,其他村子如果有想来学土坑这门手艺的,收个三五百文,你们也得教给人家,当然,一个村里头有两三个会的就行,不影响你们自己,也能小赚一笔。”听到这点,几人面面相觑,有点犹豫,最后王师傅问:“大人,我们能不能把手艺交给子侄,让他们去隔壁村子里砌。”许行知想了想:“一个土坑几人一起,也得弄个一两日才能砌好,如果在冬日来临之前,你们的亲族能够把南新县各村这土坑生意给吃下,倒是也可以。”
“若是不能,最好按照我说的那般去做,不然到时候,我也是要拿你们是问的。”
几位师傅完全不惧,连连点头应道:“是,大人,我们肯定能做好您说的要求。”
许行知应允,最后还是不放心心的交代道:“工钱方面,你们商量好跟我说一声,还是不能定的过于高了。”“是,大人。”
许行知把该说的说完了,最后摸了摸这热炕,把空间留给其他人。
秦安看着他的背影,抬脚跟了过去,在场的衙役倒是热情的拉着几位师傅,请他们空了去自家盘好这炕,先下手为强。秦安疾步赶上许行知,两人也没什么事,并肩在街道上慢走:“哥,你可真厉害,这炕说做就做成了。”“也没有,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的总归要高些。"许行知语气平静:“可能上天给了我一些天际遇,就是为了让百姓们少受些苦难吧。”
“毕竟,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已经需要拼尽全力能做的事情了。“真好啊。“秦安喃喃自语道,脸上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哪怕这可能只是一个平行时空,不管我们如何做,最后可能都只是这样了。”
“但你能这样想,真的就已经很好很好了。”许行知侧头看着这小子:“脑子又放飞到了哪个时空去了?"秦安没接话,只是继续笑道:“哥,你说为什么,这土炕一般都用在北方,而南方没有呢。”
许行知想了想,他还真的就知道这回事,随口道:“大周现在各地都还没土炕,所以不存在北方有南方无的情况,北方的冬天更冷,死的人也更多。”
“你明明知道我在问什么,还在哪故意瞎说,该打。“秦安冷哼一声,不吃他这一套。
“哈哈哈哈哈哈。“许行知用力揉了揉他的头发,才开始正经解释道:“一般来说,南方的冬季会比较短,大概也就只有一个多月特别冷,熬一熬也就过去了,但是有了这土坑,热的时候会更热,这建好了也不是说拆就能拆的,怪麻烦的。”“而且南方整体会比较潮湿,不用火坑的时候,上面的涂层容易脱落,也比较容易长虫,所以不太流行。”“南新县这个地方,不算太北,但也不算南,现在这天气越发的冷,建这土坑利大于弊。”
这个理由说的就比较科学了,还通俗易懂让人一听就知道,原来是这么各原因啊。
秦安又开心起来,语气顿时变得黏黏糊糊:“哥,你怎么什么都会啊。”
许行知一把给他推开:“行了行了,别在这边撒娇,要是没事干,回县衙去打一套八段锦,热乎热乎身子。”秦安磨了磨牙齿:“许行知,你这人可真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