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
他真的不太明白。
“微臣学识浅薄。”
朱标同样满腹狐疑,微微摇头,“微臣虽然读过众多古书文献,但从未遇到此类言论。”
这话一出,朱和尚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类似的观点?
这意味着,这又是朱航独一无二的思想创新!
考虑到这一点,朱航所提出的原则往往是关于国家治理的深刻洞见!“这个四弟究竟在干吗!”
朱和尚立刻火冒三丈;“这样的事情怎么能让一个叛乱分子知晓!”
“父皇息怒。”
朱标赶忙安抚道:“四弟应该有他自己的考虑,或许这里面有些误会也未可知?”
尽管如此,朱和尚的脸色愈发阴沉:“你们去查查看,最近这段日子里他还干了些什么。”
“他去了哪些地方,见过什么人…给我彻底查清!”
在一旁侍奉的毛骧赶紧应允。
“父皇,要不然咱们直接进去?”
朱标带着些许无可奈何地小声提议:“一家人互不信任终究是个麻烦,还不如坦诚相见。”
“直接对话岂不更佳。”
然而朱和尚冷哼一声回应道:“他背后偷偷摸摸搞这些小动作,你以为他会如实招供他的那些小算盘吗?”
“继续听吧,看看这家伙到底有何目的。”
“是…”
听到这里,朱标内心不禁发出一阵长叹,深感无奈。自己这个四弟真是不明智。
不仅背着他父亲来见一个反贼就算了,居然还连带着将大哥牵涉进来,给反贼讲述治国策略。
这不是捣乱是什么?
他辜负了父亲对他的信任…朱标在心中祈祷,希望这次会谈不要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
而此刻,
室内的对话仍在继续。
朱棣一脸惊讶地问道:“我说四哥,你说的可是未来的千年?”
“你怎么会了解千年后的历史?”
这一切简直匪夷所思。
能够预见几百年前后的事,就能被人尊称为圣人。但朱航却似乎在直接预测未来千年的情境。
朱棣心里此刻全是震惊。这位大哥
话讲得这么大,未免太过匪夷所思。
而在这时,
姚广孝也一脸狐疑地看向朱航:“事情的发展难料,施主还是不要乱说得好。”
朱航则笑了一笑说:“若是无凭无据的随口断言未来,那叫骗人之谈。”
“但有依据的逻辑分析,那就是学说。”
学说?
姚广孝完全傻了。
朱棣早已对朱航这种说话方式熟视无睹,经常听到许多听不懂的话语。
然而,在那些话语背后,总隐藏着深邃的道理!
于是,他疑惑重重地问:“我还不明白,这海上力量与陆地力量是怎么左右天下局势的?”
“权力就是权力……”
“为何要分个海上还是陆上呢?”
朱航闻言轻轻一笑,转眼看向朱棣:“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华文明历来都这般繁盛。”
“世界上强国的命运多变,有兴有衰。”
“无数小国在历史洪流中消失,而中华大地也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
“从商、周、汉、唐、宋到今日的大明,中华已历经六朝更迭,为什么在每一时代的重新统一,甚至是像宋代这样的政权,仅统治了半壁江山之时,中华依然自信满满地称自己为‘世界大国’。”
“就算那时宋朝的实力算是历代中最弱的一支,若与同一时代的其他国家相比,却依然算得上是强国。”
朱航这番话一出,
朱棣顿时愣住了。
这竟是一个问题吗?
在他的认知里,这是理所应当之事,只要华夏再次实现统一,就理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根本不用费心去思考。
不仅是他,
所有的华夏子女,都将这一事实视作毋庸置疑的事情,连想都不必细想。
譬如朱和尚…
此刻在外面听见了朱航的问题,也突然顿了一下:“桁儿的话究竟意在何处啊?”
“父亲,二哥的言论,必有深刻内涵。”
朱标带着沉思的表情答道,“嗯…。”
朱和尚眉头微锁,微微点了点头。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导别人得出结论,确实很符合朱航的个性。
“二弟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
朱和尚露出一副思索的模样继续说道,“标儿,你说说看,咱们的中华凭什么能长盛不衰?”
“儿子确实是绞尽脑汁也想不通”
朱标笑着摇头直说了,“大哥抛出来的这个问题,哪是一般人轻易能理解的。”
“臣儿才智有限”
“不敢轻易置喙。”
朱和尚听了他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颇为宽慰,因为他明白朱标知道的是就知道,不知道的也不硬着头皮胡乱回答。
这种诚实的态度是治国安邦者应有的气度。
“你并不是才质有限,实在是你大哥的问题包含了世间难解之谜。”
朱和尚转过眼神,望向那房门,神色严肃了起来,“他在探讨一个国家之所以强盛的本质问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有多少朝代的先人们想过这个问题?然而你兄长居然将这个谜题揭示了出来”
“即便是我亲手创建的大明帝国,在回望其辉煌历程时,也不敢说我真的明白它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所在”
朱标听罢,心中震惊万分,目瞪口呆地看着朱和尚,脱口而出:“如果能解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岂不掌握了建造一个不朽王朝的秘笈!”
“的确如此”
朱和尚缓缓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这就是治理国家的艺术,正面理解为创立盛世,反向应用则是维护统治稳定。”
“这不是空话虚谈,手中持有这一理论的人,真的有可能造就一个永载史册的伟大帝国。”
朱标猛然间吸了一口冷气,被吓到有些不知所措地说道:“这种事怎会被一个谋反者知晓!”
“为兄,我现在就出去将大哥唤来。”
“不必了。”
朱和尚挥了挥手,目光中透着些许深邃,望向那间禅房,似乎透过墙壁看到了里面的三个人……
“姚广孝的生死掌握在我们手中,看他还能怎么折腾。”
“我更好奇,你这小弟为什么要促成你大哥与姚广孝的这一场对话。”
“咱们听听吧……”
听到这里,朱标轻轻叹了口气,点头赞同。
看来四弟这次真的是惹上大事了…
若是在别的事上,他还能够帮朱棣求个情,但是透露屠龙秘诀给叛乱者,这不是一件小事情。就连他也保不了朱棣……与此同时,
那禅房之内,
朱棣正绞尽脑汁思考着,疑惑道:“这不是显而易见吗?我华夏,人才济济,兵士众多……”
“就是因为人才众多,才让华夏变得如此强大。”
此时,
朱杼微微一笑,看着姚广孝问道:“大师您认为如何?”
可是,
姚广孝脸色发白,颤抖着说道:“求求阁下……不要再问了。”
“难道你不明白轻重缓急!”
朱棣见姚广孝不愿意配合,不由怒从心生,说道:“你以为谁都能有幸成为我们兄弟俩提问的对象吗?让你说,就得说!”
然而,姚广孝一脸苦楚:“贫僧只是个普通的和尚。”
“请求两位大人放过贫僧。”
说着,竟对着朱杼双手合十,深施了一个佛礼,满面哀求。
这番举动把朱棣都弄得不知所措:“你干什么呢?不过是让你说句话罢了,又没叫你去送死。”
姚广孝不停地摇着头,就是不肯吐一字。
但朱杼却目光深沉地看着他,脸上带着几分笑意说道:“大师确实见识不凡。”
“贫僧仅是个出家人,只求安稳过日子。”
姚广孝再次请求道,“恳请各位放了贫僧吧。”
朱棣完全摸不着头脑:“你们在搞什么名堂?”
姚广孝双手合十,依然坚守口风,一言不发。
朱杼却轻松一笑:“我谈的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关键所在。”
“这便是术(注:此处应理解为谋略或智慧的代名词)了,老百姓若讨论这种学问,往往容易招致皇上的不满,稍有不慎就能灭族。”
“这么夸张?”
朱棣显得异常困惑。
朱杼则凝视着姚广孝说道:“你看,普通人根本无法洞悉这其中的奥妙。”
“但这位大师就能看出。”
“这足以证明……这位大师日常也在研究术。”
“哈哈,真是个博学多才的大师。”
姚广孝简直要哭了:“施主,请您放我一马,今日的相遇就当我没见过。”
但朱杼摇头不肯离开:“放心吧,今天不过随便聊聊天而已。”
“既然大师你也感兴趣,为什么不一起聊聊呢?也许对你日后会有帮助。”
姚广孝见朱杼不愿离去,心中感到万分绝望。于是闭上了双眼,决定眼不见心不烦。
他在那里默默地诵念佛经,试图平息心绪。
朱棣顿时火冒三丈:“这人怎么这样,不知好坏,你继续说吧,我刚刚说的没错吧?”
但朱杼对此并不在意,随口回应:“有对也有不对。”
“嗯?”
朱棣有些不解。
接着朱杼解释说:“你所说的军队和将领众多,确实是事实,但它仅仅反映了表面,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