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为寺院添砖加瓦功德无量?
寺院、佛像、僧宝是佛法住世的象征,建造庄严的可敬之处以及佛像,既可以为僧宝提供修道之所,使修行人安心修持正法、早日灭苦得道;又能借以宣说佛法真理、延续法脉的传承,令佛法久住世间,来帮助众生超越生死。
《妙法莲华经》中提到,如果有人发心起塔、建寺、造像、添砖加瓦,就好比见到十方诸佛,成就无上菩提,广度无量众生。所以说,能为道场的修缮做一点贡献,意义十分殊胜。三宝是我们积累资粮的殊胜福田,对佛弟子来说,有幸遇到种植福田的机缘,如能真诚发心供养,就能消除业障,积累福慧资粮。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谛。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所以,修缮道场是无上的布施,这样的善业善举,无论对于我们的现世或将来,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1 捐赠瓦片给寺庙,其深远的意义在于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和对佛法的敬意。
2 这一行为是佛教信徒的一种供养方式,通过捐赠瓦片,信徒们展现了对佛法的敬仰、感恩之情,并祈求自身的平安、健康以及福报。
3 参与捐瓦的善信常常会在瓦片上刻下自己的姓名、生日以及祝福,这些瓦片随后被寺庙用于修建或修葺建筑,从而使捐赠者的善举与功德得以长存,并受到佛菩萨的庇佑与感应。
4 捐瓦建寺是一种积累大功德的行为,不仅能为捐赠者及其后代积累福德,还能为社会和世界带来和平与和谐。
寺庙捐瓦:四重意义背后的善举
你是否曾好奇,为何寺庙如此热衷于接受捐瓦?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与宗教意义。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背后的四重意义吧。
首先,捐瓦象征着对佛法的护持和支持。寺庙是佛法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场所,每一片瓦都象征着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对佛教事业的慷慨支持。这些瓦片不仅承载着捐赠者的善念和祝福,更是为寺庙的稳固和佛法的长久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
其次,捐瓦也是一种积累福报的方式。在佛教观念中,行善积德可以积累福报。通过捐瓦这一善举,捐赠者不仅能够获得心灵的慰藉,还能为家人和后代积累福报。
再次,捐瓦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通过亲自参与寺庙的建设和维护,人们感受到自己与佛法、与寺庙的紧密相连,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和修行之路。
最后,捐瓦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保护。寺庙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老的寺庙建筑和瓦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底蕴。通过捐瓦,我们可以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传承。
总之,寺庙喜欢捐瓦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宗教内涵。捐瓦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贡献,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修行。让我们一起以捐瓦为契机,为佛法的弘扬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为寺院添砖加瓦|捐块砖 富贵倍增 十方功德,三世福报!
我没有能力建设一座寺院
但我可以为寺院添砖加瓦1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
【佛经言】
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说:“浊世中,我以佛殿与文字形象出现。见到佛殿造佛殿,会令无数众生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供养佛殿和文字等同于供养我的真身,功德永远不会耗尽……”
《地藏经》云:&34;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世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既三生受乐。
共成十方事,
同结万人缘,
修缮观音殿,
众人一同心,
捐佛顶瓦片,
植福慧资粮;
同发慈悲心,
共满菩萨愿。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修建寺庙的功德意义
释迦牟尼佛说:浊世中,我以佛殿与文字形象出现。见到佛殿与文 字当生起真佛之信心和恭敬。谁在任何地方创建寺院、建造佛殿, 会令无数众生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供养佛殿和文字等同于供养我的真身,功德永远不会耗尽。 弥陀大愿菩萨开示: “护持佛法、护持佛菩萨住世,就是护持虚空 法界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布施修建寺院之功德利益修造佛菩萨的殿堂乃一切有漏善业中最为重要的, 哪怕你只供养一 筐土,就已具足供养一筐黄金的功德。
经云:“处处尽是华藏界,从教何处不毗卢。”因为众生无尽,佛 殿经堂亦应无尽,可安立佛、法、僧三宝久住于世,可提供机会教 导众生,给众生以得度因,建造佛殿经堂有很大的功德。
因为众生无尽,佛殿经堂亦应无尽,可安立佛、法、僧三宝久住于世,可提供机会教导众生,给众生以得度因,建造佛殿经堂有很大的功德。
著名的护法天王帝释天,就是因造塔的功德而生。在过去的世界,迦叶佛灭时,有一女人发心修塔,另有三十二人帮助她修塔,由此功德,这个女人转生为忉利天王,帮助她修塔的其它众人也都转生为天王和大臣,合称为三十三天。
寺院是佛的道场,是顶礼的地方,是僧众修行所在。古老的寺院因为有大德驻锡、禅修、证悟圆满的功德。修缮一座庄严的道场,让众生有地方来朝拜、禅修、诵经、闻思,得到前辈高僧大德的加持,得到三宝的加持,行持这样的善法,其本身就已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了。
我们能得人身就已经罕有了,还能修建寺院,这是什么样的罕见机缘、 罕见福报呀! 诸佛如来三身、 历代祖师打得过都已具有无量无边福德和智慧, 修建供养三宝的寺院、佛殿、经堂确为极其不可思议,延寿消灾、 灭罪度亡、往生净土、积集资粮、快速成就。
在没有佛法的时代,不可能修建寺院。在战乱的时代即使有机会接触佛法,也不可能修建寺院。在平稳的时代佛法兴盛的地方,才有机会让你供养、捐助修建寺院。想一想四厌世观修里,教育我们得人身就已经罕有了,还能修建寺院,这是何等罕见的机缘和福报啊!
诸佛如来三身、历代祖师大德都已具有无量无边福德和智慧,修建供养三宝的寺院、佛殿、经堂功德确实极其不可思议。可以延寿消灾、灭罪度亡、往生净土、积集资粮、快速成就。
《妙法莲华经》说:若人发心起塔、建寺、造像,如是诸人等,如见无数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
《俱舍论释》说:若为出家人建造经堂,可获得梵天福德,于四十中劫享受无比安乐。
《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释迦牟尼佛说:浊世中,我以佛殿与文字形象出现。见到佛殿与文字当生起真佛之信心和恭敬。谁在任何地方创建寺院、建造佛殿,会令无数众生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供养佛殿和文字等同于供养我的真身,功德永远不会耗尽……
《广戒经》说:“所谓实福者,由大果、大利、大威严、广大义,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坐、是卧,其善根恒时增长。何人建造经堂,乃为七种实福之首……”
《俱舍论大疏》说:在有漏的善法中,修经堂的功德最大。为僧众修经堂,随力支持随喜者,将来在此经堂内进行的所有闻思修行的善根,皆同等获。
假使未来世,所有的国王及婆罗门等。遇见先佛的塔庙。或者一切的经典、佛像都毁坏破落了,烂了,这庙也烂了,佛像也坏了。能发心修补这个佛像塔庙。
这个国王和婆罗门等,或者自己来营谋办理这件事。或者劝其它人去做这件事。如果他一个人做不到,就聚集百千万人的力量,大家来共同修理庙。大家,你布施一点钱,他布施一点钱,共结法缘。
佛经说,只要你发心赞助修经堂,可速得消除业障、逢凶化吉、福禄绵长、速证佛果等十大功德。所以,如果您想借此机会随力资助,以培植福报、累积资粮,我们也由衷地随喜。
一座寺可以存世百年乃至千年。每一个进入寺院的人升起一念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心,都可以帮助种植善根,福报。利益不仅是一生一世,可以令众生行持正法、真理、延法、最终得到彻底解脱。
但凡修助寺院者,佛经皆言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功德,不可穷尽的福报。也就是说不漏的福报,寺院为安僧办道,弘扬佛法,广度众生之道场。寺院存在一天,功德即在,无有毁坏。
现在很多人经常为了无意义的吃喝玩乐而挥霍无度,若能将这些钱节省下来,以三殊胜、菩提心摄持供养经堂,寺院建设,一切有漏财产才有了真正的价值归处,对今生来世才有真正的最大的利益!建寺诸多功德。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无上正觉,菩提树适逢其会给予佛陀庇荫;佛坛媲美菩提树给予善信庇佑、利益众生。
只要你发心赞助修经堂,可速得消除业障、逢凶化吉、福禄绵长、速证佛果等十大功德。所以,如果您想借此机会随力资助,以培植福报、累积资粮,我们也由衷地随喜。 任何善信发心赞助建寺与佛坛, 可以获得如下十种功德:
一、无始劫来诸恶业,得以减轻或消除。
二、天人护佑,逢凶化吉。
三、去除障碍,免夙仇报复之苦。
四、妖魔邪怪,不能侵犯。
五、脱离烦恼和无明。
六、丰衣足食,福禄绵长。
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
八、增加福慧二资粮。
九、往生善道,相貌端庄,天资福禄兼有。
十、往生能闻佛法之国土,速证佛果。
一座寺可以存世百年乃至千年。每一个进入寺院的人升起一念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心,都可以帮助种植善根,福报,直至究竟成佛。
《俱舍论》中说,如果三人共建一座佛塔,每个人都能得到建一座佛塔的功德。在轮回的路上,我们共修善因,广种福田,依建造佛像的功德,将生生世世美丽、庄严、聪慧、值遇善知识、得一切顺缘。
望众生皆有机缘广植福田,护持三宝,利益众生。
修建造寺院、经堂、佛陀大道场——极乐圣境,人间净土! 寺院是佛教的道场, 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 也是僧侣信众修行的所在,同时还有化导民俗、广设方便、广结善缘、为民祈福的作用。
经云: 若人能布施伽蓝一砖一瓦,其功德直至砖瓦化为尘土方才消亡。故知建寺建塔,建立一个庄严的道场,让大家有很 好的地方来学习,提升慧命,功德不可思议。
《法华经》云:“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寺院,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云: 三世诸佛,无不令人建立寺院,造佛形像,以其一经触目,八识田中,已种成佛种子,从兹渐渐增长,毕竟得成觉道。
你是我最后一世的缘聚
为什么修行人,被妖魔鬼怪附体的特别多?
别人对我们说“随喜功德”,我们该怎么回应?
女尼开示: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写的太好了)!
前世我的守陵人,今世却用婚外情折磨我
《心经》是如何对人的心灵产生效用的?(附白话翻译)
几乎所有心咒都在这里了!(不得不收藏)
我邻居是个很厉害的算命高手
猫的第九条尾巴,得道成仙的天机!
一位曾经与五个女生两个男生邪淫的女生的猛烈忏悔(附本人忏悔视频)
世界上最神秘的儿童:转世灵童
好吓人,随手掩埋死掉的小动物,将来它会这样“报复”你
“拯救(未)能出世的孩子”—免费超度婴灵
和尚破戒才是大慈悲
您不一定了解的放生秘密
念佛拍手操,神奇的贤者之舞
天天喊穷的人会有这些果报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复有众生见他旧寺塔庙形像及以经典破落毁坏不肯修治。便作是言。非我先崇所造。何用治为。我宁更自造立新者。善男子一切众生造立新者。不如修故其福甚多。
——《佛说像法决疑经》
复次应治破坏塔庙及诸形像。莫问己许他许。随其力能一切皆治。其人功德不可思议。但能修故不假造新。
——《佛说像法决疑经》
沈阳般若寺复兴经过——感应
倓虚法师口述自传
一个地方的兴废,按俗情来说, 固然也在乎气运;可是按因果来说,好坏兴废,都是人的感应。普通常说,不愁无庙,只愁无道。现在一般出家人,多数是钻营奔竞,总想找到一个地方,自己当方丈做主人,或者是自修。
可是,始终是南跑北颠,找不到一个相当地方住。这原因多是他平素不检点自己,没有行持,没有道德。如果有行持,有道德的话,不用你去找地方,地方会上赶来找你。不怕在露天地里,也能感应出地方来,这里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来做证明。
我初在沈阳小西关万寿寺讲学时,有两位学僧是距沈阳不很远,开原大塔寺的。那时大塔寺刚刚经戒五老和尚重修起来不久,这里边就有一段感应的故事。
最初大塔寺是一座古庙,院子很大,种很多地。老和尚收有七八个徒弟,等老和尚圆寂后,后辈子孙不正干,庙产荡尽,因年久失修,庙也荒废了,只剩原来的大塔尚未坍塌。
在老和尚那七八个徒弟里,有一个名字叫戒五,也就是后来复兴大塔寺的。自从他那些师兄弟不务正之后,他因看不惯他们的行为,又无法拦挡,便自己一个人跑南方当参学;像金山、高旻等,差不多的南方大丛林都住过,前后住了约十几年光景。平素行持、道心各方面都很好!
在南方参学之后,戒五和尚又回北方,看大塔寺已残屋颓垣,瓦石堆积。他在塔旁边斜坡着架起一小茅蓬,仅容开一人住。出进小茅蓬要曲着腰,可见茅蓬简陋之极,仅不过挡风遮雨而已。他在这里,每到吃饭的时候,到外面化斋,回来就看经参禅,到晚间放蒙山,就这样经过了二三年工夫。
有一天当地一个最有钱有名望的姓刘的绅董,出来到庄稼地去瞭望,回家时,经过一条大路,时间已是快要黑天的时候了,见这条大路左边有扶老携幼来来去去的很多人,有的嘴里还喊著“走哇!
到大塔寺赶斋去!”他特意到道左来看无人,又见道右亦复如是,像这样情形他看了不止是一次了。有时他想和这些人去说话,问明事实,可是等他快到跟前时,人影却没有了。
因此引起了他的好奇心理,以为其中必有缘故。在他曾这样想:大塔寺已经没人,荒废很多年了,还到什么地方去赶斋?为了要解决他的疑心,于是亲自跑到大塔寺去访问,到那里看什么也没有,只是乱瓦乱砖,堆积一大片。
塔旁边一个像叫化子住的小草蓬,里面住一个和尚。刘绅董到草蓬门口一看,原来就是大塔寺的子孙戒五和尚,说起来刘绅董和他们上一辈的老和尚都还是知交。
戒五和尚和他谈了些关于阔别后到南方参学的情形;和回北方后近二三年在大塔寺住的情形;并拟复兴大塔寺。刘绅董又和他谈在马路看到很多人来大塔寺赶斋的情形特来访问,戒五和尚说:
“那想是因我每天在这里放蒙山,超度一切无主无依孤魂,他们要按时来赶斋。”刘绅董听到这里,忽然很惊奇的说:“佛法真有灵验!只是怕人没行持,既然这样,你出缘簿,我帮你化缘,复兴大塔寺。”
戒五和尚说:“我这里什么东西也没有,怎么能出缘簿?”刘绅董说:“只要你出个名就行,我来给你做缘簿!”
因为刘在当地是首户,财势两得,他自己做了一统缘簿,让戒五和尚出名,他自己捐了一部分钱,又从旁化了一部分,不几年就把大塔寺重修起来了。
大家请想:戒五和尚原来住着一个小草蓬,简直像露天地一样,他自己每天真参实行,并没满处跑着去找护法,而护法却找到他跟前来把庙修起来了。
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奉化雪窦寺,最初由妙高禅师创修,也是类似这样情形。
那是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摩臣法师由观宗寺到奉化雪窦寺去做方丈,我们同学的学僧,共去了二十几个人,给他去送座。临去时,先坐江轮,下轮船后,换乘竹排,乃十几棵茂竹编成,两稍挑起,两根相对,成一小划船,在河里面走上去。
我还是生平第一次坐这样小竹船,河两岸很狭窄,水也很浅,有时走起来,水里的石头,划的船底嗤嗤作响。四围山色,一鞭残照,走起来觉得很写意的。
到了雪窦寺,那里久住的师傅们,就和我讲起妙高禅师的事迹来。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据说当初妙高禅师,就在那里修行,精进用功,昼夜不息。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日子久了,难免打磕睡。妙高禅师,看到自己的生死未了,天天打磕睡,耽误的不能用功。
于是跑到妙高台边上跏趺而坐,下面是几十丈深大山涧,如果打磕睡一头张下去,就没命了。他的意思,在这里静坐,是警策自己,免得再打磕睡。事实上因他工夫还没用到家,仍不免打磕睡。有一次他打磕睡,真的就摔下去了,他自己也知道这次是没命了。
可是当他刚刚掉到山半腰时,忽然觉得有人把他双手托着又送上台来。他很惊喜的问:“是谁救我?”空中答曰:“护法韦驮!”妙高禅师想:还不错!居然我在这里修行,还有韦驮菩萨来护法,接着又问:“像我这样修行的人,世间上有多少?”空中答曰:过恒河沙数之多!因你有这一念的贡高我慢心,二十世不再护你的法!”
这时妙高禅师,痛哭流涕,惭愧万分!心又转想:原先在这里修行,好坏不说,还蒙韦驮菩萨来护法,现因一念贡高我慢心起,此后二十世他不再来护法了,左思右想,唉!反正是那么回事了,不管他护法不护法,我还是坐这里修我的,修不成,一头张下去,摔死算了。
就这样,他依然坐在妙高台上去修行(台如簸箕形,仅容一人)。坐不久他又打磕睡,一头张下去,这次他认为决定没命了,可是当他刚刚快要落地的时候,又有人把他双手接着送上来了。妙高禅师又问“是谁?”空中答曰:“护法韦驮!”妙高禅师说:“你不是说二十世不护我的法吗?怎么又来!”韦驮菩萨说:“法师!因你一念惭愧心,已超过二十世久矣。”
于是豁然开悟!佛法的妙处也就在这里,一念散于无量劫;无量劫摄于一念。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
之后,妙高禅师在那里天天精进用功,敲木鱼诵经。那时还在宋朝时候,他敲木鱼念经的声音,远闻于几千里之外的当今皇太后之耳,皇太后因天天听见有一出家人敲木鱼诵经,有时睡梦间还能见到此人,但亦不知声音来自何处。在附近左右找,哪里也找不到。以后画影图像,遍下圣旨来找此人,末了在妙高台找到,是妙高禅师。
朝廷看他是有道有德的高僧,于是由皇上家出钱,在那里给他修一所大庙,即是雪窦寺。大家请想:这不是在露天地里感应出来的大庙吗?不是也没满处跑着去找地方吗?只要你有修行,有道德,地方会现现成成的给你建设起来的。
【结束语】
听众朋友们,今天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明白了佛门的一句俗语:不怕没有庙,就怕没有道!正所谓,得人则兴,失人则废!妙高禅师的故事中,一念精进一念佛,一念我慢一念迷,一念忏悔超十世,一念迷悟不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