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便看见一片深杳无尽的虚空,灰黑色的边缘有微光摇曳。胸口还有些闷,唇舌间的血腥气和药味混在一起,干热黏滞得张不开嘴。我呆了一呆,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一转头,只见绿萼与银杏一个伏在枕边,一个伏在脚下,睡得正好。妆台上摆着一盏玻璃灯,烛焰与银镜相照,妆台上明晃晃的一片。桌前放着一只紫陶药碗。窗纸未明,整个世界都在安睡。
我半支起身子,问道:“这是哪里?”
绿萼肩头一耸,顿时惊醒。见我无恙,欢喜得落下泪来:“姑娘醒了!”说罢一推银杏,又道,“姑娘回到家了。”
绿萼扶我坐起身,坐在我身后,银杏倒了一盏温水服侍我喝下。好一会儿,我借着烛光辨认出房间里熟悉的陈设,方记起沈太妃已经殁了。玉枢的惊呼与哭泣猝然回响,间杂着宫女们的号哭和宫中云板的长鸣,在我脑中响成一片。我问道:“玉枢怎样了?”
绿萼拭了泪道:“自己病成这样,还只顾问婉太妃。”
银杏微微一笑道:“姑娘呕血晕厥,婉太妃可吓得不轻。见姑娘灌了汤药还醒不过来,便一迭声地骂太医无用,要砍他们的头呢。”
我笑道:“这样说来,我不在她面前养病是对的,否则宫里的太医没了,岂不都是我的罪过?”绿萼含泪笑了出来。
银杏道:“婉太妃本想留姑娘在宫里养病的,只是奴婢想着,一来济宁宫的沈太妃才去,婉太妃整日忧心哭泣,于姑娘的病不好。二来,信王命李威监视姑娘,姑娘若有一日不在他眼前,恐怕信王又要多心,若连济宁宫的太妃们也疑心上了,便越发不妙了。所以奴婢斗胆做了一回主,把姑娘接了回来。”
银杏跟随我七年有余,越发明敏干练。我甚是满意:“甚好。”
银杏道:“李威见姑娘病了,已命人将此事快马报知信王。”
绿萼自责不已:“姑娘已劳累了一日,奴婢本当拦着姑娘,不许姑娘进宫才是。本就身子不好,还受过重伤,何苦操那么多心?”说着愤然心痛,眼睛又红了,“谁又领咱们的情?到头来,信王不肯信姑娘,睿王与杜大人还以为姑娘是信王的人,还被世人说成是红颜祸水,狐媚之流!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这么难为自己?还嫌不够累么?!”说罢一扁嘴,泪水扑簌簌落在我肩头。
银杏笑道:“我说姐姐累了,叫姐姐回房歇息,姐姐偏不听。这会儿哭哭啼啼的,姑娘怎么养病?”说罢不由分说便将绿萼拉了起来,趁着她还在擦眼泪,一口气将她推出房间。绿萼在门口迟疑片刻,终究下楼去了。
失了绿萼做依靠,我便有些坐不住了,顺势躺下,只觉昏昏欲睡:“你也去歇息吧。”
银杏笑道:“奴婢留下来服侍姑娘。”我含含糊糊嗯了一声。只听银杏又道,“其实绿萼姐姐说得有道理,姑娘不妨想一想。”
我周身一寒,紧紧抱住绵软的香枕:“已到了这步田地,我还有什么可筹谋的?又有什么可为难的?听天由命罢了。”银杏的叹息似有若无,就像我陷入梦境之前所来不及发出的。
不知睡了多久,忽觉一点寒气凝在额头,针尖般细小而尖锐,眉心却似蓄了一指水银,沉重而窒闷。我猛然惊醒,黑暗中只见一道寒光自鼻尖拖至眉心,稍稍落下,便会将脑袋劈成两半。一个黑沉沉的人影悄然立在床前,玉臂青锋,素腰玄绦。剑气迫住我的头脸,我根本无法坐起身。周遭黑沉沉的,她似乎也瞧不清帐中的情形,只屹立不动。
忽见一个身影从榻下跳了起来,猛地将来人推了开去。那女子猝不及防地向后退了两步,急切间以长剑拄地,这才站稳。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摸索了一件衣裳,跳下床榻。眼前一亮,来人自怀中掏出火折点亮玻璃灯。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满面怒容地站在我的面前,一手执火,一手横剑。
我吃了一惊:“华阳长公主?!”
华阳一身黑衣,越发显得面无血色。手中长剑刷地指出,小臂微侧,剑鸣即刻消散。剑尖凝起星辉,沉稳清冷如山巅最明亮的一颗。“钜哥哥在哪里?”
我将伸臂挡在我身前的银杏拂在一边,向前一步,坦然道:“钜兄弟在江南。”
华阳蹙眉,鬓边泌出亮晶晶的汗意,双唇抿成苍白一线。好一会儿方道:“这个时候,钜哥哥怎么会在江南?!定是你不准他来见我!”
我轻笑。我原本以为她深夜潜入新平侯府,是为了再一次给母亲复仇,谁知竟是为了寻找情郎。银杏顿时醒悟,正要开口分辩,被我拦下:“睿王怕自己坏了事,想必举事前便命殿下藏匿起来。现下全城掘地三尺,都在寻找殿下,殿下不在藏身之所好生歇息,入城做什么?”
华阳的眼中闪过一丝愧疚,迟疑之间,剑尖下落。不过一瞬,重又笔直:“把钜哥哥还给我!”
我又上前一步:“钜兄弟和新平侯府一道,早就被信王府密切监视了,前面就有信王府的人长住着。殿下还是快些走吧,惊动了人,我也无能为力。”
华阳已抑制不住无奈地悲哭:“把钜哥哥还给我!”
当初华阳负屈,在鹿鸣轩幽禁待死,于绝望中结识了刘钜。如今再一次藏匿,刘钜却一直不见,想必孤冷凄惶,更胜当日。也难怪她按捺不住,离开藏身之所潜入我的府中追问刘钜的下落。我叹道:“殿下还有亲妹妹,难道也不顾了么?殿下莫忘了,龚大人是怎么死的。”
华阳倒吸一口凉气,长剑缓缓垂下,向后趔趄半步,扶桌无声啜泣。我又道:“亏得殿下还是太宗皇帝的女儿,皇兄被弑,两宫被挟,宗庙岌岌可危,殿下竟只想着刘钜!一身武艺,只为逾墙入室,掳人劫财?还是墙头瓦上,与人幽会?”
华阳听了,顿时满脸通红。趁她不留意,我递了个眼色给银杏。银杏便将窗支开一条缝,假意向下探望:“姑娘,二门开了,李威往后面来了。”
我冷冷道:“信王府的人要上来了,他们捉了殿下,想必能得不少赏钱。”
华阳的神色惶愧而不甘,一咬牙,将长剑竖在身后,纵身自露台上一跃而下。我扶着窗棂,看她轻灵矫健的身影在月光下纵蹋无声,几个起落,已在高墙之外。一时间周身的力气都被抽了个干净,我抚胸坐下,喘息不止。
银杏抚着我的背道:“今夜之事,姑娘不要放在心上。”
我欣慰道:“看来她的功夫经刘钜指点,已精进不少。”
银杏一面将我的双脚扶上榻,一面冷笑道:“功夫是好了,脑子却不大灵光。小时候在太宗面前进过姑娘的谗言,长大了刺杀,也算是有勇有谋。如今心里有了男人,就越来越没出息了。”
我瞟了她一眼,甚是好笑:“你平常说话也算有理有据,为何在刘钜的事情上,便如此不堪?”
银杏听了“不堪”二字,委屈得几乎要哭出来,愈加不肯掩饰她对华阳的不屑与厌恶:“早知如此,倒不如当初就由她死在掖庭狱!如今倒好,竟拿剑指着姑娘!真是不知好歹!”
我叹了一声,实是无言以答。于是翻身向里,不待银杏掩上锦被,便睡了过去。
养病数日,既不出门,也谢绝来客。能进府看我的,只有泰宁君和越国夫人。这一日午后,三人闲坐饮茶,说起前些日子城中的大事,采薇仍是后怕不已:“杜大人他们所谋之事,施郎一早便知道了。只是施郎反对另立新君,所以拖延了几日,不想他们就起事了。当时玉机姐姐在城外,刘公子又不在,施郎不敢贸然行事。再者,施郎说杜大人他们想来也会告知姐姐,所以一直没派人去仁和屯。”
易珠倚着桃花芯锦枕,慢条斯理道:“既要剪除权臣,又要另立新君,的确不能拖延。拖久了,容易走漏消息。后汉陈蕃与窦武[123]、本朝韩廖两位大人都是前车之鉴。”
我叹道:“依我看,杜大人和睿王的谋划早已泄露,所以信王早有防备。再不起事,便只有坐以待毙了。”
采薇道:“幸而杜大人在狱中没有供出施郎来。”
易珠笑道:“杜大人在狱中也没供出玉机姐姐来,信王还不是上门大肆搜检了一通?”
我笑道:“信王没有将小钱他们捉去拷问一番,已算手下留情了。倒是采薇妹妹,这样公然来看我,不怕信王妃为难你么?”
采薇一摊手,满不在乎道:“启姐姐要不高兴,我也没有法子。玉机姐姐病了,总不能不让我来瞧瞧。况且她再问一千遍,我也是那样答她。事到如今,我还怕谁来问?”
易珠亲自为采薇斟了茶,赞叹道:“泰宁君好气魄。”
采薇叹道:“二位姐姐都知道,我自幼与启姐姐交好,一起吃一起玩长到这么大。不想启姐姐竟成了今天这副模样,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易珠笑道:“女人嘛,嫁了谁就要和谁一条心。说是夫妻之义也好,身不由己也好,总是有个去处。”说着又打趣我,笑意却转而哀凉,“谁似我和玉机姐姐,到现在没有男人,孤魂野鬼似的。”
易珠的哀凉分明是因为亲见杜娇等诛族的恐惧与坐以待毙的无奈,哪里会是因为没有男人。我轻轻一笑,拈起一枚玫瑰花饼。采薇忙道:“越国夫人名动天下,这几年多少人来说媒,夫人只是不肯嫁,这会儿倒说这样的话,分明是在笑话我这个没有主意、整日只会跟着夫郎打转的没脚蟹。”易珠连说不敢。采薇忽而幽幽一叹,目中忧色顿起,“其实我与施郎一起死,倒也没什么,只是舍不得我那四个孩儿,小小年纪,便随父母丢了性命。”
我与易珠相视一眼,俱是默然。易珠忙以别话岔开,笑问道:“城中戒严多日,整日在家里坐着,也不知前线军情如何了?”
采薇摇头道:“只听施郎说,信王驻军函谷关,旁的再没有听闻。”
我听罢不觉沮丧:“信王在城中耽误了这么些日子,昌王竟还没有突破函谷关。真是可惜。”
易珠笑道:“关内也好,关东也罢,横竖都是一场恶战。”
采薇忽然想起一事,道:“前线恶战,城里也没闲着。听说启姐姐把信王下属的将军校尉的家眷都请到府里听曲子赏花,众人盘桓了整整一日,启姐姐赏赐颇多。”
我笑道:“启姐姐毕竟是女中豪杰,想必恩威并用,比裴氏有过之而无不及。”
采薇好奇道:“哪个裴氏?”
我笑道:“潞州镇将刘悟之子刘从谏的夫人裴氏。刘从谏的侄子刘稹叛乱,裴氏召集潞州将领的妻妾们饮宴,请诸妇写信给夫郎,勿忘刘从谏拔擢之恩。刘稹兵败,裴氏也被处以极刑。”
话音刚落,忽听外面有男人暴喝一声,又有盆罐之物在地上打碎的声响。采薇与易珠俱道:“好端端的,外面是怎么了?”
绿萼笑道:“奴婢出去瞧瞧。”
采薇好奇道:“姐姐府里,是谁这般粗声大气的?倒像是遭了盗贼似的。”
我笑道:“听声音,是信王府的李威。”
易珠重新拈起蜜饯,一面翘起兰花指虚点我:“怨不得姐姐四平八稳,一点儿也不在意。”
不一时绿萼回来了,笑吟吟道:“奴婢刚才出去看了一出好戏。”
易珠笑道:“什么好戏?”
绿萼笑道:“才刚是刘公子回来了。在门口遇见李威,李威的神气不大好,命刘公子解剑。刘公子便说,我进府向来是带着兵刃的,君侯也不禁。李威只是不放他进来。刘公子数次想绕过李威,李威只是拦着。刘公子一生气,一甩胳膊,就把李威摔成了乌龟大王八!”还没等易珠和采薇露出笑容,绿萼先自掩口笑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李威身材魁伟,想是被刘钜摔得极其狼狈,在两个下属面前颜面尽失了。
我们三人也不出声,只望着绿萼笑够了,才道:“只顾笑,快说下面的。”
绿萼笑道:“那李威跳起身,还没站稳,就又被刘钜丢了出去。那样牛高马大的一个人,竟经不起刘公子单手一摔,这一下竟爬不起来。奴婢在一旁看着,好生爽快!”
易珠笑道:“成日说姐姐府上的刘钜武功奇高,今日终于可以一睹其风采了。”
我笑道:“刘钜曾得名师指点,李威如何比得。”又问绿萼道,“刘公子既已摔了李威,怎么还不见他进来?”
绿萼道:“刘公子摔了李威,向里走了两步,不知怎的,又回身亲自将李威扶了起来,转身出府了。银杏妹妹追了出去,奴婢就先回来回禀姑娘。”
采薇甚是可惜:“今日竟见不到刘公子了。”
易珠颔首道:“刘公子武功虽高,人却也不笨。虽然摔了李威,终究不忘忌惮着信王府。能伸能屈,方是跟随过姐姐的人。”
我淡淡一笑,只顾饮茶。好一会儿,只见银杏走了进来,躬身道:“钜哥哥才刚来过了,因李威拦着不好进来,让奴婢将这个交予姑娘。”说罢呈上一张字条。我看罢字条,随手在烛焰上烧了。
易珠扬起下颌,虚目打量我半晌,忽而一笑:“瞧姐姐的神情,刘公子定是带来好消息了。”
烧落的灰烬,尽数拈碎了,抛在漱盂之中。我拿起随手把玩的牛骨长簪一搅,水色混沌:“这个好消息,我今日不说,你们过几日也就知道了。”
待得病愈,已是端午。家家聚首登高,蒸角黍,饮雄黄,门前挂菖蒲艾叶,满城清香。虽然前线正在作战,好在汴城戒严已解。汴河上仍旧有龙舟赛。信王府的龙舟最长最华丽,龙头昂扬,扬半月白幡,龙尾飞翘,竖三角青旗。一溜锦带华衣,口中呼喝不绝,两行桂棹兰桨,描画飞龙竞渡。条条银浪似若排甲,阵阵鼓声有如进军。人山人海,穿红着绿,企踵扬臂,欢腾呼啸。
我在露台上坐着,呆望太阳升起又落下,人群聚合又散去。汴城万家灯火,像倒映在海中的星光,起起伏伏。箫管弦歌,欢声笑语,彻底淹没了连日来的号哭悲泣和怨声诅咒。忽而想起初入宫的那个端午,我给高曜说了孟尝君的故事,五岁的孩子极认真地问我:“父皇也会像靖郭君一样立孤做太子么?”那时我十二岁,也极认真地回答了许多冠冕堂皇的话,嘱咐他要做孟尝君这样的君子和孝子。
心中剧痛,切齿难言。我竟然教他做一个君子?到底是对还是错?
忽听银杏在耳畔道:“姑娘又想起了先帝。”
我掩面而叹,好一会儿才按下泪意。只见银杏倚在美人靠上,呆呆地望着我,神色郁郁,落落寡欢。我微笑道:“今日过节,该当高兴些才是。”
银杏微微迟疑,鼓起勇气问道:“钜哥哥好些日子没来家了,姑娘是差他做什么了么?”
我笑道:“我若差他做什么,怎么会不教你知道?”
银杏哦了一声,一扁嘴,双眼一红:“这样说,钜哥哥定然与华阳长公主在一起了。不然这么多日过去了,华阳长公主又该来咱们府上要人了。”
我拉起她的手笑道:“都是我不好,坐在这里胡思乱想一天,倒惹你伤心了。这会儿府里有酒么?好容易病好了,又过节,也该乐一乐了。”
银杏悄悄拭去眼角的泪痕,强颜欢笑:“早就备好了角黍和雄黄酒,就怕姑娘不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