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女帝师 > 第四十四章 赦事诛意

第四十四章 赦事诛意(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闪婚京圈佛子,真千金马甲捂不住了 一剑仙魔 冻死风雪夜,重生真嫡女虐翻全家 傅爷,乖乖宠我 你是我的蓁星宸意 渣夫想抬平妻进门,我转头做他后娘 重生我是京圈太子爷的朱砂痣 汪!离婚后前夫带崽天天堵门口 工厂通古今后,我囤货暴富 求生?我有无敌安全屋!

接下来的沉默是彼此漫长地等待。华阳和我,隔着薄薄的板壁,一起等待皇帝的回答。我的听觉忽然变得异常灵敏,良久,他细弱悠长的叹息像重锤击落在我激跳的心上:“皇儿上来。”

衣衫窸窣,华阳也许是坐在了皇帝的膝上。她的声音近了些,柔声唤道:“父皇……”

皇帝问道:“朕问你,这些话是谁教你说的?是舅父么?”

华阳道:“无人教授儿臣,是儿臣近来常思国家社稷之事,既想到了,自然不吐不快。还请父皇不要怪罪儿臣,更不要怪罪舅父。”

皇帝笑叹:“朕竟不知道朕的华阳竟如此……嗯……”他想了好一会儿,竟只说了两个平平无奇的字,“聪慧。你若是男儿,朕一定早早就立你为太子。”

我顿时怔住。咸平十四年冬天,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在守坤宫锦鲤池前,在满目的七彩流光中,陆皇后的淡水色裙裾委地无声。她也曾叹惋华阳公主不是男儿之身。

华阳道:“父皇,恕儿臣直言,儿臣觉得父皇并不情愿立曜哥哥为太子。”

皇帝道:“皇儿为何这样说?”

华阳道:“父皇命人拟诏,到如今快半个月了,都没把诏书发下去,可见父皇心中不情愿。既不情愿,就立三弟晔,好不好?”停一停,复又娇声道,“父皇就依了儿臣吧。”

皇帝笑道:“国家大事,岂可儿戏?朕并没有不情愿。你曜哥哥毕竟功最大、年最长,群臣拥戴,实是不可不立。皇儿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是这些诛心之论,是不能当作罪行的。否则有功之人反遭疑忌,岂不寒了天下志士的心?如此国家将永无宁日。”

华阳哼了一声:“父皇又错了,岂不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237]么?父皇明知儿臣所言不虚,为何还要立曜哥哥?再说立太子不是父皇的家事么?为何还要听群臣的?”

皇帝语重心长道:“朕当年就是先帝的庶子,因先帝疼爱,弃嫡长子庶人高思谏而立太后为皇后,立朕为太子。因庶人高思谏有军功,先帝驾崩后,朕险些被他的党羽杀死,至今思之后怕。韩非子有云:‘孽有拟适之子,配有拟妻之妾,廷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此四者国之所危也。’[238]不是没有道理的。”

华阳忙道:“难道父皇是说,先帝错了么?”

皇帝笑道:“先帝没有错,只是朕害怕你曜哥哥犯错,终究害了你们姐弟几个。即便你曜哥哥忠心一意,然而天下归心,也会有人拥戴他起事。只有他名正言顺做了新君,才会善待弟妹。懂了么?”

华阳道:“皇儿不怕死,皇儿练了剑术,一定会好好保护三弟的。”

皇帝失笑:“时势逼人,又有千军万马,就算皇儿有昱娘娘的剑术,也不过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华阳仍是不甘心:“这样说来,父皇还是被时势所逼迫的。”

皇帝叹道:“时势即天意,天意代朕选了太子,朕自然就是心甘情愿的。你曜哥哥也是朕的儿子,朕的天下交给他,实是天经地义,朕很放心。朕知道你不喜欢朱女录,觉得她害死了母后,所以千方百计不令她如愿。”

华阳哽咽道:“父皇……”

皇帝道:“还记得父皇从前给你讲过的徐有功的故事么?”

华阳低低道:“儿臣记得。武则天时,皇甫文备曾诬陷徐有功放纵逆党。后徐有功做司刑少卿,皇甫文备下狱,徐有功却将他放了出来。有人问徐有功:他曾陷君死地,为何要放了他?徐有功道:‘你说的是私愤,我守的是公法,为官不可以私害公。’”[239]

皇帝郑重道:“不错。《传》云:‘以私害公,非忠也。’[240]即使是朕,也不能不忠于先帝,不忠于社稷。皇儿更当谨记。今日这样的话,以后不要再向任何人提起,不要让任何人听见。没有朕护着你,虽贵为公主,也当小心谨慎。”华阳久久没有应答,皇帝加重了口吻追问道,“父皇的话,皇儿明白了么?”

华阳无比颓丧:“儿臣明白。”

皇帝松一口气,柔声道:“既明白,就上学去吧。你今日逃学,夫子面前,朕是不会帮你掩饰的。”

华阳无奈,只得行礼告退。

好一会儿,皇帝唤道:“来人!”

小简忙走进御书房:“奴婢在。”

皇帝疲惫已极地叹道:“刚才华阳的话,你都听到了吧。”

小简微微迟疑:“奴……略有耳闻。”

皇帝道:“华阳恨朱女录入骨,以朱女录的聪明,想来也早已察觉。”说着一哂,“魏保太后未必,汉野王君是一定的,华阳没有说错。”

小简好奇道:“是煲太厚,野王菌炖不熟么?”

皇帝忍不住嗤的一笑:“你这个刁奴,只管胡言乱语!”

小简忙道:“奴婢蠢笨,奴婢该死。”说着哎呀一声,“陛下刚才和公主殿下说了那么久,想必累了,正该歇歇才是,这是要去哪儿?”

皇帝道:“朕去看看李演。有快一年没有见过他了吧。”

小简笑道:“可不是么?李师傅离开定乾宫去养病,的确快一年了。唉……陛下慢些走……”

一阵齐整细碎的脚步声后,整个仪元殿都安静下来。许久,小书房里有人长长吁了一口气。封若水站了起来,嗫嚅道:“姐姐……”

我站起身,险些又跌坐在榻上,撑着绿萼的手才慢慢站直身子:“我早说过,华阳公主厌恶见到我。罢了,我先回漱玉斋了,倒耽误妹妹的工夫了。”说罢示意绿萼先去开门。

封若水忙道:“姐姐放心,今日之事,妹妹绝不会透露半个字的。”

旧的时代就要过去。在新的时代里,旧时代的眼泪、悲苦、冤屈、伤痛、死亡以及一切的抗争,都将成为谈资,成为从故纸堆中精心剪裁而出的逸闻。新时代的叹与笑,永远都那么廉价。说不说,都无关紧要。我淡淡一笑:“多谢妹妹。”

刚刚走出定乾宫的后侧门,绿萼便忍不住道:“华阳公主说话可真狠。”

我不禁笑道:“你也觉出公主话里的厉害?”

绿萼道:“不但厉害,而且句句在理,让人挑不出错来。”

我叹息道:“殿下是最年长的皇女,素来备受宠爱,即便她说错了,又能如何呢?陛下不是说,若她是个皇子,就要传位于她么?”

绿萼忙道:“那姑娘要如何应对?”

陆皇后出于慈母之心,希望华阳公主一无所知,与我相安无事。她的希望终究落空了。我叹道:“这是我欠公主的,由她去吧。”

到了巳时,我照旧从漱玉斋去定乾宫处置政务。刚刚踏进定乾宫,便见小简迎了上来。我奇道:“简公公不在里面服侍圣驾,怎的在这里?”

小简笑嘻嘻道:“陛下已经在里面坐着好一会儿了,问奴婢朱大人怎么还不来?故此奴婢出来瞧瞧。”说罢极快极轻地道,“晚上奴婢有要事禀报。”又笑道,“若大人再不来,奴婢就要派人去漱玉斋催了。”

我笑道:“不敢。有劳公公了。”

皇帝从李演处回来得很早,我走进御书房时,他已经在看封若水写好的奏报了。行过礼,我照旧坐在小书案后处置政务。与皇帝讨论了几件政事后,他命小内监将附在封若水奏报后面的几页白纸送了过来:“这个你也瞧瞧。”这几页纸正是李二井告发昌平郡王的上书,是我一早在小书房处读过的。

我看罢问道:“不知陛下要如何处置?”

皇帝道:“倘若这件事交予你,你会如何处置?”我微微一笑,慢慢折起上书,塞进封套之中。皇帝笑道,“想来你心中已有成算,别只顾笑,说出来听听。”

我站起身,敛容道:“若交予微臣,微臣就判这李二井杖毙。徐鲁识人不明,左迁长史。派钦差去醴陵县,将县衙中一干人等捉拿鞠问。再派一个吐辞清越的使者训诫昌平郡王,若陛下还不放心,就再差一队羽林看管昌平郡王的幽居之所,也就是了。”

皇帝一怔:“你竟不先命人去查问李二井么?”

我恭谨道:“李二井的这封上书破绽颇多,根本不值得陛下派耳目前去诘问。”

“有何破绽?”

“首先,告密者李二井,自称是潭州刺史徐鲁的侍从。照书中所说,徐鲁一年才去醴陵县两次,统共也才四次。也就是说,这个李二井就算每次都跟着主人去看望王爷,也不过四次而已。怎么他说王爷‘常发牢骚之语、怨望之词’‘每日抄剑,若指麾状’‘在院中游走,行诅咒之事’,倒像日日跟随王爷,亲眼所见似的。可见,这封上书极有可能不是他写的。敢问陛下,在醴陵县,谁能把昌平郡王的说话举动都窥伺得一清二楚?”

“自然是醴陵县的一众官员,还有朕派去看守昌平的几个人。”

“陛下圣明。皇上指派去的人直属御前,若要告发昌平郡王,必然光明正大地上书。陛下自会命钦差去查昌平郡王的反状。何必要托李二井的名义从小书房上书?”

皇帝颔首道:“有理。”

“如此算来,便只剩下醴陵县的一众官员了。陛下再看此书的措辞和笔迹,哪里像一个不认字的婢仆所写?告发一个幽禁的郡王,如此机密的事,想必也不会随便找一个不相干的书信先生来誊抄。醴陵县之中,能写出这样的告密信的人,只有醴陵县的地方官。若昌平郡王和潭州刺史真的被定罪,那这个告发的人便是功臣了,也许他就是想从醴陵县一跃而成潭州刺史也说不定呢。”

皇帝笑道:“照你这样说,此人托李二井的名义上书,想做功臣却又不愿担风险,如此躲躲闪闪地试探朕,朕是不会升他做这个潭州刺史的。”

我微笑道:“还有一事。李二井之所以同意用自己的名义写这封上书,主要目的不是告发昌平郡王,而是告发自己的主人徐鲁,告他和昌平郡王‘相谈甚欢’,有胁从谋逆之罪。所以事实应当是,醴陵县中的人想告发昌平郡王博取富贵,李二井想致自己的主人于死地,双方一拍即合,这个李二井就被推了出来。他还以为他会从此发达,却不知,等待他的是杀身之祸。”

皇帝笑道:“是你说要杀他,朕可没有说。”

我恳切道:“所谓‘疏不间亲,远不逾近’[241],陛下真的要被一个刁奴的告密信,令鹡鸰鸣断,太后伤怀么?”

皇帝哈哈一笑:“这样短的一封上书,你只看一遍,就能看出这么多明堂来,怨不得他们说你是宫里的神断。”

我忙道:“微臣放肆。”

皇帝道:“你的处置也颇为有趣。杖杀李二井,惩治徐鲁、鞠问醴陵县令也就罢了,竟还不忘敲打昌平郡王。当真是恩威并施,不偏不倚了。”

我谦逊道:“微臣日日跟随陛下,耳濡目染罢了。”

皇帝道:“也罢,那就照你的意思办吧。”又向小简道,“传御史大夫施哲午后未正觐见。”小简应了,出去传旨。

我笑道:“每逢有这样难办的事情,陛下总是交给施大人。”

皇帝道:“你错了。这件事,朕分明是先交给你办的。你办得很好,甚合朕意。”

我忙道:“谢陛下赞许。”

皇帝道:“你很有天赋,难得又沉稳公允。朕希望你日后规谏曜儿,也能像今日襄佐政事一样,不偏不倚,不遗余力。”

在今晨听华阳公主说了那样一番话以后,他还能这样谆谆叮嘱于我,实在大出我意料之外。眼前顿时模糊,我连忙起身下拜:“微臣遵旨。”

梳洗过了便倚在榻上看书。忽听窗外一阵叽叽咯咯的笑声,畅快得仿佛骤然倾落的高山泉水,一气把我脑中那些佶屈聱牙的字冲了个干净。

一个道:“采衣姐姐,我来推你。”另一个道:“我也来推,一起把采衣姐姐推到墙上去。”

采衣道:“你们只管推,就推到天上去我也不怕。”

我一怔,将书合在胸前:“漱玉斋一向安静,怎么今日天都黑了,还这样吵闹?”

银杏抿嘴一笑:“回姑娘的话,因为沐芳姑姑走了,没人管束了。绿萼姐姐说,她们可以肆意玩闹,不论白天黑夜。姑娘就喜欢听丫头们的笑声。”

我愕然:“沐芳走了?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银杏笑道:“姑娘整日忙于国事,这种宫人之间钩心斗角的事,怎么好拿来烦姑娘?而且,姑娘忘记了么?是姑娘吩咐奴婢想办法把沐芳姑姑赶走的。”

我轻轻一拍额角:“是了,还是本月休沐那一日的事情,都有半个多月了。”想是采衣荡得很高,庭院中惊呼阵阵。隔着窗纸,也能模模糊糊地看到采衣骄傲腾起的身影。银色裙裾飘若流辉,笑声无忧无惧。我不禁好奇起来,“你是怎么把沐芳姑姑赶走的?”

银杏笑道:“其实也容易得很。奴婢依照吩咐去给采衣讲道理,谁知这丫头伶俐得很,还没等奴婢开口,她自己便全说了。原来她来漱玉斋之前,慧贵嫔让她紧密监视姑娘,寻到姑娘的错处,就去告诉她。此事办成了,慧贵嫔就会把采衣遣出宫去,嫁给一户官宦人家。谁知这一年下来,采衣只看到姑娘兢兢业业地勤劳王事,坦坦荡荡地过日子,哪里有什么错处?因此良心发现,痛悔不及,就向奴婢坦白了。”

我不禁笑道:“她倒识时务。”

银杏道:“奴婢也和绿萼姐姐说呢,她定是知道慧贵嫔拍马也赶不上姑娘,所以倒戈了。”

“倒戈?”我摘下珠花在手中把玩,“莫非沐芳有什么痛处捏在她手中么?”

银杏道:“正是。姑娘还记得有一阵子,总有人往漱玉斋送礼的事么?”

“我记得……不过不是让小钱记下转送礼物的宫人的名字,都撵出去了么?”

“是都撵出去了。可姑娘想想,漱玉斋多是新人,他们有什么路数替朝中的大臣命妇转送礼物呢?据采衣说,都是沐芳收下的,逼着这些小宫女和小内监来试探姑娘,好拿了姑娘的短处,狠狠告姑娘一状。”

手指一颤,一颗大大的珍珠被我扯了下来,滴溜溜滚在榻上。想起今晨华阳公主对皇帝的游说,想起尼姑明虚之事,不觉坐起身子,把半截珠花往小几上一拍:“当真防不胜防。”

银杏眼皮一跳:“姑娘素来公正严明,深受陛下信任,怎会轻易着了慧贵嫔的道?她们也都是白用心。不然……”说着嘻的一笑,“采衣如何会倒戈?”

我心下一松,不觉也笑了:“那现下是谁在处理这件事?”

银杏道:“沐芳已经去了掖庭属,那地方就是慧贵嫔也管不着。宫人们见风向转了,还不乖乖去掖庭属做证?何况掖庭狱的刑具何等厉害,不消三样,沐芳就得乖乖招供。姑娘放心,沐芳是再也回不来漱玉斋了。剩下的那些宫人,也都定下心思好好服侍姑娘。”

我叹道:“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242]于友于主,都是一样的。”

银杏道:“采衣毕竟曾做过女御,随昱贵妃读过两日书,自然比沐芳有些见识。姑娘当初厚待拉拢她,是对的。”

忽听一个小宫女道:“换我了换我了,采衣姐姐快下来。”另一个道:“你胆子那么小,可要抓牢了,小心掉下来摔成一个大乌龟。”众女都笑了起来。我凝神倾听片刻,这才觉出一丝往日漱玉斋里没大没小、随心所欲的意味来。“走了就好,想要彻底赶走她,也是不易呢。”

银杏笑嘻嘻道:“只要到处都是自己人,干什么不容易呢?”

说起“自己人”,我忽然想起今早小简的话,遂望窗外看了半晌,问道:“绿萼呢?今晚怎地没看见她。”

银杏笑道:“绿萼姐姐自打姑娘看书开始,就在大门口站着,也不知道在等谁。都这样晚了,谁还会来?”

原来绿萼在等小简。我笑道:“反正街门还没有下钥,由她去吧。”想是秋千荡得高,惊呼欢叫此起彼伏。漱玉斋远离六宫,又有围墙阻隔。丫头们年少,一旦脱了束缚,说笑肆无忌惮。我也无心看书,尽情听了片刻。

忽然西厢的帘子无声无息地被掀开一条缝,小简自昏暗之中闪了进来,笑眯眯地行了一礼。我忙坐了起来,微笑道:“简公公很守时。”

小简笑道:“陛下已然安寝,大人这里倒是热闹。”

我指一指下首的绣墩,道:“公公请坐。”又命银杏上茶。

小简道:“今日小陶值夜,奴婢才有片刻工夫到漱玉斋来。一会儿就下钥了,奴婢还得赶回去,因此得长话短说。”

他要说什么,我已一清二楚:“不知公公有何指教?”

小简道:“今晨华阳公主殿下到仪元殿来请安,说了好些弘阳郡王和四皇子不能立为皇太子的理由,一力主张立三皇子为皇太子。”

虽然这话我早已听过,但小简特地来报信,令人足感盛情。我感慨道:“殿下才只有十岁,便议论国事了。果然很像她的两位皇兄。”

小简见我毫不惊异,眸中泛起一丝疑色,随即缓缓道:“公主殿下所言弘阳郡王和四皇子不能立为太子的理由,每一条都与大人有关。”

其实并不是“每一条都有关”的。小简目不转瞬地看着我,分明已有试探之意。我这才显出一点好奇:“与我有关?这是怎么说?”

小简道:“奴婢在外面也听得不甚真切,什么太后的亲妹妹,什么保太后野王君,奴婢听不懂。后来陛下轻言细语地安慰了一阵,公主也没说什么,便乖乖回去上学了。”

我把珍珠重新用丝线穿上,奈何双手不够灵巧,总也打不好结。珍珠滚出一段,小简忙用掌心按住,这才没有掉落在地。我自他手中拈过珠子,感激道:“多谢公公。”

小简道:“奴婢不敢。公主殿下走后,陛下就去监舍看望李师傅。”这个“傅”字拖得略长。

我笑问:“李公公还好么?”

小简道:“李师傅已经病得说不出话来。陛下对他说了许多,他也只是浑浑噩噩地听着。”

我叹道:“李师傅跟随陛下多年,是故人了。陛下见了他,定然有好些心里话要讲。”

小简道:“是。陛下说了许多小时候的事情,问李公公记不记得。李公公虽然说话艰难,却还能眨眼睛。后来陛下说到了悫惠皇太子薨了的事,仍然十分痛心。又说陆皇后郁郁而亡,心中总是隐隐不安。因为这两件事,所以不大情愿立弘阳郡王为太子。最后,陛下问李公公,到底陆皇后是不是冤枉的。大人猜一猜,李公公说什么?”

我心中怃然,心不在焉地摇了摇头。银杏忙道:“简公公不是要长话短说么?就别卖关子了。”

小简道:“李公公的话,不但奴婢没想到,陛下也没想到。也不知李公公是不是把话听错了。”

银杏催促道:“简公公——”

小简这才道:“李公公答道:裘皇后是冤枉的……”

我心头一震。不错,当年李演和于锦素一道篡改内史,构陷慎妃,他当然知道“裘皇后是冤枉的”。果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么?我淡漠的笑意布满灰尘,像从不堪的记忆中慢慢挑拣出来的一件破旧不堪的可用之物。

小简叹道:“陛下愣了好一会儿才道:‘原来你也赞成朕立弘阳郡王,很好。’说罢便回宫了。”

虽然李演于我有杀父之仇,然而此刻,我也不禁要感激他了。不,或许要感激我自己,送给小任的那五百两银子毕竟没有白花。我笑道:“看来,我也当去看望一下李公公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 替嫁太监三年,哥哥们跪求我原谅 贤妻良母操劳死,重生摆烂赢麻了 怀揣小福星,流放路上带飞反派 鉴宝狂徒:天漏之瞳 我是赵括,最喜欢纸上谈兵 汉官 人在斗罗,我的系统去哪了? 迷枝星野 操劳主母惨死,重生归来灭了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