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炮灰暗卫08
此次宫宴,是为庆贺当朝皇帝的诞辰所设。虽说如今朝堂之上,兵权政权尽在旁人之手,皇帝之位如同虚设,可表面功夫仍是要做得光彩些。因此宫宴这日,护城河畔,花灯蜿蜒如火龙,宫城内更是灯火辉煌,笙歌鼎沸,笛声悠扬,宫人蹑手蹑脚地穿梭其中,舞女们翩若惊鸿,宛如游龙。
文武大臣更是早早便入了席,觥筹交错之间,寒暄含笑声不绝于耳,奢靡至极。
只是这一切,皆与时窈无干。
宫宴后方,一处专供当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小憩的房间内,时窈身着一袭单薄的艳色纱裙,懒洋洋地靠在房梁之上,只等着祈安“不胜酒力”后,回到此处休息。一边等待,时窈一边回忆着记忆中原主对祈安的记忆。原本是当朝最年轻的状元郎,春风得意,少年意气,一朝家变,亲眼目睹全家上下几十口人,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死于牢狱之中。
再后来,入宫为宦,无人知他经受过多少打磨,方才站在如今司礼监掌印的位子,挟天子令百官。只是对其宦官的身份,不少官员与百姓到底不忿,坊间口诛笔伐之声不绝,道他狼子野心,谄媚跋扈,心狠手辣,更是暗地称其为"中使宰相"。
这个称谓并非褒义,本朝以来宦官不可入仕,此举不过讥讽他,一个太监,妄图越过天子行使宰相之权,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祈安对此,似乎极少回应。
他在意之人,除了已死的家人,便只有当年的青梅,苏乐瑶。
只可惜,他已是阉人之身,自知配不上他心中的名门贵女,便退至她的身后,默默守护。
甚至因为苏乐瑶的请求,屡次放权与萧黎。直至最后,苏乐瑶与萧黎终成眷属,萧黎登上皇位,祈安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阉狗",失权失势。苏乐瑶请求萧黎饶他一命,祈安孤身一人,身背骂名,隐匿于山林之中,除了每三年寄给苏乐瑶一封书信外,再无踪迹。
时窈晃了晃垂落的小腿,轻笑一声。
事实上,早在走进山林的第一年,祈安便已饮毒自尽,那些书信,不过是他生前,一封封写好的。还真是痴情。
时窈半真半假地感叹一声,便听见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听起来有些踉跄。
时窈忙掩藏好身形,朝门口看去。
房门被人徐徐推开,一只修长苍白的手扶着门框,缓步走入,而后清瘦颀长的身姿身披月色出现。来人一袭月白圆领袍朝服,玄色绦带束腰,悬着一枚白玉,身姿挺拔。头戴着墨色进贤冠,垂落两根细细的冠带,愈发衬的那张脸清润风雅,恰如琼枝玉树,风骨自成。时窈半眯双眸,先前只遥遥见过,这次看清他的样貌,不得不说,祈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倒也不亏。
只可惜,这人的心另有所属。
这般想着,时窈看着祈安揉了揉眉心,双眼已不见清明,随后,人便倒在了床榻上。
时窈悄无声息地自梁上一跃而下,安静地走到床榻旁,看着祈安双眸轻阖眉头微蹙的样子,缓缓上了床,褪去外裳。
只是,没等时窈碰到祈安,手腕便被人抓住了。方才还昏迷不醒的人,此刻正睁着双眸,虽然意识仍有些迷离,却不见恼怒,只安静地望着她,嗓音微哑:“姑娘何必自甘下贱?”
时窈倒是没感觉意外,毕竟一个爬到这个位子的宦官,不可能这么轻易被一杯掺了迷药的酒迷倒。原剧情中,原主在房中也下了大量迷药,祈安才会昏迷不醒。
眼下,她想让他心甘情愿地应下。
时窈看着近在眼前的男子,宦官数年,他身上却仍带着一股文人风骨。
半响,她垂下眼帘:“祈大人,小女是心甘情愿的。”祈安并未说信或不信,只松开她的手腕,淡声问:“可是昭王殿下命你前来?”
时窈身形微顿,不再言语。
祈安却已了然,微敛袍服,起身下榻:“今日之事,祈某只做从未发生,姑娘请回吧。”
说完,他便要离去。
“若是苏乐瑶苏姑娘所愿呢?"时窈蓦地做声。祈安的脚步停在原地,背影比起方才的从容,多了几丝僵硬。
时窈从床榻下来,缓步走到他身后:“苏姑娘很关心祈大人,甚至为此,不惜与王爷几次起了争执。”祈安默了好一会儿:“你大可回去告知昭王殿下,祈某与苏小姐…早已无任何可能。”
“可苏姑娘并不这么想,"时窈行至他面前,“苏姑娘放心不下祈大人,我曾亲耳听见苏姑娘说,除非祈大人安稳顺遂,她方才会去寻自己的幸福。”
祈安的眸光微动,似被触动一般,眼底流出淡淡的怀念,转瞬却又化作无边无际的自厌:“祈某不过一介阉人,不值得苏小姐…”
时窈见他的神情隐有松动,徐徐道:“现在就有一个机会,可以让苏姑娘放心。”
祈安自然是聪慧的,一点就透,他抬眸看着她,眼中有排斥、反感,还有……挣扎。
殿外隐隐传来焰火的声音,映照得屋内忽明忽暗。紧接着传来百官朝这边走来的应酬之声,偶尔能听见几声对萧黎的恭维,以及称赞萧黎与苏乐瑶郎才女貌的般配。
祈安的眸光微暗。
负责将众人引来此处的小太监也在此时发出一声惊呼:“谁人在那里!”
而后是一众人询问发生何事的声响。
眼见百官的动静越来越近,时窈缓缓褪去艳色的纱衣,露出光裸的后背,手灵活地解开祈安的袍服,透过中衣环住他瘦削的腰身,整个人钻入他的怀中。祈安的身形僵硬至极,却未曾推开她。
甚至,在房门被人蓄意从外面撞开之际,他抬手,拥住了怀中人。
门外。
方才看完焰火的百官站在那里,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因担忧祈安出事的苏乐瑶站在门口,看清屋内二人时,脸色微白,怔怔地睁大双眼,担忧化作淡淡的失落。唯有被人群簇拥在中央的萧黎,面无表情地看着蜷缩在祈安怀中的女子,以及那在男人袖口下露出的、那一抹莹白的背。
垂落在身侧的手不由死死攥紧,手背上,血脉突兀。大
萧黎是在与时窈一同看完夕阳西下的第二日晨时离开的,至于时窈,他不知,也没必要知晓。
他答应她的已经完成,现在,该她去完成她的任务了。起初一切如常,萧黎并未觉出有任何异样。他在书房处理着积攒下来的书信,直到一旁传来细微的动静,他无意识地问了句:“哪个字?”问完后,没有女人安静地将话本递到他面前,指出不认识的字,只有一片寂静。
萧黎抬头,正看见侍卫困惑且惶恐的脸。
用膳时,他看着膳桌上的乌鸡参汤,紧皱眉头:“又去山上了?”
而后才想起,王府内库中,比那小的可怜的野山参珍贵的人参多之又多。
夜幕降临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他忍不住朝窗外看,嗤笑那本就脆弱的小花园,怕是要活不成了。却只看见了王府精雕细琢的雕梁画柱、小桥流水。夜色浓郁,他难以安眠时,无意识地想要唤人唱熟悉的小曲儿,却在启唇的瞬间,陡然惊觉一一他如今回到了王府。
他已经离开那个贫贱的兰溪村了。
守夜的下人听见房中的动静,恭敬地询问他有何事?他能有何事?
萧黎想,他只是担忧时窈不能完成任务罢了。祈安工于心计,智多近妖,时窈又一贯寡言木讷,怕是一眼便被识破她的目的。
可不知为何,想到她可能任务失败,他却并不觉得愤怒,反而……心口微松。
若真的失败了,便罚上她半年俸禄就是。
翌日,便是宫宴之日。
萧黎坐在一派虚情假意的恭维之中,只觉得满心烦躁。以往听见有人道他与苏乐瑶般配至极,心心中会微微松懈,如今却再寻不到之前的心心情,反而胸口惴惴的。直到手下跑到他身后,小声地说“一切都准备好了”后,那股不安到达了顶峰。
接下去一切的发展都如自己所预料的那般。祈安喝下了苏乐瑶敬他的那杯掺了迷药的酒,很快察觉到不对,起身离开宫宴。
不多时,百官齐齐走出宫宴,看焰火盛放,与此同时,事先安排的太监高呼一声,众人齐齐聚集祈安的屋前。房门没打开前,萧黎仍在思忖着,只罚时窈的俸禄,会否处罚太轻,可当房门打开,脑海中的念头仿佛一瞬间全部消失了,只剩下一片岑寂。
他没有想到今夜时窈会穿红衣。
更没有想到,她就这样衣衫半解地光裸着后背,众目睽睽之下,紧紧抱着祈安的腰身,亲昵地蜷在他的怀中。他仍清楚记得,她的背瘦弱却有力,在他遇刺后,一声不吭地背着他,一步步走出了山林。
如今,却被一个阉人搂抱着。
屋内,时窈与祈安二人在听见开门声时,也纷纷抬眸。时窈在祈安的怀中一僵,继而徐徐转过头来,一眼对上了萧黎的视线。
她的睫毛轻颤了下,怔怔地望着他。
萧黎的心不知为何高高提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女人的容色,不放过她脸上一丝一毫的变化。
他本以为时窈会在看见他的瞬间,慌乱之下飞快远离祈安。
然而不过几息,时窈便收回了目光,身躯瑟缩了下,越发用力地拥住祈安:“祈大人。”
她的声音很轻,没有刻意的引诱与示弱,就像平日里安安静静地说话一样,低唤着被她抱住的男人的名字。祈安也终于回过神来,目光从苏乐瑶苍白的脸上收回,垂眸看向怀中的女子。
他如今残败之躯,早已配不上乐瑶那般美好的女子。她应当成为最尊贵的存在。
眼下,是最正确的。
这样,她就能不必为他担心了。
祈安垂下眼帘,掩去自厌自弃的情绪,拿过一旁的雪色斗篷,披在时窈的肩头,轻揽着她迎上众人或震惊、或嘲讽的视线,最终定在萧黎的身上:“诸位大人还想留在此处?”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反应过来,连连拱手离去。唯有萧黎,仍立在原处,看着那二人相拥的身影。如此甚好。
时窈成功完成了任务,于众人面前与祈安有了肌肤之亲,眼前这近乎“香艳"的一幕,也足以令苏乐瑶死心了。可为何,他却觉得胸口被什么堵塞着,满眼只能望见时窈与祈安相拥的样子?
“阿黎?"满心心失落的苏乐瑶本欲离开,却在看见仍站在原地的萧黎时,轻声唤了一声。
萧黎立时清醒,转眸看向苏乐瑶,下瞬,近乎刻意地牵起她的手,与她十指紧扣。
他的余光不经意扫向不远处的时窈,见她脸色骤白,心中的不安终于消散了些。
时窈只是为了他,在完成任务罢了。
她心中仍是在意他的。
萧黎嗓音温柔:“乐瑶,既然祈大人在忙,"说到此,他莫名顿了下,嗓音沙哑下来,“我们便不打搅祈大人的好事了。”
说着,他牵着苏乐瑶,一同离开此处。
房中,在二人离开的瞬间,祈安也平淡地松开了揽着时窈的手,后退几步,拉开了与她的距离。他的神情仍怔怔的,目光出神地望着门口。眼眸中,方才因看见苏乐瑶而升起的细微光亮,在此刻彻底熄灭,融入到漫无边际的黑暗之中,再看不见半分希冀。
“祈大人?"时窈唤他。
祈安看向她,神情像是嘲讽,又像是自嘲:“姑娘的主子,这次应当极为满意吧。”
时窈的脸色变得苍白。
祈安豁然清醒过来,想到方才眼前女子看向萧黎时爱慕的眼神,心中明白她也不过是被萧黎当做一枚听话的棋,子而已。
和自己一样,可悲又可怜。
“某虽为不全之身,可今日众目睽睽之下,姑娘已失了清誉,便先去府上暂留。”
“待他日风波过去,姑娘再另觅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