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庙会<送闭段评功能
等作业检查完毕,已是傍晚时分。
有师兄们来通知他们把桌椅搬到校场去,说是明日的考试在校场举行。
在师兄们的指挥帮助下,很快孟知行与同窗们便搬着座椅到了校场。
孟知行到校场一看,发现大半位置已经摆放好了桌椅,只有少部分师兄还在调整着桌椅的位置。
“你们的位置在这边,顺着摆放整齐。”一个师兄见他们搬着桌椅过来,直接给他们一指位置。
孟知行在一个师兄的帮助下,把桌椅摆放好,便准备去寻黄绩学他们。
“孟弟,这边。“黄绩学站在前面高台上招手。孟知行扬了扬下巴,示意他已经听到了,便穿过人群,走上高台。
“若是开考之后,到这高台一观,定是十分壮观。"黄绩学看着台下,摆放横平竖直的桌椅,眼神炽热。孟知行深以为然的点头:“这次考试除了已经取得秀才功名的学子,其余全都要参加,这么多人一起考试,定然是壮观的。”
花麟和杨柏舟看到他们,走上来刚好听到这话。杨柏舟便道:“明日开考这上面全是夫子,就算是提前交卷,恐怕也没机会上来。”
黄绩学叹道:“可惜了,若能一观,我回去定要作画一副。”
“这么多人,黄兄若想画全,岂不是得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孟知行笑道。
花麟则是认真道:"明日不行,不过以后还是有机会的,等黄兄考中秀才,若是留在书院继续读书,就可以报名参加监考。”
黄绩学顿时苦着脸道:“那得等到何年何月。”“不如先画个局部图,等黄兄以后有机会上台一观之后,再画全景图。"孟知行建议道,“其实书院里各种生活图景黄兄都可一画,说不得以后能凑够一本画册。”
黄绩学顿时来了精神:“孟弟这个主意好,若是来日我能出本画册,定要请孟弟给我作序。
次日。
孟知行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定之后,不一会儿便有夫子走到高台,先说了这次考试除了涉及分班,还是今年县试下场的最后一次遴选,考试内容比照县试,让学子们认真作答。之后便开始宣读考试规则。
宣读完毕之后,从前往后开始传试卷和稿纸。这一次考试,书院并未像之前入学考试那般,直接在试卷上印上考题,试卷只是一张空白的纸,只在角落里加了一个书院的印章。
孟知行拿到试卷,就直接用镇尺压好,放到书桌的一角。人多,发试卷就发了好一会儿。
待差不多发完的时候,孟知行听不远处传来惊呼声。“呀!沾到墨了。”
孟知行抬眼看去,就见一同窗拿着试卷站起来,对着前面的夫子道:“夫子,能换一张吗?”
因为人是站着的,又在他侧前方,孟知行看不清脸,只能看到那人手稍微有些颤抖,再看他手中的试卷,其实污的不多,就一个角,应该是放的时候不小心,边角插到砚台里去了。“每人只有一张试卷,若是脏污损坏,则本场考试成绩作废,这位学子你可以先行离开了。”
周围听到夫子如此说的学子,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摆放试卷都更加小心了。
孟知行也又检查了一下,确定自己的试卷摆放位置很是安全。
那学子一听如此,有些仓皇无措的开始求情,又被夫子一个冷漠的眼神吓得一颤,不敢再说,只磨磨蹭蹭的开始收拾东西,时不时抬头偷看一眼前面的夫子,见事情真没有转圆的余地,才垂头丧气的离开。
见他转身,孟知行才发现,这人他勉强算是认识,武学课见过,经常跟贺康身边,与他倒是没有过什么交集,只是因为名字比较特别,叫胡三万,孟知行便记住了。这个小插曲随着胡三万的离开,很快过去。随着山长宣布考试开始,整个校场都安静了下来。前面有杂役拿着的考牌,开始展示考题。
孟知行先把考牌上,展示的题目抄到草稿纸上。第一题的题目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一书,孟知行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一看到题目,他脑中立刻就想到该句出自《论语·微子》篇。这句话是劝诫人不要沉溺于过去,过去无法挽回,要朝前看,去追求未来,未来皆有可能。
孟知行稍一斟酌,直接在草稿上开始写解题思路。本朝县试第一场,只考两篇′四书文',书院这场考试也是。等把两篇文章的定稿,都打好之后,已经是午时了,孟知行放下笔,准备活动活动肩颈和手腕。
刚一抬头,便见远处好些杂役,推着好几辆推车过来,推车上是摆放整齐蒸笼。
昨日夫子便说过,考试期间书院会提供免费的中食,孟知行看到推车过来,便利索的把试卷草稿,收拾整理到书桌的一边,默默等待开饭。
等推到校场前面之后,打开蒸笼盖子,便见是热气腾腾的包子,香味也随之四散开来。
周围的学子们,大多停笔开始等待。
每两个杂役负责一辆手推车,一个负责推车,一个杂役负责分餐食。
孟知行看负责分,他们这一列餐食的杂役,动作十分利索,一手抽出油纸,另一手拿着木筷夹起两个包子,放到油纸上,也不包起来,直接放到桌上,然后迅速发下一个人的。两个杂役全程不发一言,学子们看前面人摆放的位置,便也早就把书桌一边空了出来,配合得倒也默契。孟知行看着推车不断向严叔靠近,想起昨日看书桌摆放的距离,他还以为是为了防止作弊,没想到是为了让推车能过。因为好多杂役一起发,先拿到的学子,大多直接开吃,很快考场上包子的香味弥漫。
先前少部分还在书写的学子,这会儿也写不下去了,全都翘首以盼。
闻着味道,孟知行只觉又馋又饿,还好他座位比较靠前,没等很久便拿到了包子。
他连着油纸包,把两个包子拿起来,其中一个包子送入口中,一口咬下,肉香在舌尖四溢开来,只嚼三两下便吞入腹中。孟知行只觉很是满足,刚出锅的包子就是好吃,苍梧县地处南方,主食不是面食,但因为来两大书院求学的学子,各处籍贯都有,食堂里做各种菜系的厨子都有,这包子做得很是地道。
表皮松软,靠内里的面皮还吸满了肉汁,馅里的肉一点不柴,鲜味十足。
苍梧县这个季节,虽不像北方那样寒冷,若是大晴天,室外长时间晒太阳,可能还有些热,可今日的太阳时不时便躲入云层,实在算不得暖和。
这会儿吃下热气腾腾的包子,大多数人感觉全身都暖和了。孟知行吃完两个扎实的大包子,便完全饱了,心心中不禁感叹,书院还真是大方,免费的中食,量大还是荤的。等大部分学子吃完包子之后,便有杂役推着木桶过来送热水,依旧还提供竹杯。
不过孟知行昨日从师兄口中得知,考试中会提供热水,便自己带了个竹杯。
先前他便发现,书院里提供这个杯子,若是遇到杂役偷懒,都不洗,直接给下一个人用。
就是洗也其实不干净,只是木桶里放点水,扔进去捞出来,中途那水浑浊了也不换。
书院今日提供的热水里,不知放了什么药材还是茶叶,孟知行喝着有些回甘。
水有些烫,孟知行看周围好些同窗,直接把水放一边晾着,又开始答题了,他却依旧双手捧着杯子,坐着慢慢喝。刚吃完饭,整个人开始有些困顿,孟知行喝完水,便又趴在桌上小憩了一会儿,才又开始答题。
先检查了先前的定稿,确定没什么需要修改的之后,孟知行便开始琢磨起,最后两道题。
本朝科考大体沿用前朝,县试一共就四个题,前两题是四书任选其二作文章,后两题是,一首五言六韵的试贴诗和一道算学题。
据说以前科举注重诗词,那时候做官的都是大诗人。直到前朝太祖打下江山,前朝太祖草莽出身,十分不喜诗词,看重实用性,在位时曾大改科考内容,直接按照六部所需人才,分门别类设置了各项考试内容。
当时天下读书人怨声载道,不过前朝太祖铁血手段,倒也实行了将近十年。
可惜前朝太祖在位时间不长,后面继位的皇帝,对科举考试内容一改再改,到底遂了读书人的意,又开始考起了诗词,不过到底实施了十年,先前考试内容还是保留了不少。孟知行先看了一眼试贴诗,便决定先做算学题。算学题算是孟知行的强项,上辈子他数学就学得不错,县试的内容也不复杂,就一个简单的应用题,他很快便答了出来。便只剩最后一题了。
半年前孟知行就只背完了《笠翁对韵》,那时写诗还比较艰难。
这半年他又多背了几本诗韵相关的书,现在写诗倒是没有那么费劲了,不过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出彩,就一般读书人的水平。
他花了半个多时辰,仔细推敲字句之后,诗也写好了。至此全部答完,孟知行开始誉抄。
前面两篇文章,都是六百多字,后面的诗和算学题字数就更少了,饶是孟知行一笔一划,抄写得十分认真,也就半个时辰就抄完了。
再次检查,没有错漏,孟知行举手示意交卷。待试卷被收走之后,才可以起身离开。
前面夫子盯着,孟知行也没敢东张西望,收拾好东西,直接便起身离开了。
等走远了,离开考试范围,孟知行才停下,回头去看考场情况。
“这里不让停留,速速离开校场。”
还未看清楚黄绩学几人交卷没有,孟知行便只能离开。县试第一场是正场′,最为重要,所以书院这次考试,也就只有第一日是完全按照县试模拟考。
后面两日的考试,则是把县试后四场的考试,融合了一下,题量与第一日相差不大,孟知行都是提前交卷离开的。不过第三日考完得搬桌椅回去,孟知行交完试卷,时间还早,就先回宿舍去打扫了卫生,又算着时间提前回了校场。孟知行到校场时,外围已经围着许多人了,也不好找人,孟知行便站在一边等着。
等考试结束,孟知行再次回到座位,武夫子指挥着他们,按照次序把桌椅搬回去,这次因为是所有人前后脚一起搬,没有师兄们帮忙,孟知行跑了两趟才搬完。
等搬完之后,他们四人不约而同到了,平日下学聚会的位置,凑到一起,说了各自的答题情况。
准备分开时,花麟突然说:
“过几日有个惊喜。”
“什么惊喜?"黄绩学一脸好奇的问道。
孟知行也道:“说来听听。”
花麟说什么也不肯说。
孟知行和黄绩学又看向杨柏舟。
杨柏舟一脸神秘莫测的摇头道:“过几日你们就知道了,喜不喜我不知道,不过惊是绝对的。”
让他俩实在不说,孟知行只能带着好奇心,先回家了。孟知行回到铺子里时,叔叔舅舅三人都在忙着,孟知行把书箱送到楼上之后,便帮着收钱干活。
因为好些人提前交了试卷,便直接从校场出来用夕食了。孟知行回来之后,也就只忙了一刻钟,人便少了。“这会儿不忙了,我们收拾就好,你快先去后院用饭吧。”孟遐对孟知行道。
书院学子下学用饭的时间,大体是固定的,等忙完时间就很晚了,所以孟遐三人都是提前吃,这会儿就孟知行还未吃夕食。
孟知行点头应声,进了后院,轻车熟路的端起,提前放到灶上温着的吃食,然后便惊喜的谢了刁叔:“刁叔你真好,昨日我刚说好久没吃酸汤肉丸,你今天就给我做了。”
刁叔手中不停,收拾着灶上,嘴里只道:“想吃什么,你随时和我说,你爱吃就好。”
孟知行夹起一个肉丸送入口中,含糊道:“刁叔你做的肉丸,是天底下最好吃的肉丸,我怎么可能不爱吃。”孟知行这话发自内心,刁叔做的这酸汤肉丸真是他两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酸汤里的酸菜,是冬日里自家腌制的,味道本身就不错,不是那种纯粹的酸。
至于这肉丸,这个时代可没什么绞肉机,全是用刀剁的。经过一下又一下捶打而成的肉泥,吃起来很有弹性,肉质一点都不老,依旧香嫩,肉香配合着酸菜的那股酸香,真的是非常爽囗。
孟知行就着酸汤吃了一大碗泡饭,吃得很是满足。刁叔在一旁笑呵呵道:“改日再给你做。”次日休沐。
孟知行与黄绩学他们三人,约好了去隔壁镇上逛庙会。在路上孟知行便说了自己的疑惑:“这么多人试卷,你们说学院里那些夫子,曾么能那么快便批改完的?”“这我知道,先前我也有这个疑惑,问了外祖才知,书院中夫子人数,不止我们知道的这些,还有好些是不参与授课的,还有那些助教之类的,批改试卷的时候都会帮忙。“杨柏舟慢条斯理道。
花麟接过杨柏舟的话又道:“还有已经取得功名的师兄,有些也会被挑出来去帮忙。”
“虽然是这样,但估计每个人需要批改的份数,依旧很多,还要排名,算起来还是很厉害。"黄绩学道。几个人都深以为然的点头。
办庙会的镇子,离清溪潭不算远,几人是走着去的,一路说笑,走了半个多时辰就到了。
看着前方人山人海,几人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布条,各自系到手上,四个人串成一串。
实在是他们年纪太小,若是落单,遇到拍花子,难免危险。孟知行他们四人,都未曾逛过庙会,很是兴奋的冲入人群。不一会儿就看了好些表演,有喷火的,跳火圈的,顶碗的,吞刀的,还有油锅取物的。
孟知行上辈子只在电视上看过,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察,也觉得十分有趣。
表演完几个节目之后,便有人过来讨赏,他们四人学着那些看客的模样,也都从袖中掏出了一两文钱,扔到了接钱的盒子中。
得了赏钱的杂耍班子,表演得就更为卖力了。看完了几轮相同的表演之后,几人才离开了这处,去往下一个有趣的地点。
到了庙会上,自然不能只看表演,还得吃一些小吃。吃食算不上丰富,味道也是参差不齐,他们大多时候,是几人合买一份分食,只遇到特别好吃的,才会多买一份,几人一起分食,倒也别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