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贝赚钱<送闭段评功能
“知行回来了,那大夫怎么说?“孟知行刚一进铺子,孟遐便停下手里的活,迎过来问道。
孟知行也不瞒着,把手里的两张药方递给了孟遐,之后便把今日那大夫所言,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孟遐都未曾思索,便直接开口道:“按你那同窗所言,这大夫医术很是高明,便以神医称之都不为过。既然神医说了,换便宜些的那个方子,可能效果不大,我们便还是用先前那个方子吧!”
“我问了大夫,说是两种药可以穿插着喝,效果只会稍微差些,就先穿插着喝了试试。"孟知行轻轻摇了摇头道。“银子的事,你不用担心,铺子这边如今赚得也多,差的那部分,舅舅来想办法。”
孟知行再次摇头拒绝。
他岂能不担心银子的事情,搬到书院附近开店之后,赚的确实比之前,在城里摆面摊时多了许多。
先前孟遐几人大概算过,除去一应成本、开销,一个月竞能存下十余两银子。
看着好像很多,毕竟在这个时代,普通农家在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粮食丰产的情况下,全家老小努力个三五年,很大可能性是存不下这么些银子的。
但仔细算算,对于他们而言又太少了。
因为药材价格会有许波动,平均来算,孟知行一副药价格,一般在二十两左右。先不说目前他需要先吃一整个月的药。就算除去这一个月的,只算之后每个月仍旧需吃的那一副药,每个月固定买药开销二十两,现在每个月赚十多两银子,很明显是不够的。
而且现在每个月能赚十余两,以后可不一定。生意好坏,未来如何,没个定数。
这铺子,是因为前面几任经营不善,又有些不好的传言,他们才能捡漏,以五百文一月的价格租下。但书院那边,只与他们签了一年的契书,等到期之后,很大可能是会涨租子的。
毕竟铺子生意好是有目共睹的,那传言自然不攻自破,想来等租约到期之后,有的是人愿意租这铺子,有竞争,价格自然不能便宜。
算起来周围的铺子,月租可比他们这贵上好几倍。他们这铺子虽然位置不好,比不上旁边的几家铺子,但估计也不会便宜太多。
如今生意好,能赚这么多钱,与开业时间不长,又是比较新鲜的吃法,所以客人相对较多,是有很大关系的。再过几个月,等彻底过了新鲜劲以后,凭借刁叔的手艺,以及书院巨大的人流量,生意估计也不会太差,但定然是比不过刚开业这一阵的。
而且生意好,很快便会有模仿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收命。
虽说他也能帮着想些新菜,新的吃法。靠着创新,估计能多维持一段时间,如今的客流量。
但他上辈子又不是厨子,只是因为见得多,加之刁叔手艺好,能按照他描述的研究出新菜来。
他能想出来的新鲜的吃法,其实没那么多,有些原材料这个时代还没有,限制了他的发挥,估计也创新不了多少次。这么算起来,单靠铺子想要赚够每个月的药钱,是不可行的。
孟知行突然有些生自己的气,反思造成如今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先前不够重视,没有规划。
穿越而来,他全部心思都放在赚够积分,等系统解锁上。努力读书是为了积分,科举只是顺带。未来规划,想着是等待系统解锁之后再决定。
想着养家糊口的事情,暂时先交给舅舅和两个叔叔,他以后再回报他们即可。所以赚钱的事,除了偶尔给刁叔出出主意,研究一些新菜,便不再有其它。
停药的事情,也做得实在是草率。
若没有草率的停药,这么长时间,他估计也想到了,两全其美赚钱的法子,不至于像现在这般,突然要花很多银子,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孟遐依旧在劝他。
但孟知行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反正穿插着喝药,药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能剩下一大笔的银子。
他们手里虽然有些存银,但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孟知行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孟知行想着,大不了等有了银子,再换成先前的药方即可。“知行回来了,你们在聊什么呢?那大夫看了怎么说的?”刁叔和严叔听到两人的声音,一起从后院出了出来。“刚巧你们来了,一起劝劝知行。"也无需孟知行再说,孟遐直接帮他把先前的事,全说了一遍。
两人听完皱眉,也开始劝说起了孟知行,觉得还是吃那个贵的药好些。
“银子不够,我们一起想办法。先前我们只做中食和夕食,能赚十多两,差的也不多,今后把朝食也加上,或者再加几张桌子,银子定是能凑够的。"刁叔开口道。严叔也补充道:“我看好些学子,晚上读书之后,还会出来吃些宵夜,我们宵夜也可以做,就卖面馄饨之类的,也不费什么工夫。”
孟知行自然是不愿意的,想要多赚那几两银子,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时间长了,叔叔舅舅三人身体会吃不消的。不过怎么劝,三人也不听他的。
今日休沐,客人也不会多,几人商量了一阵之后,想着附近的医馆不一定有全部的药材,说不定还得回城里买,还是早做准备的好。
严叔便去把铺子门关了。
几人一起上了二楼,刁叔从上锁的柜子夹层里,取出了一个钱匣子。
这算是几人的全部家当了。为了安全起见,之前从城里搬到书院这边时,第一时间便把,埋在灶房水缸石板下的钱匣,挖了出来,带到了这边。
铺子一楼人来人往,自然不敢把这钱匣再埋在地下,寻常人也不会上到二楼,所以便把钱匣放到了二楼,为了防范贼人,刁叔做柜子时,还在柜中加了个暗层。钱匣的钥匙在严叔手中,他接过刁叔递过来的匣子,取出钥匙,打开匣子,几人一起数了数银票,又称了散碎银子。全部加起来,算了算,严叔才道:
“一共有二百一十三两,这个二百两先拿去买一个月的药。买的多,说不定还能便宜些。”
说起来这二百多两银子里,大部分是贺康先前的′赔偿'。剩下的少部分,才是到书院这边开店之后,赚到的和先前存下的银子。
二百多两银子看起来很多。
按照苍梧县这个地方田地的价格算,上好的水田都够买上个十亩的了。
但二百两放到孟知行吃药这个事情里,就显得实在太少了。二十两一副药,也就三天的量,大夫让他连吃一个月,就要十副,也就是这二百两银子,只够吃一个月的药。一个月之后,就不需要每日都吃药了,只需每月一副药,但存银也没有了。
孟知行心情颇为沉重的看着,孟遐三人把银子分开,贴身藏好。
三人交代孟知行在家中休息,他们则一起回城买药,边走就边开始讨论起,加些什么吃食,能多赚一些银子。孟知行看着几人的背影,张了张嘴,最后也没说出什么话来。
他不愿舅舅叔叔如此辛苦,也不愿意他们一下把积蓄全部花光,但他也知道他们都是打心底里为他好。事关他的身体,几人定然是想让他吃效果好的药。先前面摊一个月赚的银子有限,他们也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孟知行刚开始停药那会儿,几人也紧张了一阵,还是见他确实没什么问题,才放下了心。
现如今知道孟知行必须吃药,又只是辛苦些就能够赚够银子,几人自然不会妥协。
孟知行想着,好在没几日书院要开始休年假了。若是他能在过完年,假期结束之前,想到赚钱的办法,那累也不过这几日。
所以重点不是劝,而是尽快想到一个,合适的赚钱的法子。孟知行叹了口气,坐看窗边,看着舅舅叔叔三人的背影,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心心中下定决定,要努力在这古代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定不能辜负了舅舅叔叔们的付出。书院也是有期未考试的。
这次休沐结束之后,便开始了各种考试。
孟知行病了这么长时间,自觉这几个月的学习目标没有达成,对考试也颇为没有信心。
所以这几日,每次喝药时,虽然他依旧忧心怎么赚钱,但大部分心神还是都放在了温书上。
直至考完,他都还未曾想好,如何赚钱。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思路,他有过一些想法。只不过大多方法,不适合他现在的情况而已。孟遐三人已经很辛苦了,况且如今店铺生意不错,换一个行当不一定赚的比如今多。所以赚钱的事情,自然不能再考虑,需要安排给叔叔舅舅来做的事情。
这一排除,便排除了好些法子。而他自己可以做的,就比较少了。
这几日睡前,孟知行仔细回忆了,他上辈子看过的,穿越之后在古代发家致富,大掌拳脚的小说。
这才发现好多都是一笔带过,写得并不详尽,当然也有一些写的比较详尽的,但他又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他上辈子看小说,娱乐是次要的,最主要能赚积分,所以他把同学们的课外书都借了个遍。
但看小说能得的积分比较少,他大多看得囫囵吞枣,除了特别好看的几本,大多剧情书名都忘记光了。现在让他凭空想起,书中的细节,实在是无能为力。什么玻璃、竹纸之类的做法,他都一知半解的。若是他有钱,或是位高权重,自然可以直接让人按照他的描述,去实验,多实验几次,早晚能弄出来。但问题是他现在完全不具备这个条件。
当然,也有一些,比如肥皂、提纯酒精之类的,他自己慢慢摸索,估计时间长了也能弄出来。
但他也不是第一日穿越过来了,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现下的情况,不到生死攸关,万不得已的时候,牵动他人利益的东西,他绝对不能拿出来。
先不说,他现在拿出来,没办法与人合作,绝对是类似买断的一锤子买卖,他定然是亏的。
就算卖了方子,也不一定安全。若是买了方子的人,为防泄露,选择杀人灭口呢?
贺康都能通过蛛丝马迹查到他的身份,卖方子定也瞒不住有心之人的眼睛。就算买方子的是个好人,难保不会有他人觊觎,惹来杀身之祸。
或是侯府看到他的价值,强制把他带回去,榨干所有价值后,痛下杀手。
虽说不该如此悲观,但确实可能出现这些'最坏的结果'。上辈子那么艰难,他都挣扎着活下去了,更别说如今穿越又得了一条命。他只想长长久久的活着,不想以身犯险。就是要卖方子,也得是他考取一定功名,有自保能力之后的事情。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孟知行会的不多,他目前大概能研究出来的几样,都与市场上比较暴利的行业,有些干系。但是小打小闹,不会招来祸端的法子,孟知行又记得不清,拿不出来。
孟知行边想着,边朝宿舍走去。
书院从今日开始放年假了。
年假还算比较长,从腊月二十五,一直放到正月十六那日。放假之后书院还是允许进出的,甚至依旧住在宿舍中都可以。
不过清溪潭这边人少,除了那些大的酒楼客栈,他们这种小铺子自然只能暂时关门歇业。
之后他们要回城里住,若是再回来取东西,一来一回距离也不近,他们没有车马,也不方便,所以得把需要用的东西都带走。
先前旁人上武学课时,孟知行便会到宿舍中读书,好些书都还放在宿舍内。
所以与黄绩学、花麟、杨柏舟三人互相道别之后,他便回了宿舍。
因为开始休年假,好些学子也都从宿舍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等孟知行从宿舍中出来时,路上好些同窗或是背着包袱,或是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三三两两走在一起,兴奋的说着些闲话。
孟知行独自一人,听着周围各种闲聊,心情也是颇为愉快。刚走出宿舍那条路上,孟知行后方,突然窜出来一个少年,伸手勾住侧前方另一位,与他年纪相仿少年的肩膀。两人关系应是极好的,先前窜出来那少年,直接从另一人手中抢过一本书,开口打趣道:
“看不出来,李师兄你竟如此勤勉,路上还不忘翻书。”那人被抢了书也不恼,只笑呵呵道:“曹弟就不用打趣为兄了,你倒是看看我看的什么?这几日考试,都忙着温书,新买的话本都没来得及看,这会儿没忍住,就翻着看了一眼。”“话本子,师兄看得该不会是什么不该看的吧!嘿嘿!"那少年说着翻到封面一看,随即声音拔高,“这本竟出了续集,先前我去书肆找了几次都没买到。”
“我去买的时候,就是最后一本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新货,曹弟你若不急,等我看完借你,反正我们住的也不远,你改日过来拿即可。”
“那感情好,我手中也有好些话本,师兄若是有没看过的,也可以尽管拿走。”
两人聊着话本的内容,渐行渐远。孟知行眉眼中全是掩饰不住的笑意,这两位让他灵光乍现,他想他或许想到安全的,赚钱的法子了。
他也可以写话本子去卖。
这比平白无故拿出各种方子,或是改良什么物什,安全得多。
这个时代写话本的,大多是穷困潦倒的书生,大家各凭本事赚钱,就算他写的话本大卖,也不至于让其他写话本的人来谋杀他。
写话本子妨碍不了旁人,估计不会有人在意是谁写的。就算有人实在想不开要查他,抖出他的身份,旁人听了,顶多也就说他一个读书人,不务正业而已。
这本书男主是皇帝,一个绝世明君,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文字狱出现。
他只需注意别写犯了忌讳的,有人来找麻烦的可能性极小。至于他写话本子能不能赚到钱?孟知行还是很自信的。上辈子在学校,他也参加过一些征文比赛,得过几次奖。他的文笔算不上惊才绝艳,也勉强能算是不错。最重要的是,他虽然上辈子没写过小说,但他看得多。各种小说套路他还是了解一些的,应该可以占一定优势。越琢磨孟知行越觉得此事可行,他快步把东西送回了店铺。今日开始休沐,要回城的学子,大多选择回城里去吃夕食,所以这会儿店里的客人不算多。
孟知行一看店里也不需要自己帮忙,与正在上菜的舅舅打了个招呼,就先去了书院附近的书肆了。
他准备先研究一下,话本市场。
书肆里的话本,是不禁止客人翻动的。有些卖的比较好的,甚至会单独拿出一本样书,给客人翻看的。与现代的书店不同,这里大多数人真的只会翻看一下,确定要不要买,不会在书店里把一整本书看完。当然这里的书肆,也不如现代书店那么大方,之所以让翻看,也只是让客人看过一点后,沉迷于其中,吸引人买下话本而已。
若是一直只看一本,自然有书肆里火眼金睛的伙计,礼貌的收走书籍。
书肆离得不远,也就一盏茶的时间,孟知行便到了。估计是因为刚结束考试,又要放年假,好些学子都准备放松一下,书肆这会儿话本区人还挺多,孟知行走到其中也不显突兀。
孟知行装作挑选的样子,把手边能翻看的话本,都翻看了一遍。当然大多只看了开头结尾,中间只随意翻了几页。他阅读速度极快,没花太多时间便翻看了十来本。粗略看下来,这个时代的话本子,题材内容还是比较匮乏的。
不过他还是打算买几本,研究一下细节,但他不打算在这里买,准备回城之后,多去几个书肆看看,再做决定。又翻看了几本之后,看着人少了,孟知行便只当做是没看中,随着其他客人一起离开了。
孟知行回到铺子时,店里已经没有客人了。几人用过饭,便开始慢慢收拾打扫,先前本来决定今日便回城的,不过问了一下出租牛车的,说是今日回城学子多,若是租牛车,价格得贵上一倍。
本来收拾东西也要时间,他们便决定在清溪潭这边多住一日,次日一早,收拾好了需要带回去的东西,才租了牛车回城。虽然之前休沐,或许需要采购物品时,他们回城也会回小院看看,但都是来去匆匆,到底是好长时间不住人,也没怎么打扫过屋子,屋子里落了一层灰。
所以回来之后,把屋子打扫干净,收拾整理归置好,从铺子那边带回来的东西时,已经是下午了。
休息了一阵,孟遐三人决定外出采购,摆摊需要的食材,孟知行也一起出了门,不过走了一段便分开了,孟知行去逛书肆。
他顺着从家到城中最大书肆的方向,一路逛过去。路上只要有书肆,无论大小,他都会进去看看,与掌柜的或是伙计攀谈几句,询问各家店铺,哪些话本子卖得比较好?让翻的店家,他就看看开头结尾,不让翻动的,他就只看看书名。
等到申时三刻,孟知行进了苍梧县最大的书肆一-万卷书肆。
孟知行刚一进去,掌柜的便热情地迎上来,询问得知他需要买话本之后,便让伙计招呼他上二楼。
“客人,请随我来,您小心台阶。“那伙计边在前面引路,一边贴心心提醒。
孟知行点头感谢他的好意,跟着上楼,一路到了话本区。与楼下一样,书架摆放整齐,书籍可谓是琳琅满目,那伙计一边带路,一边指着各处区域,给孟知行介绍。“不知客人需要什么类型的话本?这边几个书架的话本子,大多是给刚启蒙的小郎君看的,那边几个书架的话本子,最得闺阁小姐们的喜爱,中间这个书架是最近新出的话本,两边书架上的虽不是新出的,但都是近些年卖的比较好的,这边都是成套的话本……”
孟知行是来研究市场的,自然是各处都要看一看。就先去了离得最近的书架。
孟知行还在犹豫看哪一本,那伙计已经指着几本书籍,开始向孟知行介绍:
“小公子很有眼光,这个书架上的话本,都是这个月本店卖得最好的。”
“这本是椿香真人最新力作,刚到店里还不满一个月,就单我们这一个店,已经卖出去一千余本了。”“竟是这般畅销,你们还有些什么分店?其他地方卖得如何?“孟知行只知道清溪书院旁边,有一家万卷书肆的分店,昨日他还去逛过,他估计山岳书院那边,应该也有分店,开口问道。
“我们万卷书肆在苍梧县总的有四家,除了我们这一家。城西,以及两大书院旁边,各有一家。小的听掌柜的说,几家铺子,这话本卖的都不错。”
“而且万卷书肆在茂州府城,以及茂州府下其他郡县,也都有店铺。这些铺子的售卖情况,小的虽不知具体情况,但根据以前的账目看,想来是不会差的。”
孟知行顿时来了兴趣,接过那伙计手中的书,简单翻了翻,看了开头结尾,就知道这个故事还是非常老套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文章的开头是穷书生,救了去上香的高门小姐,两人一见钟情。结尾是穷书生考上状元,得到高门小姐家中认可。想来中间应当是有,棒打鸳鸯,私奔之类的剧情。孟知行转念又一想,能卖得如此之好,中间也有可能与他想的不一样。简单翻了翻,剧情和他想的差不多。
不过这仔细一看,椿香真人的文风还是比较独特的,十分诙谐,老套的剧情,也写得相当有意思。
孟知行心中暗道:“就算是故事老套,但这文笔确实让人忍不住,往下读去。”
“这本作价几何?“如此畅销,孟知行想着,还是买一本回去研究一番,便开口问了那伙计。
那伙计伸出两根手指道:“回客人话,这是新出的话本,又是椿香真人的新作,价格会稍微高一点,要价两百文钱。”孟知行微微挑了挑眉,手里这薄薄的一本,估计他半个时辰便能看完,竞然要价两百文。
孟知行想了想,他省吃俭用,手里总的存了八百文钱,这一下就去了四分之一。实在是不舍得,但转念一想,必要的投资还是需要的,咬牙决定买下。
“这本我要了,你再给我推荐一些其它的话本。”那伙计见孟知行决定买下,瞬间喜笑颜开,又听还想还可能再买其它的话本,态度便愈发热情起来,滔滔不绝的介绍。孟知行暗暗套话,那伙计也没多想,问什么就答什么。在那伙计的介绍下,孟知行看完了各种类型的话本。又从中挑出了三本比较经典的买下。
这几本卖的时间稍微长一些,价格便宜许多,平均下来价格在一百文出头,而且每本的字数,都要比先前那本两百文的多些。
“有没有比较奇特一些的?"孟知行全部看完,都未曾见到灵异志怪类的话本,他不确定是这个时代没有,还是太过小众,他没看到。
若是没有,他直接问了,说不定这伙计得了灵感,让人先写了这个类型的书,他便没了先机,故而只能拐弯抹角的开口询问。
那伙计听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道:“有的、有的,客人请随我来。”
随即那伙计便带着孟知行,走到了角落处,指着那书架道:“客人看看是不是这些。”
说完也不上前介绍,反而是后退两步,候在不远处。孟知行心下稍微有些奇怪,但也没问,走上前去,随意抽出一本,翻看了起来。
饶是他上辈子也算是′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却也还是有些吃惊。
他抽出来这话本的尺度之大,真是难以想象,不单是带点颜色,还有配图,内容更是炸裂,兄弟、姐妹、各种性向大乱炖。
孟知行把这本书放回去,心中感叹,古人果真一点也不封建。
他又翻了几本,便失去了兴趣,这边全是带点颜色的话本,不是他想要的。
孟知行直接转身,开口问那伙计:“还有其它的吗?不是这种,正常的话本,故事奇特一点的。”
那伙计发现,自己想错了客人的意思,讪讪道歉之后,才又带着孟知行去看了一些,设定确实新奇独特一些的。这类书不多,一会儿便看完了。孟知行心中大定,这个世界连志怪小说都没有。虽说也有些个猎奇的,但内容、种类并不丰富。
这就意味着,他能写的类型实在是太多了。靠写话本子赚银子的法子,是行得通的。
眼看天色渐晚,看的也差不多了,孟知行也不再逛,带着挑选好的几本话本,就到楼下去找掌柜的结账了。“一共五百二十四文,给你抹个零,给五百文就成。"掌柜拿草纸把几本话本包上,笑呵呵道。
孟知行只带了零散的几十文钱,剩下的全是剪下来的银角子,一看拿出去了大半,只觉十分肉痛。
他看着柜台里,估计是切坏了,大小规格不一,应该是用来赠送的纸,便硬是磨着掌柜,让他多送了半刀纸,才心满意足的回家。
孟知行回家的时间也是巧,刁叔正准备做夕食。他把从书肆里买来的东西,放到房间之后,便到了灶房,帮着刁叔打下手。
“舅舅和严叔还没回来?"孟知行在水井边洗菜,发现堂屋也没什么动静,便高声问在灶房里的刁叔。刁叔听到他问的,也扬声回道:“他们是又出去了,我们商量了一下,年前这阵生意好做,这几日多做些吃食拿出去卖,东西有点多,拿不下,就多跑一次。”孟知行心下想着,舅舅叔叔们这么拼都是为了他,他也要更拼一点,趁书院放假这段时间,多写几个故事出来。他压下心中思绪,拿着洗好的菜进了灶房才道:“刁叔,你们也辛苦了这么久,这都快过年了,不若休息几日,赚钱的事情不着急。”
先前一口气买了十副药,又都是名贵药材,算得上是医馆的大客户了,那掌柜得知他们每个月都要买一副,为了做长久的生意,虽然还是收了二百两整打银子,但药材多送了一副。多有了这一副药,一月份便不用买药了,按照时间算,下次买药的时间,在二月下旬,如今是腊月二十六,也就是还有足足两个月的时间。
刁叔笑道:“你别多心,也不单是为你,我们几个人干惯了活,闲不住的。而且这会儿,你舅舅和严叔,食材佐料估计都买到手了,总不能扔那不要了吧。”
孟知行闻言,心中知道就是为了他,但也觉得刁叔说的有理,佐料还能放一段时间,其它食材课不一定能放,便不再劝,只是好奇问:
“刁叔准备做什么吃食卖?”
刁叔瞬间来了精神,说是买一些猪头、猪下水之类的,卤了卖。
“就在之前面摊的位置卖?"孟知行轻蹙眉头问道。刁叔哈哈笑道:“哪能啊?前面王家铺子就是卖卤肉的,就在面摊位置卖,岂不是和他家抢生意。我们又不打算长久干这个,只卖几日,没必要与人结仇。”
孟知行松了口气。
因为住得不远,又都是做吃食生意的,两家关系一直都不错。
先前有些客人,来他们面摊吃面,有时还会让他们帮着去卤肉店,买些卤肉来配着吃。
那王家人逢年过节,也会给他们送一碗卤肉。又不是长久买卖,让两家交恶实在不划算。“那去什么地方卖?”
“这几日村里进城准备年货的人多,我们想着用板车拉着,到集上去摆两个摊,不行还可以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刁叔把菜到入锅中道。
孟知行心下颤了一颤,舅舅腿有残疾,严叔手有残疾,刁叔面部有伤。
如今却要为了他,推着板车走很远去摆摊,甚至若是集上生意不好,还得走街串巷去卖。
孟知行知道三人决定了,劝说无用,但还是忍不住劝说了好一会。
刁叔只是安慰他,并不答应他的请求。
孟知行知道,现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他尽快把话本写出来,卖出去,赚到足够的银子,舅舅叔叔他们才会听他的。吃过夕食,孟遐三人都留在了灶房里,开始捣鼓明日要拿去卖的卤肉。
孟知行看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三人又都让他回读书,便回屋去研究话本了。
得益于上辈子看书赚积分的时光,如今就算不是囫囵吞枣,而是认真研读,孟知行的阅读速度依旧是非常快的。他甚至都没熬夜,按照平时的作息,睡前就把今日买的几个话本,全看完了。
当然这几个话本,虽然说是一册书,但每本的字数实际不算特别多。
孟知行看完也没睡,先在脑中捋了捋,自己可以写哪些故事。
这里是古代,先排除不可以写的,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的题材。
然后便是因地制宜,考虑一下本地市场。
会买话本的人群有哪些?首先肯定是识字的人。在苍梧县这个地方,乡下孟知行不了解,但城里普通平头百姓,大多都是识字。但识字不一定会买话本,话本不便宜,普通百姓显然没那个余钱去买画本。
所以客户应该是,识字且有余钱的人。再精准定位一下,买话本的大多是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和读书人。当然一般读的起书的人家,大多都不穷。
苍梧县因为有两大书院,除了文化气息浓厚以外,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好。除去那些真正有钱的世家大族以外,小富之家也很多。
所以少爷、小姐、读书人,这类目标客户足够的多。书生与小姐的话本,为什么在苍梧县卖的如此之好?排除这个时代,话本种类少的问题,从更深层次去看,这类话本,恰巧符合了本地市场,最大的受众群体。
孟知行想着,既然他想靠写话本赚钱,定然也要迎合市场。再根据上辈子的经验,什么小说最受人欢迎,当然是爽文。孟知行想他自己便是读书人,那便可以写读书人喜欢看的,龙傲天书生逆袭打脸的爽文。
可以直接按照套路来,家道中落的读书人,一朝失意,被看不起,被退婚之类的。然后再放个狠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1]
之后得到隐世大儒的看重,在努力奋斗之下,一路逆袭打脸,考上状元。至于之后要不要写封阁拜相,避免犯了忌讳,孟知行觉得是不必写的,就是要写也得写个本朝没有到官位。当然爱情的元素也不能少,可以是比较俗套的高门小姐,也可以是肆意风流的江湖侠女,最重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样下来,就能同时迎合男女顾客。
这个时代没有灵异志怪小说,也可以安排上。什么前世今生,妖精报恩。美艳女鬼,生生世世的纠缠。山野精怪,化形之后的一见钟情……可以写的实在太多了。本身就是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的题材,有新鲜感。再俗套一些,把主角安排成书生,让苍梧县的读书人更有代入感,想来定能大卖。
还有武侠故事,谁还没有一个行侠仗义,仗剑走天涯的赤子之心呢!
孟知行想怎么可以让读者更有代入感,主角可以设置成,表面是被人看不起的文弱书生,或是不受重视的大家小姐,他\她实际上是令人敬佩的武林大侠,扮猪吃老虎,后续来个打脸…孟知行想着想着,便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翌日一早,孟知行像平常一样早起,孟遐他们三人,正在把灶房准备好的吃食,搬到板车上。
孟知行本想着去帮忙,几个人都拒绝了,让他在家中读书即可。
孟知行忧心忡忡的,送孟遐三人离开,没按照往常那样开始读书。
直接拿了些平日里,他用来打草稿的纸,把先前想好的故事梗概记录下来。
孟知行想他上辈子,看过小说中的那些套路,拿到这个时代来,简直是降维打击,只需简单粗暴的本土化一下,就是一个优秀的话本。
但毕竞是新鲜事物,他不知道读者的接受程度如何。一口气加上各种套路,万一水士不服。卖不出去,岂不是白费力气。况且新鲜的东西,总是一点一点拿出来,才能利益最大化。思考良久之后,孟知行才决定下来,第一本先写得比较保守一些。就按他这两日看到的,那些畅销的话本子来写。只是稍微添点志怪类小说的内容。
依旧写最朴素的,书生与小姐的故事,只是把女主角高门小姐的身份换一换。
孟知行想着,在纸上落下一笔。
男主的身份安排成,穷困落魄读书人,至于女主,孟知行毛笔稍顿,随即写下两字一一狐妖。
第一本就写,比较经典的组合,书生和狐妖。虽说是爽文,他也只是为了赚钱,想了想他还是加了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设定。
书生和狐妖,非常适合老套的报恩的故事。孟知行想写两个人,一个虐待受伤的小狐狸,被小狐狸诅咒之后,便一直倒霉。作为对照组的书生,则在去赶考的路上,把自己仅剩的干粮,给了路边受伤濒死的小狐狸。几年之后,书生家里遭逢变故,变得穷困潦倒。小狐狸化为人形来报恩,小狐狸给了书生很多金银财宝,书生自然得清高一些,推拒不收。小狐狸便留下来照顾书生,让书生可以一心心读书。
之后一人一妖相爱,再来个和尚说人妖殊途,历经困苦,两人突破阻碍成婚,男主也顺利考中进士,做了大官。孟知行想,高官厚禄、美人财宝,这样的爽文,想来没有哪个读书人会不喜欢?
细化了一下大纲之后,孟知行便下笔,开始写起了这个故事。
孟知行全部思绪,都在完善这个故事当中,不知坐着写了多久,突然听到院门传来响动。
他才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走出房门一看,刁叔独自一人推着板车回来的。板车上最显眼的便是两个猪头,还有几副猪下水,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
“刁叔回来了,这是卖完了?“孟知行开口问道。刁叔笑眯眯回答道:“还没呢,不过生意比想象中的好,集市那边人很多,估计是因为快过年了,舍得花钱的人多。估计在一个时辰,他们两个也就回来了。我是提前去肉铺取定好的肉。”
刁叔说着,把板车停在了井边。
孟知行连忙上前去帮忙,把需要清洗的食材,全都从板车上搬下来,放到井边,不需要洗的,就搬到灶房里。等东西放好之后,刁叔也未曾休息,拿了几个盆到井边,就准备开始清洗那些食材。
孟知行也过去,提水开始帮忙。
“你去读书吧,我来就好。“刁叔皱眉让孟知行进屋。孟知行笑呵呵道:“我都坐了一早上了,正好活动一下。井水又不冷,这会儿也没有风,天上又还挂着太阳,绝对不会生病的,你就让我在这帮忙吧!”
孟知行没有正面说读书的事情,只说坐了一早上,是因为不想撒谎骗刁叔。
但写话本的事,他觉得暂时还是不要说的好,免得徒增几人的烦恼。
反正按照今早的速度,估计几日便能写完,等写完了再说也不迟。到时候还能让舅舅叔叔帮忙品鉴一番。“行,那就留你在这帮忙,就这么点东西,用不着你洗,你就在旁边用桶给我打水,再提点进去灶房烧点热水。“刁叔看了看天色,笑呵呵道。
孟知行点点头,拿起水桶就开始提水。
等把外面几个盆都提满水之后,孟知行就进了灶房。在灶台边笼火时,孟知行想起自己穿越后,第一次生火时,折腾出好多的烟,好不容易才把火生起来。如今也算得上是熟能生巧,三两下的火便点着了。孟知行先加了一些细柴,又在细柴之上加了两个粗柴,才提着桶,打水到灶上的大锅里。
来回好几趟,孟知行才把大锅中的水加满,身上也出了一层薄汗。
虽然有些累,但孟知行心中却有一种,上辈子不曾存在的满足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这辈子他拥有了,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互相为对方着想,互相帮助的一家人,所以些许辛苦也是愉快的。“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无病无灾一直幸福。"孟知行在心中默默祈祷。
等洗好所有食材,孟遐和严叔也卖完回来了。几人都很是高兴,商量着明日早去多定些食材。毕竟是准备年货的时候,有些平常舍不得花钱的人家,这会儿也愿意花钱买些肉食。卤肉也算一门手艺,寻常人家自己也做不了,只能花钱买。
刁叔做的卤肉,色香味俱全,价格还不算昂贵,加之集市人流量很大。除了第一日备货比较少以外,之后几日,三人都是早出晚归的。
早上他们轮流回来一个人,把采购的食材送回来,便又迅速回去集市上帮忙。
孟知行便也每日趁着中午,天气比较热的那会,帮忙把那些食材清洗出来。
猪下水那些,本身就是洗过的,不过也只是在河边,把里面的脏东西冲洗干净而已,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去处异味。孟知行要做的,便是先拿草木灰,把上面的粘液全部吸附洗净,再用少许醋揉搓,最后再用清水洗净即可。第一日孟遐三人回来时,见他已经洗好了,都说让他之后不要再做,免得又着凉。
孟知行喝着二十两一副的药,觉得自己的身子没那么脆弱,想着几人如此辛苦,也是为了他,他怎么能看着,什么也不做。
况且这几日,因为食材准备的多,他们回来时都已经是傍晚,若是等他们回来先洗再做,估计得弄到深夜。便只是口头答应下来,之后几日,依旧我行我素,在几人收摊回来之前,独自一人先洗干净那些食材。因为想着尽快写完话本,才能赚到银子。这几日孟知行除了洗那些食材,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写话本。中途实在是累了,背会儿四书五经,反倒算是放松了。一晃就到了大年三十。
这几日生意极好,除去成本,每日都能赚到一两左右的银子。年三十这日,出来采购年货的人多,孟遐三人备了更多的货,到集市上去卖。
孟知行早起写了一个多时辰到话本,就差一个收尾,便能写完这个故事了。想着也不急于一时,今日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便直接停了笔。
他先开始擦洗打扫。
不过因为前几日,他们从清溪潭回城时刚打扫过,这会儿也没什么尘土。只需把这几日弄乱的器物,规整了一番,稍微打扫一下即可。
只花了大概半个时辰的时间,孟知行便把全屋上下都打扫好了。
四处观察还有什么需要做的时,孟知行突然发现,做年夜饭用的食材之类的东西,倒是趁着这几日,准备卤肉食材食,一并买齐全了。
但买漏了一个东西一一对联。
家中没有红纸,不然他就自己写了。孟知行想着,便出了院门。
估摸着很多人,到年三十这日才得空采购年货,街上实在热闹非凡,路边多了很多平日里没有的小摊贩。他走了不一会儿,便遇到了卖对联的摊子,一问价格,这个普通没有花纹的红纸,用的普通的黑墨,上面的字体也只是工整的一副对联,竟然要十文。
孟知行数了一下,院门、灶房、堂屋、他们三个人的房间,加起来就要六十文了。
就几张纸而已,这个价格实在太贵了,他还是自己写吧!想到这,他直接转身,找了附近的一家书肆,花十文钱买了两大块红纸。那家书肆的伙计,服务态度也是极好的,按照他的要求,把这两大块红纸,裁成了六副对联的样式。想着这一趟直接省下了五十文,孟知行拿着红纸,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虽然进入书院之后,学过对对子,但孟知行也知道自己的水平,还只是入门阶段。勉强写两副,对仗工整的对联,倒也写得出来。
但自家贴的,他不想凑合,只想要最好的,所以他直接翻开了《巧对集》。
这书是前段时间书院的夫子让买的,孟知行想着带回来背诵,没想到这会儿刚好用上。
他仔细挑了挑,选了六对寓意比较好的,抄写到了红纸上。等着对联晾干的时间,孟知行又去灶房熬了浆糊,之后搬了高凳,依次在每道门上贴好了对联。
孟知行欣赏了一会儿,贴上对联之后,倒是立刻有了过年的样子。
算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他便又去灶房,烧火,把刁叔提前准备好的,交代了他按时炖煮的吃食,炖到了灶上。忙忙碌碌一下午,孟遐三人也回来了,回来的时间,比前两日还早些。
看到孟知行打扫好了屋子,贴好了对联,还备好了好几道年夜饭。三人都十分欣慰,得知对联是孟知行写的,几人都毫不吝惜夸奖的言语,顿时屋内一阵欢声笑语。几人分工合作,把从集市带回来的桶、盆之类的,洗干净之后,年夜饭也准备齐全了。
普通人家也没什么用餐的规矩,吃着饭,也不忘说些喜庆的事,互相送送祝福,再拜一拜天地,祈求一下来年顺顺利利,一段年夜饭就这么结束了。
除夕夜依旧和往年一样,是没有宵禁的。街上各种活动,热闹非凡。
可惜孟知行今年是看不了热闹了。
先前那大夫说了,让他最近这一段时间,最好还是不要吹到冷风。虽然这几日天晴,白日里暖和,但毕竟是冬日,太阳落山之后,温度骤降。
这会儿出去有着凉的风险,孟知行也不是那种非看热闹不行的人,这时候自然要遵循医嘱。而且他现在更想,留在家中,把那话本的结尾写了。
孟遐三人本欲留下陪他,被孟知行拒绝了。普通百姓一年到头,也没个正经的娱乐活动。平日里也去不起戏班子,除夕夜苍梧县那些名门望族,有好几家会请人到街边搭台表演。
忙碌了一整年,难得有这种热闹可以参与,孟知行实在不忍他们在家中陪他。劝说下,三人便也没有坚持,简单交代了几句,便出了门。
孟知行则是回去书案前,开始了故事的收尾。写完之后,刚把所有手稿整理成册。逛了一个多时辰的孟遐三人,便也回来了,还给孟知行带了一个糖人。几人吃着昨日刚买的松子,坐在堂屋里聊天。聊着聊着孟知行突然得知,孟遐三人竞然想着,过年也去摆摊。只不过卖的不是卤肉,而是用去年修好的那个烤炉,烤些点心去卖。
“明日先少做一些,若是不好卖,留着我们自己也吃得完。”
“烤小一点,价格定便宜一些,最好按个卖,那些拿了压岁钱的孩子,也能买了尝尝。”
“这个主意好。”
孟知行听着三个人的对话,沉默了许久,才开口道:“舅舅、刁叔、严叔,我有一事想说。”
孟遐轻轻拍了拍孟知行的肩膀,以为是要劝他们别卖点心,便安慰道:“做点心不累的,反正过年闲着也是闲着。”孟知行轻轻摇了摇头道:“我先回房取个东西。”说完便回了自己房间,把书案上,先前整理好的话本取了出来,拿到堂屋,递给了孟知行。
“舅舅叔叔你们先看看,这是我这几日写的话本。我想着你们读了,若是也觉得好,便把这个稿子卖给书肆。”孟遐接过,有些惊诧道:“知行你竞然会写话本子。”刁叔直接拖着凳子,搬到孟遐旁边,伸手翻动,感叹几句才问道:“什么时候开始写的?”
孟知行回答:“回城第二天开始写的,刚刚才写完。”严叔眼中也闪过惊异之色:“这才四日,你就写了一个话本,让我也看看。"严叔也不复平常的稳重,凑到孟遐旁边一起看了起来。
孟知行看三人都未曾有,责怪他不务正业之意,心下松了一囗气。
三人虽是大老粗,不爱读书,但读话本和读那些儒学经典是不一样的。加之又是孟知行写的,三人都看得十分认真,时不时还要惊叹,夸奖孟知行几句。
孟知行陪坐了好一会儿,算了算按三人的阅读速度,估计明早能看完都够呛。
他身体虚,不想守岁熬夜,便与三人打了个招呼,回去睡觉了。
次日。
大年初一,新的一年开始,孟知行难得没有早起,赖了一会儿床。
起床出来,便看到舅舅叔叔三人,一副精神奕奕的模样,在院里烤炉旁说着闲话。
孟知行凑上去说了几句吉祥话,得知三人守岁,一夜没睡,看完了话本,现在小点心都快烤好了,准备一会儿就拿出去卖。
孟知行想到自己小小年纪,身体差到熬夜都不行,舅舅叔叔一夜没睡,精力还如此充沛,幼小的心灵受到重创。不待孟知行询问,三人便全方位的夸奖了他写的故事,夸奖当中说了很多细节,看得出来,三人都看得十分认真。“舅舅、叔叔,你们觉得这话本能赚钱吗?"孟知行期待的看着三人问道。
三人都给了肯定的回答。
“肯定可以,知行写的就是最好的。”
“我虽然看的话本不多,但也能看出这是个好话本。”“我这个不识多少字的大老粗都爱看,那些读书人肯定更爱看。”
孟知行听着几人的肯定,心下放松不少,与几人商量之后,决定等过完年,书肆重新开业,便拿着稿子去谈价。孟知行之后还要读书科举,自然不方便出面,三人商量后决定,由买东西最会砍价的的刁叔去卖,砍价和谈价总归是有些共通之处的。
不一会,点心全部烤好了,给孟知行留了几块,三人便带着点心出去了。
孟知行的则开启第二个故事的创作。
第二本孟知行也想好了,故事与第一本类似,还是志怪类的。他想着若是前一个话本卖的好,这个系列的他再写几本。不过等回书院上课之后,没那么多空闲时间写话本了。孟知行想着,还是趁着放假,先多写两本。
孟知行的第二个话本,比第一本写得还顺一些。刚好这几日白天他也不用干什么活,就整日呆在屋里写话本,连着写大纲的时间,从大年初一开始写,到大年初三晚上,孟知行就把第二本写完了。
一个系列的,孟知行也懒得想,只稍微改了改故事,核心依旧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男主依旧是书生,不过这次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志怪小说,女主自然依旧是精怪,只是由小狐狸换成了兔子。还是救命之恩,以身相许。经历各种波折之后,名利双收。不过这个故事里,男主扬名的方式不再是科考。而是一人一妖一起游历了大好河山,男主也因此写了许多诗词文章,最后成了令人敬佩的隐世大儒。
孟知行写完的第一时间,把整理好的稿子送给了孟遐,让他们三人先看看。
初四一早,孟知行醒来,还躺在床上,便觉系统有异动。很久没出现过的死亡倒计时显示屏,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不过这次上面并不是三日倒计时,上面只有几个大字【系统加载中.】
瞬间的惊喜,让孟知行高兴得差点从床上直接跳了下来。他在脑内试探的叫了一句:“系统,系统你在吗?朝朝,朝朝你醒了?”
没有任何回应。
孟知行在心中猜测,估计是要等加载完毕,系统才能觉醒。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孟知行心情激荡了好一会儿,看不进去书,也不想写话本。便出去外面,帮着一起烤点心。孟遐三人这点心生意做起来,真的是出乎孟知行的预料。这点心是类似指头大小的饼干,一小块一文钱。刚开始孟知行还想着,可能会不好卖,没想到颇受附近几条街孩子的欢迎。
昨日他们三人花了半日时间,跑了三条街,卖了一百块小点心。今日,他们三人还想把这生意做远些,直接烤了两百块小点心。
孟知行帮着把烤好的小点心装好,想着现在也无心读书,天气也好,不如跟着出去逛逛,便跟着孟遐去卖小点心。一路上孟知行时不时便瞥一眼,那个只有他看得到的显示屏。
可惜一直都是【系统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