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贵妃无情也动人 > 三见

三见(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枝繁叶茂的傍晚[校园] 全民求生,剩者为王 庶女为妾 御兽世界级 恶毒真千金看到弹幕后[七零] 急!网恋到死对头反派怎么办? 白切黑男主跪求我攻略他 三十章我就登基了 雾色难抵 末世酒店经营日记[综英美]

第30章三见

在座众臣,无论反对派还是支持派,都是凭借寒窗苦读几十载的圣贤书,才做到如今这个位置的。

如果没有信仰,他们,或者说是芸芸众生,很难坚持同一件事几十年。

精忠报国是信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信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信仰。升官发财、位极人臣又何尝不是一种信仰呢?不能因为后者没有前者崇高就否定它也属于信仰的一种。然而无论信仰归属于以上哪一种,无不是通过刻苦研读圣贤书达成目的,实现信仰的。

而信仰本身,就是要发自内心地信奉且敬仰。读书是很苦很枯燥的一件事,如果不是打心底认同与理解,是不可能读出名堂的。

这大殿之上的诸大臣,无一不是借圣贤书作青云梯,一步步艰难行至于此。

科举很残酷,选拔的都是个中翘楚,是能把圣贤书翻烂倒背如流的人物。

可以说,他们今天能站在这,就不可能对圣贤书讲的道义反对,换言之,他们是打心底认同圣贤书上讲的道理的。而圣贤书有一句众所周知名言一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反对派认同这一观点,所以誓死反对。

那支持派呢?

他们显然也是认同的。

说不定还会在夜深人静,午夜梦回之时,躺在床上悄悄唾弃自己违背本心,为了升官发财,将圣贤的教导抛诸脑后呢。只因信仰不够坚定,一个个虽然振振有词,来势汹汹,却理所应当地在与支持派的辩论中落了下风。

吕丞相从开始到现在,始终一言不发,站在那闭目养神,静静听着朝堂同僚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

封建王朝坐到他这个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除非谋朝篡位,否则权力就算是到头了,封顶了。钱、权、势,他都不缺,剩下只有“名”,古代士大夫最高的追求就是青史留名。

别人有各种顾虑,对刘太后上书进言叽叽歪歪,磨磨唧唧,对同僚却火力全开。

他就没有顾虑,他官已经做到头了,年纪又一大把,即便因此被贬,就当提前退休回家安享晚年,还能搏一个不畏强权、直言不讳的名声。

且若万一成功阻止刘太后称帝,那作为反对派首领的他声望将更上一层楼,并且积累足够的政治资本,若后世子孙有从政的意愿,便能借他的声望与资源升的更快更高。思及此,吕丞相下定决心,他咽了口唾沫,稍微润了润喉咙,深吸一口气,径直从队伍出列,站到殿中央对刘太后躬身一拜。

“太后娘娘,臣有一问,不知当问不当问。”这批人进殿到现在,一开始还遵守君子风范,会等人家说完才发表自己的见解。

然而一群观点相背的人聚在一起,互相接触越久,是会越说越急眼的。

于是到了后来,这批衣冠楚楚的大臣,也顾不得风范不风范,雅士不雅士了。

常常是一派的官员刚抒发完自己的见解,或者还没说几个字,就被另一派官员打断,然后就是你来我往的打嘴仗。殿内没有一刻消停,始终吵吵嚷嚷。

就在这样嘈杂的背景下,德高望重的吕丞相一出声,所有人纷纷闭上嘴巴,不约而同将视线转向他。刘太后从开始到现在,同样一语未发,冷眼瞧着下面朝臣争论不休。

如今见反对自己的领军人物终于站了出来,身子顿时坐直,目光饶有趣味看向他,勾唇道:“吕爱卿但问无妨。”吕丞相顶着在场所有人的瞩目,表情从容,语气平和,洪亮的声音响彻大殿每一个角落。

“宗法上,娘娘乃太宗之媳,先帝之妻,天子之母,名副其实的赵家人。”

“圣人曾曰,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天子是君,您是臣;先帝是夫,您是妻;圣上是子,您是母。”

“若执意效仿武则天称帝,便是有悖纲常、倒行逆施,要被天下读书人唾骂。这不但有违您贤德的名声,更将置当今皇帝于何处?”

“再者,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您若一意孤行,便是置礼法于不顾,更视大义于无睹。四维崩塌,则国之将亡矣!还望娘娘顾及天下百姓,慎重而行!”话音落,本就鸦雀无声的大殿更是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狠……

太狠了…

骂得实在是太狠了!

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刘太后若已经违背“礼"和“义”,那么后两者呢?“廉耻″呢?

这简直在指着刘太后的鼻子,骂她是毫无廉耻之心、祸国殃民的妖后!

敢这么骂刘太后,还骂得半点脏字儿不带,众人敬佩的同时,又不禁暗暗为吕丞相捏了把汗。

须知刘太后可不是好惹的,但凡跟她对着干的,不是被贬就是被杀。

有些与吕丞相交好,或者执政理念与他相近的朝臣,已经在心里悄悄掂量,待会儿刘太后发怒,要不要冒着被迁怒的风险,出面替他求情?

而就在所有人或权衡、或惋惜、或冷眼旁观时,有一个人毅然决然站了出来。

“启禀太后,丞相忠言逆耳,虽言辞太过,但却有依据。”刘太后并没有如他们预料的震怒,只是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

她将视线从吕丞相身上移至说话的人身上,打量他几眼,是一个五官端正的中年人,倒是比吕坦夫那老匹夫年轻不少,不知又是他第几个门生。

刘太后不耐烦再看,视线移至摆在御案正中间的一封奏折上,冷哼道:"说来听听,有何依据?”

那人随即朗声:“当年武氏以李氏宗妇身份夺儿孙江山,使得李唐皇室与武氏宗族斗争不休,即便武氏身死,斗争依然持续多年。”

“武氏去世前后八年,总共发生七次宫廷政变。朝野长期处于动荡不安当中,文武百官,为民请命的没几个,个个致力于站队、打压政敌,国家因此乌烟瘴气,百姓生活亦是民不聊生。”

“唐开国之处,历经贞观之治,又有弘孝皇帝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万邦来朝,那是少有的盛世景象!”“弘孝皇帝以后,继任皇帝理应继续励精求治,发扬盛世宏景,偏武氏不甘为后,以女子之身称帝,底下人多有不服气,纷纷蠢蠢欲动。”

“武氏自知得位不正,为坐稳皇位,重用来俊臣等一众酷吏,威慑人心。她在位期间,多少有识之士,贤臣良将收到戕害?″

“正因朝中无良将可用,弘孝皇帝在位期间好不容易扩张的国家版图被武氏丢了大半,极丧大唐国威,周边异族因此动了僭越之心,为后世的安史之乱埋下祸患,唐之灭亡正起因于此!”

“臣恳请太后谨记前人教训,可怜天下百姓,以江山社稷为重,打消称帝念头!”

说话的人是御史中丞蔡子思蔡大人。

直言不讳,刚正不阿,无愧御史之名,

刘太后听罢,默默无言良久。

她先是扫视了殿内一圈,即将收回视线时,忽然注意到站在右边那列最后一个位置的官员。

眯着眼仔细打量一番,确定自己没有认错,才将御案上的奏折拿起。

打开后粗略扫视了一遍上面的黑字,最终将目光定格在角落的落款上。

“钱希圣可来了?”

钱希圣正是被她方才反复打量的官员,他虽然是中立派,却站在了支持派的最后一个位置上。

闻声,登时一激灵,立即出列。

“启禀太后,臣在。”

刘太后又看了眼奏折上的落款,审视着下首的钱希圣,忽然意味不明哼笑一声,“钱希圣,钱尚书,好个钱尚书…”刘太后笑了几声,然后当着众臣的面,将奏折撕成两半,掷于地上,面色凛然,高声道:“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站在最前面的官员中有几个眼尖的,赫然看清奏折的内容,这竟是一封鼓动刘太后称帝的奏折!

并且落款还是钱希圣的名字。

刘太后既然已经明确表态自己不会称帝,他们此行目的便达成,于是都很给刘太后面子,当即下跪高呼“太后千岁”“太后英明″。

众臣从慈寿宫出来时,正值晌午。

深秋的晌午并不炎热,但所有朝臣都落了一身汗。以吕丞相为首的一众激进反对派皆有劫后余生,恍如隔世之感。

他们来之前已经预估好后果,不管刘太后会不会秋后算账,只要成功阻止刘太后称帝,他们即便被贬、被杀也值了。既然刘太后已经决定不称帝,那么因为这件事主动分为支持与反对两派的官员,自然没了争执为敌的必要。毕竟日后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何必无端给自己生出个敌人来?

于是两派大臣纷纷默契握手言和。

只有钱希圣,这个明明标榜自己是中立,却悄悄给刘太后进献鼓动她称帝奏折的两面派,受到了两方的不待见。寻常官员或因官阶不如他,或本着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虽然心里瞧不起他,但面对他的主动言和,大都客气接受。

只有蔡子思,虽然品阶不及钱希圣,却依旧对钱希圣的主动示好冷脸相对,甚至出言讽刺:“我记得,钱大人不是中立么?怎么跑到反对派一列,如今还来与我们支持派示好。“希圣’这个名字可配不上钱大人,圣人可没有教过我们首鼠两端,两面三刀。钱大人应当改名叫奉先',只是若改名,免不了改姓,如此,反倒污了吕相一家的门楣。”

文化人骂人不带脏字,却一针见血,字字珠玑,当真令人叹为观止!

蔡子思这段话信息量极大。

首先,“希圣"二字,寓意效法、仰慕圣人。然而圣人是不支持女子称帝的,可钱希圣偏偏上书鼓动刘太后称帝,这显然违背了圣人的训诫。叫着'希圣′的名字却干着违背圣人的事,要多讽刺有多讽刺。

再者,吕布,字奉先,向来有"三姓家奴"的贬称,时人多以与之相像为耻。

蔡子思说他应该改名叫“奉先”,等于明晃晃嘲讽他与吕布一样背信弃义,为人不齿。

最后,吕布与吕丞相同姓吕,所谓三百年前是一家嘛,痛贬了钱希圣一顿的同时,还不声不响抬高了吕丞相。短短几个字,讽刺意味足够辛辣,却又能恰到好处地拍上级的马屁。

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果然,他这话一出,原本预备出来给钱希圣解围的吕丞相立马不作声。

然而钱希圣自觉冤枉啊!

八王久离庙堂,当初刘太后上位,对朝中势力进行了大规模清洗,官场已经不再是八王得势时的官场了。如果没有他在其中推波助澜,八王怎么可能那么顺利联络到一众朝臣?

就连吕丞相,也是由他在其中牵线,才正式与八王结盟。否则就凭他女婿是吕丞相的学生这一点可远不能让吕丞相充分信任他,毕竟吕丞相桃李满天下,门生故吏多了去了,不差他这一个。

而且八王这个人有前科,当初先帝病危,他一心想要逼宫,若非技不如人,哪能安安分分装疯这么多年,远离朝政?即便是现在,谁又敢保证他没有异心?

万一是借这件事出山,重新出来搅浑水的呢?吕丞相是先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他忠心耿耿,几年前也是由他带头,要求刘太后还政于当今圣上。撇除这条不算,像吕丞相这种典型文臣,一向将“立嫡立长"视为国之根基,八王一非嫡二非长,继位的正统性远不及赵祯。

所以吕丞相是打心底防备着八王,且瞧不上他的。因以上种种,他自觉若没有他在背后牵线,代表整个刘家给八王做担保,以及他背后的“圣人"指引,吕丞相能那么轻易信任八王且与之结盟,并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纠结起浩浩荡荡的反对派势力么?

钱希圣认为,这显然不能。

如今尘埃落定,他更是愈发以功臣自居。

至于给刘太后进献鼓动她称帝的奏折,那也只是缓兵之计,为了安抚住刘太后,让她知道朝中支持自己的大有人在,不至于将她逼得太急,从而使她轻敌大意。他自觉不同于别人,毕竟他经过刘家得到了“圣人"的点拨,知道刘氏决计称不了帝,这才放开手脚干。不过……他倒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私心。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原本“圣人"的意思是让一个官阶低微的官员上这封奏折,事后这封奏折被公布出来,也翻不了多大的风浪,不会太引人瞩目。

不过钱希圣到底存了旁的心思。

“圣人”被压制多年,年少气盛,钱希圣对他并不是很有信心,并不认为他能斗得过老辣的刘太后。

因此做了两手准备,违背“圣人"心意,不让低位官员上书,而是选择自己上书。

如此,若刘太后不顾劝阻非要称帝,那他就是从龙之功,前途不可限量!

若刘太后成功被阻止,那也无伤大雅,毕竟他事先已经投靠“圣人”,依然是甘蔗两头甜,两边都好。可万万没料到,刘太后不称帝也就罢了,竞然当着众人的面将他的奏折公之于众,这让他想两头好的期望落空,如今在知情人眼中成了一个大笑话。

不过他这人脸皮一向厚如城墙,并不把这当回事,依然笑嘻嘻和别人搭讪,参与到握手言和的行动当中。只有蔡子思,丝毫不给他脸面,明晃晃告诉他,自己瞧不起他,将他连皮带骨狠狠嘲讽了一顿。

饶是钱希圣脸皮再厚,也禁不住当着众位同僚的面被如此奚落。

一时脸皮涨红,眼球鼓得大大的,一副尴尬又不知所措的模样。

吕丞相思及他在其中也的确出了不少力,虽然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但功大于过,还是值得肯定与表扬的,于是任他尴尬了一阵子后,到底出来给他解围。

“诶,子思。你怎能如此说钱大人?大家都是同僚,往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这样大家以后怎么相处?况且钱大人其实也出了不少力,你不该这么说他…”

钱希圣一看吕丞相为他说话,也立马支棱起来了,得意地瞥了蔡子思一眼,也不受他那鸟气,冷哼一声,兀自找愿意接纳自己的人去了。

蔡子思看他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指着他的背影又要说些什么,却被吕丞相按住。

众臣在慈寿宫门口耽搁了一阵,正要离开,却不妨见一个小宫女捧着一件明黄色的龙袍正欲进慈寿宫。众人面面相觑。

不是不准备称帝么,怎么还送龙袍过来?是没来得及通知底下的人么?

吕丞相也皱了眉,正要叫住那名宫女,冯继恩却从里面出来。

他先是笑着对吕丞相颔首示意,而后接过小宫女手上的衣服就要进殿。

吕丞相喊住冯继恩,问他衣服是怎么回事,可是送错了?冯继恩笑答:“回禀相爷,没有送错。太后娘娘嘱咐,她明年二月要身着帝王之服去大宋王朝的太庙行祭祀大典。这会子尚衣局才将衣服做好,派人送来给太后娘娘试穿大小,好进行改动。”

众人恍然大悟!

敢情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竟纷纷着了刘太后的道!如果你想开一扇窗,怕别人不同意,就最好先告诉别人要打一扇门。

“窗”和"门"的工程量不可相提并论,人们自然会更加反对。这时候,你再提出只要开窗,不要造门,那么大部分人都会欣然同意这个决定。

这就是典型的“调和”、“中庸"思想。

这些士大夫,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刘太后称帝的,其实都打心眼里瞧不起刘太后一介女子之身,却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

但刘太后给他们认认真真上了一课,轻敌是要命的,一个手无寸铁的女人也可以将这些士大夫要的团团转。单论体力,女子也许不如男子。但若论智慧与手段,女子也能巾帼不让须眉!

由于先前刘太后意欲称帝一事闹得太大,朝臣的阈值都因此提高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这会刘太后忽然提出,自己不称帝了,而是要求身穿帝王衮服,在太庙祭祀宋太祖等宋朝历代帝王。这个要求和称帝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

虽仍有一部分保守的大臣不同意,但最终还是多数压过少数,支持刘太后这个决定。

支持虽然是支持了,不过他们也对刘太后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将帝王衮服的十二章图案减去象征忠孝与洁净的宗彝、藻两章,同时,不能佩戴代表男性帝王的佩剑。“妥协”也是政治的一部分。

刘太后掌了多少年的权,就和这帮老奸巨猾的朝臣打了多少年的交道,对他们的秉性了如指掌,知道这是他们所能做到的最大让步。

若是再年轻个十几二十岁,她也许还有精力同他们争一争。然她近来深感大限将至,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前用称帝诈他们,与他们以及背后的那个人斗智斗勇,已然耗费她不小的精力。

因而这回只得妥协。

临近年关,令柔已经不知不觉在皇宫待了四个多月。这段时间,令柔一有时间就往延福宫跑,延福宫俨然成了她第二个家。

因为总是往延福宫跑,令柔不可避免多次与赵祯接触。不过赵祯的确是大忙人,从前是,如今更是。刘太后近来身体愈发不济,政务堆积之下,她终于想起了还有皇帝这号人物,于是搬了一部分奏折到养心殿,让他参与批改。

也因此,赵祯来延福宫的次数,相较于以往少了很多。从上回被寻来给令柔弹奏,到这回自己得了空主动来延福宫,中间历经三个多月。

赵祯深觉如今大势已定,认为无需再掩人耳目,因此这回并没有混在一众乐师中间,而是独自前来延福宫。至于令柔,经过前两回的相处,她对赵祯更加好奇。好奇的地方主要有两点。

一是为何他气质如此斐然,完全不是宫人可比的,即便世家公子,也鲜少有他这样出众的气质。

二是为何他从不摘下面具?难道是有什么不可言说的隐疾?令柔是很早慧的,比同龄孩子懂的不少,否则也觉察不出赵祯的异样。

但李寻真一直在她面前表现出对赵祯毫不在意的姿态,刻意营造对方无关紧要的错觉,因此打消了令柔对他身份的怀疑。让令柔很天真地以为赵祯的确就是一个普通的乐师。既然是在自己地位之下的人,令柔就没那么小心谨慎了,她充分发挥了小孩子爱提问的特性。

在赵祯弹完一曲后,再不见前两回的怕生,十分大胆的跑到赵祯面前,围着他转来转去,一股脑抛出许多疑问。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清穿之皇贵妃躺平日常 清太子总能听见康熙心声 十八线的我技能有亿点多 玩家今天登基了吗[基建] 为妾的自我修养 她突然降临 纨绔休妻记 当皇帝绑定了宠妃系统 路人甲选择干翻全星际 天才制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