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长河之灯 > 第47章 砖木

第47章 砖木(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首辅医娘有空间 替嫁植物人王爷后,嚣张医妃杀疯了 团宠崽崽哭一哭,京城跟着抖三抖 一胎四崽:植物人老公还要生 夫人马甲炸翻天,战爷宠妻套路深 八零美娇娘 非正常女天师 爱情骗局翻车,我叛出公司你哭啥 王妃嫁到,王爷夜夜洗床单

梅江人家建房,最开始的准备工作是打地基。依傍山体,平整地基,必然解剖出大量泥土。如果土质好往往同时“放砖”。

在人类发展史上,筑土夯墙,晾晒土砖,烧制火砖,都是建造屋宇的方式。这三种方式虽然是递进的,但直到二十世纪,仍然是并行于梅江两岸。制作土坯、晒制泥砖,梅江人家称之为“放砖”,这是南方客家人建房的必备项目,就像是北方人割树皮砍木头做房子抵御风雪。

放砖的劳作,到敦煌这一代就没有了。敦煌对薪火说,你们这一代人,无法体验到放砖的美妙感觉,虽然它是一种劳累,但其实也是一种快乐!

独依说,自女娲抟土造人开始,人类就有玩泥巴的爱好,现在的孩子也喜欢玩泥巴,也是源自这古老的血统!你说的放砖,也属于这个血统!蒜头不知道敦煌与独依谈论的血统是什么,只是不经意说,泥土变成砖,砖变成房子,这房子就是站起来的泥土!

房子,就是站起来的泥土。独依为这个比方吃惊。而她不知道,他的父亲祝虎和灯花的后裔鲲鹏,正在为“放砖”的风俗所迷,仿佛教授发现了一个极好的文化项目。“放砖”的风情画面,被这两个男人放进各自的文化建构之中,转化成文学创意或规划思路。而这些建构,皆源于蒜头的点评的金句:房子,是站起来的泥土。

但见蒜头沉醉在灯花的讲述中,手碗随之而动,似乎在回味那泥土在摩擦掌心的感觉。

南方的大地多是红壤,土方打下来,就是一个圆形的土丘。拉一头黑牛进入土堆,这土丘就活动起来,变幻起来。红色的土,黄色的人,黑色的牛,在南方的天空下像是升腾的云朵。在圆形的土堆中,人和牛在一起转圈,慢悠悠地走来走去,仿佛一个巨大的时钟,指针在互相追随,互相转动。

这真是古老的景象!添水,加草,练泥,做胚。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多个人合作。捡狗一般是上午采土,下午放砖。蒜头放学回家,就一起帮忙。

由土到泥,水是个关键。把铡好的稻草撒进泥堆里,或者舀起一大瓢水,洒向练制得渐渐粘稠的泥土里。看着父亲和黄牛反复踩踏,蒜头有几次想进去试一试,体会泥土在脚底下滑动的感觉,但总是被父亲制止。

最兴奋的事,就是替父亲拿“砖格”。砖格,就是砖模。梅江边,家家户户都会备着一两只松木砖格。建好了房子,这砖格收留起来,随时起用,比如修补砖墙,比如新建畜圈。砖格被泥石打磨过后,口沿光滑,微微弧形,松板上的松节像一只眼睛,亮丽而朴拙,挂在墙上,便是最好的艺术品之一。

蒜头兴奋地说,看父亲放砖,是他小时候的娱乐之一。只见父亲找到平整的地面一放,一把铁扎捞起大坨黄泥,叭地一声甩进砖格,两手左捏捏,右按按,软泥满框,手指沿着对角线划出两道杠,仿佛少先队员肩上的标志,然后轻轻拎着砖格,反复试提,突然模框脱出,一块方方正正的土砖像刚出锅的年糕,新鲜动人。

放好一块砖坯,砖格紧接着丢入木盆浸泡,用稻草擦洗一遍,摆到了砖胚的旁边,迎接下一坨砖泥。放砖时,往往两个砖格轮流着使用。

蒜头能帮上手的,就是替父亲摆砖格,扶砖格,洗砖格。要么就是向晒得起皮湿度不够的泥滩上洒水,然后用铁扎再搅拌一下。有时蒜头气力不足扶得不稳,父亲一脚踩下,噗,砖泥从砖格下边冒了出来,像一朵大蘑菇。

这时父亲就会一顿臭骂。有时砖格传递不及时,父亲就会说起那句口头禅:要是我像你这么木,早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放砖是一个累活,父亲骂人,多是由于天色渐暗而目标未完。

如果阳光好,砖胚晒了三天就得扶起铲边,趁着边缘多余的泥土还未坚硬先行清除。这也是小孩子能够帮忙的环节。黄昏时分,蒜头放了书包,拿了一把锈迹斑斑的旧菜刀,把砖块一排排扶起,砍削。完成的时候,整个晒场上砖头林立,很像书上的兵马俑。

但是,放砖收砖的日子很快打断了。一天晚上,蒜头放学回来,看到捡狗喝着酒,郁闷地坐在灯前,并不去屋场放砖收砖。灯花将一把松针支到油灯前点着,塞进灶膛,一边安慰说,烧炭终究是一时的,我们家建房再推迟一年半年,也不要紧,从你父亲病逝到现在,都推迟几十年了!你可不能犯事,队里安排的任务,就要服从啊!

蒜头听不懂,对父亲说,我们收砖去吧,我昨天点了,估计有八千多块砖了呢。捡狗说,没时间放砖了,你又还小,放砖的事要放一断时间了,我要进山去烧炭。

捡狗喝了一口闷酒,对灯花说,要是书声不上班就好了,队里派什么任务,我们家出一个,就能留下一个,不会像抓壮丁一样全都被抓走的,这样建房子的事情就不会中断。

正说着,门吱呀一声推开了,书声走了进来。蒜头欣喜地迎了上去,弟弟和妹妹也跟着喊叔叔,盯着书声手上的提包不放。书声从袋里拿出一包糖果,让蒜头去分了,孩子们一哄而散,仿佛过节一般高兴着,打闹着。灯花说,你哥正念叨你呢。

书声说,哥,砖放得怎么样了?我看屋场上一大片,该是差不多够了吧?

捡狗说,你还关心这事,不是当了公家人,不管家事吗?

书声知道哥哥生气了,但不知道所为何事,就问,到底怎么了?我们不是说好了,你多出力,我多出钱吗?

解放后不久,书声因为有文化被招进了蓼溪的木头站上班,成为国营单位林业公司的人。这是灯花家族第一个公家人。原有的三间土屋,一间住着有银两口子,一间住着捡狗一家五口,一间住着灯花和有银,还有半个厅子,是大家的厨房。书声迟迟说不上对象,就是看到难以容身。

书声不知不觉就像父亲一样,到了三十六七仍然没有成家,这让灯花焦急,更让书声忧愁。他平时多住在蓼溪单位里,但在河村建房,也是他迫切的愿望。为此,他跟大哥商量好了,自己在单位上班,攒钱出钱,哥哥在家里劳作,出力出工。这样的分工方案合理可行。

捡狗知道自己朝弟弟发火没有理由。他缓了缓,说,队长今天召集全村的男人开会,说是全国都在热火朝天地大炼钢铁,我们白鹭镇是山区,主要任务是供应燃料——木炭,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把木头上交集体,而且要派出一部分劳力参加全公社的烧炭队,我又是名列其中。

书声说,每年都派活,怎么都有你的名字呢?

捡狗说,这明显是远仁的一个阴谋,这些年公社派活他可一次都没拉下我,要么是去大柏地修公路,要么是去壬田修龙山水库,这次本以为可以免了,眼看着我们家建房,他又毫不含糊地安定了我!

书声说,不用担心,难不住我们,你去深山烧炭,我出钱请人放砖,家里有蒜头兄妹在,每天清点好数目就行。

捡狗说,远仁说家家户户要上交木头,准是看到我们家备建房的木料!

书声说,这也难不到我们,我就在木头公司上班呢,要木头随时有,不必事先储备的,今天晚上我们就把木头拉到梅江去,扎好木排放到蓼溪,我叫上木头站的同事突击收购。

吃过晚饭,两人说干就干,把屋后的木头一根一根搬到了梅江边的沙滩上。月光照在沙滩上,泛起一片银光。月亮在江水中透明得像要溶化,浪涛翻涌的时候,月亮又像一尾鲤鱼不可捉摸。捡狗搬着木头,就像与自己的孩子告别。

多少个日子,捡狗上山打柴的时候,总是一担柴、一根树从屋后的山梁上走下来。扛着这些树,这些未来的房梁、檩子、角子、窗子、门板,这些未来幸福生活的框架和草稿,捡狗不觉得累,而是充满快乐。

但大跃进来了,大炼钢来了,这些木头不得不服从于国家的安排。一切关于个人家庭的虚拟和构想,在一夜之间打破了,它们像临时变更了路线的军队,受到另一种召唤来到了沙滩上,开始走向另一种命运。上百根木头到齐了,像沙场秋点兵的阵营,在捡狗心里激起无限的伤感。

但在那样的年代,是容不下个人伤感的。捡狗对弟弟说,这些木头,花了我多少心血,走了多少山头!书声知道哥哥满腹心酸,说,幸亏它们不是交给公社,不会变成木炭!到了林业公司,就会送往外地去,一般是去支援城市的建设,说不定它也是建房子用呢!

捡狗说,当初林业公司叫我们一起进去,我没有答应,就是为了留在家里有人照顾母亲,张罗建房的事情,没想到好事多磨,这样多波折!

书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终有一天会建起新房子!

两人正在忙碌,有银朝河滩走来。捡狗说,叔,你年纪大,夜风凉,跑出来干吗?有银说,你是不是又开始放排了?那我可以能找着活儿了!

原来,人民公社成立后,林业公司组织了公家的排工,村里个人放排的活便结束了。有银虽然每天上树打竹缆,但那竹缆打来并无用处。

捡狗说,我们不是去放排,是政府动员家家户户要上交木头,我们是趁着晚上把木头存到林业公司去。对了,你家里还有木头吗?

有银摇摇头,说,我还没有找到地基,也没有备上木头,家里只有一堆堆卖不出去的竹缆。对了,书声,你不是在木头公司上班吗?能不能向领导说说,把我的竹缆收购了去。

书声说,好吧,你把竹缆一起搬来,我送给木头站领导看看。

捡狗解放前就是个排工,惯于浪迹江湖,熟悉水上劳作,自然是扎排的老手。忙到半夜,十来条木排推进了梅江。弟弟驾着第一只竹排到了木头站,到小镇叫起熟悉的同事搬运木头。

这一夜,捡狗像个孤独的排工,一趟接一趟驾着竹排在梅江水路前行。但路途短暂,只有六七里路,终点就在下游的小镇,蓼溪的码头。为此,捡狗只是短暂地温习自己的水上生涯。

在半生漂泊中,捡狗就像是梅江的一条鱼,岸上的生活只是出来透一口气。刚解放时,政府把地分给了每个家庭,捡狗一到农闲时节,一到洪水季节,就扎进梅江当排工、挣工钱,享受和平年代给予的自由和快乐。土地收回到人民公社,组建了生产队,便被捆绑在土地上了,只能农闲时到梅江打鱼。

行走江河,成了捡狗一半的人生。梅江穿越他的生命,就像他不断穿越梅江的时空。跟蓼溪的专业渔民不同,捡狗的渔事招式繁多:草滩边的舀鱼,沙滩上围堰,江面上撒网,无所不能。

网是捡狗最熟悉的用具之一。那鱼网,也是捡狗自制的,从种苎麻,到纺线,从织网,到浆猪血。他仿佛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民间艺人。从做网到补网,捡狗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只劳碌的蜘蛛。

但捡狗不是守株待兔的蜘蛛,而是关于观察水情的渔夫。作为专业的渔民,捡狗下网变化不定,应时而动,时而沿着近岸打浅水,时而撑起竹筏撒大网。他一生与各种鱼族斗智斗勇,自陷劳碌。

炎炎夏日的午后,人家呆在家里躲避骄阳,他却拎着鱼网走向江边,专找树荫边的浅滩,他知道这时候鱼也在乘凉。七八月秋风渐起,他则喜欢晚上出门,不顾白天的劳累打起了夜网,忙碌到半夜三更,他知道这时候鲤鱼喜欢趁着秋水和月色上滩。冬闲时节,他喜欢挑霜冻之日正时分出动,落网之鱼与冻红的指头一起在网眼里苦挣,他知道深潭里冬眠的鱼这时候正迎着阳光变呆变傻。

当然,卖鱼又是一项苦差。提着鲜鱼在梅江两岸的村落里游荡,穿山过岽走得双脚劳累不说,狗叫声此起彼伏如临大敌。村民由于生活并不富裕,往往并不打算买鱼吃鱼。遇着富裕人家,往往只能低价出手。

捡狗一边打鱼一边卖,在上游或下游随走随卖,身上并不带秤,但他却能掂量得无比精准。一根柳枝串起,大的搭配小的,正鱼搭配杂鱼(梅江人家以草鱼和鲤鱼为正),一串就是一斤或两斤,分量八九不离十,一串的价钱就是一个整数。由于捕鱼技术娴熟,而梅江鱼儿确实太多,各种渔事下来,捡狗家里总是有吃不完的鱼,整个家里都是鱼腥味。

打鱼是为了换钱,换盐巴和布匹。但鱼不好卖,打鱼仍然不够家里钱银度支,捡狗就只得另找营生换钱。比如走排,比如走船。他一辈子在江上奔忙,但从来没有倒卖过木头。

这天晚上,是大练钢与建房子的冲突,是国事与家事的冲突,才让他重新下水,和书声、有银三个男人在梅江忙了一夜。

敦煌说,成家立业总是会带上时代的烙印,灯花的家族无有另外。但在独依看来,灯花家与时代的冲突,倒像是当下房产政策与房奴们的关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谁让你这么玩无限的 排球,易如反掌 旅行者是霓虹市长 和自己水仙炒作后 快把这王位拿走! [综英美]系统是黑化超英 穿进蓝锁,但小排球剧本 19世纪小女仆 cos超电磁炮的我穿越咒术啦 这里就我一个coser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