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结束后,李静姝留下了部分宾客,都是关系较好的。
计有师婆、县令夫妇、杨修远、沈大夫、李延年、郭学政、褚显昊、程容、刘典史及几位衙差、村长以及禀生宋可等几个学子。
李静姝这边,除了家人还有其他核心的也都在。
很难得可以借此机会将所有对自家有好感的人聚在一起,光吃吃喝喝可不行,必须得拉拉关系,适当进行pua。
上一次pua褚显昊几人,显然过于急躁和粗糙了,古人的三观是相当顽固的,李静姝马上转变了方法,决定温水煮青蛙。
上了茶水后,众人一边品茶解腻,一边闲聊。
李静姝让人抬了黑板前来,众人一看就知道李孺人要搞事了。
李静姝起身,捏起粉笔,众人都放下茶杯,将注意力放在李静姝身上。
“今日诸位赏脸,众贤云集,趁此良机,我恰好有些想法说说,还请诸位不吝赐教。”
众人连道不敢,心道把在场的所有人绑在一起也比不过您啊,赐教一说可不敢。
这几乎是在场中所有人的想法,他们都是比较熟悉李静姝的,对于李静姝广博的学识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没人觉得自己能超过她。
李静姝谦让几句后,就开门见山,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女科”二字。
“前阵子我召集全县产婆,授妇人生产技术,另遣十数名女学生,专司妇人生养、疾病治疗、生产,诸位应有所耳闻吧。”
众人连忙夸赞一番,大赞此乃善政仁政。
李静姝摆摆手:“我并非是来听诸位的溢美之词。女科乃新生学科,难免有仓促和不足之处,我需要的是诸位的支持和指正。”
“妇人有疾,看病极其不便。大家家里都有女眷,人食五谷,难免有疾。尤其妇人生育,更是极其艰难。”
李静姝把之前得出的生产养育的结论说了一遍,气氛一时沉重。
“所以设女科,势在必行,此举能挽救更多妇人婴孩性命。沈大夫,”
李静姝点名了,沈济连忙起身拱手。
李静姝回了拱手礼:“我懂一些医理,但望闻问切的医术却无半点。我的学生懂生产和一些女科病的治疗方子,却并未掌握诊断之术,沈大夫乃县里医术最高之人,可有教我?”
沈济沉默了一下,道:“孺人不嫌弃某医术粗鄙的话,沈某可抽时间教授,但沈某一向来俗务缠身,被虚名所累,求医问药者不绝,恐难以保证成果。”
李静姝负手而立,仿佛自带聚光灯效果,是天然的目光聚集地:“沈大夫既知被虚名所累,何不跳出巢窠?”
众人有些不解,沈大夫说自己医术粗鄙,被虚名所累,明显是谦辞,怎么李孺人反而借此说下去了。
李静姝见有些直男的沈济一时愣住了,也没为难他,问道:“沈大夫可知扁鹊、华佗、张仲景?”
沈济有些莫名,道:“自然,他们都是杏林前辈先贤,我等后辈瞻仰所在。”
“从古至今,杏林前辈无数,为何留名者只有区区数人?”
“自然是因为这几位先贤不仅医术高超,医德双馨,又著有经典,流芳百世。”
李静姝点头,道:“沈大夫同样医德双馨,但每日治病救人,能救多少?百十人?千百人?然人力总有不逮之时,终是有数。神州浩劫,卷帙经典毁弃,不知繁几,沈大夫何不退而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培养更多的杏林桃李,如此能救万万人。”
众人目瞪口呆,他们这会听出来了,李孺人是在挖墙脚,想把沈济给挖过来教学生,而且给出了很大的诱惑,著书立说,教书育人。
像沈济这样的大夫,也算是儒林人士,毕竟大家启蒙用的都是儒家经典,很多人科举不第也会选择为医。
既然是儒士,那么对于儒家提倡的三不朽:立言、立功、立德就没啥抵抗力,大家觉得沈济扛不住这个诱惑。
果然,沈济立马拧着眉毛在思索了,不过他还是自信不足:“沈某区区薄名,乃大家捧场得来,著书立说一事,沈某不敢奢望。”
李静姝叹道:“先贤立言著书,若畏惧身后名而束手,那就未必有经典流传了。”
沈济一下涨红了脸,他一方面的确觉得自己不够格立言著书,另一方面觉得被李孺人揭破了点小心思,他确实怕被人说,毕竟自己只在一个县城出名,真要立言著书会被人笑话,的确担心身后名。
但这瞻前顾后,跟前辈先贤比起来,自己仿佛就是小家子气了。
李静姝一看,真觉得沈济是个直男,又接着安抚道:“凡治病成功的案例,均可落笔成书,以供后人参考,此乃善政,何必纠结?”
“另外,我虽不懂中医医术,但我这里有额外的理论,可大大补充中医理论系统,称之为经典,亦不为过。沈大夫,您如果瞧不上的话,我只好另寻他人了。”
这下众人坐不住了,李孺人开口说是经典,经典两字可不是随便能用的,四书五经能称之为经典,那就是读书人的根。
如果李孺人真的掌握了医学上的经典,沈济可以一起参与著书立说,那妥妥的流芳百世,后世的医生都得称沈济一声前辈先贤。
果然,沈济又涨红了脸,激动道:“孺人所说为真?沈某不才,愿附骥尾!”
说完拱手躬身。
李静姝记得一些短视频上的一些中药方子,是后世一些医科圣手的总结,光那几个方子,就足以流芳百世。
但李静姝更看重的是后世成熟的的解剖学带来的各种系统理论。
解剖学方面,中医一开始是远远领先于西医的,各种循环系统等也早有理论成型。
但后世的解剖学更加细腻准确,对中医的解剖学能形成极大的完善和补充,能成经典,一点都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