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万历十八年。
随着大明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西北叛乱也被彻底平定了。
英、法两国见无法再争取到利益,便与明朝签订条约,各自将澳大利亚、新西兰殖民地、英属印度和法属印度割让给了中国。
但俄国却依旧不同意将阿拉斯加等太平洋沿岸的殖民地割让给中国。
于是,明朝与沙俄之间的战争,在中亚地区继续。
此时,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军事改革也已经完成,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且拥有500~600万的庞大军队。
在明朝被关西叛乱牵制住精力之时,俄国还在中亚地区和鄂毕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碉堡线。
因此,哪怕明朝修通了去往浩罕、额尔齐斯河的铁路,西北之战,也不会那么快结束了。
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
接下来近50年的时间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除了中日“甲午战争”,明朝不会遇到任何战争。
那样一来,军队承平日久,或许就失去了战斗力。
而在西北地区与沙俄的战争,可以锻炼明朝新军的战斗力,积累战场经验,培养经历过实战的老兵和军官。
再加上戚继光留下的“战场轮换”制度,可以让西北战场成为一个现成的实战练兵场。
从内地通过兵役制征召的优秀士兵,从军校通过军科科举考试选拔的军官,可以被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经历实战锻炼。
日积月累之下,不但让明朝组建了一支600万人的常备陆军,还积累了超过3000万拥有实战经验的退伍老兵。
如果加上海外华人土司和各藩国的军队,这一数量将更多。
甚至,中国将近8亿左右的人口,再配合工业革命以后的生产力,如果全民动员,可以轻松征召出上亿军队,并配备充足的武器,只不过没有这个必要罢了。
国防部在各地征召士兵以后,都是优中选优,才会送到新式陆军、海军中服役,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新军军人的。
而戚继光留下的军纪,也让中国军队成为世界上纪律最严格的军队,深受百姓爱戴。
因此,在此时的明朝,军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民间“好男不当兵”的观念也消退了下去,在服兵役时被选入正规军,被视为无比光荣的事。
在明朝设立西域都护府以后,中国名义上的领土面积,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00万平方公里!
本土的两京三十省,面积达1500万平方公里。
北方一京十五省分别是:北京顺天府,辽宁、白山、黑水、漠北、漠南、漠西、关西、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
南方一京十五省分别是:南京应天府,浙江、福建、海东、海西、缅甸、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淮西、淮东。
南洋都护府成立后,暹罗、越南、柬埔寨、苏禄、浡泥这些藩属国和海外华人土司一起,纳入南洋都护府的管辖。这些藩属国有100多万平方公里的羁糜领土。
加上海外华人土司200多万平方公里的羁糜领土,南洋都护府的羁糜领土面积已经超过了300万平方公里。
西域都护府,除去布哈拉、希瓦、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和印度土邦的300万平方公里羁糜领土外,明朝在浩罕故地和印度、锡兰的直辖领土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加起来一共有550万平方公里。
此外,从英国人手里夺得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殖民地,有近800万平方公里,从俄国人手里夺得的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中东部,也有近1000万平方公里。这不到18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都是明朝直辖的。
因此,此时的明朝,拥有3500万平方公里的实控面积(本土150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2000万平方公里),以及600多万平方公里的羁糜领土。
且不说加起来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的名义上的领土面积了。
仅仅是实控面积3500万平方公里,就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蒙古帝国,以及原本历史上的大英帝国,成为人类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
而且,从西伯利亚到澳大利亚,大明也成为史上第一个地通南、北两极的国家。
不过,这3500万平方公里的实控面积,明朝仅仅维持了几年。
随着皇族爵位改革,国内的藩王被迁封到海外,殖民地2000万平方公里的直辖领土,也将被分封给各藩王,逐渐变成羁糜领土。
1867年,万历十九年。
潞王就藩孟加拉,已经两年。
朱翊钧在国内的皇族财政制度的改革,也大体完成了。
各地的皇族宗亲,都将自己的财产与国家财产、皇家财产划分清晰,并建立了各个公司,交给少府监统一管理。
于是,朱翊钧开始将国内的各支藩王,往海外迁封,并给予实权。
在万历年间以前,历代皇帝所封的藩王,没有绝嗣或除国的,此时还剩24名。
朱翊钧与各藩王宗亲们商议之后,决定先将印度、锡兰分封掉,然后是西伯利亚、阿拉斯加。
印度、锡兰的250多万平方公里,将按照土地情况,分成6~15万平方公里不等的21个封国。
除去已经分封给潞王朱翊镠的孟加拉地区外,还将从之前的24名藩王中,迁移20名藩王去就藩。
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中东部(叶尼塞河以东),因为处于极北苦寒之地,人口稀少,便将封地面积分得多一些,共分4个封国。同时,专门设立“北极都护府”进行管理。
这样一来,前朝24名藩王,便全部有着落了。
至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朱翊钧打算分封给自己的儿子。
在藩王就藩以后,各藩国的地名也将跟随改变。
就如同潞王朱翊镠就藩孟加拉地区以后,孟加拉改称“潞国”一样。秦王就藩旁遮普地区以后,旁遮普也将改称“秦国”。
而即将掌握实权,大部分藩王的迁封都很顺利。
然而,到了郑藩这里,却发生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