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 > 第94章 君臣之争(5)国本

第94章 君臣之争(5)国本(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海贼:假如我黑胡子有了写轮眼 超神学院恋爱模拟 蜜婚情深:战少的心尖宠 忧匪君子,可嫁否? 异世史学家立志成为史上最屑魔王 我的青春荒唐 余鹿有你 山里走出来的枭龙 秋分时节遇见你 将门之金钗攻略

万历十年(1858年),朱翊钧长子朱常洛出生,封其母王氏为恭妃。

万历十二年(1860年),朱翊钧次子朱常溆出生,是他和郑贵妃的第一个儿子,但一出生就死了。

1862年,万历十四年。

正月初五日,朱翊钧三子朱常洵出生。

朱翊钧十分高兴,为这个儿子的出生大肆庆祝了一番。

朝臣们见朱翊钧对皇三子的偏爱超过了皇长子,十分担心。

而与此同时,又有传言说,朱翊钧与郑贵妃曾到大高玄殿祷神盟誓,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

由此,一场影响明朝朝政15年之久的“国本之争”,拉开了序幕。

二月初三日,内阁首辅申时行上疏,列举明英宗两岁、明孝宗六岁被立为皇太子的先例,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朱翊钧听说那个传言,再看到内阁首辅申时行的奏疏,十分无语。

明英宗两岁被立为皇太子,是因为朱祁镇是当时的皇后孙氏所出,既是嫡子,也是长子,不会有变动,所以才那么早被立为皇太子。

明孝宗六岁被立为皇太子,是因为当时的明宪宗朱见深已经44岁了,朱见深也确定他的皇后王氏不会再给他诞下嫡子,便立庶长子朱祐樘为皇太子。

可他朱翊钧今年才24岁,他的皇后王喜姐也才22岁,百官凭什么认为他的皇后就生不出嫡子来?

如果他现在便立庶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万一日后皇后生出嫡子来,该怎么办?

难道要废掉庶长子朱常洛的太子之位,重立嫡幼子为太子吗?

于是,朱翊钧便以皇长子年龄尚小为借口推托过去,想再等两三年,等皇后生出嫡子来。

二月初五日,内阁首辅申时行等人再次上奏,重申了早日册立国本于社稷有益。

针对朱翊钧说皇长子年龄尚小的借口,申时行等人仿佛不知道朱翊钧是想等皇后生嫡子一样,顾左右而言他,提出可以先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至于皇长子年龄小……

好办,推迟两三年再出阁讲学,年龄就不小了。

对于这驴唇不对马嘴的一封奏对,朱翊钧再看不出不对劲来,那就白当这十几年皇帝了。

当即下令,进封贵妃郑氏为皇贵妃。

这除了是对朝臣们逼迫他的回击之外,也是在提醒臣民们:

“睁开你们的眼睛看看吧!皇贵妃上面还有一个皇后呢!”

然而,朝臣们的眼睛就像瞎了一样,就是看不到皇后。

二月初八日,财政部官员姜应麟上疏,说皇贵妃之名“位亚中宫,邻于正嫡”,郑氏生的只是皇三子而已,进封她为皇贵妃的话,皇长子之母王恭妃就居于其下了,应该先册立恭妃王氏为皇贵妃,并立皇长子为太子。

朱翊钧看到这封奏疏后,十分震怒:

“你连‘中宫’和‘正嫡’都提到了,就是看不见皇后?”

“再者说,孩子是贵妃郑氏生的,你不让我进封她,反而让我进封没生孩子的恭妃王氏,这是什么道理?”

“王氏当初生子的时候,不是已经进封她为恭妃了吗?”

“你这官,连这么简单的是非曲直都分不清,看似说的十分有道理,实际上却是胡搅蛮缠,一定是个昏官!”

于是,朱翊钧贬姜应麟极边杂职。

二月初九日,内阁属官沈璟也上疏请求立储,并反对独封贵妃郑氏为皇贵妃,恭妃王氏也应该进封,以显示皇帝没有偏爱之嫌。

朱翊钧直接将其连贬三级。

二月初十日,又有官员上疏,再次请求立储,并建议同时封王氏、郑氏为皇贵妃。

朱翊钧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无语了,直接选择忽视。

二月十九日,山西司法分部主事孙如法在奏疏中对朱翊钧只想进封贵妃郑氏为皇贵妃、不想进封恭妃王氏进行批评,还为姜应鳞、沈璟辩护,认为二人被贬反而导致人们更加相信传言,主张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将恭妃王氏、贵妃郑氏同时进封为皇贵妃。

朱翊钧看到这封奏疏,大为光火道:

“立储之事,已经多次明示了。”

“这孙如法也不是内阁官员,怎么为姜应鳞、沈璟这两个昏官辩护呢?更何况,宫闱里的事,他凭什么妄加评说?”

“这种人,原本应该重罚的,但这次就姑且降为极边杂职。如果再有妄言之人,就一定要重重的罚了!”

至此,“国本之争”才告一段落。

但自从这次群臣一致逼迫朱翊钧立储以后,朱翊钧对临朝听政便感觉十分厌恶,因此怠政。

万历十八年(1860年),群臣再次集体要求册立皇长子为太子,并以辞职向朱翊钧施加压力。

朱翊钧也没想到,他的皇后王喜姐,还真如百官所料的那样,四年时间都没生出孩子来。

但事已至此,妥协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寄希望于皇后生嫡子。

于是,一年又一年的往后拖。

好在这个时空,言官已经在张居正的改革中被取消了,而议会中的议员,并没有参与这场文官与皇帝之间的“国本之争”,让朱翊钧轻松不少。

甚至,在对从俄、法、英三国手上夺得的殖民地的处理办法上,皇帝和议会还是站在一起的。

为了支持皇帝,议会还提出并审议通过了《皇位继承法》,重申“嫡长子继承制”,哪怕不立太子,也定下了顺位继承关系,让旧派文官对“国本”的争论看起来十分可笑。

实际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所谓的“国本之争”,和之前的“大礼议”一样,不过是文官和皇帝在争权。

再加上,部分文官“邀直卖名”,想要以不畏皇权来彰显自己的“忠臣”形象罢了。

其实,哪怕皇帝不立太子,文官们也可以在皇帝驾崩后,拥立皇长子为帝。

就像嘉靖末年,朱载坖也不是皇太子,但同样被拥立为皇帝一样。

而朱翊钧如果真的想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只需要以无子为由废除皇后王喜姐、立贵妃郑氏为皇后,朱常洵便能以嫡子的身份继位了。

但朱翊钧却并没有这么做,只是想等皇后王喜姐生下嫡子。

只可惜,一直到最后,皇后王喜姐都没能生出一儿半女来。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异世界宗教胜利居然如此简单? 万国之国 知否:我是皇太子 亿万光辉之龙 海贼:开局神之谷,截胡暗暗果实 四合院之重生成为何雨柱 替嫁被家暴死,这回你自己嫁 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叶罗丽之水庞相依 猎魔人:狼学派的狩魔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