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九年(1867年),郑王朱厚烷病逝。
朱载堉作为郑藩世子,原本可以承继王位,可他却上书皇帝朱翊钧,自愿放弃王位。
宗人府研究后认为,朱载堉虽然执意让爵,但郑王一脉三代单传,没有中途更换旁支继位的道理,于是,建议让朱载堉之子朱翊锡继承郑王之位。
但即便这样,朱载堉也不同意。
经十五年七疏让国之后,朱翊钧才同意让郑王一脉的另一支继承郑王之位,而朱载堉、朱翊锡仍然可以终身领取世子、世孙的俸禄,子孙依旧可以封东垣王。
值得一提的是,在藩王迁封以后,那一支的俸禄便不从中国的国家财政里出,转而由封国税收中出了。
朱载堉让爵之后,便在大明皇家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在数学、科学、艺术等领域都留下了自己的创举。
最大的创举,是发明了“竖版阿拉伯数字”——华夏数字,以适应华夏文明从上往下、从右往左的书写习惯,奠定了东方世界数学的根基。
后来,华夏数字成为通行东方世界的数字。
万历十八年(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为人类打开了通往电气时代的大门。
万历二十二年以后(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自此,电器开始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与此同时,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万历四十二年以后(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
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此外,各种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也让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后,也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内燃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内燃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内燃机的使用,石油也成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这些成果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的科学家也参与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中去,取得了不少成果。
哪怕在原本的历史上,满清压制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在开始与西方交流之后,中国也出现了冯如、侯德榜这样的发明家、科学家。
在这个时空,明朝不但不压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还积极改革、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中国诞生的发明家、科学家只会比历史上更多。
甚至,内燃机、飞机等重要产物的发明,都将有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当然,在这里,我们就不论证哪些发明可能会被中国人发明出来了。
只需要知道,原本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德国、美国为发源地,而在这个时空,将多一个中国即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少数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挤垮大量技术落后的企业,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垄断。
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大量的社会财富也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里。
到万历后期(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垄断组织。
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在这个时空的明朝,晋商、徽商等传统商帮在此时,也同样解体。
从徽商、浙商、苏商中,发展出江浙财团;
从晋商、西北商人和东北商人中,发展出秦晋财团;
从粤商、闽商和海外华商中,发展出闽粤财团;
从划分后的皇家财产中,发展出皇家财团。
这四大资本财团形成后,便控制着中国的各大垄断组织,瓜分了大明国内与各藩属国、华人土司的市场。
而在这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前后的这段时间,世界上还有许多大事发生,并对中国产生了影响。
首先,是万历十七年(1865年)结束的美国“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消灭了美国国内的奴隶制,确立了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为美国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然而,在原本历史上将会成为美国领土的两块地方——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现在都在明朝手里,前者是明朝藩王的封国,后者是明朝册封的檀香宣抚司,根本不容美国人觊觎。
而明朝的舰队,也可以直接威胁到美国西海岸。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黄祸论”在欧美的流行,以及美国出台的《排华法案》,中美之间的摩擦并不会少。
其次,是万历十九年(1867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
虽然,因为华夏文明在逐渐往东方文明发展,这个时空的日本不需要提出“脱亚入欧”,甚至还会往中国派出留学生,学习近代化改革的经验,但日本却是“汉字文化圈”里唯一一个不是明朝藩属国的国家。
在“明治维新”之前,他们会因此被西方国家逼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不能像琉球国那样,受到明朝的庇护。
但在“明治维新”之后,他们却会因此受到西方国家的扶持,以帮助西方国家制约中国。
而这个时空的日本,东边的太平洋、西边的朝鲜、南边的琉球、北边的库页岛,此时全都在明朝手里。
因此,日本想要发展,迟早会与明朝爆发战争。
最后,是万历二十二年(1870年)在欧洲爆发的“普法战争”。
此战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确立,也让普鲁士完成了对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地区的统一,成立“德意志帝国”。
同时,也让世界各国重视起普鲁士实行的义务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