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年,正统八年。
明军对青海和硕特各部进行整编。
依照漠北三卫之例,改编为羁糜统治的游牧卫所。
为平衡青海蒙古各派势力,明廷以察罕丹津、达颜等各领一卫,分走了罗卜藏丹津的权力。
罗卜藏丹津为了得到和硕特汗国的汗王之位,也承认了明朝对青海蒙古的整编。
同年,明朝设置青海都指挥使司,建制上属于甘肃布政使司。
将甘肃的西宁卫划归青海都司,作为青海都司的治所。
至此,青海纳入明朝版图。
然而,就在明朝完成了对青海蒙古的整编,朱祁镇准备以“天可汗”的名义,册封罗卜藏丹津为新的和硕特汗国汗王之时,准噶尔军却再度入藏。
在西藏还没站稳脚跟的罗卜藏丹津,根本不是准噶尔军的对手,逃回青海,向明廷求援。
正统八年(1719)十月,朱祁镇复命定西侯蒋贵、靖远伯王骥领兵进藏征讨。
同时,朝中对于罗卜藏丹津能否守好西藏、抵御准噶尔军的入侵,也产生了不信任。
1720年,正统九年。
朱祁镇册封格桑嘉措为七世达赖喇嘛。
四月,明军以护送七世达赖前往拉萨为名进藏,获得了青海蒙古各部和西藏各地的拥护。
这一次,明军兵分南、北两路。
北路,由刘聚、冉保统帅甘肃、陕西、山西、漠南、漠北五省大军,由青海西宁进藏。
南路,由李安、宫聚统帅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海西五省大军,由四川巴塘进藏。
同时,调包括黑水羁糜所(索伦兵)在内,东北两省之兵,在漠北、甘肃与准噶尔汗国的交界之地策应。
八月十五日,大策零敦多布趁夜袭击明军,反被击败。
此后,准噶尔军多次袭击明军,均被击败。
大策零敦多布慌忙掉头退向拉萨,后率少数人回到伊犁。
八月二十三日,明军再次攻占拉萨,收复西藏。
九月十五日,格桑嘉措在布达拉宫举行了七世达赖喇嘛的坐床典礼,并拜五世班禅为师。
至此,驱逐准噶尔、安定西藏的战争结束。
为了防止准噶尔汗国再次入侵西藏,明朝派兵驻藏。
同时,废除第巴制,设立噶伦制,组成由四噶伦联合掌政的西藏地方政府。
对此,罗卜藏丹津非常不满。
他怒气冲冲的找到王骥,质问道:“朝廷答应我,在西藏为我恢复和硕特汗廷,为何却在整编了青海蒙古以后出尔反尔?”
王骥反问道:“如果朝廷再次将西藏交给你,在朝廷大军离藏以后,你能否守住西藏,保证西藏不再被准噶尔部侵占?”
罗卜藏丹津闻言,有些语塞,不敢保证。
但还是坚持说道:“可西藏是我祖父固始汗打下来的,是我们和硕特部的。朝廷大军驻扎可以,但不能干预西藏政务!”
听到这话,王骥倒是被气笑了,毫不客气的说道:
“其一,西藏从元朝开始,便是我中国领土。你祖父固始汗,不过是在前朝末年割据了西藏,但西藏主权依旧属于中国。就连你祖父固始汗,也接受了我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册封,何来西藏是你们和硕特部的之说?”
“其二,朝廷答应在西藏为你恢复和硕特汗廷,是为了让你为国守边。朝廷大军第一次离藏时,也已经将西藏交给你了。你没守住,还要朝廷大军再次入藏,并在此驻守。那朝廷为你恢复和硕特汗廷,还有何用?”
听到王骥的话,罗卜藏丹津哑口无言。
他想要要回青海,却没说出口。
他也知道,木已成舟,除非他武力夺回青海,否则明朝是不可能主动撤销青海都指挥使司的。
就算明朝同意,已经分得权力的察罕丹津、达颜等人,也不会同意。
这一战,罗卜藏丹津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没能重建和硕特汗国、成为汗王,还失去了对青海蒙古的控制。
但他只能把所有的不满埋在心里。
王骥却已经看出了罗卜藏丹津有反心,率领大军班师回朝后,也提前做了应对准备。
定西侯蒋贵依旧挂征西将军印,统帅驻藏明军,防范准噶尔汗国。
而心怀不满的罗卜藏丹津回到青海后,便暗中联络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拉布坦,相约发兵,同扰内地。
策妄阿拉布坦并不想出兵,但却怂恿、支持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
1723年,正统十二年。
六月,已经年迈的定西侯蒋贵离开西宁回京,新的征西将军人选还没有定,罗卜藏丹津便趁机发动叛乱。
他胁迫青海和硕特各部各台吉于青海湖东岸会盟,命他们放弃明廷的卫所官职,恢复以前的旧称。
罗卜藏丹津自称“达赖浑台吉”,统驭诸部。
察罕丹津、额尔德尼等不从,罗卜藏丹津便发兵进攻之。
双方四次交战,察罕丹津、额尔德尼等皆败,退往甘肃,向明朝政府求援。
朱祁镇命靖远伯王骥提督军务,都督宫聚为总兵,张軏、田礼为左右副总兵,方瑛、张锐为左右参将,率军十三万讨伐。
九月,青海塔尔寺大喇嘛察罕诺门汗,响应罗卜藏丹津叛乱,挑唆远近喇嘛及百姓20余万人,掠牛马、烧草谷、抗官兵、犯西宁,青海大乱。
十月,王骥统帅大军到达西宁时,罗卜藏丹津正在猛攻西宁,而西宁卫守军则凭城固守。
王骥指挥部下,用大炮将叛军击退。
罗卜藏丹津自西宁败走后,退据青海柴达木以东的敖拉木胡卢。
而明军乘胜追击,在之前两次进藏、设置青海游牧卫所时,早已摸透的青海地区,一路势如破竹。
同时,令驻藏明军堵住罗卜藏丹津进藏之路。
1724年,正统十三年。
二月,罗卜藏丹津已无力组织反攻,逃离青海,投奔策旺阿拉布坦。
至此,罗布藏丹津之乱被平定。
战后,明朝对青海的掌控力大大提升。
明朝在青海都指挥使司的基础上,设青海承宣布政使司。
在西宁卫的基础上设西宁府,府卫同城,作为青海布政使司的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