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三年(1712),青海蒙古首领达什巴图尔逝世,其子罗卜藏丹津继位,成为青海和硕特各部首领。
同年,奉朱瞻基之命,回访土尔扈特汗国、出使中亚三汗国的于谦使团回国,并带回了贤义汗阿玉奇再次派来回访明朝的萨穆坦。
不过这一次,明朝就没有再派使团回访了。
1715年,正统四年。
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试探性的袭击明朝高昌卫、哈密卫,企图打通由青海入藏的道路。
甘肃、陕西诸卫兵闻讯,立即前往支援。
同时,明朝征调漠南、漠北诸卫兵,集结于云中府,随时准备出击。
策妄阿拉布坦见状,劫掠一番便离去。
明朝自从设置关西四卫,便开始修建从嘉峪关到吐鲁番盆地的长城。
此次遇袭之后,赶紧修好了嘉峪关到玉门关的长城,并在高昌卫、哈密卫北面的巴格达山与西面的博罗科努山之间的军事要冲之地,抓紧修筑长城和防御工事。
策妄阿拉布坦见从东面入藏之路被堵,便决定由西面入藏。
七月,第八次下西洋的王景弘回国。
辅政大臣以朱祁镇的名义,命南京守备太监王景弘停罢采买营造,再次停止了下西洋。
同月,俄国沙皇派遣中校布赫戈利茨率领3000士兵、1500匹马,侵入准噶尔汗国亚梅什湖地区,修筑碉堡要塞,以作为进军叶尔羌的基地。
策妄阿拉布坦闻讯,派其弟大策凌敦多布,率军民万余人前往迎战。
同年,哈萨克汗国头克汗逝世,哈萨克汗国分裂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三部。
1716年,正统五年。
二月初,准噶尔军抵达亚梅什湖,将俄军重重包围。
经过长期激战,俄军弹尽粮绝,伤亡惨重,加上疫病流行,遭到毁灭性打击。3000余俄军,仅剩700余人。
四月下旬,俄军收拾残部、炸毁要塞,沿额尔齐斯河逃命。
得此大胜,准噶尔军趁势西征,侵占了哈萨克汗国东北部。
十月,策妄阿拉布坦以护送拉藏汗之子噶尔丹丹衷夫妇回藏为名,派大策零敦多布等率兵6000,向西藏进发。
1717年,正统六年。
七月,准噶尔军到达西藏北部。
拉藏汗正想要亲自去迎接亲人时,没想到战争突然爆发,仓猝调集军队,阻击准噶尔军。
十月初八日,双方相持两个月后,藏兵抵挡不住,退至拉萨。
十月三十日,大策零敦多布围攻拉萨。
十一月初一日,准噶尔军攻入城内,杀死拉藏汗,掳掠其妻女,把拉藏汗所立的六世达赖喇嘛囚禁在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上。
同时,在西藏扶植以达克咱为第巴(藏王)的亲准噶尔政权。
和硕特汗国灭亡。
而这一年,朱祁镇也开始亲政了。
朱祁镇作为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非常崇拜自己的父亲朱瞻基,以及太爷爷朱棣,立志要向他们学习。
于是,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太监洪保下西洋。
这是大明官方的第九次下西洋。
其次,便是关注西藏的战事。
十月下旬,青海蒙古各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向明廷奏报了准噶尔兵进攻拉萨的消息。
朱祁镇在英国公张辅的建议下,一面调包括广西狼兵、西南羁糜所兵在内,西南五省之兵,在四川、云南布防,防止准噶尔军由西藏东进,一面调包括漠北三卫、漠南蒙古羁糜所兵在内,西北五省之兵,前往甘肃、陕西布防。
同时,命青海蒙古各部加强戒备。
1718年,正统七年。
年初,明廷接到拉藏汗于拉萨城即将被攻破时写的奏疏。
不久,又得到确切消息,拉藏汗已被杀害,西藏落入准噶尔之手。
二月,朱祁镇命定西伯蒋贵为征西将军,担任总兵进军西藏。
以太监曹吉祥监督军务,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侍郎徐晞督军饷。
廷议,刑部侍郎何文渊认为,西藏边陲之地,进攻劳师而无所获,因此反对出兵,大学士杨士奇亦赞同此说。
英国公张辅等人则认为,西藏紧邻四川、云南,并且是喇嘛教祖庭,如果让准噶尔军长期占据,不但西部边疆将永无宁日,而且还会动摇大明对漠北三卫和各蒙古羁糜所的统治,必须赶走准噶尔军。
朱祁镇赞同张辅等人的意见。
于是,命蒋贵、王骥先赴甘肃,准备由青海进藏。
然后又让副总兵李安、参将宫聚,领西南五省兵,副总兵刘聚、参将冉保,领西北五省兵,发大兵十五万,转饷遍及半个天下。
王骥举荐太仆寺少卿李蒉、郎中侯璡、杨宁,主事蒋琳等为参谋。
大军路过青海时,罗卜藏丹津提出领兵进藏协助,要求恢复和硕特汗国在西藏的统治。
王骥思虑之后提出,可以同意罗卜藏丹津恢复和硕特汗国的要求,但要罗卜藏丹津让青海蒙古像漠北三卫那样,改成明朝的羁糜卫所,接受明朝的统治。
罗卜藏丹津权衡之后,认为羁糜卫所也是自己做主,便同意了。
于是,王骥上奏,罗卜藏丹津愿献青海蒙古内附,请封西藏汗王。
朝中之人都认为,西藏苦寒之地,驻兵徒费钱粮。
只要不落入准噶尔汗国之手,交给罗卜藏丹津也无妨。让他作为朝廷藩属,替朝廷守土,朝廷还能控制青海蒙古,一举两得。
因此,同意了王骥所奏。
十一月,定西伯蒋贵、兵部尚书王骥等,大破准噶尔军,先后斩首三千三百九十余级,大策零敦多布逃走。
十二月,明军进入拉萨,收复西藏。
因粮饷不济,明军很快撤离,将西藏交给罗卜藏丹津。
此役,蒋贵因攻进定西侯,王骥封靖远伯,是明朝第一位因军功封爵的文官。
其余随军出征之人也各有封赏。
不过,明军虽然撤离西藏,但集结在陕西、甘肃的大军并没有完全返回,甚至在青海还留有一部分军队没有撤走。
这些明军,是留下来对青海蒙古进行整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