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祥去找了张之扬,开门见山地说:“张之扬,我现在碰到一个难题,如果你站在我的位置上,你怎么考虑这次土地征用人的安排?”
张之扬不客气地说到了自家利益:“这毕竟是事业编制的利益,不管怎么说,我的家人这次必须要有安排,我不来村委会争夺,是看在你的面子上,但这次如果没有安排,别怪我不给你脸面。”
徐兆祥就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请张之扬予以理解并配合,张之扬脸色难看了:“徐书记,你这不是把我当猴耍吗?这是我家应得的名额,你不但让我放弃,还要让我去制止闹事人,你的面子赚足了, 我的脸面呢?人家怎么评价我?嘲笑我拍干部的马屁?这是我张之扬的性格吗?”
徐兆祥苦涩地说:“你不同意,我就不勉强了,安排你家一个名额是在情在理,我没有理由不考虑。你也不要有想法,我只是跟你商量,你不同意我还认你为朋友,因为我的工作还需要你这个朋友来监督。”
见徐兆祥脸色有点失落,张之扬倒有点不忍心了:“徐书记,这次土地征用名额安排你是不是真的很为难?”
徐兆祥笑笑说:“没有,我只是自私地想,有你帮忙,事情处理得顺利一点,但我没有真正地考虑到你的感受。你说得很对,你这么反常地帮了我,人家就会看不懂你,也会让你里外不是人,我跟你打感情用事牌的想法是错误的,应该向你道歉。”
张之扬见他这么坦诚,倒是仗义起来:“既然你这么看重我,这个忙我就给你帮一下吧!”
徐兆祥马上拒绝:“不用了,我可不能让人家嘲讽你,我认你当朋友,应该考虑你的脸面。”
张之扬竟不在意地说:“我的名声本来就很臭,你不要有什么顾忌。”
徐兆祥反倒不解地问了:“你为什么没有任何条件地改变主意?”
张之扬吐露自己的心声:“我对付的人,不会提任何条件,受骗上当也心甘情愿。”
徐兆祥心里很感动,但他没有作什么许愿,只是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徐兆祥让经办人员把张之扬家的名额拿下来,换上另一家的名额。
人事安排是大事,村委会自然在被征用土地的生产队开会,当经办人员在会上公布名单后,争取不到的村民就一下子炸锅了,因许多人都得到过前任支书和村主任的承诺,他们就在会上闹得不可开交。
在这场面上张之扬就扮演起他的角色来,大声喧嚷说:“吵!吵!吵他妈的有什么用?你们这个说支书承诺过,那个说村长拍过胸脯,之前两王八蛋都许诺过我,下次征用土地一定安排我家人,可这次的名单里没有我家的人,我能去找这两个王八蛋让兑现吗?”
“谁他妈的不想出去?这次我家又没有,我心里也憋屈。大家也不要心里不服地闹情绪,冷静下来想一想,村里这次安排的名单合理不合理、合情不合情?里面有没有走人情关系成分?有就当场说出来,让胆大包天的干部出来解释,解释不出个理由来,我带大家到上面去闹!”
张之扬这么一说,会场就静了下来。
经办人员说:“这次村委会的安排是实事求是的,大家讨论一下,是不是合理?不合理的请提出来。”
张之扬见几个闹情绪者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地不再吱声,就说:“他娘的,都没人检举,那说明这次的安排算是通情达理的,那还吵个屁啊!”
“大刺头”这么一说,“小刺头”们也跟着呼应起来:“这次的名额分配合情合理,真是吃饱了饭撑,都他妈的散了!”。
看似一场“刺头”闹剧,可有效地解决让徐兆祥头痛的难题。
张之扬用骂娘的方式巧妙地帮了徐兆祥,心里不适的村民也没有再去村委会讨说法,安排的名额也很快地落实了。
徐兆祥觉得自己赌对了,并觉得张之扬有点城府,因为他之后没有就平息这件事而讨功劳,觉得是个可造之才,就决定对他进行雕塑。
在日后的关键的事宜上,徐兆祥有的放矢地利用了张之扬,让他这个“群众领袖”在矛盾的场合上发挥出正能量来。
张之扬很感激徐兆祥的栽培,自觉地改掉了不良的习性。他的转变也得到了村里人的认同。
一年后的村委会改组上,徐兆祥建议启用张之扬,理由是,张之扬不但自己脱胎换骨,还让村里的风气有了明显的改观,班子成员都认同地通过。
张之扬似乎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的思想也要求进步了,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
对此,徐兆祥就严谨地开导说:“你要彻底清除身上坏的习气,不能让村民们屈服你的强势和霸道。强势可以有所保留,但要显示出你智慧的一面,你的霸道虽然对付蛮不讲理的人,但这反其道的做法会让人面服心不服,他们会在背后议论你的不是,这是民心。”
“你要有所作为,一定要铭记,民心很重要,党组织是一块净土,不能容忍不好的习气。你不要认为社会上某些党员干部行为还不如普通村民,那是他们之后不成熟品质所为,至少他们在入党时思想是积极健康的。”
张之扬听取了,花了两年时间才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他的评价。在讨论是否同意他的申请入党的党员会上,虽然部分党员还是提出张之扬之前的刺头身份。
徐兆祥就作了耐人寻味地解释:“对张之扬,我们要全方位地评定,如果说他之前的目无领导,跟干部顶撞,那么大家也仔细地想一想,某些干部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得民心?人是需要帮教的,这几年来,他的工作表现怎么样?他能力是不是很强?一些棘手的事让他去处理,是不是顺利地解决?党组织是要吸收有能力并对社会有作为的积极分子,我想说明的是,人要彻底完美是不可能的,在座的都扪心自问一下···”
党员们认同了徐兆祥的解释,对张之扬加入党组织也就一致通过。
张之扬知道自己能加入党组织是来之不易,就严格地自律自己,在考察期内表现让党员们十分赞赏,党员转正一年后的支部改选,党委批准让他进入村支委。
徐兆祥算是慧眼识人才,不过张之扬也算是个可塑之才。如果说,徐兆祥利用张之扬走了捷经,那么他走对了。此后的几年里,因村里不再有“刺头”作难,也让他有效地治理了民风,逐步把村里经济搞上去了,让上面见证了他的领导的管理能力。
镇农业公司的总经理退休卸任,政府把任职六年并有一定成绩的徐兆祥,提拔到农业公司总经理的岗位上,村里接他班的自然是张之扬。
他能坐上镇农业公司总经理的宝座,一是在村任职六年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资历,二是“伯乐”时常指点,让他在政府的人脉结缘上关系匪浅。
走马上任在人才济济的农业公司,让他几乎没有一点压力或不适,因为让他感受的是资历浅的恭维,资历深的敬重,当然他给予大家的是真诚和尊重。
能进农业公司的都是人才,至少都有一定的素质,也不用他像培养张之扬那样地费神费力,各部门依据公司的宗旨分头实施,他只要掌握重点。
后来农副两个公司拼一起,他也是稳坐了总经理宝座。为了大家的福利,他有的放矢地搞起了第三产业,先把空余的房产出租,后来把十分气魄的办公大楼也租了出去。
公司原本的性质是行政服务指导,城镇建设规划开启,慢慢地让自然村庄消失,这些消失村庄的农田就归公司所有,公司的经营范围就扩大了。
农民出生的徐兆祥又任职过六年的支书和村长,机械化的耕作对他的管理来说是得心应手,随着接纳的农田越来越多,公司地资产也越来越丰厚。有了经济实力,他机智地解忧了不少领导资金使用的难处,特别是在民生工程上,他配合政府出资在新建的大型社区配置了菜场,让政府既赢得了口碑,又重重地添上了一笔政绩。
投之以桃报之以梨。徐兆祥对领导们真诚的服务,也让他获得了公司转制的资格。庞大的家业他自然也独享不了,为缓解自己的资金链,他在转制时显得很大气,对公司的副职们说有福同享,让大家也分享一杯羹。于是就以股份子的形式让他们也出资参与。
三年后,他又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为由,用资产分割的方式让股东们脱钩,不想要资产的,他就用资金买断。独自经营后,他就让两个女婿参与管理,并对两个女儿说:“我生养你们,就要为你们谋求幸福,虽辛苦了一辈子,但也做到了。等你们的老公管理成熟后,我就把产业给予平分。至于谁能做强,就在于自身的努力了。”
两个女儿自然没有异议。
徐兆祥叙说完他的人生拼搏,最后说:“今年在吃年夜饭时,我给两个女儿各一份‘红包’,那就是,把我的资产进行了平分。让两个女婿各自经营,我呢!就给他们当当顾问,打算渐渐放手,毕竟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享点清闲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