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木子和李梅秀订娃娃亲的时候,他才十一岁多点。李梅秀比张木子大两岁多,也才十三岁。
张木子的老家在大巴山区破石沟。破石沟四面是大山,一条百十米宽的小河从破石的旁边流向西边的大山里。当地人把这条河叫大河。
后来,张木子在部队上看地图时,才发现地图上把那条河标注为长滩河。其实长滩河在破石的下游十多里的地方。
张木子老家小地名叫牛泪嘴。牛泪嘴姓张的人很多。据张家族谱记载,张家先辈是湖广填川时来到大巴山的。
张木子的曾祖父当红军走了后没有再回来了,至今达州和巴山市烈士陵园里有他曾祖父的名字。
张木子的爷爷在二十八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候,张木子父亲才五岁多一点,还有一个幺爸才两岁多。
张木子的爷爷是被拉去当壮丁拉走了的。当爷爷走到麻柳场被关在一栋二层楼的一间屋子里。爷爷站在窗台向下面望了望,他在寻找逃跑的机会和路线。
爷爷长叹一声,就在堆满了杂草屋子里寻找起来,他想寻找能够帮助自己逃跑出去的东西。
真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爷爷竟然在杂草堆里寻找到一根棕绳,这把爷爷高兴得不得了。他当即将棕绳缠在自己内衣的腰里,只等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开始行动。
半夜三更,爷爷趴在门缝里看了看,没有发现哨兵行走。他又走到窗台边向下观看了一下,也没有发现流动的岗哨。
爷爷就将棕绳系在窗台上,顺着棕绳往下滑。哪想到滑到半中间时,棕绳啪的一下断了,爷爷咚的一声掉在地上就昏死过去了。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爷爷终于醒过来了,可是他却再也不能站起来了。
爷爷不能就这样等死,他要回家,就是死也要死在家里。
爷爷向着家的方向慢慢的爬着。爷爷不知道爬了多长时间才来到河边的桥头,守桥卫兵知道爷爷是壮丁,不但要爷爷回去,还用枪头砸爷爷。
爷爷哀求道:“老总,我都像这个样子了,我就是爬回去也是死,不如你就在这里给我一枪,让我痛快地死去?”
不知道是哨兵良心发现还是他打累了砸累了,居然放过了爷爷。
从麻柳场到破石沟有两百多里路。爷爷在路上忍受着蚊蝇的叮咬,野狗的侵袭,渴了喝田里和牛脚印中的泥水,饿了就吃路边的野草,终于在两个多月后爬回家里。
可是由于没有钱医治伤病,半个多月后,爷爷就丢下奶奶母子三人走了。
那时候,奶奶母子三人的日子可想而知。
几年后,奶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又招了一个爷爷,过了几年有了两个姑姑。
爷爷、奶奶带着父亲和两个姑姑艰难度日,直到一九五0年春天,这样的苦日子才得到改善。
张木子来到这个地球上时,两个姑姑都还没有出嫁。直到他六七岁后,两个姑姑才相继成家。
大姑家离张木子家很近,大姑在山上,张木子家在山下,相距两三里路的样子。这样,张木子一个人时不时地就到大姑家去玩耍几天。
十一岁那年夏天,张木子到大姑家去。没想到这次去大姑家,却给张木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伴随他终身的是幸福、是痛苦、还是思念?
张木子至今都说不清楚。张木子后来有很多事情都由此展开。
那年夏天,大姑家请了篾匠师傅在编织席子、晒席、围席之类的家具。
一天,奶奶对张木子说:“孙儿,你大姑家有篾匠师傅,她要忙着给篾匠师傅煮饭,你去帮你大姑看看弟弟妹妹!”
张木子本来就喜欢到大姑家去,现在听奶奶说大姑家有篾匠师傅,那大姑肯定要煮肉吃,张木子去了就可以吃到肉了。
那时候,家里比较穷,一年到头很少吃一顿肉。张木子家弟弟妹妹共五个,全家八口人吃饭,只有父母亲参加生产队劳动。那时是按照工分多少分粮食的。他们家人口多,父母亲虽然出满勤,但分得的粮食有八个人吃,这日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有时候连饭都没有吃饱过,哪里还有肉吃呢?
就连过年的时候,家里也只能买半边猪头肉,年三十的中午吃几片猪头肉而已。
有一年过年,母亲端上桌子只有几片猪头肉,张木子弟兄三抢五抢,不等奶奶和父母上桌,就已经把猪头肉抢光了。奶奶和父母亲看着他们抢着吃肉的情景,只是远远地看着,她们都没有尝一口。
母亲觉得奶奶没有吃到一点肉,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就悄悄地把留下的准备招待客人的猪头肉,给奶奶切了两三小片,放在奶奶的碗底下,嘱咐奶奶:“娘,你自己吃!不要给那些娃娃呀!”
可奶奶怎么忍心吃得下去啊!
奶奶用筷子从碗底下把肉片找出来,用手把肉撕碎,给木子兄妹一人一点,她自己也只吃了火柴头那么大一点肉丝。奶奶撕肉时,手指上沾了油,她竟然像小孩一样吮吸起手指来。
张木子当时不懂事,看到母亲藏肉的地方,就动起了歪心思。他知道那是母亲准备招待客人的,但心里实在是想吃,就趁母亲不注意时,用手指抠了胡豆粒那么大一小块肉。
但母亲是做了记号的。当客人来家时,母亲拿出来时发现了问题。母亲不用多想,这肯定是木子的杰作。因为弟弟妹妹还小,他们不可能会做那些事。
当客人走后,母亲要惩罚木子了。奶奶知道原因后就来保护木子。奶奶对母亲说:“娃娃偷吃了一点肉,你就打他做什么?你要是多给娃娃吃点肉,他还会去偷吗?”
母亲本来不忍心打张木子,可这是实在没有办法,她要招待客人。母亲觉得有愧,听奶奶这样一说,心里更加难受,竟一把抱着木子:“儿子,不是当妈的舍不得给你们吃啊!是家里实在没有啊!”
母亲说不下去了,竟然哭了起来。木子见母亲哭了也跟着哭起来。
这件事在张木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几十年过去了,张木子还记得这件事。
当奶奶说,大姑家有篾匠师傅,那一定有肉吃了。
当天,张木子不顾烈日当空,太阳暴晒,当即就往大姑家跑去。
张木子到大姑家不但吃到了猪肉,而且还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收获是张木子的幸福,还是别的什么?张木子说不清楚。
张木子家里由于穷,制不起嫁妆,害得大姑直到二十三四岁才出嫁。
大姑出嫁那天,由于还欠大姑一个柜子,大姑就不愿走。父母亲一再给大姑保证:“大妹,你走吧!等幺妹出嫁时,幺妹有什么就给你补什么!”
这样,大姑才依依不舍地哭着走了。
几年后,幺姑出嫁时,家里的条件相对来说好了些,在给幺姑制嫁妆时,就顺便给大姑补上了一个柜子和蚊帐。这以后大姑才没有埋怨父母亲。
大姑没有出嫁时,就很喜欢张木子这个大侄儿。大姑出嫁后,木子隔三差五地就到大姑家去,大姑总要给他饭碗下面藏点鸡蛋羹。这是张木子当时吃到的最好的美食了。
大姑家有篾匠师傅编制用具,那肯定生活会好一些。
张木子来到大姑家,看到篾匠师傅扔下的边角废料很可惜,就收集起来编织成小竹兜。
张木子会编织竹兜,还得从九岁多的时候说起。一次,张木子到大姨妈家去,大他半岁的二表哥竟然在编织竹扇子。
张木子甚是好奇,同时也很震惊,二表哥竟然会编织竹扇子,而自己却不会。他心里不但有些自惭,而且还有些不服气的样子。二表哥都行我为什么不行呢?
二表哥虽然比张木子大半岁,但张木子却比二表哥高一个年级。张木子是二年级了,二表哥才一年级。
二表哥在编织竹扇子,张木子就一边观察他是怎么在编制,一边拿着他已经编织成功的竹扇研究起来。
当天回家后,张木子对奶奶说:“奶奶,我来学编织竹扇!”
奶奶很吃惊地看着张木子:“你去砍竹子回来编吧!”
奶奶并且告诉木子,要什么样的竹子才适合编织竹扇子。
张木子按照奶奶说的,在奶奶的帮助下,从屋后的竹林砍回一根竹子,在奶奶的指导下终于编织成功第一把竹扇。
父亲拿着木子这很粗糙的竹扇对他说:“你这篾料要薄一点,要均匀点,这样才好看!”
第二把就有经验了。张木子按照父亲说的做,果然效果就不同。后面的越来越有经验就越来越好了。
几年后,张木子编织竹扇就出名了。
后来有次,张木子到外婆家去,他看到外爷在编织竹兜,就跟着外爷学习,在外爷的指导下,张木子编织成功了一个竹兜。
这次,张木子在大姑家把篾匠师傅丢弃的边角料收集起来后,就按照长短分别编织了几个小竹兜。
不但姑父大姑称奇,就连篾匠师傅也感到震撼,一个十来岁的小娃娃竟然会编织竹兜?
师傅问道:“小伙子,你是跟谁学的?”
张木子当时没有给师傅说是跟外爷学的,他眠着小嘴说:“我看到别人编织过的,就按照方法编织的。”
这就更受到师傅的称赞了,张木子心里得到极大的满足。
哪想到当天一个过路的帅哥哥,看到张木子编织的竹兜后,竟然给他带来一连串的事情。
一下午,张木子编制了三四个。
这时,大姑一个生产队的住在上面的李梅登路过,他看到张木子编织的竹兜甚是稀奇,就拿起来细看。
李梅登比张木子大很多,当时有十七八岁的样子,那时他还没有成家。张木子由于经常到大姑家来,他知道这个帅哥哥。
李梅登边看边问木子:“你这是怎么编织的?是怎么开始的,又是怎么结束的?”
木子都一一告诉给李梅登。木子见他有些爱不释手的样子,就对他说:“大哥哥,你喜欢的话,我送你一个?”
李梅登高兴地拿着竹兜走了。
就因为这个竹兜,竟然牵出了张木子的初恋。
李梅登拿着竹兜回家后,就对父母说:“下面张表叔母的侄儿虽然叫木子,说他笨,其实他一点不笨。才十来岁竟然会编织竹兜!这就是他编织的,是他送给我的!”
李梅登的父亲拿着竹兜仔细地看了起来,也是啧啧称奇。他父亲一边看着一边在心里酝酿着一个计划。
第二天一早,李梅登的父亲就借故到大姑家来了。
李梅登父亲还没有进屋就老远对大姑说道:“张妹,你们家编织这么多席子啊?”
李梅登父亲说后就打量起张木子来。
张木子不知道李梅登父亲来干什么?心想,他既然叫我大姑为张妹,那他就是和大姑一辈的人了。但张木子不知道自己该把他叫什么就没有叫他,只是朝他轻轻地笑了笑,然后继续编织竹兜。
过了一阵,李梅登的父亲就走了。
但大姑却从李梅登父亲看张木子的眼神中看出了问题。当时,大姑并没有给木子说这些,这是后来大姑才给木子说的。
大姑还把李梅登拿竹兜回去的事情,以及李梅登父亲专门来看他的事情告诉给张木子,张木子这才知道。
李梅登的父亲好像就这样看上了张木子,回去后就和老伴商量:“下面言午家张妹娘家那个侄儿,我去看了。小娃娃不但长得好看,圆圆的肉嘟嘟的,而且很灵巧。我看这个娃娃今后一定有出息,我想让她张婶做媒,把我们的二女儿梅秀许配给那个娃娃,你看如何?”
“我想把我们二女儿留在近处呢?”
李梅秀父亲不解的看着她母亲:“近处?近处哪里有合适的?”
李梅秀母亲嘴唇嚅动了几下,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愣愣的看着父亲。
“你是不是想把二女儿留在本队?”
李梅秀的父亲说后紧紧的盯着母亲。
“我是有这个想法,但是那个娃娃还是不足我的意!”
“我知道你想说的哪个了。不行!我的女儿绝不能跟那样的人!”
“那你就决定吧!”
“我觉得这个娃娃比你心里想的那个娃娃强,不但是长相,还是聪明能干都要比那个娃娃强。我哪天给言午说一声,他们应该会同意帮忙牵线的。”
不久逢场天,李梅登的父亲和张木子的姑父言午一同赶破石。在路上,他对言午说:“老言,你和我是你知我识的人,我想请你帮个忙,不晓得你愿不愿意帮这个忙?”
言午一惊,连忙问道:“李大哥,你找我帮什么忙啊?”
“老言,你看我二女儿都快要成人了,她现在还没有婆家,我想你帮个忙给她说个婆家,你看要不要得?”
“哥哥,这是件天大的好事啊!这个忙我愿意帮!不过!哥哥,我却没有合适的人啊?”
“老言,你家张妹她娘家的侄儿我看不错!”
“哦!你是说木子啊?木子可岁数还小啊?”
“我晓得!我们先把这事订下来,等两个娃娃慢慢地长大!”
“李大哥,我给你说实话,木子这个娃娃倒是不错,可他家里真的是很穷啊!他家连房子都没有多的,就更不要说生活了。”
“老言,我不是看重的家庭条件,我是看上的娃娃,我真的是喜欢那个娃娃!”
“那你不嫌弃他家里穷,我回去商量一下就给你回信。”
言午的意思是推一推。但他没有想到,李梅秀的父母却非要定下来。
这样一来,张木子就成了牛泪嘴村里第二个娃娃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