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缓缓走走进百姓口中金銮殿,满目金碧辉煌,头微抬,见到高坐龙椅之上的崇祯帝朱由检。
走到文武队列中央,来到最前,重重跪下,口中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淡淡道:“爱卿平身。”
此时身着一袭龙袍的朱由检离开龙椅宝座,走下平台,外髹金漆,镶嵌有大量珍贵宝石,谈迁的眼神全在那,由四根支撑靠手的圆柱上,蟠着金光灿灿的龙,底座不采用椅腿,而是用 “须弥座”,游龙腾云纹显得这天下一椅的霸气威严。
朱由检站到二人中间,左手谈迁,右手苟月明,对着百官,沉声道:“朕的卧龙、凤雏两位能人,这位苟月明,江南第一富商苟纵横之子苟月明,现任苟家家主,朕,为其任命为,内库总理大臣。”
“这位便是朕的卧龙先生,谈迁,暂任九品殿前行走。”
新任内阁首辅施来凤缓缓站出,沉声道:“陛下,朝廷无此先例,这二人也无功名,怎能仕途?”
“陛下,您这样般让天下读书人置于何地。”
朱由检大笑道:“施大人,朕,第一个政令,你就反对?朕,不仅要让他们入仕,还要让谈迁以一袭绿袍入阁,施来凤,朕知道告知你们,不是在向你询问?你可懂?”
“百官中,谁赞成?谁反对?”说完了这话的朱由检环视群臣。
内阁首辅施来凤正要开口时,朱由检反手一巴掌,狠狠打在内阁首辅施来凤脸上,这一疯狂举动惊得满朝文武无一人敢出声,朱家近几代帝王,真是一个比一个让人我捉不着头脑,施来凤这出头鸟都被打,谁还敢再出头?
施来凤脸被打得生疼,他知道自己只是备用首辅,真正能当大明首辅之人,是还在途中的东林党人首领,韩礦。
捂着脸的施来凤,竟然发现自己,不知站那,脚下如有千斤重。
朱由检见无能反对,便接着沉声道:“这位朕新命的内库大臣苟月明,朕,会把自己的内帑都交于他。”
“他会总理朕内帑所有钱,朕要开海禁,与外番诸国做生意,朕要为大明挣回海量银钱。”
百官怎言后,都窃窃细语着,众人都有一个共同声音就是觉得大明新皇在胡闹,关上海禁是太祖朱元璋定下的铁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
礼部尚书大明内阁次辅钱龙锡,缓缓站出队列,目光如炬的看向崇祯帝朱由检,不卑不亢的沉声道:“陛下,万万不可,陛下,您欢喜二人,让其提拔为官,臣没半点意见,但海禁一事乃大明国策,更是太祖爷亲自定下的,万万动不得,开海禁的话,您将大明的礼法、祖宗条例置于何地?太祖爷在洪武三年大明便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朝廷在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
“自此大明对外贸易遂都断绝。洪武十四年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从此连与大明素好的南洋各国也断绝贸易和文化交流了,洪武二十三年太祖爷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太祖爷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再次发布命令,禁止大明全境下海通番经商。”
“陛下要违背朱家祖训?要违背太祖爷,一生都禁止的海上通商?”
朱由检面如铁青,手不自觉的抖动,现在的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皇兄为何要重用魏忠贤,为何要重用阉党,全都是因为东林党人处处掣肘。
向前一步的朱由检眯起眼,冷冷盯着内阁次辅钱龙锡,沉声道:“钱大人,你要拿太祖爷压朕?”
内阁次辅钱龙锡丝毫不为这杀人眼神所动,依旧不卑不亢但又谦卑的恭敬道:“臣,没有,臣只是把朱家祖训,把太祖爷一生为大明安全拼命禁止之事说与陛下听。”
“陛下初登大宝,加之年幼经事不多,思虑不全,难免有些偏颇,臣,为大明,为陛下,那怕死谏也要说出口。”
朱由检缓缓转过头看向那至高无上的龙椅,也看向附身在朱十二身上的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再转过头对着钱龙锡,淡淡笑道:“钱大人,不愧是京师东林党人的头脑人物,你张口闭口一个太祖爷,朕要说太祖爷同意再开海禁,你信吗?”
钱龙锡重重跪下,沉声道:“回禀陛下,臣,不信?”
朱由检大声呵斥道:“钱龙锡你大胆,你要不信,你可以到地府问问太祖爷同意没?朕绝不拦着你。”
一声怒吼道:“来人。”
听言的锦衣卫便个个手持绣春刀,带刀入殿,站成两排将文武大臣团团围住。
跪地的钱龙锡仍旧丝毫不惧,只是微微抬起左手,身后近数十名朝廷大员,一一跪下,口中大喊着,“陛下,收回成命,杀不得一心为大明的钱大人,杀不得。”
此时英国公张维贤站了出来,弯腰抬起手,拱手恭敬道:“陛下,息怒,海禁之事,可以多议议,一条政令方针听取多方意见是没错的,陛下,您说的是不是?”
朱由检也不想把海禁一事真就一言堂,东林党人还真不善茬,对付这种读书人的大刺头,还是要放出魏忠贤那条狗来咬才对。
朱由检一咬牙,转身缓步走向平台,踏上台阶,回到龙椅前,缓缓坐下后正襟危坐的沉声道:“钱大人,是朕将重开海禁之事,想得太简单些,还是要多与内阁议议的。”
“都平身,都跪着像什么事。”
跪地的钱龙锡低头一笑,露出片刻的邪魅笑容,再抬头又是那一副忧国忧民的虚伪面孔,身后同样跪地的百官,也跟着起身。
朱由检深呼吸数次后,对着大官沉声道:“内库大臣苟月明,体恤朝廷无钱可用,自掏腰包为朝廷内帑暂借八百万两白银,成立朝廷的天龙商行,诸位朝臣,可有不同意见?”
朝中大臣有何人不知江南第一富商苟家,朝中不少大员都受过苟家恩惠,再说给朝廷送钱有何官人不愿意,朝廷六部不少人都在盘算能到自己手中有多少?
朱由检一拍龙椅扶手,沉声道:“都安静,苟家对大明之功还有一项,为了解决百姓粮食短缺一事,苟家在江南培育出番薯种苗,这番薯多产易种的农作物,朕,在江南也有食用过,味道甘甜很能饱腹,来人将这外番之地种出的番薯给每一位大臣分派一些,带回家后只需蒸煮便可,听苟爱卿说炙烤更加美味,你们都可试试?”
“这利于百姓之事,可有大臣反对者?”
百官看着各自手中的番薯奇特之物,满是好奇,这番薯真能饱腹、多产,推广全国便是一件大功德,在金銮殿的都是宦海沉浮多少年的老手,那会在这件功德之事上触崇祯帝朱由检的眉头,真碰的话,真离死不远了。
海禁之事受挫,对东林党人,这群吃人不吐骨头,还要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朱由检看的心生厌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