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下课了,这老头叽里咕噜的说一大堆我都听不懂,同桌问我:你做笔记了吗?我摇摇头,说:“那老头儿说的话,我都听不懂,干嘛还要写笔记啊?”老朱走过来,说:“你不记笔记,下回上课,你就完蛋了。”
下了课,我终于可以出去玩了,可是短短的下课时间又能玩什么呢?。只能趴在楼上往楼下看,看二三年级的学生在外面肆意奔跑玩耍,他们真的好幸福啊,不像我们还要爬楼梯,爬上爬下的都累死了。
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还趴在楼上往楼下看,因为上课铃声响了,二三年级的学生都回班级里,我也回班级里了。在班级里等着老师,一位穿着职业装的女老师走了进来,对我们说:“这节课是科学课。”我问:“什么是科学课,从未听说过还有这门课。”
老师给我们讲解一些我听不懂的知识,拿着笔在本子上记着。
1-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重点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与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2』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中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中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沉浮与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2、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
『4』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一、观察橡皮泥噢噢沉浮(实心):
『1』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浮沉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型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两百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两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上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是该怎样做呢?
三、总结
1-4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造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1-5浮力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3』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1、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这节课就上完了,也到了放学的时间,我问静怡,你今天要不要跟我回家啊?静怡说:“可别再像昨天那样了。”我笑嘻嘻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