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啊——”
陈天佑瞅准时机,趁着蒙蒙天光,命令北方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帝国官军背后杀出,官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片惨状。
哥舒特所率后军见前军大败,也跟着不战自溃。
黄河北岸的官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争相挤上运粮船,由于超载,几百艘运粮船最后都沉入了黄河河底。
剩余的官军把军械捆绑在一起,以枪当桨,划向黄河对岸,最终上岸的士兵仅有十分之一二。
哥舒特见大势已去,只得带数百骑狼狈窜逃,从黄河西渡进入潼关。
潼关外挖了三条战壕,都是二丈宽一丈深,逃回的人与马掉进沟里,不一会便填满了,后面的溃兵踩着尸体争相逃命,涌入潼关。
官军出征将近20万人马,逃回潼关的只剩8000余人。
哥舒特收拾残兵败将,重新守住关口,想继续与叛军周旋。可叛军动作神速,稍事休整,便向潼关直扑过来。
六月初九,陈天佑攻占潼关。
哥舒特撤到关西驿,张贴榜文招揽失散的兵卒,想要重新夺回潼关。
哥舒特一手提拔起来的回纥将领归仁乞儿眼见大势已去,带着一百余骑兵包围驿站。
归仁乞儿走进驿站,假意对哥舒特说:“贼兵追来了,请元帅上马。”
哥舒特并不疑心,走出驿站上马,正要动身撤离之时,归仁乞儿及一众将领叩头劝说道:“元帅拥有20万兵马,一场战斗就全都溃败了,有何脸面再见玄帝?且元帅没有见到高仙虎、封玉清的遭遇吗?请元帅投降燕王!”
哥舒特面对乞降的众将,怒不可遏,大声呵斥道:“你们这些软骨头,一败便要投降,愧对圣上皇恩,我羞与你们为伍。即是死,我也要死在战场上。”
归仁乞儿眼见哥舒特宁死不从,迅速站起身,劫持了哥舒特,将其双腿绑到马肚上,连同其他不顺从的将领一起押往敌营,投降燕王陈有道。
叛军将领田乾赶到,归仁乞儿向其投降,几十名唐军将领被押送往洛阳,潼关失陷了,长安岌岌可危。
洛阳城中,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大燕皇帝陈有道腆着肥大的肚子坐在龙椅上,大笑着说道:“哈哈!就连那不可一世的哥舒特老爷子都被我们俘虏了,潼关一破,长安指日可待啊!”
“恭喜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龙椅之下,群臣跪拜,高呼万岁,在这大殿里久久回荡,让陈有道有了瞬间的恍惚。
当年,玄帝得知哥舒特与陈有道、陈有顺关系不睦,趁三人一同入朝的机会,有意撮合三人冰释前嫌。玄帝派宦官大总管高明设宴款待哥舒特和陈有道,让两个边疆大吏握手言和。
宫廷盛宴上,陈有道酒足饭饱之后,主动向当朝大红人哥舒特示好,满脸堆笑地靠近哥舒特说道:“老将军为了我大陈的江山社稷奔波劳累,当让我向您敬满一大杯,以示我对你的感激与亲近?”
刚立下平定西藩大功的哥舒特,对于一位皇亲国戚的讨好不屑一顾,毫不领情,语气冷淡地回答道:“皇上信任我,重任我,我哥舒特岂能辜负皇上的恩情?定是要豁出老命为皇上开疆扩土,建立不朽功勋。只希望平南王多费心,早点平息安南叛乱,还百姓一个太平。”
彼时,陈有道平定安南叛乱不利,屡战屡败,被哥舒特如此言语,认为是在讥讽其作战无能,遂当庭大怒,指着哥舒特破口大骂:“你这陈家奴才,竟敢如此说话!”
哥舒特正要起身回骂,高明向其连使眼色,哥舒特才停止。却也从此特别不待见陈有道,进宫偶遇,亦是绕道而行,这让身为皇叔的陈有道很是脸上无光,因此记恨哥舒特。
过了两日,哥舒特押解到了洛阳,陈有道前往监牢看哥舒特,见到其一副狼狈模样,得意洋洋的讥讽道:“你过去一直看不起我,如今怎么样?”
哥舒特此刻竟没有了丝毫英雄胆色,居然跪在陈有道面前,伏地谢罪,大声说道:“肉眼不识陛下,以至于此。陛下是拨乱之主,天命所归。李光斗在土门,郭子兴在河南,鲁炎在南阳,我为陛下招降他们,可一举平定这三方人马。”
陈有道听闻大喜,马上将哥舒特释放,封为司空,又命人将归仁乞儿拖下去斩首示众,以此向哥舒特示好。
哥舒特昔日手下诸将接到劝降书信后,都回信责骂他不为国家死节,有失国家大臣的体面,无人来投降,陈有道大失所望,便把哥舒特囚禁在了洛阳禁苑之中。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为尽快执掌天下,陈有道攻下潼关后,迅速发兵直扑长安城。
每日傍晚,潼关的烽火台就会点燃烽火,从潼关到长安沿途的各烽火台见到此信号,也会纷纷点火通报平安,宛如一条稀疏的星河,表示潼关依旧在朝廷掌握之中,长安城里的百姓可以安然入眠。
然而,六月初九这一天,当玄宗站在长安宫中的高楼上,登高远眺,从傍晚直到深夜,始终没有看到来自潼关的平安烽火时,他已知道潼关失守了。
这个恐怖的异象,让玄宗的意识被恐惧和寒意占据,他终于明白,最为担忧的灾祸,已经无可挽回地发生了。
玄帝急急忙忙赶往勤政楼,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紧急赶来的大臣并不多。
“朕欲要整顿兵马,御驾亲征,各位爱卿以为如何?”惊慌失措的唐玄宗问计于群臣。
群臣在宰相杨孝忠的淫威之下,已经很早就不敢说真话了,都等着杨孝忠开口。
“臣以为不可。潼关二十万大军都无法挡住叛军,如今长安城中兵马不过万,叛军已是兵临城下,如今决战不过是以卵击石。当移驾狩猎蜀中,成都府与关中之间皆是秦岭大山,地势崎岖险峻,谅陈有道的铁骑再厉害,也翻不过去。如此暂避锋芒,待各地勤王兵马赶到,再伺机平叛,收复江山!”
善于揣摩上意的杨孝忠立即上去劝阻道,并趁机提出他的“幸蜀之策”。
杨孝忠这个怕死鬼,动乱之初,就开始在剑南行道储备粮食,修高城池以备不时之需了,这下终于派上用场了。
杨孝忠本人为蜀州人氏,在成为宰相之前,便担任剑南行道节度使。回京赴任宰相后,其接任者马继祖亦是其心腹,剑南行道可以说是其苦心经营多年的地盘。若是皇驾迁往蜀中,那么这朝堂之上,其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
群臣唯唯,虽明白此去蜀中,便是放弃了大陈帝国的半边江山,可依旧无人敢言语。
站立于群臣列首的太子陈恒,心里虽十分的不情愿前往剑南行道,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下去。做了二十年的太子,父皇的不重视,宰相群臣的打压,使其在权力的明争暗斗中,更多学会的是隐忍。
如孤狼于荒原上狩猎的伺机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