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讲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与我是隔着一堵厚重的墙,我们的交谈很少,我们几乎不交谈。但父亲他总是要跟我说话的。我不说话,他一个人说。
他说的话几乎全具有说教意味,而且他讲话很难听,很刺骨,对我不怎么温和。
父亲是一个利益的人,他对我说:“人都是自私的!”而我却不敢苟同。但我低头默默着。
父亲也很粗俗,同一般的世人无样。
不过父亲认道理,他很善良。
他离过婚,就是与我的亲妈离了。那年我好像刚过两岁,具体我不明白。后来我是全靠听妇人们说的。然而父亲被那些妇人们议论得很坏!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她们是为我和母亲可怜的。他们活过大半辈子的时代是使他们这样见解认为一个家庭的建立和破碎的。
离婚后,打官司我跟了父亲。
父亲还年轻,不久他就把我拋给爷爷去大城市闯拼了。于是我的童年没有父母亲的爱,只有爷爷的爱。而我在农村度过了童年。
父亲的能耐很大。他想做好的一定是去做好了的,他想一个目标一定是要完成的。他的能力之内他一定要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无论怎样艰难他都能做下去。
父亲后来成为一名电工。他的技术几乎靠自学成才。他修机器,十几万一台的机器。父亲懂很多专业知识,他的电话一天响十几次。父亲一样进厂上班,他的工资确实比其他人高,但那是他努力应得的。
尽管父亲有能耐,但在如今这个一切事情先要看文凭,找工作也只看文凭的时代里,中学文凭的父亲始终被限制在最底层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对生活他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是受于现实的一个人。什么现实他都接受下来,他讲求现实。因此他性格很古板。
他会抱怨,这个那个的怎样的不好。但他悄悄在心里抱怨,从不会说出口。他骂脏口,这个那个怎样最解气怎样来。
他有时也说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他说起来毫不隐藏,使人听了绝对信服。他会说得自己后悔不已,然后自嘲似的同人开个玩笑做结。
父亲还是个幽默的人。他自己说自己活得邋遢,别人都笑他,他也笑自己。然而父亲确实是这样。他爱同人开玩笑,好笑的不好笑的,轻的重的,使人听了拿不准那话的意思。
父亲在家里跟在外边完全是两个模样。他在家里不抽烟,到了外边就接着别人手上递的烟抽了。他在家里很少说脏字,到了外边就成套的说了。家里的饭局他从不敢喝得太醉,到了外边就喝得连路都走不稳了。他有次对我说:“人一生有很多不得已,不是你愿意与否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这样去做!”
父亲说话可能因着幽默,他居然网恋再婚了。这也彰显父亲的能耐。我也因为偶然听得父亲的这段姻缘,而崇拜过父亲好一阵。
人们都不看好的网恋,都说网恋不可能奔现结婚,而父亲却成为反例。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独自在城市闯荡,单枪匹马,却当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他心中有一个计划,那计划虽无比艰难但又无尽美好。于是他将计划变成理想去追求了。一点点地开始,一步步地前进,进度由零变成一。他用岁月积累着进度。
那计划着的是在偌大的城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然后接我来城市读初中。他做到了,父亲做到了。
他常说:“读书是穷人的唯一出路!”
他要我好好读书。因为叛逆,我令他失望了。后来醒悟的我连我自己也对自己失望了。
有次我惹他很生气,他胀红了脸,恨铁不成钢地说:“老子把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你了!你还在干什么?读书是为自己读的,不是为父母读的!……”
是这样子的吗?我有时这样问自己。但肯定的是他跟我得后妈两地分居着,如今仍遥遥无期,好似判了刑一般。后妈是很好的后妈,他也同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我。
父亲打我,但更多是骂我。因为叛逆,我装死人不理他。
有次他喝得大醉,几个同他一起做兄弟的送他回家,家中他们把我叫起来训斥,告诉我很多事情。我叛逆,仍然装死人。他们摇头走了,父亲倒在沙发上打鼾。
现在我回想起来仍无比后悔,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就被我一次次辜负了。
我性格是内向的,对于父亲我更是心存敬畏。我和父亲之间的隔阂便先是在这种敬畏之下产生的。
因为着这种敬畏,我不知所措,跟傻了一样,也不说话。一面对着父亲我就紧张,浑身不自在,像失掉自己了一样。
在父亲的眼里我是不自然的,他以为我矫揉造作,扭捏作态。其实不然的。有许多的细节留在后面说。
父亲的教育方式同大多数家庭没有什么不同。
父亲的说教却是成套的。但始终就那么几套。
他对我讲了又讲,说了又说,那么反复对我重复着。
他的那套说教中,每个字眼里都透着他对生活的理解。他对这些看得深刻,他说读书是穷人的唯一出路。这我姑且认同。后来他说读书是穷人最好的出路。但他的观点也有些刻板,失于偏颇。
我是热爱文学的。父亲很反对!
他的观点里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他说语文没有什么用处,真正有用处的是数学英语。他希望我学好这些。
但我恰恰最学不好的就是这些。我的兴趣不是这些。这时他就又说起他那一套说教了。
“锅里的米才是真理!面包与理想,首先得要有面包!”
“兴趣?等锅里的米没有了,管你什么兴趣!”
“生活是无奈的!……锅里没米什么都免谈!”
他总是用最严厉的一面展现在我面前。但叛逆使我一意孤行,一切我都像与父亲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对干。所以一切都变得很疏远起来。
我对父亲的敬畏之心使我的叛逆无声。有时我会对着漫夜哭,后来我习惯了。
那层隔阂,因着父亲的希望一次次泯灭;我的叛逆和辜负,使隔阂加深而变得深重冰冷了。于是父亲和我之间仿佛隔了一堵冰墙,我们很安静的各在一边,怀了自己的生活继续去理解生活。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我的爱很浑浊。为着这浑浊的爱,使我常常分不清这爱;为着叛逆,一切爱都被浑浊误解了。
现在父亲和我之间的隔阂虽然停止了加深,但仿佛冰川冻住了一般也不消融。
这隔阂也许永冻住了。即便融化也还留下冻伤的疤痕,永远的就留住了。这是令人悲哀的!因为我是爱我的父亲的。
以上是我对父亲很片面的见解和描述。然而父亲对我浑浊的爱需要我用很多话和例子一点点分离出那纯洁的部分来。
所以诸君,请原谅我还得继续长篇累牍的累赘下去。
这本书我没有花多少时间来构思,因为这就是我经历过的生活,是最现实的也最轻易的材料了。所以我就慌张地开始写了。
这也许是为我作自传了。但这毋必讨论,因为我心中积压着这些东西,就写了出来!
这是我自己经历过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我对父亲既是敬畏又是叛逆,但我爱我的父亲。父亲也是爱我的。只是那爱表现得浑浊,容易被误解。
我对父亲的家庭教育思想得不是很深,我觉得这同其他望子成龙的家长的教育没有什么区别。
我跟父亲的家庭生活不和睦,我跟他的隔阂很深。我因此有点厌恶这样的家庭生活。我很少说话,基本都是父亲一个人对我在说教。父亲上班很忙,我一个人常常待在家里,家里就常是寂寞的。
童年缺失的爱使我内心腼腆习惯无声的自然而一个人寂寞了。所以当来到城市,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希望着了。可希望多数着了空,城市桎梏我热爱的自然,可我还是寂寞着。
如此,这样的家庭生活对我来言是寂寞的。家庭教育对我来言是不考虑你的感受的。
我所以喜欢写些文字,就是因为太多的感受不被理解而积郁着需要这样来释放出来。内心的孤独是一种使我要用文字写出来的催化剂。就是因为有才写的。
希望写这本书能够释放我的内心的积郁的孤独和情绪。
谢谢诸君耐心听我发牢骚!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