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穿书后,我当女帝了 > 第248章 后世番外四

第248章 后世番外四(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与幸村的恋爱日常 我靠打脸封神[快穿] [克苏鲁]论被外神攻略的可能性 旺家小娇妻 对不起,我爱的是你兄弟 修仙也要防沉迷 龙傲天女儿的咸鱼修仙路 文豪基建手册 我在古代当策划 游戏成真后眷属个个黑化了

话虽这么说, 但是连说这话的黄教授在内,心里其实都没谱,只是事已如此, 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赶紧收拾好心情,好好完成剩下的清理发掘工作。

不过作为历史学界的教授, 尤其还是专业研究大安史的顶尖专家,这次的考古发掘工作结束不久, 连黄教授在内的几人,就被官方派人请去翻译那本已确认为正宁帝手札的书册。

虽然已经做好可以从中发现大秘密,解开某些历史谜团的思想准备。

但是真正看到正宁帝手札中所记载的内容时, 还是让黄教授等人大吃一惊。

他们能看到的虽然不是原版,却是由官方提供的复印版,逐页拍摄复印的那种, 内容完整。

这份正宁帝手札的书写日期, 并非是从其登基后,才开始书写,而是从承华帝出生之前的那段时间, 就已开始记起。

即便每段内容都不长, 也能从中可以看得出来, 在承华帝出生前的那段时间里,因其父英宗因忌惮自己手下最贤能的儿子瑞王, 在京中掀起一翻腥风血雨, 给正宁帝带来极大压力。

这种担忧与恐慌情绪, 在安英宗为对外展示自己虽因‘不得已’重罚了瑞王等儿孙, 实则还是一位关爱儿孙的慈父, 当众关心他的子嗣问题时, 达到顶点。

让正宁帝十分担心他的父皇会因他已近而立之年, 却还没有儿子,让为对方认为他不争气、让其丢脸,从而顺手罚他。

再加上经济压力等方面的因素,正宁帝在自己的第三个嫡女出生时,毅然决定将其充作儿子养。

当然,手札上没有直接写他将嫡女充作嫡子的事,只是黄教授等人结合后来公开的真相,不难从中看出这一路的心路历程。

有了‘儿子’之后,消息上报到宫里,得了赏赐,表达出对他的满意态度,正宁帝才觉压力减轻许多。

后来的时间里,正宁帝一家都过着深居浅出,或者说是非必要,便坚持不出门的生活。

为了避免沾惹是非,尽量闭门不出的日子里,正宁帝留在家中亲自养名义上的唯一一个儿子。

正宁帝手札中所写的内容虽然不多,有些仅是只言片语,却能让人清楚的从中看出正宁帝在当时的心态变化。

这段内容可以充分证明,正宁帝并非像后世某些史学家们所猜测的那样,是位心机深沉,十分擅长隐忍,为夺皇位,在私下里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谋划的野心之辈。

与此同时,还为后世人解答出另一个谜团,就是正宁帝为何会在承华帝出生后,就将其充作儿子养,仿佛提前知道自己肯定能继位般的疑问。

只能说,这一切都不过是机缘巧合而已,后面的打札内容,也更加证明了这些。

最让黄教授等人感到震惊的,则是正宁帝在其亲自养‘儿’的那段时间里,所记录的他与婴幼儿时期的承华帝相处的内容。

那些内容的着默相对较多一点,打个比方,就是之前记录某一天的所遇之事时,会随笔写上两三句,多则三五句。

后来却慢慢多了起来,从几句增加到一大段,有十几二十句之多,使得手札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有趣起来。

而这些内容,可谓是栩栩如生的向所有读者,都展现出一个生来不凡的孩子,打小就展露出的成长历程与天才表现。

例如年仅半岁的承华帝在可以坐起、翻身后,就开始展现出的强大记忆力、反应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等。

这是正宁帝首次亲自养孩子,孩子的表现让他无比欣喜,在这个女儿还不会走路时,就开始为她读书,教她认字与写字。

于是父女二人一个敢教,一个敢学,都适应得非常良好。

除了这些教学日常,还有就是承华帝从小就表现出极有主见,能识忠奸的一面,对身边照顾她的人赏罚有度。

正宁帝对这个充作儿子养的女儿的信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与日俱增。

刚学会走路的承华帝,在看到自己的几位姐姐因养的宠物兔子丢了,就听信身边人的怂恿,差点打死负责养兔子的女使后,救下女使,回头就让正宁帝给姐姐们上了一桌全兔宴的事,正宁帝也有如实记录下来。

在不懂心理学的正宁帝看来,这是承华帝关爱姐姐之举,十分支持承华帝,丝毫不知此举会给他那几位大女儿带来的心理阴影。

看着正宁帝写下的那些夸赞之语中,所透露出的毫不掩饰的欣慰与期待,黄教授等人都很无语,只能暗自感慨,正宁帝对女儿的滤镜实在太厚了些。

在承华帝成长到彻底学会说话的阶段后,手札中出现的父女对话越来越多。

虽然并不详实,而是隔三差五地才写一回,并不连续,在不知前因后果的情况下,看着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是黄教授等人都能从中看得出来,当正宁帝自以为是在教‘儿’时,小小年龄的承华帝已经在不动声色地反向点拨她爹。

从府中收入支出花销等方面的事,到正宁帝奉召入宫时的应对等方面,都已表现出这个事实,只有正宁帝自己毫无所觉,还以为是自己想到的。

曾一度压得他差点精神崩溃的那些压力,也在养‘儿’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消失。

谁都看得出来,当时尚在潜邸中,非必要,不与旁人往来的正宁帝,就是一位只想当闲散宗室,在宫中内外都无权势的郡王。

英宗在其驾崩前的两三个月中,将自己的一些皇孙接入宫中教养。

时人眼中年仅三岁,实则不满三周岁的承华帝也被一起接入宫中,一两个月后,正宁帝毫无预兆地突然被封为太子,谁也不知道这期间到底了发生了什么。

再后来,就是即将过年之际,英宗突然驾崩,正宁帝这位太子仓促继位一事。

许是因为接连出现的变故,使得正宁帝应接不暇,心慌意乱之下,他只偶尔在手札上随便记下某日发生某事,并没有记下其中的详细过程,让黄教授等人看着都觉得有些遗憾。

因英宗驾崩的时间点,正值年末,正宁元年到来后,正宁帝才正式举行登基大典。

毫无准备地当上皇帝后,一边忙着为大行皇帝办丧事,一边清理家当时,正宁帝才发现英宗为他留下的不仅是一座空空如也的国库,还负债累累。

看到正宁帝在手札上记下的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赤字,让黄教授等研究大安史的专家,都感到不敢置信。

因为这个数据远比大安对百姓公开,被记录在正史上的数据还要差得多,但是专家们都知道,这份手札中记载的这一切,才是最可信的。

迫不及待的继续往下看,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当时已被英宗在遗诏中钦定为皇太子的承华帝,在知道这一情况后,当机立断,派出英宗为他们父女留下的暗卫,将英宗为自己修建的那座超级奢华的皇陵中,所有可以变现的金银器具和建筑,都给弄了出来。

将还未送入皇陵中的金银材质的陪葬品,都替换成镀金、镀银的那种。

最终赶在大行皇帝的棺椁被送入皇陵前,成功抠出一大笔钱,以正宁帝私产的名义,充入国库中,解决当时的燃眉之急,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

能在朝廷穷得一贫如洗之际,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极大了缓解了当时的朝廷困局,也成功让正宁帝初步坐稳皇位。

即便是在时隔千百年后,专家们也能从中看得出来,正宁帝绝对是怀着万分复杂的心情,记下这么一段不光彩的事件。

此举完全相当于是在英宗的棺椁还没入土前,先被其儿孙给‘盗’了一遍。

在当年那个最为推崇忠孝的时代里,这种操作绝对堪称是大不孝之举,只是正宁帝父女在忠孝面前,毅然选择要忠于国家与百姓。

在承华帝的帮助下,成功渡过这道难关后,从手札中不难看出,正宁帝变得对承华帝更加信任,甚至可以说是依赖。

而承华帝虽然年纪小,却在当时就已意识到自己一家只能进,绝对不能后退,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的处境。

从手札中记录的内容后,承华帝在后来,不仅时常找机会向其父母姐姐们灌输这一思想,言行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强势。

正宁帝则在经历过一段思想斗争后,才态度坚定地选择听从承华帝的建议,彻底放弃抬举外戚、宦官,让他们与朝臣形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的朝堂局势的打算。

只是正宁帝的这个选择无论在何时看来,都会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黄教授等专家在看到手札之前,同样会感到难以置信,可是他们看到手札中的记载,知道前因后,又因身为后世人,本就知道后果,就变得特别能理解这一切的发生。

只是当他们看到正宁帝在这段时所产生的犹豫和挣扎时,感同身受之余,即便自身还拥有上帝视角,也忍不住对此感到提心吊胆。

毕竟当时的正宁帝所做的决定,可谓是直接影响华国后世千百年的发展大势。

对黄教授等专家而言,这本手札完全相当于是一本爽文,能为他们解惑,还逻辑满分的爽文,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最后,却又不舍漏掉其中的哪怕一个字。

怀着激动的心情废寝忘食的看完手札后,黄教授等人才在手札的最后,看到正宁帝留给后辈的一段话。

在这段话中,正宁帝讲述了自己几经犹豫,最终还是决定将手札留给后人,任由某些本来可以被尘封在岁月中的真相,在后世被公开的心路历程。

他早早退位,不仅活得久,还在晚年混迹于民间,深知民姓对他的感激与尊崇,可他对此一直深感惭愧。

毕竟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他在位期间所取得的那些政绩,实施的那些惠民政策,都来自他的女儿承华帝。

因自身的无能,让女儿小小年纪就开始为国操劳也就罢了,还这般将女儿的功绩据为己有,让正宁帝深感惭愧。

哪怕何殊自己并不在意,曾一再安抚他,让他不必介怀这些得失,更不要因此而感到有压力,告诉他,就凭他所提供的全心信任与全力支持,他就值得那一切。

可是正宁帝虽因这些劝慰不再纠结于那些,但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终于还是选择留下这本记录着一切真相的手札。

就算里面的内容不易公开,也希望后辈可以从中汲取一些经验与教诲,就算大安终究会走向灭亡,也不要出现那种让大安国力衰落,让百姓民不聊生的昏君。

看完手札中的内容,尤其是最后一段内容,黄教授的心情十分复杂。

“即便现在知道了这些历史真相,我也坚持认为,正宁帝不负圣皇之位。”

就算这位圣皇本身并不具备当皇帝的能力素养,但是他的英明果断,执行力强,敢于相信自己年仅三岁的女儿,就足以弥补他的所有缺陷。

另一位也已看完手札内容的专家深有同感地点头,“是啊,正宁帝的执政能力虽然不足,但是仅凭他能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为大安选择一条康庄大道的功绩,就算得上是功德无量。”

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魄力在接手一个烂摊子后,敢听信自己年仅三岁的女儿提出的建议,对自己亲爹的陵墓与陪葬品下手,从而摆脱已无路可走的困局。

从后面的内容中,也不难看出,负责出谋划策的承华帝,是位头脑灵活、极具创新精神与意识,思想与格局都很开阔的人。

正宁帝则是一位对新想法、新事物接受度极高,思想极具包容性的人,正因如此,父女二人才能在那么多年里,一直配合默契,从无纷争。

“哎呀,看完这些,我更佩服这对父女了,能在接手那样一个烂摊子后,合力将其打造成前所未有的盛世,真是太厉害了。”

古往今来,都不缺认为后世太过高估三圣功绩的人,说什么三圣的历史地位虚高,是后来的政/客为讨好百姓,才会这么推崇三圣,三圣若真那么有能力,大安也不至于灭朝,

而事实上,纵有三圣这等成功将一个朝代发展到鼎盛,后来由盛转衰,才是正常的历史发展规律。

根据手札透露出的历史真相看,若没有承华大帝的出现,大安根本坚持不了多少年,甚至极有可能会直接亡于正宁朝或是其下一代。

因为在正宁朝之前的历朝历代,都是朝廷一没钱,就加想方设法的加征赋税,将朝廷的压力转嫁到地方百姓身上。

再遇上各种天灾人祸,加重这种恶循环,使得百姓在失去活路后,跟着揭竿而起,从而导致一个王朝彻底走向覆灭。

可是正宁帝没有通过加赋税的奏议,而是选择听信承华帝的建议,不惜做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通过克扣他亲爹的陪葬品来渡过难关,由此就能看出正宁帝的大爱。

几人就此讨论了一会儿后,才说起正事。

“来前还真以为是让我们帮忙翻译,来后才知道,上面是让我们帮忙整理出可公开的部分,这……也太难了些,依我个人之见,是最好封存起来,设定机密等级,只允许拥有相应权限的人查阅。”

听到这个建议,在场众人顿时面面相觑,武教授面带犹豫地回道。

“许教授的建议很有道理,可是正宁帝手札出土的消息,现已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若不公开,恐怕难以服众,我们还是好好想想,该怎么整理原稿内容吧。”

许教授一脸不满地回道,“不是说,所有参与赵慎言大墓考古发掘事宜的人,都签了保密协议吗?为什么消息还是外泄了?”

对于自己没能参与到这次考古工作的事,许教授本就有意见,他这也算是借题发挥。

之前还给对方留面子的武教授闻言,立刻皱眉回道。

“发掘出赵慎言大墓的消息,早在挖出封土时,就已外泄,官后媒体又在后来当众证实了这一消息,再结合军方大费周章地保护现场之举,轮不到我们泄露,外面猜也能猜得出来,这世上可不缺聪明人。”

这明显是某些极其关注相关消息的人,没有要机会接触到相关信息,便引导舆论倒逼官方公开此次的发掘收获之谋。

黄教授也直言道,“武教授说得是,与正宁帝手札相关的讨论从不曾停止,只是这次引起的议论声更大而已,我个人持可以直接公开的态度。”

“毕竟这里面所记载的内容,可以说是人类最具智慧的思想结晶,它从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现出二位圣皇身上堪称完美的人性光辉,理该让我们后世所有人都有机会共享。”

听到他的话,武教授的脸色大变,直接反对道。

“这怎么行?从我们的角度看,二位圣皇为解朝廷的困局,选择对英宗的陵墓与陪葬品下手,固然是大义之举,可是以二位圣皇所处的时代看,这绝对是他们身上的污点,万万不可直接公开。”

许教授也迅速抛开自己的那点私怨,赶紧附和道。

“对、对,武教授说得对,绝对不能直接公开,对我们而言,这是人性的光辉,可是在那些黑子口中,这绝对是二位圣皇身上最大的污点,他们可不会考虑此举背后的重大意义与影响。”

在场几位专家顿时就此展开激烈讨论,眼看各持己的双方谁也说不服谁,最后只能在正式的研讨会上,当众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做最终决定。

最终的表决结果,还是采取半公开的方式,有选择地挑出部分内容公开。

不过官方最终还是选择听取专家们的意见,放弃本来只打算公开部分经美化后的译文的计划,而是采取用原文结合译文的方式,汇编成书。

面对这个研讨结果,黄教授虽觉有些遗憾,但在总体上,还算满意,毕竟在他与同伴们的极力争取下,公开的内容多达八成多。

在官方公开证实传说中的正宁帝手札已经出土的消息的同时,出版社也同步放出这本被起名为《圣皇语录》的新书预售。

得到消息的众网友可谓是瞬间秒光预售,并对此议论纷纷,大多数网友都认为,官方放出来的肯定是经过篡改的内容,不会放出原文。

直到以超高效率出稿并刊印出成品的新书顺利上市后,首批收到书的网友们才发现,这是一本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良心之作的好书。

书中不仅有网友们预料中的译文,还直接复印出正宁帝手札的原文,没有半点水分,丝毫不存在网友们所猜测的隐瞒、粉饰与美化加工。

网上各大平台也在短时间内,被这些看到书中内容的网友屠版,哪怕他们还只看到一部分内容。

“天啊,所以说,我们这是有幸见证了一代圣皇承华大帝的成长录吗?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聪明的人,这是过奈何桥的时候,忘了喝孟婆吧?”

“虽说从古至令出的神童不少,但是能神到像承华大帝这般的,应该是举世独一份吧,这也太让人难以置信了,这基因若能传下去,大安说不定能传承万代!”

“只有我很好奇,承华大帝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吗?怎么可以反应这么快,这么聪明睿智……让我词穷!”

……

随着收到《圣皇语录》的人越来越多,与之相关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并由此诞生出一个热梗,就是‘皇儿怎么看?’。

在这本《圣皇语录》中,总在问‘皇儿怎么看?’的正宁帝,不仅没有因为相关真相的公开,被所有人批其无能,不配圣皇之位,反而获得更多的尊崇与认可。

毕竟这世上永远是普通人占绝大多数,像承华大帝那种完美到不似凡人的人,只适合供到神坛上膜拜,反倒是正宁帝的形象,因此而变得更为饱满,有亲近感。

正宁帝手札末尾的那段心理独白,更让所有人都能从中认识到正宁帝淡泊名利,坦诚而洒脱大方的一面,令人发自内心地感到钦佩。

即便少不了会有人提出质疑,既然正宁朝的那些惠政都是出自承华大帝,正宁帝的圣皇之位水分太大,也被无数网人群起而攻之。

无数人众口一词地表示,就凭正宁帝生养出承华帝这个女儿,能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中,无条件信任并支持女儿的一切决定,亲手将其扶到自己的皇位上,就足以配得上圣皇之位。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凛冬长夜 神医家丁 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丢乡下三年后,全家跪求我原谅 孽子夫君偏心假千金?王妃摆烂不争了 兵仙刘备,从徐州开始不败 无敌帅夫君 麋芳不投降:大哥别打了! 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