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何殊挑好的二十八人名单送到女学, 二十八名被挑中的女孩被接入宫中,京城上下才知道那间门没太引人注意的女学,竟然是由太子开设。
最重要的是, 众人直到这时才意识到, 宫里几个月前突然将之前的伴读遣送回家,为的竟然是给这批从女学中选出的女孩腾位置。
有些人心有不甘, 在朝堂上提出异议, 却被正宁帝以家事为由,态度强硬的给怼了回去。
新入宫的女孩除了都有好学, 有一定文化底子这一共同特点外,在出身方面, 可谓是各不相同。
既有在勋贵亲戚家寄人篱下的女孩, 也丧母的文人家女儿, 更有小摊贩或是普通农户的女儿,还有父母曾是暗卫的女孩,以及被朝廷收养的孤女。
这些女孩入宫后, 与公主们一起,吃住都在宫里, 统一管理,不再像从前,上完课后, 公主回各自的母亲身边, 伴读可以回家住。
所以那些伴读不仅可以带着丫鬟一起进宫, 还能天天往返宫中, 与家里的联系过密,一个个的带着任务私心重。
改成这种统一管理的模式,也算是将公主与伴读都放在同一层面上, 都不许带丫鬟,虽会专门安排宫人负责照顾她们的饮食起居,却会要求她们都要习惯生活自理。
对于那些已在女学接受过几个月培训的伴读而言,不管她们原本是什么出身,都已经学会自理。
主要是宫里的这些穿衣梳头都需依靠宫女太监伺候的公主,何殊早就看不惯这种将人养成巨婴废物的现象。
比她大的几个公主虽然也是从小被人照顾着长大,可是在郡王府时家里穷,伺候的人手少,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正宁帝登基后,后宫里的人,从先帝的嫔妃到宫女内侍,征询过他们的意思后,只有一小部分被安置到京外别院
连自己有想法的先帝嫔妃在内,在何殊鼓动正宁帝开设的各种产业里,安排了大半,可是宫中剩下的宫女内侍仍有不少。
相较于活到年近七旬,还在纳妃的先帝,正宁帝的后宫只有不到二十个嫔妃,其中有一小半还是郡王府的老人。
如此一来,后宫一直是主子少,伺候的人却多的状态。
何殊纵然不赞成那些嫔妃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往女儿身边大量安排人手的做法。
可是她作为太子,若是对后宫中的这种事指手划脚,容易给人留下她这个太子不务正业,没有容人之量,苛待妹妹之类的话柄。
所以何殊一直没有干涉,直到这次,因为到正宁帝主动感慨,希望剩下的女儿也能争气些,多出几个能像三公主那么有能力的,她才临时提出自己的想法。
这么一来,虽然那些公主的母妃,不赞成这种安排,认为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提出各种质疑与抗议,也有正宁帝负责顶在前面,告诉她们那是他的想法与安排。
更何况八公主这个嫡公主也不例外,皇后却对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支持与配合,才将这件事彻底落实下来。
随着为公主选伴读一事尘埃落定,将宫学接下来要学的课程给规划好,何殊也算是暂时了了一桩心事。
她已尽力而为,至于那些公主与伴读将来能成长到什么地步,她也只能听天由命,勉强不得。
趁着女学因公主伴读一事在京中名声大躁,何殊安排女学趁此机会宣布正式对外招生日期,而且要对外强调,女学是每隔半年在固定的日期招生一次。
这个消息顿时让大量正在观望与评估女学的人,纷纷心思异动。
与此同时,宫学也就是修学宫中接下来要教授的内容被改动,以及接下来将会教授哪些内容的消息,也被在修学宫中任职的学士们传了出来。
得知由太子亲自安排的新课业中,不仅包括皇子们必学的经史典籍,还有术数、骑马射箭之类的课业。
俨然是打算将公主们当皇子一样教导的架势,这件事迅速引来一些臣子的反对声,认为这是有违纲常之举。
何殊已提前预料到这种状况,提醒过正宁帝。
所以面对大臣在朝堂上发出的质疑与反对,正宁帝态度坦然的直接回道。
“众卿应当知道,朕膝下只有太子一个皇儿,其他都是公主,朕恐他将来承继大位后,没有兄弟手足做助力,故而打算好好培养公主们,望女成龙,希望她们之中,能再出几个如何欣月巡察使般,有能力为朝廷做事的栋梁之材。”
当众夸自己的女儿为栋梁之材,正宁帝不仅不觉得心虚,还为之感到骄傲自豪,毕竟三公主做官以来的表现有目众睹,这些朝臣也不能质疑什么。
“启奏陛下,三公主入朝为官,已属特例,若一再破例,实在于礼不合,还请陛下三思啊!”
“请陛下三思!”
……
当今圣上登基继位以来,没有‘兄弟手足’做助力,不是依旧稳坐皇位,谁都知道这是皇帝的借口。
可是谁都想不明白,皇帝突然折腾这一出,到底是为了什么,习惯阴谋论的大臣们实不愿相信,皇上的想法真能这么朴实。
这种无力感,纵然在当今皇上登基后,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他们依旧无法适应,也寻找不到规律。
对于朝堂上的某些常青树而言,就算是晚年喜怒无常的先帝的想法,他们也能把握得住。
可是遇上当今皇上,他们才发现曾经的一些把握帝王心理的经验,在这位身上完全失去用武之地。
他们永远无法预料下一场早朝上,又会发生什么突然事件,皇上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以他们的阅历与见识,明明可以一眼就能将皇上的心思看穿才对。
可事实却是皇上的想法总是让人摸不透、想不通,皇上的性格也让人捉摸不定。
在上一件事情上,表现出的还是很好商量的性格,下一件事上,可能就会变得格外强势,。
而且还是风格多变,有时是祭出法律条文,有时是很耐心的讲道理及分析旧例,有些时候甚至像是在耍赖,总之就是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若说他的性情阴晴不定,好像也不对,因为他的情绪从来都有迹可循,像是有意给人提醒般。
就像这次当众告诉满朝文武,他因儿子只有一根独苗,就想‘望女成龙’的事,怎么也不像是一位帝王愿意当众诉之于口的心事,可他就这么大大方方的坦言。
正宁帝也知道帝王的家事也是国事的事实,所以他虽然很想再用家事怼人,这次还是耐心按照何殊的交待回道。
“女子入朝为官,就叫于礼不合?什么礼?你们不用因为觉得朕偏心,就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样吧,朕不仅能为自己的女儿破例,也能为你们的女儿破例,只要你们的女儿能够通过考核,朕也给你们的女儿授官。”
来了,又来了,今天又是这种避重就轻,拉众人一起沉沦的耍赖风格。
可是不得不说的是,这话还是极具诱惑力的,反对的大臣中,悄然退出近半。
有的是也存在没有儿子的烦恼,有的则是因为儿子不争气,若女儿能争气,也不是不行。
看到朝堂上众大臣的反应,正宁帝心中嗤笑,果然论对人心的把握,朝堂上的这些大臣,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太子的对手。
不过他没忘记自己这次的任务,目光扫向那些仍然一脸坚持,对同僚的临阵脱逃表示不满的大臣。
“做人嘛,还是不要太固执得好,就算你们的儿子比女儿出息,可是你们谁能保证自己的孙子也能比孙女出色呢,唉,朕有朕的难处,你们谁敢肯定自家不会遇上类似的难处呢?想想当年的先帝。”
先帝当年的儿子多到成祸,结果等到他这个儿子继位后,谁能想到会是这种局面呢。
有人不甘心的开口道,“陛下若担心太子没有兄弟帮衬,可以广纳后宫。”
听到这话,正宁帝的脸色瞬间门黑了下来,广纳后宫,养那么多的嫔妃不得钱?再生下一些女儿不得钱?
他本就不是什么好色的男子,后宫现在对他而言,不是什么享受,而是压力,甚至还是对他的健康的威胁。
还是郡王的时候,本来就穷,还要面对其人他人拿他没儿子当关心理由,给他送姬妾的事,本就已经给他留下过印象无比深刻的心理阴影。
登基为帝后,在穷得养现有的嫔妃都艰难的情况下,以为先帝守孝为名,硬坚持三年没纳妃。
三年过去,为了稳定朝堂,也为拉拢一些王公大臣,正宁帝才答应选秀,每次选意思性的选几个,选了两次,今年该选第三次,被他给义正言辞的拒绝。
哪怕他现在已是小有积蓄,正宁帝也不想将钱花在选秀,以及广纳后宫这种让他觉得很不划算的麻烦事上。
先帝年过六十,还想试图通过纳嫔妃来展现自身老当益壮,身体健康,告诉大家自己还能继续稳坐皇位。
可是正宁帝不需要,他巴不得自己能早点退位,好让太子直接上位,他可以毫无负担的多过几年清闲日子。
哪怕现在处理政务,拿主意的是太子,可他身为皇帝,也要事无臣细的都知道,对他而言,这也很辛苦。
所以正宁帝直接不悦的说道,“后宫之中近三年来,只有一位公主出生,足以证明广纳后宫也无济于事,此事尔等不可再提。”
眼看要是再说得直白点,会直接伤及皇上尊严,众大臣纵然再怎么不甘,也不敢再继续这个话题,以免刺激到皇上。
只得就这么任由这件事过去,既让修学宫的课程安排得以落实,也成功向外释放出信号,皇上不介意让女子入朝为官。
这个消息传出,京城上下都是一片哗然,在朝堂上表示反对与抗议的那些大臣私下想想,莫名觉得皇上说得确实有理,心中不再排斥。
反应最大的反倒是那些读书人,从国子监的一些教谕,到一些屡试不第的文人。
他们拿古往今来都没有女子正式入朝为官的历史说事,又说女子就算做官,也只能以内命妇的身份做宫中女官等等,甚至将女子为官这件事上升到祸乱朝纲的高度。
等到舆论发酵到一定程度后,何殊直接让人公开三公主这些年做的事,尤其是她不惜亲身涉险,冒死提开沧台水患一案。
那桩桩件件让人无可指责的功绩,惠及无数百姓,但凡有良心的都该表示钦佩,而不是指责她一介女儿身当官祸乱朝纲。
知道外界的舆论已被成功扭转,他这个皇帝也因此而受到百姓们的称赞,正宁帝的心情十分舒爽,没有儿子又如何,女儿有能力就行。
只是正宁帝还没高兴多久,就接到原平公主请求觐见的请示。
“老四怎么有空进宫?皇儿,不会是你的法子已经失效了吧?”
何殊有些无语的抬头看了如临大敌的正宁帝一眼,“不会,四皇姐的性格您又不是不知道,三皇姐当年授官时,她就闹着也要当官,如今见三皇姐风头正盛。”
话未说完,正宁帝已经领会到她的未尽之言,瞬间门感到头痛不已,更加强了一定要教好剩下的那些女儿的决心。
“朕再怎么望女成龙,也不可能包括她,她怎能这般没有自知之明?朕该怎么拒绝她?”
“为什么要拒绝?”
正在看奏本的何殊漫不经心的回道。
“惠民司正缺一个既能代表我们皇室,彰显我们皇家恩德的副使,她要是不怕苦、不怕累,就让她去吧,这个品阶不低,又能获得美名,干得好了,功绩不比三姐的少。”
正宁帝瞬间门心领神会,眉心舒展,虚点了下何殊道。
“对付老四,还得是你,这个法子好。”
事实证明,何殊所预料的事,很少有失手的时候,走进御书房的四公主行礼问过安后,立刻抱怨道。
“父皇真偏心,让老三当官不说,还打算让剩下的妹妹将来也能入朝为官,却不愿给我安排个官位。”
正宁帝心中暗忖,若是让你知道朕让老五当了太子,你得更觉不平,可是给你个太子当,你当得了吗?
“若论偏心,朕最偏心的就是你,你惹下那么多麻烦,朕都一直纵着你,你还不知足,你若心给朝廷做事,朕肯定欢迎,惠民司缺个从五品的副使,朕可以安排你去。”
四公主有些不高兴,“从五品也太低了点吧,老三可是四品。”
听到这话,正宁帝气不知道打哪出,声音也下意识抬高了一些。
“老三刚开始做官时,是从七品开始,四品是后来升上去的,给你一个从五品你还不满意?而且你若愿意当这个官,就一定要尽忠职守,去各地巡查惠民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四公主下意识瞪大眼睛,“父皇,做这个官竟然还要出京巡查?”
她一直在暗地里笑容三公主是个笨的,就算想当官,哄好她们的父皇,当个轻松有面子的京官不就妥了。
可是三公主竟然自讨苦吃的选择外放,还是个需要去各地巡查的辛苦活,不知道享福。
现在听到皇上给她安排的也是这种需要出京,四处奔波的官,她当然不愿接受。
“不行,我已经嫁人了,怎么能做这种需要外出的官?”
见她在这种有需要的时候,才记起自己已经嫁人的事,这段时日却是一直游走在几个男子身边,正宁帝是真不知道该怎么说自己的这个女儿。
“反正现在适合安排你的,只有这个位置,你若愿意,就去做,不愿意,朕也不勉强,你只要记住,这么多姐妹中,就你最没有资格抱怨朕偏心就行。”
四公主当然不愿意,她想要个官位,是为了彰显自己所能获得的荣宠,不想看到只三公主一枝独秀,可没打算真去当个限制自由的官。
试着撒娇,却发现正宁帝态度坚决,没有可更改的余地。
有心想找那位自己向来有些忌惮的太子弟弟,总觉得在对方的那双冷清清的眼睛中,自己的一切心思盘算都会变得一览无遗,让她感到自惭形秽。
在话将出口的刹那,四公主最终还是选择放弃。
让正宁帝答应关照一下,若有不用出京的轻松官位空出来,一定要给她留一个,是四公主最后的努力。
看着四公主离开,正宁帝松了口气的同时,心中还有些费解。
“也不知道她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每次来找朕要求的事,成功率不到五分之一,她怎么还总是想一出是一出的常来找朕,不嫌浪费口舌吗?”
问题是她那个曾被拒绝的不觉得不好意思,他这个总在拒绝对方的都有些心虚了。
何殊再次无语的抬头看眼她这辈子的爹,这有什么好费解的。
“您是四姐的亲爹,也是皇帝,她能随意进宫能见到您,您愿意耐心应付她,本就是她的底气与依仗,与此相比,对于您同不同意她求您的事,并不重要,您同意了,是她赚了,您不同意,她自己也没什么损失。”
正宁帝是真没想到,这其中竟然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这让他感到难以置信。
“老四竟然还有这种心机?”
他怎么没发现?
“四皇姐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就是在不经意间门发现了这点现象,从中吃到甜头,然后就这么本能的利用了这一点而已。”
可能用小动物的直觉形容更贴切一点儿?
毕竟四公主好像是打小就不太敢往她身边凑,对方身边曾有人试图借其生母的死亡,与她有那么一点间门接关系的事挑唆,四公主不仅没有接受挑唆,还将人交给她们的爹处置。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