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秦孝公,大胸怀
景监最近很忙,自从卫鞅独自开府以来。他每天都要帮着卫鞅处理数都数不过来的政务。景监也很充实,虽然栎阳乃至秦国都在咒骂卫鞅,但是他却从心眼里佩服卫鞅。
一条条法令的颁布,让他看到了秦国强大的希望。眉县发生大规模械斗的事情,他并没有跟着卫鞅去解决。左庶长府必须有人留守,更多的政务需要人分担。
最近以来,虽然自己有宅院,可是进景监却把休息的地方安排在了左庶长府邸。就连他家的小狐儿都很久没有见到过他。
这天傍晚,景监刚刚处理完一件政务,就有小吏跑进他的办公厅:“长史大人,眉县来消息了!这是左庶长的亲笔书简!”
说话之时,小吏把书简交给了景监。眉县的事情,算是当下最紧要的事,景监二话不说,接过竹简就看了起来。然后起身:“给我备马,我要马上进宫!”
小吏“诺!”的一声然后跑了出去。
景监稍微的准备了一下,就拿起书简向外面走去。左庶长府邸的车马场,已经准备了一辆马车,座上马车,景监就向王宫急赶。
一路没有任何的阻拦,直接就到了秦孝公的内宫。
此时秦孝公正在庭院里面散步,跟在他身后的王伯手里拿着一柄短剑。虽然是在王宫之中,可是他对秦孝公的保护却没有半点的放松!欣赏了一些夕阳西斜,秦孝公就准备回到书房继续处理政务!
新法颁布以来,秦孝公可以说比之之前,是轻松了很多。一众秦国大事,都全部交给了卫鞅。而这并不意味这秦孝公就可以正的轻松下来,新法还没颁布多久,秦孝公手里的密报就多了起来!虽然不是政务,可他还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
所有的情报都是关于新法颁布之后,秦国国内动向的,舆情的。这些情报,很多都是对新法的不满,咒骂。
秦孝公从情报中闻到了一种诡异的气氛!现在的秦国本来是卫鞅在执掌国政,算起来民间有想法,有什么怨言,是应该交给卫鞅来处理的。但是这些情报却能畅通无阻的出现在自己的案头,这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
这说明在朝中,就是在王宫之中。都有人对卫鞅不满,对新法轻慢。所有的密报都
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把矛头直接指向卫鞅,说什么卫鞅是权臣,卫鞅是外人,君上是被卫鞅的蒙蔽的。秦国的新法就是来搅乱秦国,扰乱民心的。
表面上是抨击卫鞅,实则是希望把新法废除。秦孝公警觉,这其中肯定是损害到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以至于所有人都针对卫鞅。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变法进入了一个非常的关键的时期。挺过去变法也许就会大成,废弃就是彻底的失败,别说卫鞅不好过,只怕自己这国君以后在秦国也没有任何的威望。变法成败,分寸最是难以把握。
秦孝公自然不会把这些密报交给卫鞅,也不会把自己的判断的告诉卫鞅。这倒不是对卫鞅有什么防备或者说警惕。
而是他相信卫鞅,以卫鞅的能力,肯定知道秦国国内目前对他的这些流言蜚语,秦孝公也要看看,这个卫鞅对于危机的处理能力。如果处理不了,那就只能自己出面废除新法,维持秦国原有的现状。起码现在的秦国自己还能掌控,别到了真正的事态失控之时,秦国才是真正的大乱。
秦孝公也要看看,卫鞅在猛然掌权之后,会不会迷失自己,会不会只是空论一场。正是因为有自己的把握,所以秦孝公最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深居简出,不问世事。要的,就是给卫鞅完全的权力,同时也在考虑是不是预留一个处理危机的方案!
就在秦孝公准备埋头拟定方案的时候,王伯走进了书房:“君上,左庶长府长史景监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秦孝公听到景监,有些惊讶。这都什么时候了,景监还跑要来禀报。难道出了什么不能处理的事情?于是说到:“王伯,叫他进来吧!”
“诺!”王伯应答一声就向外面走去。没过多久,就见景监快步走进书房,直接行礼:“报君上,眉县孟族和狄戎后裔发生大规模械斗,死伤无数。左庶长已经去处理了,这是左庶长发回来的紧急书简。请您过目!”景监直奔主题,说话的时候,就把书简交给了秦孝公。
秦孝公心里一阵跳动:“大规模械斗?这是为何?”
景监低着头:“据说是孟族人截断了水渠,使得狄戎人没有水灌溉,狄戎人前去争水,所以就大打出手了!现在的眉县,已
经尸横遍野!情况相当的严重。”
秦孝公皱眉:“左庶长打算如何处置?”
景监马上回答:“左庶长的决断还不清楚,只是说叫我收到书简马上进宫。给您的这份书简应该有禀报!”
卫鞅给景监的书简是内外两层,里面一层已经密封。除了秦孝公别人都不敢打开。秦孝公把书简打开,只见开头就写着:眉县私斗,情况紧急。臣以为乃是刁民挑战新法,秦国固有顽疾作恶。臣已查明,秦国境内其他诸县亦有私斗。
治国之道,赏罚分明,教民与善,有赏无罚,法令无威。刁民不除,国法混乱,民无静心。臣欲对犯罪之人依法处置,不论多少。本不愿打扰君上,朝野所有恶名,臣愿一身担之。但新法初行,君上应知。臣若有失当之处,还请君上纠正。
同时,臣拟调出卫国所部两千人,全部前往眉县,防止叛乱发生!臣卫鞅上报!
看完卫鞅的书简,秦孝公沉默一会儿,看向景监:“长史,按照新法,这等规模的私斗。该如何处置?”
景监毫不犹豫的回答:“回禀君上,这样的私斗,已经造成全国乃至天下震惊,按照新法,主要的参与者应该全部处斩!其他参与者全部苦役。”
秦孝公点头:“按照这样的说法,那此次要被斩首的有多少人?”
景监有些为难,不知如何回答。秦孝公皱眉:“你直接说!”
景监这才说到:“具体数目尚不清楚,不过从两家的实力来说,最少也是几百人!”
秦孝公冷吸一口气:“这么多?那从犯呢?”
景监这下就有些结巴了:“臣,臣大概的算过了,就眉县一个地方,参与械斗的双方就有三千人以上!如果算上其他郡县,最少也得上万!”
听到这个数字,秦孝公沉默了。如果发动一场战争,死伤上万人,那就是平常的事情,绝对没有人说什么!可是这是国内的械斗,是刑罚!
平时杀个几十人也就算是很大规模了,这次却是要连杀几百人,那就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了!就算是当年三家分晋,诛杀智家老少两百来人就已经是天下震惊了!
然而,这次秦国的事情和三家分晋又不一样。三家分晋是诸侯之间的仇杀,而现在秦国却是要用刑法去诛杀几百人的罪犯。这样的事
情,历次变法都没有发生过,申不害算是比较极端的人了,在韩国那也只是杀了几个世家首领,就已经受到了天下的谴责!
秦孝公的心里有些为难了!杀还是不杀,不停的在他的脑海里面纠葛。不杀,后果很明显,那就是宣告变法失败。世家大族们弹冠相庆,然后弹劾卫鞅,秦国走回原来的老路。自己看着秦国一步步的沉沦下去。
杀,却是一条看不清楚的路。两者一比较,只能选择比较好的那一个了!杀了这些人,秦国也许会陷入内乱。但是秦孝公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进行平叛,不杀那就只能看着秦国最后灭亡。前一个冒险激进,却可以避免亡国。后一个一时的心软,却是无尽的轮回!
卫鞅肯定也知道,杀与不杀的对比,却还是向自己禀报。这就说明,他也想知道自己的看法。
想到这些,秦孝公猛然看向景监:“景监,对于左庶长的决断你有什么看法?”
景监沉默了一会儿,才认真的说到:“君上,臣以为,此次参加斗殴之人,肯定是抱着法不责众的想法进行的,其目的就是破坏变法!他们的心思已经非常的明显,如果我们让步,或者有什么不妥的举动。秦国就真的危险了!”
秦孝公像想通了什么事情一样,微笑着点头:“不错,你说的对,和本公的想法一样。”说完,就来到书案前,铺开一卷羊皮卷书写起来,然后盖上自己的大印。封好之后交给景监:“景监你马上去眉县。亲自交给左庶长!我想这个时候正是左庶长需要人手的时候。另外告诉左庶长,卫国的童子军尽管调动,如有人想反抗,可以直接镇压!”
“诺!臣马上就去!”景监行礼,接过秦孝公给的书信。快步离开。
秦孝公长舒一口气:“大秦,就看这一次了!成败与否,嬴渠梁都认了!”
眉县的事情,其实就是孟西白三家族长示意发起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此次的事情却会让孟家损失如此之重。秦孝公会见景监的时候,三家族长就向霜打的茄子一样,在孟家族长的府上讨论着。
白家族长叹气:“没想到这次的损失会这么严重!”
孟家族长有些无奈:“以往的械斗,怎么也不会这样!没想到渠堤居然会崩溃。这下可是
让我孟族损失了一半人口!我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族人,面对列祖列宗啊!”
西乞氏族长一脸的悲愤:“两位,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虽然说出事的孟族,可是其中战死,淹死的女人,有很多也是咱们西乞氏和白族的姑娘。这次确实是失算了!不过两位想想,在这乱世,什么时候不死点人?这些人都是为了我们三族的尊严死去的。这次,我们倒是要看看,他卫鞅如何处置!这里面可是关系到三族利益,尊严。要是处理不当,我等绝不能就这么放过了!”
“哎,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听说卫鞅已经亲自去眉县了,而且参与械斗的所有族人,都已经被抓了起来,车英的三千铁骑也全部派了出去。在秦国各地搜捕那些械斗的首犯。如此看来,这次卫鞅是要动真格的了!”
白家族长有些担心的说到。西乞氏族长:“动真格的?他卫鞅有那个胆子?我初略的算了一下,这次参与斗殴的首犯,要犯最少就有几百人,还有其他从犯。怎么的,也得几千。按照新法,私斗首犯,那是要斩立决的。卫鞅他敢一下子杀这么多人?自达上古以来,就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他要真的杀了那么多人,别说咱们秦国人不会同意,就是其他诸侯各国,各家学派。都会对他口诛笔伐。你们认为,卫鞅有这个抵抗能力吗?”
说到卫鞅为难之事,孟家族长也放下了族人损失惨重的事情,对于他来说,搬倒卫鞅才是最重要的,族人就算有些损失与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况且这些族人已经是远支旁系。只是自己利用的棋子而已。
看着其他两位族长:“西乞这么说来,的确是这样的!这次咱们倒是给卫鞅提出了一个难题。还有君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都是深居简出,对咱们避而不见。这次这么大的事情,他该坐不住了吧!要是没有表示,就不怕咱们这些老世族造反?只要君上一动,那咱们的机会就来了!”
西乞氏族长点头:“说的对,只要君上不是糊涂到无药可救,就应该知道。咱们这些老世族和卫鞅比起来孰轻孰重。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咱们就静观其变!”
三人的精神,马上就变得抖擞起来,之前的损失也被他们刻意的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