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卫鞅入秦
过了大河的渡口,快马最多一日就可以进入函谷关。
虽然中间有一做魏国河西军的大营,但是姚卫国他们还是很顺利的就全部通过。
作为镇守河西的魏军,他们是不会去在意一小队人马的。
进入函谷关后,众人快马加鞭,三日到达了秦都栎阳。本来不会用这么久时间的,但是在卫鞅的要求下,众人还是连着在两个地方进行落脚。
这天,一队骑兵到了栎阳城外,看着熟悉的栎阳城门,姚卫国有些兴奋的对卫鞅说到:“先生,我们已经到了栎阳城外,幸不辱命,终于让先生安全进入秦国了!我们这就进城吧!”
卫鞅却是摇了摇头:“卫国,在下还不想进城!要不你们先进去吧!我的那些书简,你可得帮我保管好了!”
姚卫国有些好奇:“先生,这都已经到了栎阳城外了,这是为何?”
卫鞅笑着看向姚卫国:“卫国,你急切的心情,在下能了解。可是在下却不想就此进入栎阳,我想好好的看看秦国,顺便查探一下秦国的风土人情。
秦国自战国以来,便被魏国封锁在函谷关以西,对于天下士子,天下百姓而言,都是遥远而有陌生的!
对于在下来说,也是一样。以往的种种,都是道听途说而已!但是却鲜有人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对于在下来说,如果能游历秦国,倒是一种缺憾的弥补!”
听到卫鞅的话,姚卫国点头:“先生所言不虚,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游学士子,自然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既然先生有自己的打算,那这样吧!我亲自陪着先生,走遍我秦国的大山大河,所有郡县!”
卫鞅游历天下,自然是和他的身世有关,话说卫鞅的母国,就是一直以来占据大河最肥沃地段的卫国!
卫国占地虽然不大,却有着悠久的传承,卫国是前朝殷商的后代封国,由于是亡国之民建立的封国,自然没有多少土地可供耕种。
而且西周为了防备殷商复仇,也安排了手段。其一就是卫国人多地少,很多人都处于饥饿状态。被其他诸侯打压看不起!出于生存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卫国人只好开始进行各种买卖。这也是为什么商贾被称为商人的原因!因为早期的商贾,其实多数都是无计可施,无法生存的殷商后裔!
卫鞅的先祖就是殷商的一个重要诸侯,一直在为殷商作战,其祖先更是在周初给西周
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只是后来在征战中。那一代的部落首领战死沙场,卫鞅先祖的部落这才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在西周的节节进攻下,向着东方的海边撤退。在殷商灭亡之后,他们开始并不认同西周的统治,宁愿举族在东海边和东夷生活。也不愿意回到生存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原。
后来,西周为了安抚民心,便集中殷商移民,把他门分封到了卫国,也就是殷商崛起之地。卫鞅的先祖,抵挡不住对母国的思恋,也就和其他遗民一样,从东海来到了卫国,守卫自己的祖宗之地!
到了现在,卫国已然成了一个在诸侯眼中,可有可无的角色。因为卫国太小,倒是没有哪个诸侯想到去灭掉他们。
在姚卫国的记忆中,卫国可是后来在秦灭天下诸侯的战争中,最后一个被灭的国家。也许就是秦始皇出于对卫鞅的感恩!终秦始皇一朝都没有进兵卫国,而是到了秦二世才最终出兵把卫国灭掉!其实卫鞅,原本不是姓卫,而是在殷商中赫赫有名的公孙!
虽然说卫鞅的先祖牛逼,可是到了现在,公孙氏也沦落为普通的商贾之家。对于这样的境遇,公孙氏一族自觉对不起先祖的荣光。这才改成了卫国的国姓卫!
卫鞅自己的家族,从他往上几代,同样也是商贾,并且在商贾一道有着辉煌的过去,只是到了他的父亲便开始没落了!在卫鞅很小的时候,其父就已经离世,卫鞅就开始跟着自己的师父在深山老林里面开始生活。他的师父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老者,而是天下最为神秘的人物!在老师的教导下,卫鞅各方面的本事那是飞速增长。
卫鞅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自己的老师周游列国,走遍天下。对各国有自己的了解和见解。倒是从来没有到过秦国。
现在终于是有了进入秦国的机会。可以说,因为卫鞅的家世,在很多点上。和秦国有共同之处,其先祖与狄戎作战,而秦国现在正是处于西部边陲的最前线。随时都面临着狄戎部落的进攻。
由于家族就剩下自己,更是让卫鞅了无牵挂,可以在秦国用心了解!
卫鞅周游列国,对列国对秦国的看法都有深切的体会,东方列国不说其他强国,就是那些二流,三流的诸侯都把秦国看成是西方的蛮夷,把秦国排除在文明之外。
这是一种蔑视的行为,诸侯们的对秦国的蔑视,甚至超过了南方的楚国。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虽然秦国是周的诸侯国,却是处在对抗戎狄的前线。所以秦国就会长期和戎狄杂居,仅仅凭借着武勇就成为了让天下忌惮的诸侯。在文学底蕴方面,礼仪方面却是一直没有任何的进步!
这是那些长期接受文明熏陶的士子们所不能接受的。在他们看来,秦国根本就没有文明,到处都是野蛮和落后。
不管是民风,民治,民智还是统治者都是恶名加身。在士子们的眼里,秦国异常的恐怖,除了打仗,没有人愿意踏上秦国的国土。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言论存在和影响,就连普通的百姓,都对秦国没有什么好的评论!
春秋战国几百年,很少士人流入秦国。数百年来,除了老子和个别墨家弟子踏进过秦国外,“秦国没有士子”已经成为了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偌大的秦国,你要是出现几个士子,别人才会感到惊讶!。
就是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卫鞅的老师和卫鞅也都未能免俗。他们甚至在楚国游历了半年,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去秦国。
要不是现在经历的种种,要不是姚卫国带着秦君的诚意,要不是白雪极力推荐。卫鞅恐怕这一辈子也不会深入秦国。
正是因为种种原因的叠加,正是因为陌生和神秘,卫鞅才在到了栎阳之后,有了寻访的决定。
听到姚卫国说要同行,卫鞅想了一下:“卫国,这样也好!这样吧,你离开军营多日,想必军中也堆积了很多的军务。你先回去准备准备。我就在这等你,顺便我去栎阳城看看!”
有姚卫国同行,卫鞅自然能少去很多的麻烦,而且姚卫国也不会刻意的对卫鞅隐瞒什么,这就是卫鞅答应他的原因。姚卫国拱手:“既然先生决定了,那我就不多言!我这就带人先回军营,整理好了就来与你汇合!其实我军中也没什么事情处理。”说着,姚卫国对狗剩等人下令:“马上把先生的书简全部运回军营,妥善保管起来!”
“诺!”狗剩等人大声回答。然后向着军营方向赶去。
安排妥当之后,姚卫国才对卫鞅行礼:“先生请自便!”
卫鞅回礼。姚卫国却是没有去军营,而是带着窦狐儿和窦临武向着栎阳城内走去。这两人自己还得想办法安排好啊!进了城门,窦狐儿好奇的说到:“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姚卫国看了她一眼:“接下来自然是先把你和窦大哥安
排到我家里啊!在栎阳城内,我家还有老屋。以前就我和我爷爷,还有狗剩,二蛋居住。现在我爷爷已经去了陇西,我们三人又在军营。刚好可以腾出来给你们!”
窦临武笑着:“还是姚兄弟想的妥当,那我们就先在你家里打扰了!”
姚卫国笑到:“窦大哥说的哪里话,就我那寒舍,你们不嫌弃就可以了!”
窦狐儿做出一个搞怪的表情:“你放心好了,我是不会嫌弃的!”倒是让姚卫国没有半点的脾气。
几人向着向着姚卫国的家里走去。而在城外的卫鞅,已经就剩下他一个人了,看着栎阳的城墙,卫鞅在心里在一次回忆起秦国的情况来!
秦国虽然在西部一直是霸主存在,周边各部族无不抑其鼻息生存。但是在和魏国长期的拉锯搏杀中,秦国是吃了大亏的。
中原士子乐于谈论的,也是魏国如何的吊打秦国,说到魏秦的战争,那就得说到著名的吴起和乐羊。这两人算是魏国领土扩张,贡献最大的两人,在对秦和其他诸侯中。曾经有过大战七十六,大胜六十四,战平十二的战绩。
这其中,被打得最厉害的,就是秦国!魏国靠着两人硬生生的从秦国夺取了秦国大片的河西之地!
对于魏国占领的部分,卫鞅是很熟悉的,之前也跟随过公叔痤进入秦魏前线。但是秦国固有的统治,一直不肯放弃的区域,却是没有任何的了解。
魏国对原本属于老秦国的河西之地,并没有实行相应的变法,井田制、隶农制依旧保留着。对河西之民课以重税与频繁徭役,却不许他们当兵。魏国信不过这些老秦国的子民,只将他们当作耕夫和牛马看待,而不愿意让他们成为光荣的战士。
河西之民和魏国本土民众的富裕日子相差甚远,只是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而已。在卫鞅看来,魏国采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并不会让民心归附,反而会让百姓离心离德,思恋秦国。
虽然在魏国的时候,卫鞅提出过一些建议,却没能得到认可。所以,到了后来卫鞅也就彻底的放弃了!
现在来到秦国,他却是要查探其他地方境况。为自己以后做打算,也好在晋见秦王的时候。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想到这些,卫鞅就打马,向着栎阳城内走去。他还是先把栎阳城弄熟悉比较好!反正栎阳城的规模也不是很大!
姚卫国带着窦狐儿和窦临武来到自己的房屋之后,
带他们前后看了一遍,才对窦临武说到:“窦大哥,房屋是简陋了一点,你们先在这住着。我还需进宫,向君上复命!就此告辞!”
窦临武行礼:“没问题,兄弟你先忙着,剩下的事情。我自己解决!”
姚卫国也是爽快之人,马上就骑上自己的战马向王宫走去!对于卫鞅入秦,他还是要向秦孝公说明的。
看着姚卫国骑马远去,窦狐儿不满的嘀咕:“这个家伙,走之前也不知道和我打个招呼。真是太讨厌了!”
平日里有些沉稳憨厚的窦临武,听到自己妹妹的抱怨。居然揶揄的说到:“呦呵,咱们家的狐儿,这是长大了!居然在意别的男孩关不关心自己了!”
按照古人的标准,十多岁就结婚的确实是很正常。所以,窦临武到没有在意自己的妹妹是不是年纪太小。
被窦临武这么一揶揄,窦狐儿顿时就脸红:“大哥,你瞎说什么呢?小心我以后叫大猫揍你!”
窦临武白眼:“好了!别人都已经走远了,我们还是先把屋子打扫一遍吧!这可是你表现的时候哦,到时候姚兄弟回来,看到你贤惠的一面,说不定会对你的看法改变!”
“谁在意他的看法了!”窦狐儿嘀咕着,不过手上却是忙碌起来!
栎阳城不大,姚卫国一路疾驰,很快就到了王宫偏门。向值班的侍卫通报一声之后,马上就有人层层上报。很快就进入到王宫里面。
王宫大内,秦孝公的书房。最近进入秦国的各国士子,慢慢的多了起来!让秦孝公的脸上有了一些神采。招贤令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
现在唯一让秦孝公有些挂心的,就是东出的姚卫国。一直到了现在,也没有他们半点的消息。这让秦孝公担忧姚卫国的危险,毕竟姚卫国还是个孩子,而且本身也是秦国未来的将才。起码,秦孝公是这么认为的。
要是在东出的时候出现什么状况,那就是秦国未来的损失了!拿着手上的竹简,看着景监报上的士子名单,秦孝公却是无心理会。王伯从外面匆匆跑进书书房:“君上,好消息。又一个好消息!”
秦孝公看着王伯:“王伯,有什么好消息?”
“姚卫国那小家伙回来了!现在就在殿外候着呢?要不要马上召见他?”
“回来了?快,马上把他叫进来!”秦孝公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激动起来!
王伯“诺!”的一声行礼,就匆匆向着书房外面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