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总督,下官认为总督所言甚是,百姓若是能够自己土地,他们必定会对朝廷感恩戴德,不会轻易将土地出售。如此一来,他们登记造册,未来五十年内,我大明西北赋税不会有问题。”
他极为认真的回答,此刻当国事为重。这已经不只是严嵩的严党跟文官之间的争锋,更是哪一种政策对百姓更好的争锋。
“五十年,已经不短了。”
陆子吟笑笑,对一个王朝而言,五十年不长。但对一个人而言,五十年已经是一个人的一生。大明无数政策,那一个是能够五十年不变坏的?
“五十年后这西北如何,就不是看你我的了,是看我们的后人。”陆子吟感慨了一声,又瞬间收敛心神,道:“大明上下,无数百姓都牵挂于此,我既然是陕西行都司的总督,陕西总督,便要从这两个地方开始改革,让我大明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虽说后世西部也很穷,但那至少是能够吃饱饭的。现在西北人口少,土地多,加上商贸,终归还是能够支撑起大明西北的防御。
对朝廷而言,这是西北百姓唯一的用处。
“此事我会书信甘肃府,凉州府就由赵梦静你亲自主持。”
赵贞吉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
题,而是问及另外一件事情:“敢问总督,出售田地获得的钱,如何处置?”
陆子吟顿了顿才道:“七成入户部,三成入内库。”
“未免太多了吧。”赵贞吉忍不住道。
陆子吟却是不觉得有问题:“钱入了口袋,朝堂上下谁都不会质疑此事,对你我他都好。日后朝廷没钱了,兴许还会挑选一省,挑选几个大地主开刀。”
“这些土地只要认真去查,绝对没有人能干净。包括你那位老师。”
他提醒,其实也不是提醒。
陕西行都司的改革现在已经成功,建立在军权下的改革,谁也无法阻止。
徐阶早早地便看到了朝廷的风向标,现在松江再也不是徐家的。
他在不断出售土地,尽可能的回笼银子,投入在其他地方。
徐家虽有耕读传家的习惯,却也不敢跟陆子吟,以及他背后的皇帝对抗。
“下官明白。”
赵贞吉心中叹了口气,他祖上是南宋右丞相赵雄,家中有钱,土地也不少。但相比松江近乎是徐家的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土地多,比银子多扎眼的多。
陆子吟有钱,也只是他一个人有钱,不会影响太多百姓。但一个府的土地大半都在一个家族当中,太过夸张,迟早
会变成别人攻悍的理由。
陆子吟现在撕开了大明含情脉脉的斗争,将其一点点推入白热化当中。
朝臣,已经没了底线。
“既然明白,旁的话我也不多说了。朝廷法律你比我更清楚。这凉州府交给你,我便只要一个结果。”
“下官受命于朝廷,自然不会辜负陛下,朝廷以及总督对下官的期许。还请总督放心,下官一定会让凉州府安定下来,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那行,你暂行田地赎买,制定一个凉州府能够执行的数目。我会上书朝廷陈明此事,晓以利害。”
“下官领命,下官也会随后上书朝廷。”
“不用了,此事我去做就好了。你要做的话,对百姓好一点就行了。行了,我现在就去看看西宁府。下次再见。”
陆子吟说完之后转身就走,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他不让人送,就像是天边的一朵浮云,来得快,去的也快。
许久之后,赵贞吉才回过神来,一抹额头上的冷汗,道:“那平西侯,比海知府厉害不少。”
他沉吟,想到了第一次见到海瑞,海瑞高自己一点,解释陕西行都司规矩的时候,让严世蕃说不出话来。
开口大明律,闭口大明律的人,全天下大概也就海
瑞一个人。偏偏他执拗性子做的事情让朝廷,也让平西侯满意。
除了他的属下,谁都喜欢这样一个执拗的人,做事不顾一切的人。
但这一次,陆子吟短暂出现,三言两语便将土地赎买政策敲定,确保大明自耕农数目会暴涨。
在不久之前谈定的人口迁移,反倒是不值一提。大明不缺人口,缺的是土地。哪怕西北苦寒,只要给土地,能够赎买,就会有人愿意背井离乡,来他乡活着。
他沉默许久,回身书信一封,送往京师。
他自己老师的事情事关重大,他不敢有丝毫隐瞒。士绅的做派他很清楚,自己措辞强烈一些或许会好一点。
兴许下一次陆子吟升迁,便是浙直总督。
南直隶就有松江府。
倘若真到了那么一天,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
“阿嚏!”
“是谁在想我?难不成是赵贞吉?”
陆子吟揉揉鼻子猜得到赵贞吉的忐忑,但他不在乎。
徐阶现在做的事情足以让他身败名裂。这位还要跟严嵩斗上许多年的老人应该轻装上阵,更好的对付严嵩。
等到他将土地处理完毕,那就是他求自己担任浙直总督的时候。
不过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有了赵贞吉督促,徐阶
咬牙接受,他的族人也不会让白花花的银子跑掉。
土地一次性出售,哪有慢吞吞的出售获利更多。
“关我屁事。”
陆子吟在战马上策马狂奔,忽的将心中冒出来的念头驱逐出去。
自己能做的事情已经做了,接下来的一切全看徐阶如何选择,以及严嵩会不会抓住机会干掉徐阶。
文管需要一个领袖,这个领袖不一定是徐阶,也可以是高拱,以及其他人。
想爱你在是嘉靖二十八年,大明还有不少人能够跟严嵩对抗。
高拱张居正以及赵贞吉等人,现在还为成长起来,还不是国之栋梁。
“召集骑士,千人前往西宁府。”
出了城,陆子吟一声令下骑士云从,来自大明各处的精锐以最快速度集结,然后想西南方向奔去。
官道上面,百姓见怪不怪,他们寻常时候也能看到混杂着鞑靼人的骑兵调动,在官道上面驰骋,奔向各地。
他们关心的是路过的商贾,愿不愿意购买自己从大山里面挖出来的药材。
他们卖力吆喝,想趁着冬天来临之前,再赚一点钱,补贴家用。
别的家日子都好过了,他们也想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