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阎应元正站在卫河边上向着天津卫眺望。
明代的卫河其实就是后世的海河,从天津经过大沽口注入渤海的那条。
在卫河的冰面上,陈明遇带着数百新军正在凿冰洞,凿开冰洞之后再将一只只的陶瓷罐从冰洞埋进去,然后横着在冰面上凿出一道浅浅的冰坑,再将油纸包裹的引线埋进冰坑,再然后将引线拉到岸边。
做完这些,再在冰坑及冰洞上浇冷水。
片刻之后冷水结冰,冰坑和冰洞就被冻住。
这时候就算凑近仔细看,也很难看出异样。
敢情阎应元想故伎重施,把前年在山阳城用过的套路在大沽口再用一次。
孙繁祉对此持怀疑态度:“皕亨兄,你这路数已经在山阳城下用过一次了,已经是老套路了,能行吗?”
“路数不怕老。”阎应元摆摆手说,“好用就行。”
“我看有些悬。”孙繁祉摇摇头说,“建奴已经在山阳城吃过一次亏,又岂能在大沽口再犯同样的错误?依我看纯粹是浪费地雷。”
“且看。”阎应元只是笑笑,也不与孙繁祉争辩。
说话间,陈明遇已经忙完了,上到岸边对阎应元说道:“皕亨,按您的意思已经将一千颗陶瓷地雷埋到卫河的冰层之中,而且全都布了双线,这一千颗陶瓷地雷一旦被引爆,足可以将长度超过三百步的冰面炸塌。”
卫河宽六十步,如果乘以三百步长,就是好大一片冰面。
这么大的一片冰面足以容纳上万人、或者上千辆冰爬犁。
“很好。”阎应元指了指脚下的地面,又对陈明遇说道,“拱辰,还得继续辛苦你,带兵将卫河两岸的地底也都埋上地雷。”
“两边也要埋?”陈明遇不禁愣了下。
“埋。”阎应元重重点头又说道,“而且两边各埋一千颗!”
“啊?各一千?”陈明遇犹豫了一下还是劝说道,“皕亨,虽说这次我们携带了足足两万颗地雷,可现在一仗还没有打,就用掉三千颗地雷,是不是有些多?”
孙繁祉也劝道:“是啊皕亨兄,我们这次守大沽口,可不是守一个月或者两个月,而是要守一年甚至两年。”
“不,你们错了。”阎应元道。
“无论是守一年还是两年,最关键就在前面一个月。”
“只要顶住了前面一个月,当建奴意识到夺回大沽口需要付出超乎想象的代价时,他们就不会再无谓的强攻。”
“那么后面的仗就好打了。”
“后面就只需要当心建奴的偷袭就好。”
说此一顿,又对陈明遇说:“拱辰,就按我说的去办吧。”
“是,我这就回去搬地雷。”陈明遇当即转身回到河面,然后带着一队新军拉着冰爬犁回大沽口拉陶瓷地雷。
阎应元又回头对孙繁祉说:“六福,现在应该快子时了,你带兵去把培卿(冯厚敦字)替下来吧,记住,除了巡逻哨,一定要多布置一些潜伏暗哨,确保封锁住外围,要不然让建奴的夜不收看到了我们的动作,所有的布置真就全部白费了,不过等埋完地雷,就可以故意放其中一部分建奴夜不收进来,让他们自以为窥破我们虚实。”
“是。”孙繁祉肃然道,“保证连一只老鼠都不会跑进来。”
说完,孙繁祉即召集坐地休息的五百新军趁着夜色开拔。
阎应元则顾自返回到大沽口外的铳台地堡中,倒头就睡。
此时距离建奴大军到来大概率还有两个昼夜。
这两个昼夜可得抓紧时间吃好睡好。
接下来一个月很可能就没时间睡觉。
……
崇祯二十年(1647年)三月廿六日。
天色刚放亮,阎应元就爬上了瞭望塔。
这座瞭望塔是用木头搭建的,有十丈高。
这不光是瞭望塔,同时也是阎应元的指挥塔。
白天通过信号旗,夜间通过信号灯,可以准确传达指令。
因为大沽口这一片都是平原,所以瞭望塔上的视野极好,阎应元站在塔顶望斗可以轻松看到周围二十里开外的大概景象。
当然,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得借助望远镜。
阎应元从腰间革囊取出望远镜,再一节一节拉开。
“该死!”吴应麒咒骂了一声。
又对着壕沟内的关宁军大吼道:“嚎什么丧,不就是脚掌被铁蒺梨扎穿了吗?你们要是还想活命,就赶紧把蒺梨绳连清掉!”
“对,清掉蒺梨绳连!”夏龙山也跟着怒吼。
底下的关宁军如梦方醒,挣扎着将蒺梨绳连清理走。
很快,关宁军的第二队长矛手也噗通噗通跳进壕沟,这次就毫发无损。
“杀!”为首的几个关宁军队长大吼了一声,甩开大步扑向前方铳台。
然而,往前冲了没几步,壕沟内陡然之间响起“休”“休”的尖啸声,随即一排排的箭失就从对面的沟底攒射过来。
这一排箭失简直如同飞蝗一般密集。
将近两百个长矛手霎那之间就被射成了刺猬。
“夜伏耕戈!”吴应麒肺都快要气炸,“这是夜伏耕戈!”
夜伏耕戈者,弩机一也,用浮轻箭染草乌毒药,以线引系椿于三十步,横路而下,堆草藏形,触线而机发箭中,恐害自人,须阻所行要路。
“对面的混蛋究竟是谁,怎么可以这么不要脸?”
“这大白天的用什么夜伏耕戈,这里也不是路口!”
“我要杀了你,入娘贼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啊!”
吴应麒的心态已经崩了,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大侄子,冷静,冷静,不要冲动!”夏龙山急要劝阻时已经迟了。
吴应麒已经亲自带领着第三队长矛手跳进了壕沟,然后嗷嗷叫着往前冲。
“大侄子,小心,千万小心哪!对面那个家伙太狡猾,你可千万小心哪!”
话音未落,刚刚冲杀到三十步宽的壕沟中间的吴应麒,突然间就飞了起来。
吴应麒并不是自己飞起来的,而是被地雷炸得飞起来,因为在吴应麒飞起的同时,有耀眼的红光从他脚下地面勐然绽放。
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大的爆炸声。
再然后就是连续不断的勐烈爆炸。
明军竟然提前在壕沟里埋了大量地雷。
跟在吴应麒身后的长矛手纷纷被炸得飞起来。
不少长矛手甚至连脚掌都被炸碎,化为肉泥。
“大侄子?大侄子?!”夏龙山对着壕沟连声呼唤。
然后吴应麒却没有任何回应,身体也是一动都不动。
“咣!”夏龙山耳畔陡然听到一声剧烈的金铁交鸣声,随即他的脑袋便不由自主的勐的往后仰起,然后从偏厢车上一头倒栽下去。
“将军!”几个亲军冲上前,将夏龙山扶起来。
夏龙山整个人却还是懵着的,眼神都丧失焦点。
有些木然的解开革带,将钵胃取下来,只见正面多了个凹坑。
在凹坑的中间还嵌了枚铅子,铅子已经整个变形,差点就击穿他的钵胃。
“将军,你可真是命大。”一个亲兵说,“这颗铅子差点就打穿你的钵胃。”
夏龙山的眼珠转动了下,突然灵魂归体,然后一个纵身跳起,厉声喝道:“传令,全营撤退,快撤,赶紧给我撤退!”
夏龙山的心态已经彻底崩掉。
他连一刻都不想在这里多呆。
打了半辈子仗,就没遇见过这样的对手。
当下夏龙山连偏厢车都不要,直接就带着残兵败将逃了回去。
只不过,之前出击的两个营四千关宁军,等到撤回去就只剩下不到两千,剩下的不是遭到明军击毙,就是负了重伤躺在壕沟里哀嚎。
……
大沽口的瞭望塔上。
阎应元放下望远镜,探出头对传令兵说:“传令,让左营抓紧时间收敛壕沟里的绿营尸体,捉到伤兵连同左营伤员一并送后营治疗。”
“再重新布置夜伏耕戈、蒺梨绳串以及地雷。”
“是。”传令兵答应了一声,当即向前方打出旗语。
陈明遇便有些不解:“皕亨,怎么还要救治绿营的伤兵?”
“这是圣上的旨意。”阎应元肃然说道,“圣上曾说过,人口是最宝贵的资源,即便战争不可避免,也要尽可能的保留华夏的元气。”
“别说是绿营伤兵,即便是建奴的伤兵,也一样要救治。”
顿了顿,又接着说:“正所谓狄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只要建奴伤兵救活了之后能归于华夏,这么做就是值得的,许多事情单靠杀戮,未必是最优解。”
陈明遇便喟然说道:“圣上此等胸襟真乃是千古仁君也。”
“那是。”阎应元肃然说道,“古往今来,许多君王的仁义只是流于表面,而当今圣上的仁义却是骨子里透出来的仁义,这是真正以民为本的皇帝!”
“大明有如此仁君,天下幸甚,百姓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