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巅:从方腊开始 > 第579章 579.续二《帝王将相》009.四项国策

第579章 579.续二《帝王将相》009.四项国策(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从军火商到战争之王 予你一生欢喜 你的余生有我 血钟宋探 修仙?我修的是数值! 爱,死亡,吸血鬼 三国之刘家逆子 鹤鸣九皋闻于野 农女有空间:带着反派崽崽致富忙 神豪系统:每天获得一个千万元奖励

“蔡京还知道谦虚呢,真是怪事一桩。”赵佶见状有些不解,问道:“相公如此自毁,必有缘故。爱卿道来。”

蔡京马上愁容满面,说道:“臣有四忧。”

“相公请讲。”赵佶问。

“一忧、青唐猖狂;二忧、西夏横行;三忧、燕云难复;四忧、契丹迫境。每思于此,臣不胜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蔡京说着话,又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赵佶听了,面色也变的沉重起来。他沉吟片刻,说道:“朕有禁军百万,富足天下,相公何必过虑。”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相公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朕之幸也,亦国之幸也。相公既有所忧,卿有何策解之?”

“臣有四项国策,可平天下。”宰相蔡京忧国忧民,献计献策。

“相公何以教朕?”

“扫平青唐、消灭西夏、收复燕云、驱逐契丹。”

四句一出,让赵佶顿时陷入深思。许久,他才问道:“相公所言,正合朕意。只是,朕有疑虑,请为朕解释。”

“欲破契丹,必先复燕云之地;欲复燕云之地必先灭西夏之国;欲灭西夏之国,必先取青唐之地。得青唐则断西夏右臂,然后西夏可灭;复燕云之地,则可夺契丹地利,然后契丹可破。”

徽宗天子赵佶再次陷入沉思,脸色变幻莫测,一阵喜来一阵忧。

扫平青唐、消灭西夏、收复燕云、驱逐契丹。

这要多大的智慧才能想出来啊!同样,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这要多大决心才能不动摇啊!

一想到目标一旦实现,自己就能君临天下,一统四海时,赵佶忍不住有些激动不已,面露喜色;可是想想要面对的对手青唐、西夏、燕云、契丹又是如此强大,有宋以来数代帝王天子,不知花了多少钱,死了多少人,最终也没有实现这个目标。想到这,赵佶又不禁摇头,面露忧色。

蔡京看出赵佶的犹豫不决,提醒一句:“陛下,你忘记了吗?”

赵佶迟疑的问:“我忘记了什么?”

蔡京说道:“陛下的梦想。”

赵佶听了一怔,如雷击顶,他口中喃喃而自语:“朕,有一个梦想……”

一提起梦想,赵佶的脸色慢慢平静下来。他的豪气直冲云天,让他的胆子也变肥了。赵佶终于做出了决定。他问:“相公所言,正合朕意。只是国中何人可担此重任?”

蔡京松了口气,答道:“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枢府、禁军将帅虽多,缺少良材,难成大器。臣保举一人,对陛下忠心恳恳,有韩信之才,孙武之智,足当大任。”

“相公所荐,必然名不虚传。是哪位忠臣良将?”赵佶有些不信,如果大宋有这么个人,他怎么会不知道。

“要想实现陛下的梦想,非童贯不可。”

赵佶愣了一下,马上说了一句:“再议。”

再议,就是不同意的一种表达方式。蔡京岂能不知道,当下不语。

——

一个再议,就过了六个月。

宰相蔡京这天又重提他的“扫平青唐、消灭西夏、收复燕云、驱逐契丹”的“四项国策”。

“谁可为将?”徽宗天子赵佶也回到这个老问题上边。

“欲取青唐、灭西夏,人马兵粮全要从陕西进出。童贯曾十次随军去过陕右,熟识五路事宜与边将之能。而且为人和善、御下有恩,胸有成竹、腹有急智,这么好的一个人才,陛下还有何忧虑?”宰相京再次隆重推荐童贯。

“不是朕不知童贯。只是太祖曾言,不以内臣掌兵。童贯虽能,可惜,他是个宦官。”徽宗天子赵佶若有所思,然后又说了补充了一句:“再议吧。”

再议吧,还是不同意。

——

蔡京两荐童贯没有成功,第二个再议,又过了六个月。

宰相蔡京这天第三次向赵佶提他的“扫平青唐、消灭西夏、收复燕云、驱逐契丹”的“四项国策”。

徽宗天子赵佶这次直接问道:“相公还是打算推荐童贯为将?”

“太祖曾言:不以内臣掌兵。陛下以祖制为训,臣岂敢乱政。”蔡京的语气似乎有些改变。

“不是童贯,相公所荐何人?”赵佶也来了兴趣。

“臣保举童贯为监军。”蔡京绕了一下,又回到童贯身上。

赵佶皱起龙眉,心的话:“为个童贯你和我耗了一年,这个蔡京不是一般的执着呀。”当下,他加重了语气,说道:“朕说过,童贯虽能,可惜是个宦官。”赵佶的意思,就是你就别和我提这个人了。

不料这次蔡京是不达目的誓不住嘴。他继续说道:“童贯是个宦官不假,可以比照先朝故事,任童贯为监军、实掌兵权。”

“难道朝中再没人了吗?”赵佶叹息不已。

“并非是朝中无人,是朝中有人,陛下不用。”蔡京马上纠正。

“童贯从未主兵,让他去实现相公的‘四项国策’,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赵佶仍在犹豫。

“陛下,没有比童贯更合适的人了。”

“再议吧。”赵佶差点脱口而出,还好及时咽回。赵佶看出来了,如果再议,蔡京一定会在六个月后再向自己提起童贯。所以他有点无奈的点头说道:“太师所言,正合朕意。”

“陛下圣明,必能成就万年伟业。”蔡京赞了一句。

“传下谕旨,宣童贯即日回京。”赵佶终于下定了决心。

“臣蔡京接旨。”

——

苏、杭造作局的童贯接到圣旨,收拾苏、杭聚敛的财物,急急忙忙赶回京师,面见天子。

朝堂之上,让满朝文武百官惊掉了一地的眼珠子。

童贯官拜内客省使,奉旨监军。

升官以后,童贯心里美滋滋的。虽说苏杭多金,怎抵得过升官晋爵。通过内线,他早已知道消息。对于蔡京的举荐,他是十分感激、万分感恩。

童贯可不是一个不识好歹没有轻重的人。回京前,早就将一担金银珠宝送到相府内表达他的感谢了。

天子委以重任,童贯要去西北监军,这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

童贯不止一次地感慨万千。蔡相,您老人家有多大的智慧,才发现我这么个人才啊?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三国:王业不偏安 论恋爱游戏与虫族的适配度 神明,但十级社恐[西幻] 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天子宁有种 清末1895看观你好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凛冬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