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丰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钦佩的看着东方云,深深为东方云的智谋所折服,他虔诚的行了礼,转身办差去了。
看着李一丰一路疾走的背影,东方云满意却又略显无奈的苦笑,家有内鬼,家门不幸,刺史府那么多积年老捕吏,自己竟然都不敢信任,本该去捉贼的捕吏却跟盗匪暗通款曲,结果是眼下唯一可用的,居然是这个对缉盗捉贼一窍不通的刀笔吏,真是莫大的讽刺了。
东方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按照狄知逊的关系网图,今晚动手的不是丁就是庚,亦或是己,这里面有没有送子天王的人呢?那个矮小但精悍的身影最近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
狄知逊在东方云家酣畅淋漓的大睡了一晚,没有立即赶往永兴坊见魏征,他要梳理了一下事情的轻重,才好确定办事的先后次序。
魏征撒了谎,或是隐瞒了部分真相,是在给魏叔琬打掩护无疑了。
上次跟魏征见面后,魏征必然有所警觉,这次没那么容易能见到了,所以若是直接去找魏征,多半不会有好结果。
既然从魏征本人处验证难度大,那就从家庙入手,这是三人会议时东方云提出的,魏征或许会说谎,但魏府的家人接了药方后返身又进了家庙也是真的,家庙里有人看守多半也是事实。
如果暂时相信魏征说的十天一家信的话,假设那两个接信的家
人没问题,魏家还有个看庙产那个老七叔呢,先查一查家庙的老七叔,万一从他那能查出些线索呢。
魏氏家庙在昌乐坊的东南,家庙不大,方围不过百步,狄知逊来过一次,再来自然是轻车熟路。
狄知逊化了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不少,又换了身半旧的长衫,肩头挂一个鼓鼓囊囊的褡裢,左手拄着打了补丁的道幡,幡上三个大字“张半仙”,干字上半部有个不大的洞,正好挡住了半上面两点之间出头的短竖,远远看去像极了张羊仙,张半仙三个大字下方有一行小字“预知未来,无所不中。天上地下,无所不能。”右拿着摇铃,摇铃被摸的精光锃亮,在手中一晃,清脆悦耳,这身打扮,十足一个行走江湖的方士。
狄知逊一路走一路摇铃,还别说,路上还真有两个问卦算命的,一个求姻缘,一个问财运,问姻缘的狄知逊用蓍草卜了一卦,用的是文王六十四卦,问财运的狄知逊看的是面相,还别说,狄知逊解的是有模有样,说的是头头是道,两个问卦的直夸张羊仙真灵,名不虚传,真不愧是羊仙,弄的狄知逊又好气又好笑,又解释了半天,自己是半仙。
不过有了这两段快乐的小经历,狄知逊对自己的看相算命的手段越发自信,心情大好,还没走到昌乐坊,狄知逊就轻松赚了十个开元通宝。
不管是谁,赚了钱都会高兴的,
掂了掂新赚的十枚铜钱,狄知逊心里别提多畅快了,多日来的压抑和沉重的心情竟是一扫而光,心情好了,狄知逊是身轻脚便,比预计时间还提前到了昌乐坊。
进了昌乐坊的坊门,狄知逊放慢了脚步,朝着南面悠闲的逛着,手中的摇铃偶尔会摇一下,不紧不慢。
到了家庙附近,狄知逊四下观察了一下,这昌乐坊本就人少,此时四周街上更无一人,狄知逊走到家庙门前,咚咚咚的敲了起来。
不过连敲了两次,家庙内都没人应答,狄知逊有些疑惑,不免加大了砸门的力道,那院门被砸的闷闷的响,可是院内仍旧毫无动静。
难道没人?狄知逊心中生疑。
想着,狄知逊绕到家庙北面院墙的最东端,这里临近坊墙处有个小土包,他刚才就注意到了,站上小土包,几乎就能够到院墙的墙头,狄知逊将肩上的褡裢放在土包最上方,一脚踩上去,双手勉强可以扒住墙头了,他脚蹬手刨,忙活了好一阵才翻上墙头,看了看院内,没有人,这才跳进了家庙。
院中的布局很简单,只有一进,一间正堂,算是正殿吧,东西各有一间厢房,算是偏殿,北面靠西门的方向,有一间小屋,跟正殿偏殿是相对独立的,应该是看家庙的老七叔夫妇住的,狄知逊没有喊,轻手轻脚的向那小屋走去。
小屋的门没锁,是虚掩着的,狄知逊轻轻推了下,门滋呀开了
,向内一看,屋内没人,家什用度很简单,一张大铺就占了屋内空间的三分之一,其他的桌椅架子等都很老旧了,一看就是用了很多年了,狄知逊退出屋,屋子北面似乎有东西,偏头一看,屋子北墙和院墙之间,搭着一个不大的灶台,上面有口黑锅,灶台北面还有一堆木柴,显然是烧火之用,这老两口应该是在此开火做饭了。
狄知逊朝家庙正殿走去,他没有迈进正殿,因为正殿内的布局非常简单,一眼便能看通透,正中分昭穆供奉着魏氏历代祖先,神主牌前是供桌,供桌上有供果和香炉,供果早已干瘪,香炉内只有一堆供香的香灰,这些东西跟普通家庙没有任何不同。
大唐穿越必读(113)寒门子弟的敲门砖:行卷。说白了,就是拿着得意作品去公卿高官处撞大运,“唐举子先投所业于公卿之门,谓之行卷。”若真有爱才识才惜才的好官,向主考官推荐,就能一步登天了。有行卷就有“温卷”,“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送行卷或温卷一般都会署好名,怕就怕诗文被赏识了,人家却不知道该赏识谁,那就难堪了。吟诗作赋是风雅之事,钻营不用钱财开路而用诗文投献,保留了文人的自尊,唐人美其名曰“求知己”,与送钱相比看起来不那么龌龊无耻,
况且寒门子弟其实也没什么钱财可送,行卷投献,实在是又当又立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