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太监朗盛诵读道:“敕曰:朕嗣鸿业,至今已过数春秋,然遗长子,朕心甚愧,今寻秦寿归,乃朕之嫡子,朕万分窃喜,今特颁圣旨,对嫡子,乃至万民宣之!”
“秦寿,生于秦王府,原为李M,字知行,乃朕置地张子!”
“有司与万民当听,自今日起,秦寿是名安之,是为大唐嫡长子,册封谣王,并加封长安书局总领一职,隶属翰林院。”
“可令所司,备礼册命。钦哉。”
金水桥前,李世民一纸圣旨,当着万民的面,宣布秦寿为大唐嫡长子,册封王爷,且授予官职,留在长安。
这种几乎已算是极尽殊荣的待遇,莫说是大唐历年的王爷,甚至太子都不曾有过这种待遇。
即便是纵观整个历史,这种封赏规模也屈指可数。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秦寿的态度是何其重视。
甚至有些官吏都在心中暗暗盘算着,是否在秦寿步入朝堂后,申明长幼有序的说法。
推秦寿上位,废李承乾太子。
这种想法,已在一些官吏心中,扎下了根。
究其原因,无非是秦寿在长安声名鹊起。
而李承乾,却一言难尽。
待宣旨完毕。
宦官恭敬地抱拳对秦寿说道:“讴王,陛下在甘露殿等您。”
秦寿点点头道:“多谢公公。”
秦寿一边走,一边欣赏着宫中的景色,此时已近春天,百木吐芽,一片欣欣向荣。
少年封王,得天宠爱,人生得意。
若是有诗人在此,笔下大概也是这番意境。
穿过宫中无数楼宇亭阁,停步在甘露殿门外,宦官进入通禀。
没过多久,宦官便走了出来:“王爷,陛下宣见。”
秦寿整理了衣冠,迈着步伐,进入甘露殿。
殿内,文武百官立在两侧,李世民端坐正中,在其一旁坐着长孙皇后。
按说起来,后宫不参政,但凡事总有例外,更何况此次是认祖归宗的事。
君臣四眼相望。
父子双目相对。
秦寿躬身,道:“儿臣李道儿,参见父皇,母后。”
李世民双目罕见有了一丝柔和,对着秦寿说道:“我倒很想听你那一日在设王府前面,喊我的那声。”
秦寿知晓李世民想听的什么。
笑了笑说道:“父皇莫要取笑儿臣了。”
李世民也跟着笑了,揺了摇头道:“你这小子,就是不想顺着我啊。”
“罢了,今日是个大喜日,朕也不逗你了。”
说罢,李世民便摆了摆手,说道:“把那物件搬上来吧。”
物件?
什么物件?
众多大臣面面相觑,不知道陛下在卖什么关子。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定,殿外有两三个侍卫抬着一个约莫半丈左右的物件走上来,上面被红色布料盖着。
“诸位爱卿,不如猜一猜这足以改变我大唐命运的东西,究竟是个什么?”
此言一出,除却早已知情的几位大臣,其余所有人都为之变色。
大唐命运,也就是大唐国运。
泱泱大国,谁敢说能够改变国运。
何其沉重的一句话。
但陛下居然说仅靠一个物件,就能改变大唐国运。
如此一来,怎会有人不震惊。
“会是什么?”
“陛下居然说能够改变大唐国运!”
一时间,殿内议论声四起,皆是满怀疑惑。
只有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人相视一笑,露出一丝原来如此的表情。
看着殿内这群大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李世民心里很高兴,他笑道:“怎么?猜不出来吗?”
大臣们纷纷摇头。
李世民说道:“遂儿,你就给他们介绍一下,你所创造的活字印刷机吧。”
“活字印刷机?”
在场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这物件,皆是露出不解的神色。
虽然秦寿很想吐槽“说什么不说什么,文明你我他”,但这是在殿上,也只好忍住了。
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活字印刷机搬到明面上来说。
这难道不应该是被这七宗五姓的事吗?
略作思考后,秦寿实在琢磨不透李世民的想法,只好躬身道:“儿臣遵命。”
说罢,秦寿便走到活字印刷机前面,一把掀开了红色帷幔,露出活字印刷机的庐山真面目。
“这就是所谓的活字印刷机。”秦寿解释道:“这台机器的原理呢…”
在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瞪大双眼,目不转睛地看着秦寿。
秦寿停顿了下,深呼吸了下。
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
唯恐因为自己一呼吸,而漏掉关键的地方。
秦寿略微思索了会儿说道:“原理我就不讲了。”
这一下差点没把所有人闪断腰。
不是,我裤子都脱了,你跟我说这个?
感受到大殿内投来的各种幽怨视线,秦寿连忙咳嗽了下,说道:“诸位大人,现如今我大唐的书籍用一个字来形容,是什么字呢?”
“贵。”杜如晦还是很懂的,当即捧场道。
确实如此,现在大唐的书籍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贵。
就算是在殿上身居高位的诸位大臣都如此觉得,更别说那些寒门子弟了。
一本纸质的书籍,足够让寒门子弟掏空腰包了。
就算如此,也是一书难求。
毕竟能够考上举人的读书人,多有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见解批注最是无价。
要问大唐哪儿的读书人最多,那莫过于翰林院。
而李世民的想法很简单,他要将每本学子要阅读的书籍,统一由翰林院进行批注,而后通过活字印刷机刊印,进行贩卖。
由此以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将会逐渐打破七宗五姓垄断仕途的现状。
秦寿听到殿上附和的声音,而后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
“活字印刷机的出现就是为了改变书籍贵这一难题。”
“具体要怎么改变呢?”房玄龄佯装疑惑道。
秦寿笑道:“活字印刷机可以将书籍刊印,而且不需要因为一本书籍而重新雕刻拓印板。”
说着,秦寿便演示了一遍。
短短的时间,两张文字顺序完全不同的墨迹出现在纸张上。
引得诸多大臣啧啧称奇,其中自然难免有不屑或是厌恶的眼神出现。
但能够在朝堂混的人,哪能不知道现在是秦寿在朝堂得势,如今贸然开口,只怕是要给自己引火上身。
秦寿解释完毕之后,便立在一旁不再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