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以后,这个家,就要自己撑起来了,春姨见秀娥对自己笑了笑,春姨也不由回以笑容,就匆匆往外走了。
秀娥见春姨离开,这才收拾睡下,明日,要去往苏家,还要和苏家的人也说清楚,苏举人必定是不会接受的,而自己的娘,自然也是爹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如此也好,如此,也算和苏家,了断了。
秀娥思索再三,沉沉睡去,当天色渐亮时候就已经起身,外面服侍的丫鬟听到秀娥起来的动静,推门进来服侍,秀娥在丫鬟服侍自己梳洗时候,不由看向镜中,以后,这样被人服侍的日子,会越来越少,而自己已经准备好去吃苦了。
梳洗完毕去陪着杨太太用完早饭,杨婆子就走进来:“大奶奶,礼物都准备好了,马车也已经备好了。”
“你要出门?”杨太太并不奇怪秀娥要出门,只是方才一起吃饭的时候,秀娥没有对自己说而已。
“我要回趟娘家。”秀娥说完杨太太就急忙对秦婶子说:“你赶紧去把那根老人参拿来,我上个月听亲家母说有些气短,想着要把这根老人参送过去,偏生总有事儿,大奶奶要回娘家,这个正好送过去。”
秦婶子笑着应是,就拿过一根已经包好的人参,秀娥也没有推辞,带着人参离开了。
“你觉不觉得,大奶奶这回回来,有些莫名?”等秀娥走了,杨太太才询问秦婶子,秦婶子自然也觉得秀娥这回回来,有些古怪,但主人家的事儿,秦婶子可以背地里和同伴们议论,当着主人家的面,秦婶子却只笑着说:“大奶奶定是有事才回来的,再说了,大奶奶往日的性子,总要等事儿都处理完了,才好告诉太太。”
“说的也是,这孩子从来孝顺,定是担心我知道后睡不好,就什么都不告诉我。”杨太太自己说服了自己,也就笑着和秦婶子说些家常话,等春姨前来时候,杨太太也只叮嘱春姨,要她让厨房准备些滋补的汤水,好给秀娥补一补。
春姨自然笑着应了,只是想着秀娥这一次回来的目的,春姨有万种思绪也不敢对杨太太说一个字,还是照了秀娥的话,就拖延几日吧。
秀娥来到苏家大门口,守门的见来的是杨家的马车,早早就等在那里,又进去里面禀告,大姑奶奶回来了。
秀娥刚走进大门,就听到苏大爷那阴阳怪气的声音:“今日就回来了,我还以为,这个家里,没有个举人弟弟,你就不肯回来了。”
“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没有中举,就在这阴阳怪气,说宋家那个孩子的坏话,你啊,真是白白地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这回出言训斥苏大爷的,是苏举人,秀娥并不在意苏大爷的阴阳怪气,只对苏举人行礼:“女儿见过爹爹。”
“他昨儿回来就在我面前告状,还说你捧着宋家那个孩子,他自己读书不精通,反而嫉妒别人,这事儿,你教训的好。”苏举人对秀娥慈爱地说着,秀娥也晓得自己爹爹虽然迂腐了些,却也是个懂道理的,不然秀娥也不会直接对苏大爷这样说,此时听到苏举人这样说秀娥也只浅浅一笑:“阿弟还年轻,没受过什么挫折,等以后就好了。”
“你回来的正好,我想把你阿弟送到杜家那边好好读书。”原本这件事苏举人不用和秀娥商量的,不过是秀娥正巧回来,苏举人也就顺口和女儿说了,毕竟秀娥和楚双霜的事儿,外人不晓得,苏举人还是晓得一二的。
秀娥只笑了笑就道:“爹爹能有这样想法,很好,阿弟也该好好读书,磨练磨练性子,这会儿不过是落第,若是以后,做了官,遇到别人刁难,难道也要回家发脾气不成?”
“说的是!”苏举人点了点头,苏大爷这会儿倒没有像在省城时候,要和秀娥吵架,只是乖乖地站在那里听着。
苏举人和秀娥说完了话,也就带着儿子出了门,而在一边等了许久的婆子这才敢上前笑着道:“大姑奶奶,太太在屋子里等着您呢。”
秀娥往举人娘子的上房走去,婆子在一边笑着说:“正巧,今儿三姑奶奶也说要回娘家,只是她来得晚,总要吃过午饭后才来。”
秀月也要回来,那还真是很巧,免得自己还要再说上一遍,秀娥走进举人娘子上房,就听到传来孩子的笑声,那是苏大爷的大女儿,正在举人娘子面前说笑。
这孩子今年也四岁了,生得粉团一样,举人娘子爱极了她,瞧见秀娥走进来,举人娘子就把孙女抱起,对她笑着说:“快,谁来了,赶紧叫人。”
“姑母!”孩子脆生生地叫了一声,秀娥已经从举人娘子怀中接过孩子:“让姑母瞧瞧,又长大了一些。”
“你上回见她时候还是过年,孩子本就是见风长,这都快一年了。”举人娘子笑吟吟地说着,这几年举人娘子日子过得舒心,人也发福了些,曾经会出现的愁容,现在一点都见不到了。
“娘瞧着,倒比我过年回来时候,还要年轻。”秀娥的话让举人娘子笑了:“你什么时候嘴也甜了?”
“祖母就是年轻!”孩子在一边叫起来,举人娘子不由捏一下她的小脸:“要说这丫头,和你小时候长得差不多,唯独有一点,这孩子嘴甜,一张小嘴的话,就跟抹了蜜似的,你那时候可不这样。”
秀娥只含笑瞧着举人娘子在那说家常话,举人娘子和孙女又玩了一会儿,这才瞧着她:“你怎么从省城回来了?”
“有事。”既然秀娥想等秀月回到家时候再说这些话,自然对举人娘子也只是敷衍着说。
孩子们大了,不会和自己说实话是应该的,举人娘子也没有继续追问的意思,只是把苏大奶奶叫来,要她今儿午饭再多加两个菜。
苏大奶奶恭敬应是,又和举人娘子说那些礼物都已经收进去了,有颗老人参是杨太太专门送来,要给举人娘子补身子用的,已经放到举人娘子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