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丁们轮换的速度越来越慢,山贼们趁此机会,一步一步把仪真壮丁的防线往后推。
接下来,更让人绝望的一幕出现——李天虎命人将投石车对准了县衙的大门口。
李天虎就是个急性子,见大门久久为攻破,等的极不耐烦。
于是,他命人用投石车直接往大门处轰。
但是,他并没有让自己的手下停止向大门发起冲击。
投石车投出去的石头,可不会长眼睛。
一旦石头落下,不管是守门的仪真壮丁,还是正在冲锋的山贼,都会遭殃。
李天虎这一举动,完全没有考虑自己人的生死。
负责装射投石车的人清楚地知道,这么做的后果。
可是李天虎的命令不容置疑,他们只好调整投石车的位置,装上石头,准备发射。
投石车已经准备,李天虎举起右手。
“发射!”李天虎的右手放下,大喊一声。
可是,投石车上的石头,并没有发射出去。
嗖!嗖!嗖!
利器破空的声音连续传来,几支箭像装了导航一样,准确命中准备发射投石车的几个山贼。
“谁?!”李天虎大喝一声。
回应他的,是郭安邦的自我介绍:
“皇太孙殿下,大河卫右指挥同知,郭——安——邦,前来救驾!”
郭安邦这一嗓子喊的可谓是石破天惊,特别是说到他名字的时候,让人感觉气势如虹。
他这一辈子活了几十年,就属这一嗓子喊的最响亮,最漂亮了。
这声音,完全把双方交战所发出的声音都盖下去了。
这也不能怪郭安邦,如果喊的声音小了,身在县衙里面的朱允炆没听见,那就白忙活了。
郭安邦是喊得够爽了,却把其他人都震惊了。
郭安邦喊的开头那五个字,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
皇太孙殿下?!
这身份太令人震惊了。
最先被郭安邦震惊的是他身旁副千户,和三个百户。
他们之前隐隐约约猜到这次出兵所为之人,可能是位高权重之人。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人竟然是当朝皇太孙!
来不及思考朱允炆为什么会出现在仪真县,还被一群山贼逼到如此绝境。
那个副千户赶紧接着郭安邦的话喊起来:“大河卫第二千户所,副千户黄志武,前来救驾!”
接下来就轮到几个百户喊起来:
“大河卫第二千户所第一百户所,百户赵深,前来救驾!”
“大河卫第二千户所第二百户所,百户石飞英前来救驾!”
“大河卫第二千户所第三百户所,百户,符锐志前来救驾!”
这几个人喊完后,所有人的动作都停了下来。
不少人都愣住了,谁是皇太孙殿下?
绝大部分山贼都看过朱允炆的画像,知道画像上的人就是他们此次攻打仪真县城的目标。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画像上之人的真实身份。
现在看到后边有大批兵马赶来,为首的几个人还说,前来救驾皇太孙殿下。
就算这些山贼没读什么书,现在也能够猜到,他们此行要杀的目标,竟然是当朝储君!
而在县衙里面的人,自然也听到了郭安邦等几人的喊声,也听到了大量兵马快速靠近的声音。
疑问同样在他们脑海中升起:谁是皇太孙?
片刻之后,所有人齐刷刷地望向今晚唯一的一个陌生人——朱允炆!
“你、你是、是皇太孙、殿下?”余宏义吞吞吐吐地问道。
朱允炆没有回答余宏义,依旧保持原来的姿势没有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大门的方向。
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他的脸上浮现了一丝笑意。
叶熙和小林也被郭安邦的话给震惊了。
小林震惊的是,这个郭安邦,竟然知道朱允炆的身份。
而叶熙震惊的是,郭安邦这样喊出来,就不怕那群山贼来个鱼死网破吗?
事实也证明了叶熙的担心。
李天虎一开始就知道这次的目标就是朱允炆,但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害怕过,反而是非常兴奋。
如今,他看见自己这边的状况,军心开始不稳,一部分人开始出现动摇。
为了稳定军心,李天虎大喊道:“小的们,你们都是身经百战,杀过无数敌人才活下来的人,难道现在杀一个朱允炆,你们就害怕了吗?”
李天虎的话还是有点用的,很多人不再垂头丧气,抬起头看着李天虎。
李天虎望了一眼即将杀过来的大队兵马,然后转过头,看着自己的手下,继续说:“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也没有活路,但是我们决不能投降,杀一个保本,杀两个是赚!”
李天虎面向大队兵马赶来的方向,最后大声喊了一句:“小的们,给我杀!”
现在根本没有时间攻破县衙的大门,李天虎做的这个选择,其实也是逼不得已的。
“杀!”
两边都有杀伤性的兵器,这战斗场面看起来就血腥多了。
郭安邦架着战马,冲在最前面奋勇杀敌。
虽然他都还没看到朱允炆的影子,但是如此近距离接近当朝储君的机会,谁会不好好表现呢?
不光是郭安邦,其他几个千户、百户也是一马当先,甚至普通的兵卒,在听到皇太孙殿下的名号之后,个个都变得骁勇善战。
而李天虎带领的山贼也不妨多让。
已经没有任何退路的一群山贼,反而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山贼的人数有四五百人,虽然经过一晚上的“激战”,但是因为伤亡真正失去战斗力的,除了黄牙带出去追击叶熙的十几个人,并没有多少人。
所以,在人数上,山贼的人数并没有比小林带过来的兵力少多少。
再加上李天虎最后时刻的激励,这些山贼现在把命给豁出去了!
所以,双方竟然形成了势均力敌之势。
县衙内,有很多仪真壮丁,甚至连孙铁带领的一干衙役,看到外面战况激烈,想要出去帮忙。
不过全部被朱允炆拦下了。
倒不是说朱允炆胆小,而是现在外面那两拨人,可是真刀真枪地打,这些手无寸铁的壮丁出去,只有送人头的份。
朱允炆阻止这些壮丁出去,实际上是在保护他们。
就这样,在即将迎来日出之时,仪真县爆发了最后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