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市里,李友桂就带了三十斤大米,一些家里出的青菜,以及二十斤的番薯,三十来只鸡蛋。
到了市里先去了陆家,这些东西全是给陆爷爷陆奶奶带的,只要她到市里都在陆家住在陆家吃喝,两个老人倒是有钱票,但是粮食也不好买,也买不到那么多啊。
陆老爷子早就知道李友桂到市里的原因了,一点也没意外,因为他也帮忙买了一些旧家具,已经被李建明和李建华给拉走了。
李友桂到了陆家之后,饭也没来得及吃,放下了给两个老人的东西后就走了,直接去的灯泡厂。
这是李友桂第二次来灯泡厂,灯泡厂的路她熟悉,但是厂里面却不太熟悉。好在,二哥李建华已经在门口等着她了。
李建华见到大妹很高兴,从过年到现在就没见过面了,他又没时间回家,很是想念家里人呢。
兄妹俩进了灯泡厂,直接找到了李建明,三个人就拿着工具去了分到的那套房子。
李建明的房子在三楼,位置是真的很不错,火砖结构,不是门对门,而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可以做阳台,晒衣服晒被子,每一户对面都是一个小型的厨房兼厕所,但是采光非常的不错。
这样的房子在这儿是非常普遍的,就是不太方便,经过都能知道家里什么情况,连吃什么都瞒不住。
但是,现在能分到这种的房子已经很不错了,就该偷笑了。
兄妹三个开门进房子里,进去就是一个不到十平的客厅,客厅的左边是房间右边也是房间,算是两个房子夹着客厅。
水泥什么都有了,李建华去修理窗户,李建明和李友桂就补墙和填地面。李友桂力气大,家里起过房子也有了点经验,这种活她干得又快又好。
一天下来,房子基本上修补得七七八八了,明天再干个半天就完工了,剩下的就是家具而已了。
李友桂晚饭也没和两个哥哥吃,而是直接回陆家吃,因为她知道两个老人肯定在等着自己吃饭。
果然,到了陆家等着她的依然是好饭好菜,除了一盘炒鸡蛋之外,竟然还有一份炒猪肉呢。
一连干了两天多的活,李友桂在第三天的中午就坐班车回小镇去了。
而且,再过那么几天,她还得再去市里一趟,要把做好的家具拉去市里放到李建明的房子里。
到了拉家具的这一天,足足找了两架牛车,桌椅木箱床架床板,还请了大爷李世龙堂兄李建国和李建民他们一起帮忙拉到市里去呢。
天刚亮就出发了,到了中午也才走到了吴镇,天快黑的时候才到市里,等两车家具拉到灯泡厂时天早黑了。
好在,李建明早就喊了工友来帮忙搬家具,基本上也没用李友桂他们动手,一大帮人就帮忙把家具全搬上去了。搬完也直接帮忙安上,不用一个小时就装好了,速度这么快全靠熟练。
第320章 好消息
这不是李世龙第一次来市里,不过这个大伯爷对市里一点也不熟,那样子就像是初次去市里一样。
李建国和李建民是第一次来市里,显得有些胆怯,见到这么多人都不好意思了,赶紧靠边站着。
李友桂在一旁见了,不得不感叹,这还是世面见得少的原因啊,所以才胆怯。就好像上一辈子,平民和豪门,缺的不就是这份见识的底气么?!
二哥李建华在李友桂和大伯爷堂弟们来时,就已经赶紧去给家里来的人煮饭和炒菜了。
炒白菜,炒鸡蛋,一碟香菇酱,简单又方便,也好吃。而且在这种时候拿出来,很是能招待客人了。
李建华只煮了四个人的份量,因为他和大哥李建明已经在灯光厂和工友们吃过了,只有李友桂他们几个从小镇赶牛车过来的没吃饭而已。
在吃饭之前,李友桂直接领着一直不敢上前去看新房子的大伯爷和两个堂哥前前后后的参观了李建明分到的房子,给他们说了这房子怎么怎么样。
李建国和李建民俩人看着神情自若又淡定的侃侃而谈的堂妹,第一次发现这堂妹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而且大大方方的样子,比市里的人还强呢。
其实已经无数次了,这两个堂兄在心里忍不住把李友桂这个堂妹佩服来佩服去。
力气大,干活好,脑筋活,经常跑市里,李友桂其实看起来比她的两个哥哥更像市里人呢。
李友桂不知道堂哥们心里的想法,领着他们参加完了李建明的房子后,就带着他们去吃饭了。
这样的饭菜,大伯爷和两个堂哥除了过节才能吃得上,没想到送一回家具就有这么好的伙食,可把他们高兴得不行。
侄女(堂妹)好会做人。
这么晚了肯定是不能赶着回去的,虽然从小镇到市里来是走了一天,可李友桂想到了大伯爷和两个堂哥几乎不到市里来,直接就去附近找了一个招待所开了一个房间住人。
好好睡觉,明天再说。
李友桂和李建华把人送到招待所后,李友桂就先走了,让李建华负责陪伴大伯爷和堂弟他们。
到陆家的时候很晚了,两个老人也躺下没多久,突然听到李友桂叫开门的声音,他们还以为是听错了呢。
不过,陆爷爷和陆奶奶很快就想起来了,大孙女前几天说过要送家具过来,那应该就是今天了。
果然,两个老人开门一看,就见李友桂站在门外呢,顿时让两个老人高兴得不行。
李友桂是吃过了饭才过来的,没让两个老人去忙活,她自己去烧个热水洗澡就可以了。
而且,明天她还要回去呢,所以李友桂连忙让两个老人家去休息,不用管她了。
但是,两个老人家是不愿意的,他们见到李友桂过来心情特别好,哪里会觉得麻烦?!还恨不得她经常过来呢。
在李友桂烧水的时候,陆奶奶迫不及待的就把今天刚刚听到的消息赶紧告诉李友桂。
“友桂,干奶奶今天下午听到有人说,隔壁那边街有个房子要卖,不过是个平房,离这边挺近的。不过要是写你的名字,或者你爸妈的名字,这边没有户口就吃不上商粮,要是写你二哥名字就刚好合适。”陆奶奶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认真的给大孙女想过了,忍不住就提议。
什么?!
有房子卖了?!
李友桂突然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眼睛亮了,太好了,她一直等着呢。
“干奶奶,我二哥不能买,因为他要是买了就分不到房子了,我是打算给我父母买的,房子就落在他们俩的名下。我们家现在也不能搬来住,但是建文和友柳就快要上高中了,他们俩倒是能过来住的。您再帮我打听打听,房子能过户,不能有纠纷,价格合适,位置好,就可以拿下来。”
李友桂真没想过帮李建华买房子的事情,她考虑的还是李父李母过几年在市里的住房问题,所以要是价格和位置都可以,那她就打算买下来了。
陆爷爷和陆奶奶一想,还真的是,他们光考虑了吃商粮的问题,没考虑到别的。乡下人就不能进城住了吗?只要房子是他们的,从乡下带粮食过来不是也一样过活?!
原来是他们想差了。
“好,干奶奶再去打听清楚。友桂,你什么时候再来?!”陆奶奶一拍大腿决定这两天一定好好的探个明白,再想想,要是李家以后真的搬过来了,那他们不是经常可以见了吗?就算不搬过来,那也会经常来的。
李友桂想了想,“最快七天,最晚半个月,那时候我大嫂可能会回市里,到时我送她回来。”
陆珍珍也生产了近两个月了,小孩子也很乖巧,现在分到的房子家具都弄好了,散味个几天就可以入住了,李友桂觉得这个大嫂可能就要回市里了。
“要是太急,你们往公社打电话或者拍电报,就说你们有急事让我到市里来一趟。”她怕房子太好太抢手了赶不及,所以又加了这么一句。
两个老人当然知道,他们比李友桂还急切呢,大孙女家要是有了房子在市里可就不同了。
洗完了澡李友桂就去二楼睡下了,两个老人在和她说完事后也去休息了。
结果早上李友桂起来才发现,两个老人家又一大早的给她弄来了好吃的,肉包子和豆浆,粥。
等李友桂赶到招待所的时候,李建华已经给大伯爷和两个堂弟带来了早饭,包子和粥。大家吃得正香呢,李友桂就到了。
大家伙吃完了早饭,李友桂又领着大伯爷和堂哥们又去参观了一回完整的新房子后,又带着他们去逛了一下百货大楼,给他们买了糖饼,中午又去李建华的罐头厂食堂吃了饭,一行人就拉着牛车要回去了。
本来回去向来的习惯都是赶早不赶晚的,谁让李友桂一向不走寻常路呢。
她就不爱那么赶,就不喜欢这样匆忙。
第321章 又起心思
两辆牛车走到吴镇时快傍晚了。
要不是时间晚,要不是在两个牛车,李友桂都想带他们去山里转一圈,打几只猎物烤来吃呢。
过了吴镇天色终于黑下来了,李友桂就让大家伙停下来休息,然后把中午打包好的包子和粥给取出来,就地取材取火热了当晚饭来吃。
李世龙和李建国李建民都没想到李友桂还能有这一招,全都以为要饿着肚子忍着寒风到家才有饭吃了呢,结果他们能烤着火吃着热包子和热粥,可比在家吃得好呢。
吃完了一身热乎乎的又驾车往家赶,离开吴镇之后离家也不远了,连二十公里也不到了呢。
不过,等到他们回到家里时,已经是午夜时分了,整条街道一片的寂静了。
李友桂分别送给大伯爷和两个堂哥一人两斤的糖饼和一包面条,这是谢谢他们帮忙的谢礼。
大家都没有拒绝,纷纷高兴的收了,因为李友桂做人一直这么大方,他们也看出来这不是客气,也是他们应该收的。
李友桂帮忙解了牛车,又把牛赶去牛棚那边放好,这才往家里走。
到家时家里人都睡下了,李友桂用力的拍了拍门,没过多久,就见李母和陆珍珍一起出来了,听见是李友桂的声音高兴得连忙把门开了。
婆媳俩自然是一阵的问话,问的就是新房子的事情,李友桂边说边烧水,解答了她们的疑问。
陆珍珍特别高兴,她这几天没睡好,一是照顾女儿,二是惦记着厂里那套新房子。
自从昨天李友桂和大伯爷他们赶着两辆牛车送家具走了之后,陆珍珍就激动兴奋了,她老早就想好了,等家具装好了,再散个几天的味儿,她就带着女儿回市里。
不是李家不好住,不是这儿的伙食不好,而是陆珍珍还是想和李建明住在一起,而且家里再好,哪里比市里更好?!
而且,再过一个月,陆珍珍就得销假上班了,还不如早点回去早点准备呢。
至于她上班后,谁帮忙带女儿,陆珍珍也想过了,她想把李母叫去帮忙,就是不知道李友桂同不同意了。
陆珍珍想是这样想的,只是她不敢说出来,还得回去和李建明好好商量商量。
李友桂洗完澡出来的时候,陆珍珍和李母已经回房间去睡了。时候不早,李友桂明天还要上工,直接睡觉。
一连忙了几天,陆珍珍才终于跟李家人说她想带着女儿回市里,大家伙也没什么意见,自然是她说什么时候回去就什么回去了。
陆爷爷他们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电报,李友桂猜测这房子可能是有什么问题,要么是太贵,要么就是产权不太清楚,她虽然想了几天,不过现在倒是冷静下来了。
又在地里忙了好几天后,终于到了陆珍珍要带女儿回市里的那天,护送娘俩的自然是李友桂了。但是,陆珍珍前一天又把李母给叫上了。
陆珍珍打的是什么算盘,李友桂想想就知道了,不过她也没说什么,因为人家都没主动说,她又着什么急?
娘俩的东西收拾起来还真不少,尿布就有近二十块,小衣服也有好几件,还有陆珍珍的衣服,装了满满当当的一个麻包袋。
李母也放心不下第一个孙女,也给小家伙准备了好几斤的米粉,另外又给拎了一只鸡和三十只鸡蛋,以及三十斤的大米。
李母要去市里了,怎么可能不把小儿子给带上?李友桂替李母请了几天的假,自己也提了三十斤的大米和一只鸡去市里。
她们一下子提了这么多米和鸡,鸡蛋,又让关晓英帮忙送到公路边。然后,不到一天,第七生产队的社员们就全都知道了,李友桂家的东西都去了哪里。
市里有两个哥哥,还有一门干亲,每次去市里,不是给这个带东西就是给另一个带。也不能给这个带,不给那个带,所以李友桂家的粮食和东西,三分之一不是自家自己吃的。
这下,没人说李友桂藏粮食了,没人说她买那么多是不是偷偷卖掉了。
何况,他们也不傻,不敢问李友桂,他们敢问关晓英和李友桂的弟弟妹妹们啊。
特别爱问李建环,问吃什么是不说的,但是问去市里拿了什么东西上去,拿去给谁了。李建环是会说的,因为他大姐早就交代过了,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
陆珍珍抱着女儿,李母带着小儿子提着两只鸡,李友桂一手提着一麻包袋的衣服一手提着六十斤大米,护着她们一路到了市里后直接走路去灯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