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七日之期已到,也就是慎王登基的日子。
这一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中和门前的石碑时,登基大典随即掀开帷幕。
祭祀大臣由德高望重的杜溪宰相担任,他将代替慎王进行祭拜天地的仪式。
待杜宰相这边完事,众望所归的慎王穿戴着整齐的孝服,步入凝晖堂。
凝晖堂内摆放着历代君王的画像,到慎王这一代,已经是第十六代,前面还有十五名故去的君王,他们的画像一一挂在了凝暉堂的墙壁上,显得庄重而端正。
凝晖堂本来就是供奉历代君王牌位的地方,每到重大的节气,当朝在位者必须沐浴斋戒,诚心焚香,向祖先汇报最近朝野内外的情况。
所谓凝晖,意为凝聚,也有光明灿烂之意,在凝暉堂祭拜祖先,也成了每一位帝王在登基大典必须要做的事项,慎王也不例外。
他按照礼部编排好的步骤,按照继位的先后顺序,恭恭敬敬地一个接一个,行跪拜大礼。
他的孝服比寻常的都要长得多,拖曳在身后,连系在腰间的孝带也长可及地,意思在于他的孝衣(义)通过地下到达黄泉,与故去的历代君王互通。
告慰完祖先的庇佑后,慎王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上了三柱香,白烟垂直向上则表示今天的登基大典将会顺利进行。
这个时候礼部的官员亲自把四个方向的香火燃烧剩下的灰烬收集起来,一起放在一个盒子
之中,这意味着慎王的登基是受到四方八面神灵的认可。
这个时候,朝中的大臣早已穿戴着整齐的吉服,按照各自的等级职位,分为文武两列,跪拜在凝暉堂外。
待凝暉堂的祭拜仪式结束,慎王在宫人的帮助下脱下外面的孝服,当着历代君王的面焚烧,意味着对先皇的守孝正式结束,他终于可以进行下一步登基的仪式。
虽然说自从先皇的遗诏密函被朝中各个大臣认可,慎王入驻飞星殿的那一刻,他虽然名义上是储君,但实际上朝中各大事件均由他做决策,他虽未“登基”,但已“即位”。
今天的登基大典,意在昭告天下,慎王的帝位上应天意,下应民心,从今以后,表示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了。
这也是历代个朝君王对登基大典郑重其事的原因。
吉时已到,钟鼓齐鸣之际,慎王穿上由宋任和宋若延两父子耗费半载时间缝制出来的明黄色衮服,走向奉天殿。
慎王的吉服上不仅绣了金龙,还有日、月、星、火、水、金、木、土、祥云这九个元素,意味着九九归一,天下太平。
慎王头戴发冕,上面有十二串用东珠和和田白玉串成的玉藻,长度恰好垂到双肩之上。
系玉藻的垂绳是用黑、白、红、青、黄五色丝条编织而成,分别对应着土、水、火、木、金五行。
文官和武官分侍在御道的东西两侧,静候慎王向着东方的方向祷告。
祷
告的内容不外乎是祈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之类,祷词也早由礼部的人准备妥当,慎王只需要背下来就可以。
那些祷词深涩绕口,篇幅又长,任是慎王这样聪敏的人,也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把祷词读顺了,真正能够整段一字不落地背出来,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
此时已经烈日当空,但朝中的大臣们谁也不敢妄动,只是耐心地等候慎王结束祷告。
塔塔娜和几个她带来的随从,也立在大臣队列的末端,由于位置太靠后了,塔塔娜只能时不时听到前面传来礼乐的声音,然后那些官员纷纷下跪朝拜。
塔塔娜和她的随从也只能学着那群大臣的样子,看到他们下跪就跟着下跪,看到他们起身就跟着起身。
她在驿站无所事事地呆了两天,好不容易等到慎王派来的人来接她进宫,没想到但现在只看到黑压压的大臣。连慎王的面都还没见到。
要不是父皇再三嘱咐,登基大典非同小可,千万不要失了礼数,做出有损莫桑国颜面的事情来,落了他人口实,塔塔娜根本不想参加这样无趣繁琐的仪式。
但既然她打着祝贺先皇登位的旗号进的宫,如果说登基大典当日没有出现在现场,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所以她只好顶着烈日,和凉凌国其他大臣一样,跟着慎王在烈日下暴晒。
好不容易等到慎王结束了祷告,步入奉天殿,坐上了位于正
中的、象征皇权的龙椅上,文武百官才按照官职的大小依次进去奉天殿。
郑后作为先皇的嫡后,慎王的嫡母,坐在了慎王的东面的凤椅上。
宋妃作为先皇的嫔妃,慎王的生母,坐在慎王西面的凤椅上。
郑后的凤椅椅背比宋妃的高出一截,以示嫡庶之分,尊卑有序。
宋妃早前几天才经历了金花间银七步蛇的噬咬,身子还没完全恢复,慎王本来有心让她多加注意,不用出席.登基大典,以免仪式太过繁琐耗时,宋妃的身子会吃不消。
但宋妃却说自己的亲儿登位这等大事,如果自己作为生母都不出现,只怕会引起官员和天下百姓的揣测,可况她期盼这一天已久,说什么也一定要出席。
慎王苦劝无效,只能让太医院所有太医答应十二分精神,留意母妃的身子。
塔塔娜和她的随从作为附属国派过来观礼的,按身份也只能够站在奉天殿最靠外的位置。
随着锦衣卫鸣鞭,将军卷帘后,礼部的官员高喊一声:“行礼——”
所有的官员们开始朝着端坐在上面的慎王和郑后、宋妃行五拜三叩头的大礼。
慎王望着下面俯身跪拜的臣子,百感交集。
待官员行完礼后,司礼太监由先皇生前贴身伺候的李公公担任,只见他一手持着礼部拟好的登基祭词,一手拿着先皇遗诏密函,向百官宣读御诏。
从这一刻起,慎王正式称帝。
而郑后和宋妃,分别成为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一切,尘埃落定。
行完礼后,百官按序跟着新帝和两位太后一同来到承天门外,待翰林院的官员在诏书上盖上大印。
整个登基大典直到这一刻才宣告完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