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唐朝史之晚唐风暴 > 内竖之争

内竖之争(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末页
好书推荐: 铭道录 夏爷,你的马甲又掉了 风生水起之童多宝 血夜之上 重生后成了豪门大佬的心尖宠 宫女荣华 九鼎书院的最强弟子 顶级逃荒,满级大佬在新手村杀疯 风行一隅 穿越诸天从梦幻西游开始

二、内竖之争

唐朝的第十七皇帝是宣宗李忱,史称他用法无私,明察沉断,赏罚分明,从善如流。时人称为“小太宗”。他处处向他的祖宗唐太宗学习,他会亲自把《贞观政要》刻在屏风之上,时时拱礼参拜。他要时时提醒自己做一个好皇帝,他要重振李家雄风,扭转这颠倒的乾坤,象唐太宗一样被后世敬仰。

他的座右铭是“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这是唐太字撰的巜金镜书》中的一句话,当时是授林学士令狐绹读到这句话时,宣宗说“凡求致太平,当以此言为首。”古来天下为什么会乱,因为朝廷错用了那些不好的人,行的是蠹国害民的事,用这种人国家迟早会大乱。天下为什么会太平,是因为朝廷任用了那些忠良贤臣,行的是富国强民之事。天下才会长治久安。

宣宗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在政时也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事,使国家恢复元气。但正如太宗说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但以铜为镜,我们很容易知道自己的衣冠是否端正,然后扶正自己的仪容仪表。以史为镜,听起容易,做起来难。历史往往是残酷的,我们以为读了几本书,知道几件事,错误的以为可以走在前面,实际是走在一条会跌倒的老路上。以人为镜则更难,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人,即使有这样的人提建议,我们是否会做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对那些不确定性的结果抱有太多幻想了,不死不休。

却说这唐宣宗处事精明能干,却在立谁为太子,谁将成为下一个接班人上面难以定夺。原来宣宗长子就是李温,按照传统的继承方式应该立李温为太子,可是宣宗更喜欢三子夔王李滋,想要立他为太子,原因是宣宗觉得李滋更类似自己。甚至李温被安排到十六宅去居住。十六宅是外宅,是那些年幼与不得宠的皇子们居住的地方。而李滋却住在内宫。

可是宣宗却不能立李滋为太子,因为按传统不能废长立次。更因下面的大臣们更加遵循这种长幼有序的继承方式。

曾经在朝堂上,宣宗说可以毫无拘束的畅谈时事。宰相斐休对他说:皇上为何还不立太子。宣宗听后非常愤怒:我正值春秋之年,如果立太子,置我以何地。我是不是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闲人了。吓得斐休当时就不敢再说话。而后声称有病,请辞退休,再也不敢提这件事。

大臣们直谏不起作用,有的大臣就想迂回来劝导提醒宣宗早立太子。宣宗打算在大中十二年登丹凤楼宣布大赦天下,这时已当上宰相的令狐绹说:登楼大赦费用太大,还要有一个名义,国家不能一赦再赦。李忱不高兴的地说:你们教教我用什么名义。原来大赦天下在唐朝可不是一句话的事,登楼大赦天下,要给那些禁卫军将领士卒一定的金钱赏赐。宣宗一向倡导节俭,所以为难。这个时候宰相崔慎由不失时机的说:陛下没有指定太子,全天下的子民都看着在,如果举行册封太子大典,就是到南郊圆形神坛祭祀天神也不会有人反对,何况是登楼大赦″此时的宣宗已经因为服食大量长生不老药,心烦气躁。听到这种建议,更是猜忌怀疑,只是当时并没有说话。但十天后崔慎由就被罢免了宰相之职。

越是权力无限,越想拥有更长更久,希望能掌控一切,生与死也能紧握手中。唐朝是以道家为先祖,更希望道教能提供长生不死的秘方。李忱晚年喜好神仙,派宦官到罗浮山迎接轩辕集。

当轩辕集到达长安,李忱召他进宫,直接了当的问他:长生法术?我能不能学。轩辕集说:帝王们弃绝私欲,尊崇道德,自然会承受大福,用不着到别的祈求长生”。这位宣宗继位之初被流放了十一年轩辕集,逗留了几个月后,再三请求返回罗浮山。李忱只能再把他送回去。

李忱乞求长生之术之心并未停止。公元859年,李忱命令医师李玄伯,道士虞与隐士王乐提炼出长生不老仙丹供己服食。其实那些不老仙丹好比一颗致命的毒药,它含有铅汞之类的重金属和硫砷之类的化学元素。现代医学分析,铅哪怕吸收一点,在人体内凝聚,轻则改变一个人的性情,重则瘫痪不起,神经就开始错乱。汞中毒更惨,口腔四肢会麻痹,中枢神经开始损坏,行走都困难。硫砷之类的化学元素更是能迅速致命。

李忱初始吃下去并没有太大反应,时间一长,后背竟然慢慢长出大疮来。八月份大疮开始溃烂,只是他日夜在寝宫中,宰相以及下面官员根本见不到他,到底发生了什么外部并不能知道。

李忱已经危在旦夕,他把夔王李滋秘密托付给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南院王居方,命他们拥护他登基。这三位宦官还有神策军中的右军中尉王茂玄都是宣宗平常特别栽培的人。但是神策军中的左军中尉王宗实跟他们并不站在一边。于是三人一合计,把王宗实调出中央机构,外放到淮南监军。王宗实在宣化门外接到诏书,准备从银台门出宫,这时左神策副使亓元实提醒道:皇上已经病了一个多月了,你只是隔着门窗问候平安,今天突然要调离中尉,谁知道这诏书是真是假。不如面见了皇上再走也不迟。王宗实一听如梦初醒,于是再进内宫。而各门按惯例已经增加守卫人员,戒备森严。亓元实掩护着王宗实一路奔向皇帝寝宫。

此时皇帝已经逝世,尸体也被搬动,头向东方安置妥当。内宫男女正环绕在四周哭泣。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正在得意的安排后事,下一步就是准备去迎接夔王到来。王宗实的突然闯入吓得他们惊慌失措,一句话也不敢说。王宗实拿出诏令怒叱道:皇帝已经大渐,如何还有此敕令。肯定是你们在捣鬼,假传圣旨你们该当何罪”。三人虽有内权,手头并没兵权。吓得他们赶紧跪下,双手捧着王宗实的双足乞求饶命。王宗实说:立嫡为长,古今都是这样,赶紧去引接郓王来,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命令宣徽北院使齐元简马上到郓王府迎接李温到来。

当宦官使者带着诏书到达郓王府上,李温一头雾水,心中忐忑不安,更多的是害怕,感觉到自已仿佛要窒息一般。虽然并不知道内宫发生什么,但是多日来宫中未有音信,突然有诏,结合自己以往的待遇,恐怕凶多吉少。当听到要去接诏继位时,那颗跳动的心才重新回到心脏里。身体有如从油锅里熬煎了一回,后背冷汗不尽。仿佛从死神手上逃过一劫。齐元简轻轻搀起李温,脸上饱含微笑的说:皇上咱们这就起驾吧。一句皇上让李温从惊变中恢复过来,此刻双脚虽然有如脚踩棉絮,马上让自己抚平心情,挺起胸膛,向宫中走去。

内宫之中很奇怪的格局,三位宦官大人还在地上跪着没起来。左军中尉且气且骂恨不得把几位的老祖先从棺材中骂起来方解心头之恨。当李温听着那尖细的嗓音在空中飘荡,跨进门的一刻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再一看宣宗还躺在那里。虽然在路上已然知道自己的父皇已死,但当真的见到尸身那刻,终于还是忍不住悲从中来,奔向宣帝嚎啕大哭。这一哭不要紧,刚才被王宗实他们吓得不敢出声的宫内男女,又环绕到宣帝四周一起帮哭。

中尉一看再哭没完没了,马上劝李温节哀,宣读遗诏,李温以长子身份继承大统。原来王宗实早就写好遗诏,就等李温到来宣读。紧接着诏集百官,正式宣诏立李温为皇太子,改名为漼。是为唐懿宗也。李漼于宣宗灵柩前继位。以令狐绹为司空。又传出一道诏旨,拿下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说他矫诏不法,当日处斩。尊皇太后郑氏为太皇太后,追尊母氏为皇太后。

等群臣散去,唐懿宗坐在龙椅之上。这一刻他才真正的体会什么叫人生如梦。就在昨天他还在担忧明天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先皇有十三子,他做为长子,其母晁氏因出身卑微,只是宣宗侍儿,宣宗继位后封为美人,不久就病逝。作为长子先皇并不看重他,他也知道。每次看着铜镜中的仪表雄伟的自己,忍不住要问究竟他与夔王差在哪里了。他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小心翼翼。千万不要有把柄被抓到。就连生一场病,郭淑妃为了安慰他说有黄龙出入卧室之中。吓得他赶紧说千万不要说出去。如果下一场雪,偏偏自己的王府屋檐上没有落雪,人们很是惊异。自己则是惊吓。大中末年,京城中的小孩在玩一种游戏,将布叠起浸水,然后在太阳下晾哂,名为“拔晕”。此刻自己是当今的皇上,是不是拔起的郓王。

曾经失去的他要让这江山来偿还,他幽幽的眼神看着这深深大殿中。只是以后的岁月里他将发现这诏令由这而发,江山的危险将从外接踵而来…

历史是一团迷雾,我们在迷雾当中行走。当我们接近的时候,会发现远处的情景,并不是你当时看的那般模样。每当我看到此处时,总觉得缺少一个环节。有一个疑点,不能很好的解释。在这场皇权争夺战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那就是右神策将军王茂玄到哪里去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实权人物,而他只是在开始提过一次。随后的记录里并没有他的踪迹。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要知道我们的这位光叔是一个在斗争中忍辱了30多年才被宦官推上宝座的,他不会不知道神策军的重要性。依个人见解:第一这三人自作聪明,私自下诏以为可以轻易支走王宗实。而看王宗实也已经作好走出中央的样子,于是他们以为胜券在握,为了独占胜利果实,根本没有通知王茂玄。才会这场失败。

第二点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唐宣宗归天唐懿宗登基,两个时间并不统一。资治通鉴干脆就不写哪一天。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性,实际上唐宣宗当时并没死,只是行动不便,口不能言,只能任人摆布。而王宗实政治嗅觉敏锐,以迅而不及掩而之势一举夺得主动权…凡此种种

历史的精彩或就是他的不确定性。当我们以为接近真相的时候,却发现或许有另一种可能。历史有无限的可能,等待有人来拔丝抽茧了解真相!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末页
新书推荐: 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 重生我只想做个街溜子 太监皇子 穿回前清,守国门万载 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 云王 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 重生1882年,从困难山区起家 我承认很好色,但绝不是下流皇子 无双权臣:我在古代建立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