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庄上。
刘备看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
水镜先生问刘备:“明公何来?”
刘备对水镜先生说道:“偶尔经由此地,因小童相指,得拜尊颜,不胜万幸!”
水镜先生笑道:“公不必隐讳,今必逃难至此。”
刘备听见水镜先生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就以襄阳一事告之。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道:“我观公气色,已知之矣。”
说着,水镜先生顿了顿。
水镜先生问刘备:“我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
刘备对水镜先生说道:“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道:“不是,只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罢了。”
刘备对水镜先生说道:“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罗、赵云,竭忠辅相,颇赖其力。”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道:“关羽、张飞、罗技、赵云,皆万人敌,只可惜无人善用之。孙乾、糜竺之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刘备对水镜先生说道:“备也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道:“公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呢?”
刘备对水镜先生说道:“备愚昧不识,愿赐指教。”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道:“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其谣言说道:‘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此谣始于建安初: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刘景升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
刘备闻言,惊谢道:“备安敢当此!”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道:“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
刘备急忙问道:“奇才安在?”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道:“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问水镜先生:“那卧龙、凤雏何人也?”
水镜先生抚掌大笑道:“好!好!”
刘备再问时,水镜先生对刘备说道:“天色已晚,将军可于此暂宿一宵,明日当言之。”
然后,水镜先生立即命小童具饮馔相待,将的卢马牵入后院喂养。
刘备饮膳毕,即宿于草堂之侧。他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
约至更深,有一人叩门而入,来见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问那人:“元直何来?”
刘备听见了水镜先生的问话,便起床听之。
其人答道:“我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所以留书别之,而来至此。”
水镜先生对那人说道:“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事,奈何轻身往见景升呢?况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公自不识之而已。”
其人对水镜先生说道:“先生之言是也。”
刘备闻之,大喜。他心中暗忖此人必是卧龙、凤雏,即欲出见,又恐造次。
候至天晓,刘备求见水镜先生。
刘备问水镜先生:“先生,昨夜来者是谁?”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道:“此我之友也。”
刘备求那人与自己相见,因为他要见一见那个与水镜先生对话的人。
水镜先生直接说道:“此人欲往投明主,已到他处去了。”
刘备知道与那人见面不成,就请问其姓名。
水镜先生却笑道:“好!好!”
刘备再次问道:“卧龙、凤雏,果系何人?”
水镜先生也笑道:“好!好!”
刘备拜请水镜先生出山相助,同扶汉室。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道:“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我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
正谈论间,忽然听闻庄外人喊马嘶。
小童来报:“师父,有一名将军,引数百人到庄来了。”
刘备听了,大惊。他急忙出去看,乃是赵云。他看见了,大喜。
赵云下了马,入见刘备,对刘备说道:“主公,我夜来回县,寻不见主公,连夜跟问到此。主公可作速回县,只恐有人来县中厮杀。”
刘备听了赵云的话,便辞了水镜先生,与赵云上马,向新野走去了。
行不到数里,有一彪人马来到,刘备和赵云视之,乃关羽、张飞和罗技。他们相见大喜。
刘备诉说跃马檀溪之事,共相嗟讶。到县中,他与孙乾等商议。
孙乾对刘备说道:“主公可先致书于景升,诉告此事。”
刘备从其言,立即令孙乾赍书至荆州。
刘表唤入,问道:“我请玄德襄阳赴会,为何逃席而去?”
孙乾呈上书札,具言蔡瑁设谋相害,赖跃马檀溪得脱。
刘表得知后,大怒,急忙唤蔡瑁,责骂道:“汝焉敢害我弟!来人,将他推出斩了!”
蔡夫人出来了,拜在刘表的面前,哭求免蔡瑁死。刘表怒犹未息。
孙乾对刘表说道:“明公若杀蔡瑁,恐我家主公不能安居于此矣。”
刘表乃责而释之,使长子刘琦同孙乾到新野刘备处请罪。
刘琦奉命赴新野,刘备接着,设宴相待。
酒酣,刘琦忽然堕泪。刘备看见了,问其故。
刘琦对刘备说道:“继母蔡氏,常怀谋害之心。侄无计免祸,幸叔父指教。”
刘备劝以小心尽孝,自然无祸。
第二天,
刘琦哭泣而别。刘备乘马送刘琦出郭。
城外。
刘琦和刘备从城里走了出来。
刘备指着的卢马,对刘琦说道:“若非此马,我已为泉下之人。”
刘琦对刘备说道:“此非马之力,乃叔父之洪福也。”
说罢。
刘琦和刘备相别。刘琦涕泣而去。
刘备回马入城,忽然看见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
那人唱道:“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闻歌,小声地说道:“却不知吾。此人莫非水镜先生所言的卧龙、凤雏?”
于是,刘备就下马相见,邀入县衙。
刘备问其姓名,那人回答道:“我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
刘备听了单福的话,大喜,待为上宾。
单福看见了的卢马,对刘备说道:“适才使君所乘之马,再乞一观。”
刘备命人去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将的卢马牵于堂下。
单福一边看着的卢,一边对刘备说道:“此非的卢马?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
刘备对单福说道:“已应之矣。”
于是,刘备就具言跃檀溪之事。
单福对刘备说道:“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我有一法可禳。”
刘备请教道:“愿闻禳法。”
单福对刘备说道:“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
刘备闻言,变色道:“公初至此,不教我以正道,便教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
单福笑谢道:“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
刘备也改容,起谢道:“备安能有仁德及人,唯先生教之。”
单福对刘备说道:“我自颍上来此,闻新野之人歌道:‘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
刘备乃拜单福为军师,调练本部人马。
曹操自冀州回许都,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就探看虚实。
此时,吕旷禀曹仁道:“曹仁将军,如今刘备屯兵新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图之。我二人自降丞相之后,未有寸功,愿请精兵五千,取刘备之头,以献丞相。”
曹仁听了吕旷之言,大喜,与吕旷、吕翔兵马五千,前往新野厮杀。
探马飞报刘备。刘备得知后,便请单福商议。
单福对刘备说道:“主公,既然有敌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云长引一军从左而出,以敌来军中路。翼德引一军从右而出,以敌来军后路。主公亲自带着子龙和子义出兵前路相迎。敌可破矣。”
刘备听了单福的话,便从其言。他立即让关羽、张飞二人去带着兵马,从左右两边消灭敌军中路和敌军后路,自己与单福、赵云、罗技等人,一共带着两千人马出关相迎。
行到不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吕旷、吕翔引军来到。两边各射住阵角。
刘备出马于旗门下,大呼道:“来者何人,敢犯我境?”
吕旷出马,对刘备说道:“我乃大将吕旷。如今我奉丞相之命,特来擒汝!”
刘备听了吕旷的话,顿时大怒。他使赵云出马。
二将交战。不到数个回合,赵云一枪刺吕旷于马下。刘备麾军掩杀,吕翔抵敌不住,引军便走。
正行之间,路旁有一军突出。为首大将,乃关羽也。他冲杀一阵,吕翔折兵大半,夺路走脱。
行不到十里,又一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乃张飞也。
张飞拿着丈八蛇矛,向吕翔大叫道:“张翼德在此!”
说罢。
张飞直取吕翔。吕翔看见了,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而死。余众四散奔走。
刘备合军追赶,大半多被擒获。他班师回县,重待单富,稿赏三军。
败军回见曹仁,报说:“吕旷、吕翔被杀,军士多被活捉。”
曹仁听了败军的话,大惊,便与李典商议。
李典对曹仁说道:“曹将军,吕旷、吕翔二人欺敌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动,申报丞相,起大兵来征剿,乃为上策。”
曹仁对李典说道:“不然。如今吕旷、吕翔二将阵亡,又折许多军马,此仇不可不急报。量新野弹丸之地,何劳丞相大军?”
李典对曹仁说道:“刘备人杰也,不可轻视。”
曹仁对李典说道:“公何怯也!”
李典对曹仁说道:“曹将军,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我并非怯战,但恐不能必胜罢了。”
曹仁听了李典的话,怒道:“公怀二心吗?我必欲生擒刘备!”
李典对曹仁说道:“将军若去,我来守樊城。”
曹仁对李典说道:“你若不同去,真怀二心矣!”
李典不得已,只得与曹仁点起二万五千军马,渡河投新野而来。
单福得胜回县,对刘备说道:“主公,曹仁屯兵樊城,如今知二将被诛,必起大军来战。”
刘备问单福:“那么,军师,当何以迎之?”
单福对刘备说道:“彼若尽提兵而来,樊城空虚,可乘间夺之。”
刘备听了单福的话,便问计于单福。单福在刘备的耳边低言。
忽然,有探马报说:“主公、军师,曹仁引大军渡河来了。”
单福说道:“果然不出我之所料也。”
于是,单福便请刘备出军迎敌。
两阵对圆。
赵云出马,唤对方大将答话。曹仁命李典出阵,与赵云交锋。
大约战十数个回合,李典料敌不过,拨马回阵。赵云纵马追赶,两翼军射住,就各罢兵归寨。
李典回见曹仁,对曹仁说道:“曹仁将军,敌军精锐,不可轻敌,不如回樊城。”
曹仁大怒道:“你未出军时,就已慢我军心。如今又卖阵,罪当斩首!”
于是,曹仁就便喝刀斧手推出李典,要斩李典。众将看见了,便苦苦告免。
随后,曹仁调李典领后军,而自己则引兵为前部。
第二天。
曹仁鸣鼓进军,布成一个阵势,准备对付刘备。
单福便上高处观看,对刘备说道:“主公,此乃八门金锁阵也。八门者: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如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则伤,从杜门、死门而入则亡。今八门虽布得整齐,只是中间通欠主持。如果从东南角上生门击入,往正西景门而出,其阵必乱。”
刘备听了单福的话,便立刻传令,叫军士把住阵角,命赵云带着五百军从东南而入,径往西出。
赵云得令,挺枪跃马,带兵径投东南角上,呐喊杀入中军。曹仁看见了,以为赵云中计,便投北走。
赵云不追赶,却突出西门,又从西杀转东南角上来。曹仁大军顿时大乱。
刘备看见曹仁大军大乱,便麾军冲击,曹兵大败而退。单福命休追赶,收军自回。
曹仁输了一阵,方信李典之言,就请典商议。
曹仁对李典说道:“刘备军中必有能者,我阵竟为所破。”
李典对曹仁说道:“我虽在此,甚忧樊城。”
曹仁对李典说道:“今晚去劫寨。如果得胜,再作计议。如果不胜,便退军回樊城。”
李典对曹仁说道:“不可,刘备必有准备。”
曹仁对李典说道:“若如此多疑,何以用兵!”
于是,曹仁就不听李典之言,自己引军为前队。他使李典为后应,当夜二更劫寨。
单福正与刘备在寨中议事,忽信风骤起。
单福对刘备说道:“主公,今夜曹仁必来劫寨。”
刘备问单福:“
(本章未完,请翻页)
那么,军师,何以敌之呢?”
单福笑道:“我已预算定了。”
于是,单福就秘密分拨已毕。
二更时分。
曹仁兵将近寨。突然,寨中四围火起,烧着寨栅。
曹仁看见了,知道有准备,急令退军。赵云掩杀而来。
曹仁看见赵云杀来,来不及收兵回寨,急忙向北河而走。
将到河边,曹仁才要寻船渡河,岸上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乃张飞也。
曹仁看见了,便下令死战。李典保护曹仁,下船渡河。现在,曹军大半淹死水中。
曹仁渡过河面,上岸奔至樊城,令人叫门。突然,城上一声鼓响,两将引军而出。
那两将大喝道:“我二人已取樊城多时了!”
众人听见了,大惊,视之,乃关羽和罗技也。
曹仁大惊,拨马便走。关羽和罗技看见曹仁要逃走,便追杀过来。
曹仁又折了好些军马,星夜投许昌。他于路打听,方知有单福为军师,设谋定计。
刘备大获全胜,引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迎。刘备安民已定。
那刘泌乃长沙人,也是汉室宗亲。他就请刘备到自己的家中,设宴相待。
只见有一人侍立于侧。刘备视其人器宇轩昂,很是好奇。
刘备问刘泌:“此乃何人?”
刘泌对刘备说道:“此乃我之外甥——寇封,本罗侯寇氏之子也。他因父母双亡,故依于此。”
刘备爱之,欲嗣为义子。刘泌欣然从之,就使寇封拜玄德为父,改名刘封。
刘备带回,令拜关羽、张飞和罗技为叔叔。
关羽对刘备说道:“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
刘备对关羽说道:“我待之如子,他必事我如父,何乱之有!”
关羽听了刘备的话,顿时不悦。
刘备与单福计议,令赵云引一千军守樊城,自己则领着众人回新野。
曹仁与李典回许都,来见曹操,拜于地请罪,具言损将折兵之事。
曹操宽慰道:“胜负乃军家之常。但是,不知是谁为刘备画策?”
曹仁对曹操说道:“此乃单福之计。”
曹操问道:“单福何人也?”
程昱笑道:“单福乃其托名耳。此人乃颍川人,姓徐,名庶,字元直。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人报仇杀人,披发涂面而走,为吏所获。问其姓名不答,吏乃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让市人识之。虽有识者不敢言,同伴窃解救之。他更姓改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
曹操问程昱:“徐庶之才,比君何如?”
程昱对曹操说道:“十倍于我。”
曹操叹道:“这可惜贤士都归于刘备,实在是可惜啊!若待他羽翼已锋,我将奈何?”
程昱对曹操说道:“徐庶虽在刘备那里,丞相要用,召来不难。”
曹操问程昱:“安得他来归呢?”
程昱对曹操说道:“丞相,徐庶为人至孝。他幼丧其父,只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
曹操听了程昱的话,大喜。于是,他便使人星夜前去取徐庶的母亲。
不到一日,徐庶的母亲被接到了许昌,曹操厚待之。
曹操对徐庶的母亲说道:“闻令嗣徐元直,乃天下奇才也。今令嗣在新野,帮助逆臣刘备,背叛朝廷,正犹美玉落于汙泥之中,诚为可惜。今烦老母作书,唤回许都,我于天子之前保奏,必有重赏。”
于是,曹操就命左右之人捧过文房四宝,令徐母作书。
徐庶的母亲问曹操:“刘备何如人也?”
曹操对徐庶的母亲说道:“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也。”
徐母厉声道:“汝何虚诳之甚!我久闻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他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声素著,世之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真当世之英雄也。我儿去辅之,得其主矣。汝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乃反以刘备为逆臣,欲使我儿背明投暗,岂不自耻?”
说罢。
徐母取石砚,便打曹操。
曹操看见了,连忙躲开,顿时大怒,便让武士带着徐母出去,斩之。
程昱急忙阻止,入谏曹操:“徐母触忤丞相,欲求死也。丞相若杀之,则招不义之名,而成徐母之德。徐母既死,徐庶必死心助刘备以报仇矣。不如留之,使徐庶身心两处,纵使助刘备,也不尽力也。且留得徐母在,我自有计赚徐庶至此,以辅丞相。”
曹操然其言,就不杀徐母,送于别室养之。
程昱日往问候,诈言曾与徐庶结为兄弟,待徐母如亲母。他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因也作手启答之。
程昱赚得徐母笔迹,乃仿其字体,诈修家书一封,差一心腹人,持书径奔新野县,寻问“单福”行幕。
军士引见徐庶。徐庶知母亲有家书到,急忙唤入问之。
来人道:“我乃馆下走卒,奉老夫人言语,有书附达。”
徐庶听了那来人的话,就立刻拆封视之。
上面写道:
近汝弟康丧,举目无亲。正悲凄间,不期曹丞相使人赚至许昌,言汝背反,下我于缧絏,赖程昱等救免。若得汝降,能免我死。如书到日,可念劬劳之恩,星夜前来,以全孝道;然后徐图归耕故园,免遭大祸。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更不多嘱。
徐庶览毕,泪如泉涌。他持书来见刘备。
徐庶对刘备说道:“主公,我本颍川徐庶,字元直,只因逃难,更名单福。前闻刘景升招贤纳士,特往见之。及与论事,方知是无用之人,故作书别之。夤夜至司马水镜庄上,诉说其事。水镜深责我不识主,因说刘豫州在此,何不事之?我故作狂歌于市以动使君。幸蒙不弃,即赐重用。争奈老母今被曹操奸计赚至许昌囚禁,将欲加害。老母手书来唤,我不容不去。非不欲效犬马之劳,以报使君,怎奈慈亲被执,不得尽力。今当告归,容图后会。”
刘备闻言,大哭道:“子母乃天性之亲,元直无以备为念。待与老夫人相见之后,或者再得奉教。”
徐庶便拜谢欲行。
刘备对徐庶说道:“乞再聚一宵,来日饯行。”
徐庶听了刘备的话,很是感激。于是,他便退下了。
孙乾秘密对刘备说道:“主公,元直乃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曹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则力攻曹操也。”
刘备听了孙乾的话,顿时恼怒不已,怒斥道:“不可。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我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
众人都十分感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