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曲阳城之后,兖州的战事基本宣告结束,坚守在井径关的马易,听说公孙俊弛兵败、舞阳王身死的消息后,果断投降,许子辉兵不血刃入关,随后便从常山郡南下,扫清残贼,与萧子瑜汇合。
待萧子瑜率领大军回到襄邑城中时,果真如临走前,跟成楹说的那样,只花了半月的时间。
成楹等人在城门口迎接王师归来,见到武章,她很是高兴,迫不及待问了小武许多在幽州的事情。
她本以为,这小子至少要花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把上谷突骑恢复到跟渔阳突骑旗鼓相当的规模,岂料只用了大半年,小武就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当得知,这支新建的上谷突骑,才第一次被小武带出来,参加大规模的战役,她对小武的评价不免又拔高了一大截。
幽州突骑本就傲视天下,特别能打,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小武这些时日的幸苦付出,也很重要。
被成楹反复夸赞了几句后,小武有些不好意思:“成姑姑,训练骑兵的制度都是现成的,我不过就是搬过来用一用而已。”基本上,都是照抄北地精骑的制度。
成楹好笑:“你总算学会谦虚了,这一点上啊,是要和你父亲好好学学。”
提起武邑,小武吐了吐舌头,他只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幽州浪荡了大半年,几乎快把老爹忘光了。他还是有些小孩心性,虽然手握重兵,又立下大功,但在亲近的长辈面前,总会顽皮一些。
历时三个多月的大战总算结束,除了特别突出的,一心跟着临江王或者舞阳王谋反的官员被肃清之外,各郡县的官吏们基本官复原职,萧子瑜整军过后,得回京述职,小武也要带着突骑回幽州去。
成楹的身份便显得有些尴尬。
仗打赢了,她是有功之人,按理说,便应该和萧子瑜一起,回京都受赏才对,可问题是,成楹手里没有君王的诏谕,她是私自带兵出的徐州。
身为一州刺史,在没有旨意的情况下,私自动兵,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
这种时候,她岂不是更应该主动归京,向皇帝表明忠心?
成楹本来有此打算,可上马车前,萧瞻却拦住了她。自从来到兖州后,太子一直待在襄邑城,如今亲眼看着战争结束,他才敢放心回去。至于国公尹况,太子肚子里早想好了十几套弹劾他的话术,就等回宫之后,倾倒给皇帝。
他对成楹如是说:“听说舞阳王的部将高钧,趁着兖州战乱之时,数次带兵攻打徐州城,虽然一直未能攻克,但对徐州也造成了不少损失。成侯身为徐州刺史,还是尽早回徐州处理一下吧。”
成楹应是,目送两支队伍,西去的西去,北归的北归,她才带着徐州军东行,走宁陵县入徐州。
其实太子所谓的,让成楹赶紧回徐州处理一下内政,是个借口。
本质上,他不太想看到成楹和萧子瑜走在一起。
这俩一回京都,不就要锣鼓喧天地成亲了么。
太子殿下本着能拖一时是一时的想法,先把这两人分开了再说。
他这点小伎俩,自然瞒不过萧子瑜。
萧子瑜全程冷眼觑着萧瞻的表情,并未出言反对,朝中现在乌烟瘴气,他主要是怕成楹回京都不安全。对于他来说,成楹既然答应了与他成亲,肯定不会言而无信,就算太子从中作梗,又能如何?反正最后,是他赢了。
但心里还是很不舒服。
路上,在一处官驿里歇脚,萧子瑜忍不住跟太子提起这事。
他话说得很委婉,先从兖州的战事说起,强调荆州粮秣调运不及时,被拖后腿几次落败的事情,最后总结:“临江王、舞阳王胆大妄为,先后谋逆,挑起战乱,导致民不聊生,陛下一心扑在修仙上面,不理政务,朝中大权旁落,殿下身为皇储,还请多将心思用在朝政上。”言下之意是,别再惦记成楹了。
两人隔着案几对坐,萧瞻一抬眼,就能看清萧子瑜眼底明晃晃的提醒意味。
他很为难。
他很清楚,萧子瑜说的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朝廷现在,就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风中摇摇欲坠。
兖州先有天灾,后有大战,十室九空,他们这一路走来,只见饿殍遍野,饥民数不胜数。饥民蓬头垢面,手指瘦成鸡爪,焦渴的双眼径直盯着过路行人的包袱,看到有落单的,就一伙人齐拥上去,将其劫掠一空。
他们有的人是因为战乱,被青州军抢空了粮食,被豪强霸占了土地,被迫流离失所,典儿卖女,抛弃老病,仍然没法过活,最后沦落为乞丐,四处流亡,更多的,则是因为黄河水灾,一夜之间,一无所有!
《兵车行》有言——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可兖州的女娃娃们,能活到长大嫁人的那一天吗?
兖州变成了这幅德行,朝廷没有赈济,没有收纳流民,什么都没干,就看着兖州这样乱着。
皇帝陛下坚定笃行着他的“无为而治”,认为什么都不用做,一切自然能恢复原样,做了什么反而要坏大事。
萧瞻身为太子,很清楚,再任由皇帝继续荒唐下去,大楚迟早完蛋。他已经殚精竭虑,很努力地改变这一切,只期盼着,大楚还能转圜过来。
萧子瑜这番话,刺痛了他的心,他不认为,朝堂出了问题,他就应该放弃成楹。
这分明,是两件无关的事情。
他可以为了朝堂宵衣旰食,呕心沥血,与此同时,他也能爱成楹。
他是未来的天子,举国上下一团糟乱,还有比他更焦心的人吗?
大楚的弊病谁都能看到,但又有几人,愿意去治呢?
萧瞻忍不住问萧子瑜:“小叔,有朝一日,你会背叛我吗?”
萧子瑜抬眼:“殿下,您想多了,臣虽然喜欢阿楹,对殿下您意见颇多,但臣还不至于,做出为了美人而背弃君主的事情,这也不是阿楹愿意看到的。殿下与其担心臣会不会背叛,倒不如多想想,大楚还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