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卢小闲骑马来到房州刺史府大门前的时候,早有几个刺史府的官员恭候在那里了。
为首的是房州府司马张文,他小心翼翼的询问:“来人可是卢公子吗?”
卢小闲下马,也不顾不得客套,拱拱手道:“我是卢小闲!”
“下官房州司马张文恭迎卢公子!”张司马恭恭敬敬道,“梁王殿下正等着您呢!里面请!”
卢小闲点点头:“劳烦张司马头前带路!”
卢小闲跟着张文等一众官员进了刺史府。
瞅着众人的背影消失在大门内,门口原本两个站的笔直的衙役这才松了口气。
他们二人现在还处于兴奋当中,不久前他们居然见到了大周梁王武三思。一个普通衙役能见到如此大人物,总会有几分兴奋。
其中年轻一点的衙役,嘴里有些喋喋不休:“说也怪了!梁王殿下是堂堂的亲王,怎么就对这么个文弱书生儿如此厚待?”
另一个年龄大些的衙役,带着饱经世故的口气说:“闭嘴!老毛病又犯了。你管是怎么回事。刺史大人专门交待过,无论看到什么都要烂在肚里,不许乱嚼舌头,你都忘了?”
“刺史的交待,咱都记着呐!这不是咱俩之间的悄悄话嘛!”年轻衙役神秘地说:“我瞅着梁王殿下来房州恐怕不简单,肯定是针对庐陵王的,这可是天大的事。谁知道是吉是凶,前面那几个皇子不都……”
年龄大的衙役立刻“嘘”了一声,一脸惶恐道:“我看你小子是活腻歪了!非得给你嘴上贴上封条不可,这是咱们能议论的事吗?小心隔墙有耳!”
年轻衙役意识到自己失言,吐吐舌头不再说话。
……
房州历来是大唐王室流放之地,除了庐陵王李显外,高宗李治在位时的废太子李忠曾徙任房州刺史。麟德二年??,废太子李贤之孙广武王李承宏也被贬任房州别驾。
上溯到隋朝,隋汤帝杨广杀太子杨勇,也曾追立杨勇为房陵王。
为何唐王室屡屡看好房州做为流放地?
从长安城放眼看去,会发现房州是秦巴大山中的高原盆地,东、西、北三面无险地,只有南面紧邻秦巴大山。
房州生存条件优越,是废贬王室的理想之地,对废黜的王室是一种优待。房州同时也是王室经略的后方战略基地,虽与长安有一定距离,但房州古驿道向西和西北的有三条,直通竹山、竹溪、郧阳,西接长安,鞭力能及。
正因为房州的重要性,房州刺史人选向来为朝廷所重视。
现任房州刺史叫郭敬之,华州郑县人,太原郭氏家族后裔。郭敬之起家涪州录事参军,曾任过渭州和吉州刺史,三年前转任房州刺史。他身高八尺二寸,面皮白净,方方的脸上,突出两条浓黑的剑眉和两绺飘逸的黑髯,二目有神,风度闲雅,望之有神仙之态。
此刻,郭敬之立在武三思面前,表情严肃,双眉紧皱,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一见卢小闲,武三思赶忙道:“卢公子,你可算来了!”
卢公子笑着应道:“还是殿下神速呀!”
武三思一脸苦笑:“哪是本王神速,陛下专程派使者前来催促,让本王办了差速速赶回洛阳不得有误,本王这也是没有办法!”
解释完之后,武三思指着郭敬之对卢小闲介绍道:“这位是房州刺史郭敬之郭大人!”
郭敬之虽然不清楚武三思缘何对卢小闲如此客气,但武三思都是如此作派他更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向卢小闲施礼:“下官见过卢公子!”
卢小闲回礼道:“郭刺史客气了,此次梁王殿下奉旨办差,还须刺史大人大力协助才是呀!”
“这是下官应该做的!”郭敬之的回答不卑不亢。
武三思接过话来:“临行前陛下交待过,接庐陵王返京事宜,到了房州后与刺史交接完手续后即赶快回程,本王打算今日就向庐陵王宣旨,明日启程离开房州,不知刺史大人意下如何?”
“殿下急于返程的心情下官理解,只是下官觉得如此甚为不妥……”郭敬之欲言又止,下面的话没有说出来。
见郭敬之直截了当提出反对意见,武三思不由皱起了眉头。
卢小闲盯着郭敬之,微微一笑道:“不知郭刺史有何见教,愿闻其详,说出来也好为殿下决断提供参考!”
“庐陵王是陛下的亲生第三子,还当过皇帝,在房州幽闭了十几年,现在突然要带他返京,总得让他有个适应的过程。再说了,庐陵王不是一个人,家眷和府邸随身奴仆各色人等有数百人,不是说走就立刻能走的,得容他们简单收拾一二才能启程。下官建议,今日可先派人告知庐陵王返京事宜,明日前往府邸宣旨,三日后启程,这样比较稳妥一些!”郭敬之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建议。
郭敬之这番话,完全是站在李显的立场上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无从反驳。
事实上,郭敬之对李显向来照顾有加。
李显刚到房州时,除了原来带的一些奴仆外,其他手下都是房州衙门派来顶班的。关键的位置上,都是安插的各种眼线。李显一家任何细小的行动,都逃不出他们这些人的眼睛。
十几年来,房州刺史换了好几任。大部分刺史对李显一家都很严厉,时不时来王府突然视察,煞有介事,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碴儿。甚至有时还把李显叫到衙门去问话,那口气就像审问训斥犯人。
徐-敬业作乱时,他们就把李显叫去问话,让他交代徐-敬业如何派人跟他联系起事造反。
这不是诚心找麻烦吗?
李显连徐-敬业是谁都不知道,怎么可能联系造反呢?
可李显的解释他们也不相信,好在没有武则天的圣旨,刺史也不敢真把李显怎么样。折腾了个把月,后来实在也问不出个什么,这事才不了了之。
李显心中清楚,这些管束他的刺史也是执行朝廷旨意,不这样办他们也难于交差。后来,李显对这种做法也慢慢习惯了。
郭敬之上任之后就不一样了,他总是以臣民对待太子的礼仪恭敬地对待李显,一反过去刺史那种严厉和苛刻的态度。不但王府吃的用的尽量充足供应,而且还经常对李显问寒问暖,并时不时地告诉他外面的一些信息。
有了郭敬之的关照,李显在房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常率领家人到房州城外打猎。三宝洞、神农塔、神农庙、老君观、白云庵、张公院、玉皇阁这些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郭敬之的坦诚相待,让李显颇为感动,他们二人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此刻,武三思想要明日启程返京,郭敬之下意识提出了反对意见。
“三日后再启程?”武三思显然接受不了,正要否决郭敬之的建议,却听卢小闲在一旁道,“郭刺史所言颇有道理,那就依郭刺史吧!”
武三思意外的看着卢小闲,卢小闲笑着解释道:“殿下,这事还真急不得,大不了咱们在路上抓紧点时间,三日很容易就挤出来。”
“那好吧!”武三思终于点头应允,“就按郭刺史的建议,明日宣旨,三日后启程!郭刺史,下午你就派人到王府通知此事吧!”
……
在城门口送走卢小闲之后,李显带着李裹儿回到府邸。
庐陵王妃韦氏得报后,匆匆赶到前院来。
韦妃是李显的第二任王妃,她刚嫁给李显的时候只有十七岁,比李显足足小了八岁。
李显的第一任王妃赵氏,因其家族得罪了武则天而被囚禁致死!李显成为太子后,因韦氏因姿色出众,善解人意而被册封为太子妃。
韦氏是京兆府万年县人,祖父曾任曹王府参军,父亲曾任韦玄贞普州参军。然而家世高贵并不一定能给子孙带来平安的人生,在这方面,韦氏的前任赵氏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和韦氏一样,赵氏是李显的元配妻子。她的出身比韦氏要高出一大截,乃是右领军将军赵绰的孙女、定州刺史赵壤与唐高祖常乐公主的女儿。
李显做英王的时候,赵氏便成了他的元配王妃。论起辈份来,李显还是她的表侄。然而赵氏的母亲常乐公主与李显的母亲武则天素有仇隙,这段看起来门当户对光宗耀祖的婚姻,实际上是把赵氏白白地送给武则天做发泄怨恨的牺牲品。
当常乐公主夫妇被贬出京之后,武则天干脆将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赵氏关进了内侍省,以至于她被活活饿死。
嗣圣元年,李显登基后,韦妃顺理成章的被立为了皇后。
世事莫测,韦氏哪会想到自己仅仅做了五十多天皇后,李显就被武则天废除了皇帝之位,贬为庐陵王,她也失去皇后之位,跟随李显被流放到了均州,后来又被迁往房州。
在房州,这一待就是十几年。
韦妃一见李裹儿,就戳着她的额头,红着眼睛带着哭腔道:“你个死妮子,这些日子都跑哪去了,可把为娘急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