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科幻灵异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二)

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二)(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斗罗:崩坏降临 农门悍妻 狂兵赘婿 爱至深!爱至重 挥剑行 我真不是王爷 都市圣骑士的神圣物语 神医傻妃名动天下 医武狂仙 巨龙游戏

朱祁镇打鞑靼、兀良哈,是因为这是大明意识形态上的敌人!

朱家立国的前提是什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啊!

朱祁镇对北方的用兵核心,大家懂了吧。

有意思的是,就在三伐蒙古的同时——他还办了好几件大事。

对西南——四伐麓川。

麓川这个地方,就是“三宣六慰”最主要的一部分。

麓川是那么好打吗?

三杨坚决反对,王振作为朱祁镇的人,力主南征。

第一次南征。

思任发进攻掠夺腾冲、南甸、孟养等地,屠杀腾冲,并占领潞江。

正统四年沐国公沐晟兵败,沐晟暴亡。

正统五年,杨荣去世。

初掌权的英宗,下旨斥责新任沐国公沐昂,让他讨伐麓川。

麓川思任发,赶紧遣使来朝。

这是第一次。

没啥值得说道的地方。

文人集团的无耻,尽在其中……

总体就是——朱祁镇没掌权,三杨一贯的“不要国土”。

(因为这里要主讲的是于谦的死因,详细过程不展开,大家可以搜一下。

很有意思!

明朝文臣的无耻,展现的淋漓尽致。)

真要说,那血压就要爆表……

正统六年,二征麓川:

朱祁镇让定西伯蒋贵挂帅,让太监曹吉祥监军,在朝野全部反对的情况下,再次出征麓川。

要知道,这是同时北伐和南伐啊!

结果——

大胜!

思任发远遁。

朱祁镇升蒋贵为侯爵。

正统七年,刚刚结束一南一北,两场战事的朱祁镇——

三征麓川。

朱祁镇命定西侯蒋贵、靖远伯王骥,再次远征麓川。

这一仗,一直打了三年。

为什么打这么久——杨士奇等人坚决反对增兵!

甚至,还出现了给远征军下绊子的行为。

正统九年,杨士奇病死。

明英宗的掣肘,去了俩,南征军这才开始发力。

次年,也就是正统十年。

明军斩首思任发,抓捕思任发全家,归朝。

麓川大捷!

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

至此,朱祁镇在朝中的对手,全部倒下。

正统十三年,就在土木堡之变的前一年。

朱祁镇四征麓川,从三月出征,到十月凯旋,竟然只用了短短七个月。

稀奇不?

明明上一次还打了三年之久,这一次,竟然只用了七个月时间!

就很有意思了……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请问:

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下一步的用兵方向,是哪里?

他会不会全部收回南方失土?”

扎心不?

……

你们觉得,明英宗这么能干,以明朝的惯性,他还能活着吗?

……

外部国际环境讲完。

再讲内部。

正统八年,朱祁镇准备重开大航海。

并让郭琰担任福建福州府同知,开始造船。

让马云巡视旧港宣慰司、满剌加外府、苏门答剌官厂、察地港抽分所及古里官厂。

正统九年,福建、江西、浙江交界处,就爆发了一千人规模的矿工起义。

……

史书上将这一次叛乱,美化成农民起义,然后遮遮掩掩。

实际上,这伙人是盗银贼。

这里的银矿,每年单单福建一地的银矿税收,要上缴八万两。

正统初年,这一片的银矿,在文臣的建议下,就全部被关闭了。

那么——这些矿工是谁的工人?

……

并且,人家不朝江西、浙江——这两个富裕的地方打。

专门硬着头皮,一个劲朝福建打!

为啥?

妄自猜测一下——郭琰就在福州造船呗!

还特么制造了海船120艘!

我日了,永乐大帝最大的一次下西洋,也才两百来艘啊!

朱祁镇上来就这么大——人家能容忍他?

……

朱祁镇本来没当回事,下令让地方剿灭。

一个千把人的矿工造反,还要朝深山老林钻。

在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朱祁镇看来……

那叫事么?

饿也给他饿死了啊!

谁特娘的知道,浙江、福建、江西去平叛的士兵越多,叛军规模越大。

到了正统十三年,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坐拥二十余座城池。

并且浙江、福建,接连爆发了好几股叛军。

这个时候,正好三杨全部去世,朝堂上能压制朱祁镇的人,已经不存在了。

真实消息再也压不住,详细情况,终于被送到了朱祁镇这里。

英宗重视起来。

他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发放粮食,安抚百姓,以利益,诱使百姓归家。

其二,调派京营,出动精兵镇压。

朱祁镇出动京营士兵了……

然而,稀奇的是——福建、浙江爆发民变,朱祁镇派遣多少大军前往镇压,史书中莫说给出答案了。

就连这件事都忌讳莫深,支支吾吾。

这么大规模的叛乱,明史竟然语焉不详。

离谱不?

猜测一下——这里牵制两三万京营士兵,轻轻松松吧?

这场叛乱,直到朱祁钰去世的前两年,才彻底平息。

也就是说,这最少两三万京营兵马……

直到八年后,才返回京师。

在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出现在京营的!

好了——京营大军已经被调走三万人……

正统十四年三月。

就在土木堡之变的前五个月。

贵州爆发苗民叛乱。

几乎一瞬间,就占领了思州府城和清浪、镇远等地。

速度之快,莫说朝廷了,近在咫尺的广西,都没反应过来。

再回过头来,看看老朱当年的那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能跟着老朱砍人的大明百姓,还是据守城池,对付叛乱……

竟然一瞬间就丢了几个府?

当年亲眼看到这一幕的百姓,都还在呢!

要知道,这时候就连靖难勋贵,都还有好几人呢!

才几十年时间啊?

现代有人说是朱祁镇屡屡对西南用兵,致使当地百姓困苦,不得不造反……

我尼玛!

脸咧?

朱祁镇下过这样的一封圣旨,大意就是:

趁着太皇太后张氏大寿之际,给全国老年人发放福利。

并且明文天下——今后:

凡六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免除一切苛捐杂税,劳役、徭役,不计、不征。

凡七十岁以上人口,国家每年发放粮食。

凡九十岁以上老人,发放粮食数额加倍。

朱元璋的“与民休息”政策,在在朱祁镇这里,再一次得到延续,并且更进一步。

前文说过此时大明的粮食情况——足够全国不劳作,也能食用三年之久!

我就不说此时的边关用粮,是直接从卫所粮库调拨了!

他们说的这个理由,站得住脚吗?

如果说因为朱祁镇对西南用兵,而导致的叛乱?

总要有加税的圣旨吧?

说出自己的判断,拿出原文资料,这才能让人信服啊!

再说了——就算是造反,也没有这么快吧?

这是有电话啊,还是有手机啊,竟然一夜之间,就几个府一起造反?

但凡民变,必有先兆!

为何之前却不见踪影呢?

为何上一次打了三年之久,都不见叛乱?

偏偏连出征时间也算上,才七个月的时间,就有了如此大规模的反叛?

谁组织的他们?

用什么组织的他们?

难道——大明造反百姓,真的研究出了手机、电话?

这就是极限吗?

士绅集团:瓜娃子,你小瞧谁呢!

我们既然要玩,就不会小打小闹啊!

大招来了!

紧接着——就在几天后!

西自永宁,东至沅州,北起播州,东南达武冈的广大地区内……

在这短短几天时间内,就爆发出了最少20万人规模的大起义。

按照现在划分,这叫席卷四省。

卧槽!

啥?

大明造反百姓……

特么的,竟然真有手机和信号基站……

短短几天时间,就能联动好几个省!

不对啊!

他没这个科技呢……

卧槽!

不好!

大明造反百姓会修仙,还都已经达到金丹期——千里传音人人都会!

——玄幻里的飞鹤传音,都没有这么快啊!

……

这么大的范围,这么庞大的叛乱人数,这么短的几天时间……

大家觉得谁能做到?

还特么就在朱祁镇南征北战,北边几乎全部收复国土,南边也即将对“丢失”的国土,动手的时候……

就在朱祁镇声望日隆,权柄直逼明太祖、明成祖之际!

……

你们觉得这正常吗?

李自成都没这么牛啊!

快递小哥专业造反十几年……

明朝灭亡前,还特么在压着李自成暴揍呢!

张角还传道几十年呢!

就这,还特么被朝廷先发制人了……

而席卷四声,参与人数高达二十多万的大造反——不管是军队体系也好,还是锦衣卫体系也罢……

竟然一点信号都没发现!

这科学不?

……

你们说——是不是朱祁镇的行为,伤害了某群人呢?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此时的朱祁镇在北方,已经恢复了永乐鼎盛时期的国土面积。

也就是说——北边没有掣肘了。

同时,打服了麓川,使得西南十万大山,短期内不会牵扯朱祁镇的精力。

恰恰这时候,朱祁镇派去南洋宣抚海外领土的使臣,回来了!

下西洋,已经成为了定局!

以朱祁镇的脾气,他只要下西洋,就会在南洋设郡置县,直接纳入中央管控。

而南洋——最少自唐代起,就有华夏势力在经营。

宋代发达的贸易,使得当地势力,已经壮大成了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

南宋灭亡,南逃的官方势力,更是在当地建立了好几个邦国。

在本书大约40--50章郑成功出场的那里,我也说了:

——华夏豪族,已经控制了当地的货币发行权。

南洋华夏势力如此庞大,你们猜——他们有没有与本土豪族势力,已经有了融合呢?

为什么强权如永乐大帝,下了几次西洋,暴毙在出征的路上?

出征途中暴毙——朱棣哭得稀里哗啦……

为什么——棺材都给他准备好了?

为什么他一死,方便远洋船补给的交趾,就给废了?

为什么朱瞻基重开西洋,却再次暴毙?

明朝皇帝没有善终的。

朱元璋死于准备传位朱棣。

朱高炽死因是准备迁都南京……)

(阎王一拍惊堂木,惊诧道:

“堂下何人?为何你等都是阳寿未尽之人?”

朱元璋茫然:“不知道啊,三天前,咱还说传位给俺家老四。

前面的哥仨全死了,他就是嫡长子。

俺跟大臣们吵了一架,咱就被塞棺材里了……”

朱标:“爹啊,老二是被人冤枉的……”

朱元璋:“娃啊,你死得惨呐,你是咱家第一个落水的啊!”

朱樉:“爹,我特么被人毒了”。

身后,朱檀、朱梓、朱棡三兄弟,苦逼的看着老爹和大哥,咋回事,咱爹、咱哥咋也下来陪咱了……

朱允炆愤恨:“该死的朱棣,竟然逼得我自焚!”

朱棣一巴掌抽过去:“滚你妈的,你就是个傻逼,看看你那帮人将大明祸祸成啥了?”

朱允炆缩头,唯唯诺诺:“四叔,你不是还一样阳寿未尽。”

朱棣一脸的苦逼:“不是个球!老子特么正打仗呢,人就没了……还特么早就做好了铁棺材,还学了秦始皇,来一个秘不发丧……”

朱高炽:“爹啊,我就准备再把京师搬回南京。

南京当时不是地震不断么,我拖延了一下,臭骂李时勉一顿,当晚——我人就没了……”

朱瞻基缩缩脖子:“爹啊,这时我都继位一年多了,出了皇宫才知道的。

我当场就要砍了李时勉,他说,他当晚是劝你少近女色……”

朱高炽大怒:“他放他娘的屁!

你看看他之前为啥被投入大狱的!”

朱棣:“好圣孙,你咋也死了?”

朱瞻基愁眉苦脸:“爷爷啊,我就学你下了次西洋,就没了……我死的时候,才36呢!”

阎王翻了翻生死搏,特么的,还有五十来年阳寿……

朱祁钰:“我不该说话,我就是改了个太子,儿子没了,老婆没了,连我自己也没了……”

朱祁镇两眼望天,说啥咧?

心累!

这都第二次了!

上次没挡住,这次照样没挡住……

朱见深:“我……我躲在皇宫里,都能没了……

不过,自从俺婆娘暴毙后,我就知道自己要死了……”

朱佑樘:“我学建文的,对他们可好了……

结果他们还是不放过我……

还特么给我儿子弄死,给老子弄绝后了……”

朱厚照:“爹啊,我早就习惯了,不就是吐血么……

我以为吐着、吐着,产生抗体就没事了。

谁特娘知道,我刚适应了毒性,他们就给我摁水里了……

爹啊,喝水这个抗体不好弄啊……”

朱厚熜:“我能说我特么南巡一次,火撵着老子烧了好几次么。

他们还跟对待堂哥一样,给我也来了次落水。

唯一敢救我的御医,马上就被弄死了。”

朱厚熜拍了拍朱厚照肩膀:“哥啊,我比你强,我不但有后,我还有……还有御医敢救我。

不像你们,弄死你们祖孙三代的御医,不但高升,还能富贵到老……”

朱载坖:“爹啊,别说了!

我怕了啊!

我就将海外贸易大权都交出去了……结果还是能没落了好。

我也暴毙了……”

朱翊钧:“还说啥呢……

我被人打断了腿,打破了脑袋,起居注都不敢记录。

我只好编个谎话,说梦里被老虎咬的……

对了,那帮孙子,把我挖出来后,还给我挫骨扬灰了,这下……

彻底死无对证……”

朱常洛躲在角落内,不敢说话,蹲在地上画圈圈。

嘴里念念有词:“我诅咒你们生儿子没屁 眼,诅咒你们生女儿多根棍。

我特么对你们那么好,免了你们家工厂、矿场的税收……

还两天时间内,给你们发200万白银。

结果,皇位——我一个月都没坐够……”

朱翊钧看着朱常洛:

这傻逼儿子,老子就不该传位给你……

朱由校抱着朱厚照:“叔太爷啊,我跟你一样,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就是……也被摁水里了……”

俩年轻的魂魄,抱头痛哭……

朱标瞅了瞅俩同病相怜的晚辈,哀叹一声:

“特么,我是咱老朱家——第一个被摁水里的……”

阎王愁眉苦脸的看着生死簿,这哥几个——一个37岁,一个30岁,一个22岁……

都还有几十年阳寿哩……咋办?

不对,这特么朱家人活到四十岁的都少见……

阳寿未尽……

阎王也发愁啊!

朱由检长叹:“唉,感情我老朱家辣么多皇帝,只有我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死……

挂了吧、挂了吧……

一死解百愁……”

朱由崧:“堂弟啊,你还是自己挂在树上的,还好留个体面。

我特么被人捉住,两个人抬身子,两个人按着腿……

就像抬猪一样送给鞑子,还被人片了片……”

……

诉苦大会持续三天三夜……

阎王愁眉苦脸的抬起头来,看向一众朱家皇帝身后。

妈呀!

还有密密麻麻的一大片皇室子弟……)

……

人家出手了!

一出手,就是杀招!

先用叛乱,牵制朱祁镇的刀子,然后再布置一个杀局!

这个事件的原本预期——就是朱祁镇被干掉!

朱祁镇没死的原因——也先不能让他死了。

……

朱祁镇一死……

咦!

好啊、好啊!

太子才一岁多哩!

那特么还不是大权在握啊!

嘿嘿嘿……

又可以弃守边关,收缩国土了!

大权又在握了,一如建文帝时期那样。

……

短短时间内,福建、浙江,贵州、湖广,长江以南,烽火遍地。

这两处叛变的规模太大了!

朱祁镇不得不第一时间,就调动京营十几万人,前去平叛。

这还不算地方卫所。

这十几万京营大军,直到景泰帝二年,才控制了战场。

然而,这时候,局势已经不是“它们”可以掌控的了。

已经沾了血,尝到了甜头的“叛军”,岂能轻易就投降了……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再次继位的天顺五年,才彻底平息。

这十几万人,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京师的。

……

我前文讲过,在朱祁镇时期,京营最多只能容纳18万人。

直到朱祁钰继位,朱祁镇带着也先打回来,(因为上面的大军未归)于谦不得不扩大京营。

至此,京营的最大极限,才能达到容纳24万大军的规模。

——就这,出操时都已经容不下了!

我放宽一点,按照朱祁镇时期,京营大军有二十万人,来计算。

不说各处战场,单单这两地叛乱,就已经牵走了最少11万京营大军。

也就是说,满打满算,就算南征北战的京营士兵,已经全部返回!

就算他们一个人都没死!

土木堡事变时,京营人马也绝对不足十万人!

按照我的计算,当时的京师,只有七万不到。

成国公朱勇的奏疏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奉命选拔三干大营、五军、神机等营精锐官军十五万一干有奇。”

明史中,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种有零有整的,绝对是假的!

比如:人口统计,竟然有精确到“半个”的。

一条腿、一只手、半拉身体……

这是人?

也就是说,这份奏疏里面,必然是真实数据。

京营实际兵马总数出来了——十五万一千人。

十五万一千,扣去调往南方的十一万。

由此可见:朱祁镇离开京师时,京师的准确兵力,只有四万人!

而于谦手里的兵呢?

当时京营,由班军;和在京卫所操练官军、幼官、舍人组成。

在京卫所——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班军——京师周边的卫所、省份,轮班抽调士兵,在京训练。

关于班军人数,有详细的记载——“原额春秋两班,官军一十六万员名……前班三月还,八月到;后班八月还,次年三月到”。

《明史》记载很清楚,总数16万,分为前后两班。

由此可见,在京师保卫战中,于谦手上除了朱祁镇留下看门的京营外,还有八万被召回的轮值班军。

也就是说,就算朱祁镇走时,一个人都没留,于谦手上,最少都还有饱经训练的八万正规军!

土木堡之变前——朱祁镇手里的刀,放宽、再放宽,只剩下七万人了。

按照明史记载,更是只剩下四万人。

通过以上证据,就可以清晰的发现:朱祁镇的兵,已经被调走了……

手里没兵,皇帝还是皇帝吗?

手里拿不出粮食,皇帝还能调来勤王大军吗?

梳理一下思路,就会发现,在文臣集团的操作下,此时的朱祁镇没兵、没粮。

这就是为什么土木堡之变过程中,各地官军表现竟然如此诡异的原因!

这个杀局的完善程度,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够做到的!

这件事,背后只有一个真凶——与外贸有关的“商贾、豪绅、文臣集团体”。

并且,他们不单单掌控或者说服了边军,更是在后宫之中,也得到了内应!

这就是文人集团的极限了吗?

不!

它们的手段,还没展现完呢!

在杀局开动的前一年,因为粮食大权被端走,正统十三年,兵部上了这么一个奏疏——

“因为无粮无食,全国军户逃亡人数激增,需要消兵册的士兵,就已经高达66万人。”

66万士兵,全部跑没影了,找不回来,赶紧在花名册上删除吧!

明朝军户的叛逃主因,就是粮仓归属权的转移。

因为最初时候,粮仓就在卫所治下,朝廷大军的粮食调拨,是直接从当地粮仓调拨的。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开局获得驭鬼黑塔 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 亡灵医生的我,今日也在救死扶伤 末世:开局白嫖十亿军火 返乡扶贫,你成军工大佬了?! 末世:系统让我开枝散叶 大周第一皇孙 公主成群,赘婿家里放不下了 食来缘来 我的狐仙美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