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皇上这是怎么了?
燕王殿下的奏章之中,究竟写的是什么?
能引的皇上,如此大动肝火?
两个太监,完全不明所以,一时间仓皇无措。
可是。
在皇上的催促之下,张油儿还是把西市酒楼之中的马周,给供了出来。
即便是战争,叛乱。
李世民也能等到明天,再去询问此事。
可是。
奏章之中,一亩地能产七十多石的粮食,彻底的给皇上破防了。
让他一刻都等不下去了。
宫廷之中,自有法禁。
尤其是事关禁军。
就算是皇上,也必须要维护。
绝不能开任何的先河。
若无天大的事儿,他敢胡来的话,守门的禁军大将,一句话就能将皇上给怼回去。
不但能让他失了颜面,事儿还不一定能办成。
可是。
如今的李世民,早已经心急如焚。
连一刻钟都等不下去了。
当即,一把抓起奏章,不管不顾的就要冲着宫门的方向跑去。
李君羡是个倔驴,大概率会把自己给怼回来。
但张士贵人会变通。
再加上他是河南人,与此事并无直接利害关系。
让他想个办法,应该能行。
此人身为玄武门长上,统管所有禁军,自是能办到此事。
因此。
出了甘露殿的李世民,当即带人,便向玄武门
方向走去。
玄武门。
新野县开国公张士贵,虽然诧异于皇上的到来。
可是。
在他看了皇上手中的奏章之后。
表情,并没有比皇上好上许多。
张士贵虽然不是贫苦出身,但正是因为他家是大地主。这才知道,一亩地产七十多石粮食,究竟是多么惊人的一件事儿。
此事若真,就算是破城灭国也不换啊!
张了好几次口,劝说皇上的话,终究是说不出口。
此时此刻。
他甚至是比皇上,还更要焦急的,想要见上马周一面。
想要见到马周之后,掐着他的脖子,问一问这事儿,究竟是不是真的。
破天荒之下。
这位玄武门长上,还真的想出来了一个妥协的办法。
当即。
他先命令,守在宫门外的禁军,带上玄武门长上的手令,尽量绕过宵禁巡街的士卒,直入西市。
带人看住了守门的坊头之后。
又从同福客栈之中,找到了马周。
而马周,智谋出众。
在经历过渭阴乡的大喜大悲之后,早就预料到皇上恐怕,会连夜见自己。
因此。
衣服也没有脱,就在屋中,和衣而卧。
在禁军入门的瞬间,便起身,直入皇城。
永安门。
门里门外的士卒,早就远远的打发了开来。
如今。
门里,是当今皇上李世民,和玄武门长上张
士贵。
门外,则是王府掾属马周。
一君一臣,一臣下之臣。
就这么的,隔着一道厚厚的大门,开始互相交谈。
事无不可见人。
便是从青楼起,马周将自己和燕王李安的渊源,以及这一路,直入泾阳的见闻,全都一字不漏,说给了皇上听。
就连李安的志向,也不曾例外。
三人就这么的,在门洞内外,开始交谈。
虽无见面,却像是知己一样,以李安为纽带,早已互相熟知。
这一谈,就谈了好几个时辰。
直到钟鼓之声揭示,已经到达寅时,这才作罢。
因为。
再谈下去,到了卯时,就该上早朝了。
马周偷偷进京,自是不愿意被他人看见。
而李世民想要实施李安的谋划,同样也需要保密之后,一步一步的推进。
因此。
只好骂骂咧咧一句。
“便宜这些蠹虫了。”
说罢,这才在意犹未尽之中,恋恋不舍的返回了寝宫。
留张士贵一人,收拾首尾。
翌日。
百官正在早朝。
突然。
一封加急奏章,通过马递,直入太极宫中。
按说,各部门的重要奏章,都需要通过尚书省,交由门下省审议。
等门下省认可后,方准送中书省呈交皇帝批阅。
如果门下认为有不妥之处,甚至可以直接驳回,让其修改。
这才
是一封奏章该走的流程。
像今天如此行事,分明就是剥夺了尚书,门下,中书之权,乃是极为严重的僭越行为。
当即。
便有人当场站了出来,就要放声批驳。
连其他的官员,都忍不住幸灾乐祸,准备看热闹。
可是。
在递送奏章的太监,念出了燕王李安的名字之后。
一瞬间。
百官全都偃旗息鼓。
就算是再怎么不忿的人,也都开始默不作声了。
一封奏章而已,何必呢?
没看见户部尚书韩仲良,还在台狱之中关押着呢吗?
就算是他人夺权,那侵夺的也是侍中的大权。
人宰相王珪都不出头,那里轮得到自己当出头鸟?
因此。
再也无人阻碍此事。
奏章就这样被送到了皇上的龙案之前。
皇上也是呵呵一笑,一个打岔,直接揭过了此事。并没有把这种违反朝廷规定的事儿,放在明面上。
只是把奏章,交给了身边的大太监冯德宏,让他念了出来。
同不守规矩的燕王一样,奏章上面,也没有所少内容。
连歌功颂德的开头,都给免了。
只是提出了两件事儿。
那就是燕王李安,准备趁着冬季枯水期,整修郑国渠。
需要朝廷调用工部,善于治水的人手,去帐下听命。
同时。
因为流民越聚越多的缘故,也需要调用一部分
军士,前往泾阳,维持秩序,以免生乱。
众人一听奏章内容,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燕王殿下行事,不怎么守规矩。
但是奏章上的内容,却中规中矩。
甚至可以说是让人喜闻乐见。
朝廷早就想要清理郑国渠,可惜一直没有腾出手来。
现在。
燕王殿下既然想要接手此事,众人自然是乐见其成。
再者。
只要把这位殿下,牵绊在京城之外。
不让他在朝堂之上,给大家添堵。
别说是他在办正事儿了。
就算干一些稍微出格的事儿,估计大家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因此。
这封奏章,在读出来之后。
整个朝堂之上,没有一个人反对。
都不用别人催促,工部尚书段纶,当即便报出来了一长串的名字。
甚至当场建议工部侍郎薛献,亲自带队,赶往泾阳。
而调兵之事,也是毫无波澜。
李安有左右武卫大将军的职衔,之前也统领过左武卫。
如今,升了左武卫中郎将的曹焕章,更是当过李安的属下。
所以。
皇上当即大笔一挥,将千人的左武卫,调入泾阳,到燕王李安的帐下听用。
此事很快处理完毕。
正当众人,准备商议下一个议题的时候。
一声“报”。
李安的又一封奏章,突兀的送进了太极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