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正由于蔡伦,纸在晋朝得到优化和推广,致使文化迅速发展,这也间接地促成隋朝科举制的诞生和实施,但这一切只是后知后觉。因为有李牧寒在,这一切都会提前发生,到时可能没有蔡伦这个人有事。
李牧寒教她们造纸术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在学院成立之初就想让流民们手里都拿着教科书,让流民们能更好地学到东西。
当有人掌握造纸技术时,他就大量地投入到生产中来。
李牧寒望着一叠厚厚的白纸张心里松了口气。
他想靠这几张纸给自己老爹多出人才,也想利用这张纸多印几份报纸,使它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杀敌利器。
李牧寒上午在书院里,到了下午,就到农田里看田。
他已种出第四回土豆、番薯,当他快快乐乐地耕种时,在外屯民也深受启发,一个个干起来也都很辛苦,夜里看书也都开始仔细识字,再不抱怨。
在其带领和亲自率先垂范的践行中,许昌市郊各地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精英书院和改革屯田制步入正轨后,荀攸掌管的纸张制造和书册印刷日益娴熟。
自接手工程那刻开始,便对李牧寒有了转变。
本来荀攸只是认为李牧寒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对曹操开疆拓土、攻城略地功不可没,有突出才能。但如今,他已仰慕李牧寒,因其造纸术真是神出鬼没,一点也不为过天为之惊叹。
纸等,荀攸并不是没听过,
即使是亲眼所见,虽有便利,但比起竹简等,仍稍有欠缺。
但他按李牧寒的新办法造纸后却惊为天人。
这样制作出来的纸张滑软、轻而有弹性、容易写字、甚至可以装订。
竹简与这种纸张一比较,就直接变成垃圾,在使用这种纸张写完一遍后,就肯定不再使用竹简。
他反复爱不释手地抚摸这几张试卷,边摸边情不自禁地叹息。
李牧寒公子,真是神人!
李牧寒碰巧在旁边听他叹息,但他只淡淡一笑,并不计较。
他认为一切皆属情理之中。
李牧寒送给荀攸的造纸术已大大超过今天,保守地估计也超过目前水平300年以上!
纸,最初产生于西汉时,由麻皮纤维与麻皮织物剪碎混合大致制成。李牧寒还记得想形成一张可以久存的“黄麻纸”是在200年以后。
而且现在人们对纸张一点概念都没有了!只觉得纸只不过是又快又便利的奢侈物。完全不适用于重要材料和文件的长期保存。
为此,许攸得到李牧寒造纸术后,受到了极大震撼。
他觉得这张纸一经批量生产,就必然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取代现在的竹简。
许攸一瞬间就想好了纸产生的经济效益会非常惊人。
这些独特的纸,卖很高的价钱,绝对会赚大钱!
可是,李牧寒得知自己的这一想法时,却摇摇头,直接把另一种技术—活字印刷术给了自己。
等李牧寒把活字印刷术
研究完后,却发现他以前的思想是多么狭窄。
他这才明白李牧寒是多么雄心勃勃,眼光是多么深邃。
他望着眼前这个老谋深算、简直说不出话来的李牧寒。
李牧寒看了看自己呆滞的样子,却淡然地笑了。
“要批量生产纸张并不是要取得经济效益。造纸本不是一件难事,要想批量生产,必须在作坊里大范围投放。这种造纸方式早晚要流向民间~。”
我只干了一件事,打破了一条千年的规矩,贵族们对知识的垄断!
不错,破除贵族对知识的垄断!这是李牧寒志在必得!
在造纸术形成雏形后,再加上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便能孕育出一种新产品——书。
读的书多与少,虽不能决定一个人才最终的发展,但是无疑会增加这个家族的人才产出率。
李牧寒搞了个活字印刷术是完全打破这个规矩、给寒门子弟、一个翻盘机会!
造纸术和印刷术产生以前贵族垄断知识的程度简直达到了异常严重的程度。
像来精英书院学习的赵云这几位,是不是都聪明绝顶?没有!
其中,有的甚至比荀彧、贾诩等奇才、悟性都要高很多,但并不终成大器,只因无书可读!
寒门并不难以出贵,但却一点也不贵!
贵族统治归根到底是愚民政策。当知识只有少数人掌握时,别人就只能成为炮灰、棋子了。
而李牧寒所希望的是推翻那些贵族统治之本,书一旦开始大范
围普及,学问对百姓平民而言,已非奢求。
人人都能在寒窗苦读中获得一朝功名!
知识垄断一完全被打破,寒门子弟就开始全面兴起了。
贵族的长处将大大减弱,如此后司马家要重新崛起无异于痴人说梦。
唐朝何以会如此繁荣?只因阅读方便、大量技术被继承、书本易得、不用靠抄写、可以大量流传到底层百姓。
就这样,普通老百姓还读不下去,可一个村咬牙养活一两个人还不成问题。过去的文字,即使村里肯给养人看,都没得书看,只有到贵族家抄书看,没有别的办法。
但如今这些已经成为事实!
荀攸攥在手里的策略,兴奋得潸然泪下,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事业,即将从他的手里,展开!
就在李牧寒精英学院做得热火朝天之时,刘备团结各诸侯讨曹缴文出炉。
许昌宰相府中曹孟德怒不可遏。
“这刘大耳一开始不该放它走的。现在好了。它反过来会咬我!”
正厅上方的氛围显得格外肃穆。
很多谋士知道这讨曹缴文的含义。
“众爱卿!有什么对策吗?”
曹操东张西望地问。
“宰相,我想刘大耳这次发稿只是为了防御一件事~”。
“这是李牧寒公子写的纸~!”
“啊~这话怎么说呢?"文和?
曹操听着听着就来趣了。
“李牧寒公子之报,已传至其腹心,使其民有所动摇。最近大量流民移居许都、洛阳等城,即是明证~。”
贾诩坚定地说。
“不得不说报纸真是一件好事。它肯定不需要一兵一刃就可以杀敌的~”
“但在刘玄德麾下,还有一些能人异士。就像刚刚找到的军师诸葛亮一样~!”
“听我讲知道他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亲传弟子,本事很~。”
“这次缴文肯定由这个人代笔了~!”
闻听此言,曹操双目眯眯,杀机四~
那就凭你们的看法,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呢?
“对方不过就是说你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主公可反其道而行,以礼待当今圣上~。”
“那就请李牧寒公子在报上多做宣传就可以了~。”
曹操听了大赞。
“文和啊~呵呵,现在才明白为啥那小子一开始就大力推荐你。你可是才华横溢,而且还相当阴险的~。”
“险恶?问我险恶在哪?轮着险恶,有谁能比得上你?”
贾诩听到曹操夸奖,是耿耿于怀。
次日,李牧寒又帮助老子曹操洗白白,并在报上登出几版曹操做秀的镜头,比如他怎么去拜访汉献帝时,连自己的衣、食、住、行都亲自服侍,更为夸张的竟然是还给他按摩脚底
刘备到荆州后也迅速得到这一期报。
读后愤慨难平。
“曹阿瞒实在算不上什么,竟然可以伪善到如此地步,甚至可以帮皇帝脚底按摩,实在是无耻至极~!”
旁边的孔明听到此事后,不自觉地唇角一抽,然后恢复正常。
“主公莫着急,自是软硬兼施,咱们来硬碰
硬吧~!”
“曹操刚降服袁绍领地,力量比较分散。我们恰好趁这个机会打他个立足未稳。我已经与江东周瑜约好,一起剿曹。看来该出手啦!”
第九十四章大军压进
周瑜接到诸葛亮信后,策动孙策出兵,于是抗曹大联盟应运而生。
刘备在荆州直接和刘表一同出兵,再加上他以前的15万军队,这一次一下子把20万军队带来了。东吴孙策、周瑜亲率大军亦十余万。
两军由两方面进攻曹军,情况并不乐观。
许昌相府内,曹操端坐正厅,台下站立文武官员,面色肃穆。
多了他们头一次觉得对手来势凶猛、难以应付,比起上一次官渡与袁绍交锋时形势更为严峻。
曹操第一个开口。
大家好,这次刘大耳勾结孙策那哥们,成立联军对付咱们,你觉得呢?
闻听此言,底下立刻炸了个大锅巴,立刻分为两派。
一派主攻的是郭嘉、贾诩。也有一派主和谐,主要有荀彧、程昱等。
郭奉孝咳两声,缓缓挥扇吊儿郎当地说。
“尽管这次刘玄德与孙伯符的名字叫联军,可终究是两种力量。面与心不和,自有私心。尽管表面上看两人拥有二十五万人的兵力,可实际上只是两个军~”。
“宰相,咱们得想方设法使他们产生歧见。到了他们联军不攻自破之时~咱们就算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可以获得最终胜利了!”
“当然了,如果真的要打仗的话,咱们
曹军的猛将就如云了,尤其是公子李牧寒,能以一挡万吗?还怕不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