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磨坊》可以说在花滑赛场上, 每个赛季都要见不下一次。
顺口溜嘛,“歌魅遍地走,罗朱满天飞, 卡门假面一堆堆”, 《红磨坊》与提名的这些,还是有得一拼的。
只说这个比赛里,隔壁双人就有一个滑《红磨坊》, 这场比赛的四个项目中,一共有三个《歌剧魅影》、两个《卡门》,外加四个《罗朱》。
褚晓彤:“《红磨坊》有很多精彩的比赛画面, 已经退役的运动员里,我记得法国男单Kerr Joe,瑞士女单Cara Sapir, 还有前两年世锦赛有两个冰舞组合的表演也超棒。小白他们也滑过。”
舒傲白俞寒滑过《红磨坊》, 两人的配合直接性张力拉满, 当时所有人都在嗑他俩的cp, 还有人笃定这一对必成。
后续休赛季冰演中这个节目被冰迷投票要求必上。
【感觉澜澜还是那个十二三的小萝莉, 现在突然就长这么大了, 还要滑红磨坊,好期待哦】
【性感给我燥起来, 谢谢】
单从花滑历史来讲,滑《红磨坊》,就已经是一个挑战了。
遑论大众对丛澜的期待从来不是简单的滑下来,而是出场即为经典, 足以镌刻在花滑史上。
褚晓彤:“有人说,丛澜的表演限制太大。”
【放屁,我崽表演滑的种类不要太多】
【不要把我华夏传统给忘了, 剑舞直接飞过去打你哦】
【两首摇滚现代也没打醒这群人吗】
出《飞天》,他们说这是表演滑不作数,而且赛场一向不是小众传统风格能撑起来的;
出《我即是我》,他们说现代乐曲不适合,摇滚风格更不是丛澜擅长的。
他们固执地认为,丛澜就是一个只会滑古典乐尤其是钢琴曲的。
Noah等人一致盛赞,更将她的钢琴曲目称为“跃动于冰刀之上的钢琴演奏”。
直到《荣耀》,直到昨日的《皓月》,丛澜用令人惊叹的表现力,告诉所有人赛场不该歧视“小众”、“现代”、“国别传统”。
就像是被无数人夸赞的褚晓彤,人们说这是来自东方古国的古典美人,她有着极其特殊的艺术表现风格,却过于温婉,无法展现炽热情感。
他们说丛澜不可能出探戈、弗朗明哥类型的编舞,因为她做不到,她就是那么一个寡淡的、有明显偏好的“水”一样的人。
《红磨坊》的OP至今无人得见全部曲目,网络上对于这份讨论愈演愈烈,正反方的争执也不断变大。
支持的人说相信丛澜,你们被打脸的次数还少吗?
反对的人说丛澜没那么神,人总有劣势短处,她被人夸只是因为现在她是花滑第一人罢了,所以才有那么人罔顾事实地闭着眼睛夸赞。
有趣的是,谈到这里时,他们倒是承认不该那么挑剔丛澜,骂她选曲偏好,嫌弃她不全面,又认可她在花滑界的地位了。
回旋镖,镖镖致命,毕竟说谎这件事总是要用一个又一个言论去圆的,逻辑终究会被崩坏。
·
丛澜一袭红裙,尚未开始表演,盛装打扮就已然预备带着大家进入那个绚丽浮华的纸醉金迷世界里了。
“红磨坊”是法国巴黎的一个歌舞表演场所,它是一个让人纵情声色的地方,这里莺歌燕舞、物欲横流、灯红酒绿,有着苦闷彷徨的贫穷底层,也有着沉湎荒淫的腐朽贵族。
如果它只是这样,那就不是能在历史中占据一粒尘埃的“红磨坊”,而仅仅是一处与世界各地歌舞厅没有什么差别的百年老店。
它成为了艺术创作主题。
这里也被叫做煎饼磨坊,出现在了不少画家的笔下,有梵高、尤特里罗等等,更有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专门绘制了油画《煎饼磨坊的舞会》,又名《红磨坊的舞会》,这个画作是光的艺术。
而后来的后来,2001年,一部歌舞电影片《红磨坊》上映了。
它也是当年的戛纳电影展中的开幕影片。
丛澜的选曲便来自这部电影。
穷酸作家爱上了美丽舞女,还有一个权势滔天的第三人,这似乎是一个俗套的故事构成。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世纪,巴黎的红磨坊是很多人颓靡度日的享乐所在,女主是这里的头牌舞女,她也是交际花,渴望成为一个巨星,并打算借助第三人公爵的权势,达成她想要的生活。
她已经计划好了一切。
就在这时,钢琴诗人男主来到了这里,他为红磨坊写曲子,他被女主误以为是公爵,得到了对方的献·媚与表白。
这样致命又美丽的错误中,两人的爱情悲剧悄然注定。
公爵以利诱导,女主想要得到他的投资便要成为他的情人,于公爵而言,女主不过是一个花瓶、一个显摆的物件,他不在乎她的情绪感受,也不认可她的内心价值。
他同时以威势相逼,若不答应便杀死男主,女主为了保全男主选择妥协,她骗男主说我根本就不爱你。
故事似乎又老套了起来。
过度的劳累导致女主患病,她在舞台上,阴差阳错之下,本该远走的男主与她搭戏,在对方的倾诉之下,她被打动了。
公爵选择了退让离场,雷鸣般的掌声里,幕布之后是发病倒下的女主。
男女主的爱情有了结局,却直接走向了BE。
其实很多故事阐述起来都很简单,这也不过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凄美爱情,但它又是很不一样的。
导演的美学中,于高反差的色彩里,电影中的每一个人包括配角,都有着他们推动情节的重要作用。
那些无比契合的歌舞音乐,也在认真地、深刻地阐述着、说明着、回答着时代变迁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随之产生的变化。
《红磨坊》这部影片有着繁复华丽的画面与音乐,也在这样的视听表达中,讲述了全人类都普遍存在的困境,是理想之殇,是现实与初心的妥协与消解,是人生选择时的不断退让与调和。
正如花滑这两年的变化。
身处其中的人感受更为深刻,似乎选什么都是困惑的。
女主,男主,公爵。
谁又是谁呢?
与《皓月》不同,自由滑的选曲是丛澜一早就定下的。
老实讲,她想滑的曲目太多了,不止是探戈这类特别的舞种,她想尝试很多新东西,只是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多嚼不烂。
前两年就想滑,却一直觉得还不到时机。
今年休赛季在决定曲目的时候,丛澜直觉就要滑《红磨坊》。
这是一个很早就联系了人进行制作的曲目,不管是重新编曲还是找编舞师合作,都符合运动员筹备新赛季比赛的正常流程。
《皓月》不是,那是丛澜推翻了自己已经差不多编好的原定曲目,临时定下的选曲。
后续的演奏、编曲、编舞等等,是在一个多月内加快流程弄好的。
非常累,但她觉得值得。
至于《红磨坊》,不单单是她想要挑战新鲜元素,还因为她想借由这个节目对外诉说一些东西。
无可避免地,丛澜的自由滑曲子构成里,选择了最关键的探戈,也就是基本上所有选择《红磨坊》的运动员都会第一时间认可的《El Tango De Roxanne》,中文翻译是《罗姗娜的探戈》,也翻成《罗姗的午后探戈》。
这个音乐片段是整个电影里最抢眼的部分,它出现的时间点是女主被迫与公爵见面,男主得知了以后非常的嫉妒。
曲子并非原创,与整个电影的十多个乐曲一样,它是导演从名曲里选择并进行改编后更适合电影情节的版本,原曲是The Police创作的《Roxanne》。
这个探戈曲矛盾重重,充斥着女主与男主的感情挣扎,双方的信任错失、心浮气躁,两人的情绪起伏大,情节紧张、转变复杂,是一个便于阐述故事进展的曲目。
对冰舞来说,组合的配合能够充分地演绎出男女主双方的情感,从男主的默默忍受到最后的妒火爆发,有压抑有高·潮,对观众是一场视觉盛宴。
单人来演这段时,也可以单方面选定角色去描绘故事走向,不论是女主为了自己的梦想延续而被迫赴约会见公爵,以求得到后者的资助,还是她挣扎在真爱男主感情里的不可说,这都是一段非常丰富的音乐。
最关键的是,这一个片段里女主的明媚动人,她的迷人气质,是让人难以自拔的。
很多选手在演绎这段的时候,经常会走向一个误区。
《红磨坊》的女主是一个舞女,她有着交际·花一样的花枝招展,她性感,魅力十足,但她同时也是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努力的追逐者。
她不想只做一个浮于色·情的舞女,或者□□,她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
这也是为什么她需要得到公爵的资助。
不论这个方式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个电影故事里的女主是极度充满个人特点的。
《红磨坊》不单单只有魅惑、性感,只从这方面去表演,无法让花滑节目成为人人称赞的经典。
那些被无数人记住的赛场画面,都无一例外的,触碰到了电影所想表达的人文内核。
丛澜反复看了二十多遍电影,她一点点地研究,慢慢地去揣摩,再结合过往花滑赛场上有过的《红磨坊》,来作自己的风格。
几乎全世界的编舞师都很喜欢丛澜,没有合作过的人渴望得到丛澜的垂青,而每一个与她合作过的人都大夸特夸,不只是因为她在合乐和技术方面非常配合,还因为她每次都会深入音乐本质,以求做到比赛与艺术性的融合。
这很难,根本就没多少人做到。
就如这段探戈,选它的人太多了,留下色彩的又太少了。
教练会追求技术完成度,运动员无法平衡艺术与技术,在各方的压力下最后只能单方面地选择最粗浅的那一层,而没有去真正地理解、探索。
这是错的吗?
好像是不太对的。
花滑是一个吃年纪的运动,在艺术表现力上,天赋固然重要,经验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但真的做不到吗?
也不是。
至少不会跟现在这样。
过于追求技术的难度,导致精力被全部放到了技术训练上,缺乏对艺术的打磨,拼尽全力要维持的是完成整个比赛,做到跳跃不摔,在能偷巧的最大范围各种试探。
浅浅地做一些性感的动作,学着编舞师和教练给的方式去抛媚眼、挥舞肢体,营造出来魅惑,于是就等于演绎了《红磨坊》。
与现在花滑圈追逐高难度的技术而不在乎正确性,何其相似?
丛澜能在《红磨坊》这个电影里,由它延伸出去直达花滑赛场的冰面里,看到许许多多的人类困境、运动员困境。
在cop2.0的初始阶段,这个赛季用这个曲目来作她的自由滑,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她想说的话,早在各种采访里就已经说过几十上百遍了。
有人听进去了,有人过耳不闻。
那么,她想要让所有人都无法忽略地,听她再说一次。
“我要让众人在这四分钟内,用眼睛、用耳朵、用心,去听我要说的话。”
丛澜这样对教练和编舞师说着。
裁判组要为她评分,ISU组织者要观察赛事进程,媒体从业者要拍摄全场,新闻工作者要捕捉热点,观众要值回票价,冰迷要欣赏比赛。
其余的运动员、教练员,他们需要研究丛澜,分析她的技术,剖析她的节目,解析她的发挥。
既然如此,就好好地去看。
从古典乐到华夏传统乐曲,到古典与摇滚的结合,再到现在的探戈,她不断地尝试着、进步着,也反复地以身作则想要引导花滑的发展。
身为运动员,不就应该以节目说话吗?
《红磨坊》不是一个单纯的赛用曲目,它承载了丛澜截止到当前所有的感悟,如同这个电影的导演,丛澜也对经典进行改编融合,来创作她个人的表达。
ISU不愿承担的责任,她担了起来。 com